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9《论语》十二章教案 苏教版.docx
- 文档编号:5018380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7.09KB
精选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9《论语》十二章教案 苏教版.docx
《精选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9《论语》十二章教案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9《论语》十二章教案 苏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论语》十二章教案苏教版
《论语》十二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思想,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有关
《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
【教学难点】
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塞缪尔·斯卡德以及阿加西斯教授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作者、作品介绍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初读前四章,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è
)乎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罔(wǎng)殆(dài)
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课文讲解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
按时;说:
愉快、高兴;朋:
志同道合的人
知:
了解;愠:
发怒、生气;
君子: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
“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2、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
学过的知识;
知新: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
可以;
以:
凭借;
为:
做。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复习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朗读、背诵。
3、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
多次;省:
反省;
为:
替、帮;谋:
考虑事情;
忠:
尽心竭力;信:
真诚,诚实;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习:
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
是否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4、子曰: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有:
同“又”;立:
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
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
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详解孔子说:
“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
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
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
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
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
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4)朗读、背诵。
五、初读第五至第八章,扫除语言障碍
箪(dān)曲肱(gōng)
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六、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五至第八章
1、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罔: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
有害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2、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箪:
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
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
乐于学。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
“贤德啊,颜回!
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
贤德啊,颜回!
”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4)朗读、背诵。
3、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知:
懂得、了解;好:
喜欢;乐:
以……为乐。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4)朗读、背诵。
4、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曲
肱:
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
饭蔬饮水:
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
乐道的生活。
(4)朗读、背诵。
七、作业布置
1、复习背诵第一至第八章;
2、试译9—12章;
3、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分类整理归纳。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
学生默写《论语》第一至第八章。
二、初读第九至第十二章,扫除语言障碍
博学而笃(dú)志
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章
1、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人:
几个人;善者:
优点;从:
跟随;不善者:
缺点。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4)朗读、背诵。
2、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斯:
这;舍:
舍弃。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说:
消失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
“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
”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
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4)朗读、背诵。
3、子曰:
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子罕》)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①三军:
军队的通称。
②匹夫:
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
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
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4)朗读、背诵。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博:
广也。
笃:
厚也。
志有两种解释:
一,志同识,记忆在心;二
,志向。
在此,基于取其后者。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子夏说:
“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
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干扰,“仁”就在这当中了。
”
(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
修德进学的门径:
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
(4)朗读、背诵。
四、分类整理归纳
1、成语:
温故知新、从心所欲、曲肱而枕、箪食瓢饮、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
2、十二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
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
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作业布置
1、学习、背诵第九至第十二章;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精选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9论语十二章教案 苏教版 精选 推荐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9 十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