最新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三.docx
- 文档编号:5021154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46KB
最新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三.docx
《最新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三
扬州市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三语文2018.1
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卷前,考生务必将来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
2、将第
卷上每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卷首相应的答题栏内,在第工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游弋臆断翌日开门揖盗因噎废食
B.侍候吞噬对峙舐犊情深嗜痂之癖
C.旌旗粳米菁华荆棘丛生兢兢业业
D.枇杷脾胃毗邻大有裨益疲于奔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飘渺以偏概全理屈词穷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B.节制宁缺毋烂和衷共济满招损,谦受益
C.讴歌不径而走信口雌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涵蓄革故鼎新颐指气使吃一堑,长一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震惊全国的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公开审理是公开、公正和讲原则的体现。
②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表;实在让人咋舌。
③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法制勘误心酸B.法制刊误辛酸
C.法治勘误辛酸D.法治刊误心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
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华网消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绿区外12月14日又发生一起自杀式汽车炸弹爆炸事
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件,致使1人死亡,15人受伤。
B.中央电视台、香港《太阳报》等各大媒体对最近关于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极为关注,希望能尽快找到陨石,并破解陨石的“身世”之谜。
C.今年,原国家部委转江苏省管的高校面向省外投放的本科招生计划将压缩,跨省招生的比例控制在计划数的30%以内,其余高校的本科跨省计划控制在5%以内。
D.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
B.甲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C.如果陈产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入民决不会坐视不管。
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标它对可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意境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长期锤炼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概念。
在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曲赋都蕴含着美的意境,它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富有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和境界。
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类型,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他在《人间词话》中说:
“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现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此在豪杰之士能树立耳。
”王国维又说:
“无我之境,人惟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而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丽也。
”这是王国维说明由于作家的个性、风格和表现方法上的差异,意与境两者关系不同的著名论述。
他的这种意境划分,对于我们鉴赏古典译词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但其不妥之处也很明显。
对于如何划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没有提出具体的划分标准,而主要看作者主观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如果说元好问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还好理解的话,那么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到未必妥贴。
因为“采”菊和“见”南山显然有“我”存在,分明是作者本人。
实际上在文学创作中,大凡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根据各自进步的审美观,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能动反映生活的产物,是艺术家情感和心灵的外化。
比如“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怎能是以物现物,分明是诗人所观之“物”,也是诗人所“化”之物。
他的“人惟静中得之”说出了“无我”的基本特点,就是诗人在冷静之中回味出来的妙境。
这能使诗人的情感不在诗中直接显出,造成一种仿佛无我的意象。
这样说来,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并非“有”与“无”的区别,而是“显”与“隐”的区别。
二者都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有我之境”仿佛是一种人工妙合;“无我之境”仿佛是一种自然浑成。
后者更高一层。
前者多用拟人化手法,直接显现诗人的情怀;后者通过对景物的巧妙点染,使之淡然辉映。
看似将与已无关的景物的直觉诉诸笔端,其实是在客观地描绘景物时,渲染出符合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作者情怀的的氛围和境界,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
这是诗词之中更不容易创造的。
7.下列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解,不符合上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有我之境”,作者以自己的感情观照景物,使景物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无我之境”,作者用景物观照景物,所以,“物我难分”。
B.“有我之境;似乎是一种着意求工的创作;“无我之境”也是作者的创作,但表现出一种自然浑成的效果。
C.“有我之境”多用拟人化手法,直接显现诗人的情怀;“无我之境”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时显得非常含蓄。
D.“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并非“有”与“无”的区别,而是“显”与“隐”的区别。
8.作者认为“无我之境”“是涛词之中更不容易创造的”,下列对其原因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无我之境”需要将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他所描绘的客观景物形象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做事到情景交融。
B.“无我之境”需要作者巧妙地把思想感情渗透在客观景物之中;这种景物看似与己无关,却能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
C.“无我之境”需要多用拟人化手法,直接显现诗人的情怀,把自己的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结合起来。
D.“元我之境”需要艺术家在各自的审美情趣作用下,捞照一定的艺术规律表达他们各自的情感和心灵。
9.下列关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评述,对王国维的观点持肯定态度的一项是
A.对于如何划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没有提出具体的划分标准。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有我之境”,“采”菊和“见”雨山显然有“我”存在。
C.“人惟静中得之”说出了“无我”的基本特点,就是诗人在冷静之中回味出来的妙境。
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并不是以物观物,也是诗人所观之“物”与所“化”之物。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我之境”指诗人创作时具有激情,并把这种激情诉诸景物,从而形成“物皆著我之色彩”,以至缘情遣境。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先把“我”之感情倾注到花上,再让它人褚化,问它不语,但用飘零以显示感情?
C.“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问君能有。
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部属于“无我之境”的诗句。
D.实际上,“有我之境”是“显我之境”,即“显情之境”;“无我之埂”则尽“隐我之境”,即“隐情之竟。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邓芝字伯苗,又阳新野人。
汉末入蜀,未见知待。
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中,芝往从之,
裕谓芝曰:
“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
”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
先主(刘备)定益州,芝为郫邱阁督。
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大守。
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
先主薨于永安。
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神等与相报答。
丞相诸葛亮深虑
高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权闻无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
芝见亮曰:
“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壳答之曰:
“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芝问其人为谁,亮曰:
“即使君也。
”乃遗芝修好于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
“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权乃见之,语芝曰:
“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芝对曰: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大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权默然良久曰:
“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
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
“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
”芝对曰:
“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抱鼓,则战争方始耳。
”权大笑曰:
“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权与亮书曰:
“……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
芝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
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弄姜维云。
--------《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坝是
A.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善相:
擅长辅佐
B.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迁:
升官
C.权果狐疑;不时见芝不时:
没有及时
D.于时人少所敬贵贵:
推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耳
B.芝问其人为谁吾其还也
C.先主累遣宋玮、费棉等与相报答—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D.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芝“性刚简”的—组是
①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②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③蜀必顾流见可而进④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
⑤身之衣食资仰于官⑧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A.①②B。
①⑥C.②④D.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芝年轻时能跟随和依附明达之士,虽一直担任很低微的职务,但是,他大器晚成,年过七十的时候,位至大将军,并且被封侯,深得朝野的好评。
B.邓芝善于言辞,与刘备一番谈话,深得赏识;后来,他受命出使东吴,在与孙权的交谈中,能抓住问题要害,陈述吴蜀连和之利,打消了孙权的狐疑。
C.邓芝为官清廉,妻子儿女不免受饿挨冻,为将赏罚分明,体恤士卒;但他由于性格刚正率直,与当时一般官僚的关系并不融洽,当时的人很少被他敬重。
D.作者把对邓芝的为人、才干的肯定寓于客观的描述中,重点突出了邓芝的政治才能,而对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为人处事方面的特点只作了概括的说明。
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扬州市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三语文2018.1
卷别
第
卷
第Ⅱ卷
总分
积分人
项目
一、三(1-14)
四
五
六
七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第
卷答题栏
(1—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共118分)
得分
阅卷人
四、(18分)
15.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
(上文划线句子)
泽文:
(2)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
(上文划线句子)
译文:
(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齐桓昔文之事》)
译文:
(4)秦人不枉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菩萨蛮辛弃疾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与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
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词中写愁,方法多样。
有的含蓄写愁,有的明确写愁?
请各找出一例,加以简析。
答:
’
高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2)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
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3)细草微风岸,、,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4)谨庠序之教,,。
(《齐桓晋文之事》)
得分
阅卷人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多事芭蕉张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高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面,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
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含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臣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掸意。
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
篙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
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
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棋的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
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着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融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
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面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
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
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故不羁,啸散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
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
透彻的也不是全元,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尧赖。
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
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他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
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
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
珑可爱。
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
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
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
“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晓也潇潇。
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真率天然一些。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韵。
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
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凡株芭蕉,在北地,竞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选自《散文》2018年第6期)
18.作者说,芭蕉“不适合齐自石的笔墨”,丰子恺漫溢掸意的画笔“也不适合芭蕉”。
其原因是什么?
(4分)
19.第三段中说疯和尚怀素“破衣袈裟……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昧”。
请说说你对“芭蕉的那种韵味”的理解。
(4分)
20.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
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
(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
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
B.“山风啸劈,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钓逸气。
C.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
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D.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
秋芙不配在
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
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
切扔地喜欢着”
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
高三语文试卷第7页(共1O页)
得分
阅卷人
六、(12分)
22.读下面的材料,请根据材料续写完整这段文字。
(钩·个宇以内)(4分)
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是在东汉早期传入中国的。
东汉明帝时:
印度人橇摩腾、兰法西以白马驮佛经到洛阳。
白此,“白马驮经”成了佛教传入中国的佐证。
著名楚丈化研究专家、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明向记者披露,湖北江陵战国时期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的“妙音鸟”是一个半人半鸟的造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妙音鸟”的两个手掌是合在一起的,是佛教表示敬意的特有仪式。
中国在佛教没有流行以前,是没有合掌这种致敬的。
“莲花豆”也很特别,它呈圆形,口沿外是一圈莲花辫是仿照佛陀速像的莲座造成的。
莲瓣造型与真实的莲花大同小异,而在同时期的楚国乃至周代的其他诸侯的遗物上所能见到的花卉造型一律变形,以致品种难辩。
另外,“莲花豆”与佛陀造像的莲座相比,花蕾、花瓣的形状和数目均一样。
张正明据此断言,。
23.下面一段文字表述不够规范,请调整画线部分的浯序和句式,可适当增减词语使之更合理、连贯。
(4分)
在本次人大会议上,委员们呼吁,为从根本上解块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除控制征地规模,改革利益分配机制,对现行征地制度进行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也需要理顺外,农民的长远生计制度性保障也应设计得更合理。
改为:
24.请选择两个事物,仿造下面划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话,使前后语意连贯。
(4分)
玫瑰长满了刺,但能散发芳香;小溪活泼欢跳,只能浅流自赏。
;。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世界上哪棵树上没有疤痕?
得分
阅卷人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i
渤海口有一条沿黄河逆流而上的鱼,它不停地游,克服了一般的鱼难以克服的困难,终于到达了唐古拉山脉。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就被冻结在冰层中。
事隔多年,一个登山队发现了这条鱼;它还保持着多年莳游动的姿态。
队员们认出它来自渤诲,于是馆叹它的勇气,也慨叹它的结局。
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类似的事情,请以“勇气与方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记叙自己的经历、见闻,或谈谈对这一话题的看法。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⑤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田字。
⑥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
扬州市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C(C中五个字都读jing,这里的“粳”“菁”“兢”都容易读错。
A项前三个加点字读yi,“揖”读yi,“噎”读ye,B中“对峙”中“峙”读出,其余都读shi;D“裨益”的“裨”是多音宇,有pi和bi,两个读音,这里应读bi,其余都读pi)
2.D(A嘻—嬉;B烂—滥;C径—胫)
3.C(“法制”是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名词性质,“法治”是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勘误”是指作者或编者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刊误”是指削除、修改文字错误;“辛酸”原指“辣与酸”,比喻“痛苦悲伤的(经历)”,“心酸”指心里悲痛”)
4.B(A中“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用以描述“中学生”不恰当;C中“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这里应为“引起轰动”之意;D中“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贬义,这里望文生义)
5.C(句中第3个逗号误用,应用分号)
6.D(A中“目的”和“为了”重复,删除一个;B中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可改为“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
C中“改变”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事实”等)
二、(12分,每小题3分)
7.A(仅是王国维的理解,文童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8.B(A“有我之境”也是如此;C是“有我之境”的内容;D不仅有“无我之境“的内容,也有“有我之境”的内容)
9.C(王国维说过:
“无我之境,人惟静中得之”)·
10.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睿水向东流”属于有我之境)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A(善相:
擅长相画)
12.D(A,代词,他;形容词缀.不译。
B,代词,“那”;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
C,偏指一方,相当于“他”;代双方,“相互”。
D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13.B(①向诸葛亮直言进谏;②客套话;③、④激烈的外交措辞;⑤表明清廉;⑧处人率直)
14.A(“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仅是相命人张裕的说法)
四、(18分)
15.
(1)蜀国拥有重重险要坚固的地势,吴国也有三条大江的险阻可守.这两方面的长处合在一起,结成唇齿相依的联盟。
(2分:
.
(2)如果不顾从魏国的意思,它就会挟天子之命来讨伐反叛者,蜀国也一定会颐长江而下趁机进逼。
(2分)
(3)这样,只能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来不及呢,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扬州市 学年度 第一 学期 期末 调研 测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