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ocx
- 文档编号:5015932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68KB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ocx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而至,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
创造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更需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意识,有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热爱生活、工作、他人的美好而丰富的情感。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才是知识经济所需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学科中能否渗透心里健康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小学语文课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既然小学语文课程及其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二、理论依据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二)、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目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品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为,学习自觉、主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较强的意志力。
(二)、实验班学生在人格品质上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主要表现为,悦纳自己,热爱他人,正视现实,憧憬未来,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敢于创新,自控情绪,心境良好。
(三)、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这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四、研究对象
我们在五年级中随机抽取一班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班,其他班为对照班;在
全校随机抽取30位同学为个案实验学生,采用前后对比实验。
五、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实验前,我们根据心理健康的各项指标要求,设计调查卷,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心理状况。
一阶段结束,我们又运用这种方法作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趋势。
(二)、观察法在个案实验过程中,实验老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及时作好跟踪记录。
(三)、经验总结法我们采用边实验边总结的方法,规范开展实验,及时总结经验,上升到理性高度。
六、主要研究措施
(一)、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任何一项研究要取得成功都需要加强研究的宏观统筹和微观指导,我们成立了由教科室主任挂帅,语文教研组长负责,语文各年级组长组织实施的三级研究网络,将研究成员分为管理小组,实验研究小组,资料汇集小组3个操作管理组,形成了立体管理网络,确保课题研究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二)、加强理论学习,构建目标体系
为了提高实验研究水平,使研究能规范深入地开展,我们从《现代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
为课题组成员开出必读书目,组织学习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使课题组成员能从一定的理性高度来实施并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实验研究活动,在研究理论中,根据素质教育总要求和实验班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研究总目标。
课题组老师通过自学心理学理论,成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和基本经验,学科
渗透的方法等,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心教意识。
(三)、研究语文教学为主,心理教育为辅的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定位于“渗透”的原则。
1、适度性。
在具体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有度”。
所谓“时”,就是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花在集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只能利用3——5分钟时间),如果一节课40分钟的学科课有20分钟集中渗透,该叫心理健康教育课了。
所谓“有度”,一是要注意渗透程度,二是要注意渗透梯度,即在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及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及渗透的循序渐进;三是注意渗透的效度,即教师要经常收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适时调整渗透的策略,把握渗透的最佳时机。
2、灵活性。
我们常说:
教无定法。
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从渗透形式上看,有分散式与集中式,集体式与个别式,讨论式与写作式等。
从具体渗透方法看,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
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的灵活运用便构成了不同的渗透策略。
3、随机性。
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
虽然学科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并非任何内容、任何时候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便是语文学科也不是每篇课文每节课都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部渗透。
学科教学中的内部渗透贵在自
然、贴切,“该出手时就(才)出手”,应尽量避免生硬渗透。
(四)、协同发展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在心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榜样示范、情感感染、耐心疏导、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又塑造了健全的人格,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以渗透、涵泳、熏陶等方式,有机、有序地让心理健康教育也协同发展。
1、从“听”中悟情。
心理学中说:
人的认知从器官中获得,而认知会影响着人的心理。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听”来陶冶心灵,感悟真情。
小学语文有些课文所写的人或事,离现在较远,教学时如果不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学生对课文内容就很难理解,思想教育也随之成为泡影。
《詹天佑》这篇课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我在教学时,先向学生讲清了时代背景:
京张铁路修筑于清朝末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受着帝国主义的欺负。
科学技术又很落后。
当清朝政府一提出修筑京张铁路时,帝国主义就百般阻扰。
他们要挟说“如果清朝政府用本国工程师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挑起了修筑铁路的重任。
他不顾帝国主义的种种刁难,克服了恶劣的气候和险恶的地势等重重难关,经过艰难困苦的施工,提前两年完成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给中国人争了一口气,也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詹天佑能挺身而出,挑起重任,自然会产生钦佩之情。
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提早完工,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这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引以为荣的。
由此民族自尊心便油然而生。
又如,本人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一边在屏幕上展现邱少云在烈火中被烧的情景并配上缓慢的音乐,一边解说:
“这就是一级英雄邱少云,他是四川铜梁县人,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听着,听着,学生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在他们的心里已经埋下的爱国的种子。
在授课时,我们不能只一味地详尽解说文本事件,我们应该在授课的同时,拓展文本内容,向学生讲授文本相关的教育事件。
事实证明,如果你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一些课外故事,学生对听课有更大的兴趣。
例如,当讲完《了不起的女孩》一文时,可以对学生说:
“李欢身患绝症,但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成了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女孩……是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做到呢?
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些真实的事件——2004年9月,惠州市一位中学生被老师说了两句,就服毒自杀;11月,天津市一位五年级的女孩因承受不了学习压力而跳楼自杀……学生们听得目瞪口呆,接着老师继续语重心长地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白来一趟,生活处处有阳光,我们要像这位了不起的中国女孩——李欢一样,只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向命运挑战,就能获得成功”。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都明白了要“珍爱生命”的道理。
另外,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布置学生一些“听”的作业,比如,每人设立一本“每天新闻摘要本”,让学生把每天听到的新闻作简要记录,让自己明确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自己的命运是与国家息息相关的,这种“国事关心”可以让学生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心胸广阔,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从“说”中释情。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内在心事如果被压迫得越久、越多,就越容易发生心理变态。
学生也一样,如果在课堂上想说的内心话压得太多,
就会变得压抑、苦闷、失望、暴躁、不满等种种不良情绪,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大胆说、大胆问、喜说乐说的平台,让他们心中的情尽情倾诉。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回答和质疑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在学生解题的时候,教师绝不能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和扼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而应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想象,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春风吹》一课时,老师说:
谁能再说说,春风还吹醒了什么?
一生:
春风吹醒了小鸟。
一生:
春风吹来燕子。
一生:
春风吹醒了农民伯伯。
老师问:
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
因为春天一到,农民伯伯都忙着下田去耕种。
老师:
你真会观察!
听到老师这么一说,这位学生笑着说:
老师,今天我太开心了!
由此可见,教师的一句表扬语便让学生的心里灿烂起来。
第二,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把文本内容引出课堂,引向生活,使它们成为学生“说”心声的话题。
比如在教完《桃花心木》一文,我请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小组交流,几位发言代表说得十分精彩,其中一位学生说:
“我想到了我的爸爸,他出生在四川一个僻远的山区,由于太贫穷,父亲不得不离乡别井,在他17岁时就来到了深圳打工,经过一番拼搏,爸爸现在已经是拥有几家大公司的老板,他常常对我说:
“逆境出人才,苦难也是一笔财富,你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听完他的讲述,同学们都低头沉思起来。
学完这节课后,我有的放矢地找到班中两位“问题”
学生,一位是经常埋怨自己是外地人,自卑感极强的小杰,我以这节课的内容为话题,以那位学生说的事例为证,告诉他,人的出身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有一颗独立自主,奋发向上的心。
另一位是本地人,他可谓是在蜜糖罐里长大的太子,平时怕吃苦,有极强的依赖心,我告诉他:
做人要像桃花心木一样,要学会自立、自强……在我的教育下,他们俩人都很快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自觉改进。
3、以“读”怡情。
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
“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成,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
一是多读,读文学书,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对于读者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如:
前苏联著名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让人读后更坚强、诚实、有理想;读历史书,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古人留给我们丰富的珍贵遗产,朝代的兴起与衰亡,人物的崛起与沉浮,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他们的雄韬伟略,高瞻远瞩,也寓含了很多拼搏艰辛,一个人便是一本书,一个王朝闪现一个时代,看项羽,我们看到勇猛与刚强的一面,又看到其自负、优柔寡断的一面,看庞涓,我们知道嫉妒人才的危险。
因此每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我们一面可借鉴的镜子,可以健全学生的心理。
二是会读,怎样才能会读?
那是指要读出文本的“情”使文本的情移为“己情”,我们教材的文本,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是读者对文本信息的再创作。
在语文教学的授课时,教师要有表情、有语调、有节奏、全身心地投入去读,用情引其思,牵其神,激其情,荡其气,在情的引召下,铸造学生美好的灵魂。
例如,在对青春期情感萌动的学生应指导其读冰心的现代诗“嫩嫩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淡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青年人啊/为首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
”让学生朗朗地读,以此启发学生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使师生间达到思想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既能推心置腹,又不失文雅含蓄,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起空洞的说教更有效。
同时他们也深深地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爱上了诗歌,这对教学诗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用“写”传情。
人的心理不健康,大都表现在抑郁、沉闷、自卑、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沟通等不正常心理,有的人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便发生心理偏差,以至走向不法行为,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用“写”的方法,用笔把心声吐露,让学生的“心灵”释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练笔为出发点,用周记或日记的做法,每位学生设立一本“成长记录本”,要学生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所感、等喜怒哀乐的事都写下来,为学生建立一条心理保健的“绿色通道”。
接着,教师要用心爱学生,让学生相信你是他们最信得过的朋友,然后自觉且乐意把写下来的“心里话”与你倾诉。
记得有一次,当教完《麻雀》一文时,我请学生以“伟大的母爱”为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写写自己的母亲。
结果大部分同学在我的情感教育下以饱满的热情写出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对母亲的感激,但奇怪的是,一向写作水平很好的小洁却写了这么一句“世界上根本没有母爱!
”为什么她会这么写?
她的思想为什么会那么叛逆?
我找她谈心,但她面无表情,半小时都一言不发,无奈,我只好在她的本子上写道:
“没有母爱的你是不会生活得那么好的,一个人活着最可恨的是失去良心!
”第二天,小洁主动交上本子,她“告诉”我,她对她的生母恨透了,因为在她一出生便把她遗弃了,是现在的养父养母把她带大的。
原来如此!
于是我又在她的本子上写道:
“母爱不一定要是亲生的母亲之爱,你养母对你的爱胜过其它的母爱,试想,悉心去养和爱一个与已无血缘关系的孩子,那不是爱是什么?
生活也有无奈,请原谅你的生母,感激你的养母!
”第三天,小洁一大早便将本子放到我的桌面上,本子上写道:
老师,我的生母想见我,我应该见她吗?
”••…一来二
往,她的本子成了我们的“交谈工具”(她说她喜欢这种沟通方式),我像医生一样
给她开出了一剂剂“药方”,渐渐地,她心中的阴霾烟消云散,学会了去爱和关心他人,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成绩也越来越好。
以上的四方面教育,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在理智上心悦诚服,这样不但能对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对学习语文也大有帮助,可谓相得益彰!
(五)、营造培养健康心理的氛围
1、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方面,我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另一方面,我们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要善于相互沟通。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不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求知识。
教师乐意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在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时,不伤害学生,满足学生人格尊重的需要,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
在没有笑脸的教师面前,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伤害,课堂教学中免不了会有批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2、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老师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偶发或突发的事件,如果学生情绪反常或发生过错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拿出相应措施,作好应变处理,决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
自己的情绪,破坏教学的气氛。
3、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需要我们每位老师有意识地主动培养。
我们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讲清该学科对未来生活、将来事业、为国为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上好,不偏科;深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通过展示该学科的美去吸引学生主动钻研;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阅读、记忆、思维和动手操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参与自己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性、创造力和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七、本阶段初步研究成果
一年来的实验研究,我们取得了预期目标。
1、实验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了观测统计,N=50
人项
数目
班级
自觉
预习
认真及时
完成作业
认真听课
积极提问
爱读
课外书
碰到困难努
力解决
实验
刖
测
37
42
22
32
28
班
后
测
42
48
35
44
39
前测
32
43
20
36
26
对照
班
后测
34
45
21
35
28
2、实验班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人格品质
我们对实验班学生的人格品质也作了观测统计
人项
数
目
班级
对自己充满信心
愿意为班级出力乐于帮助别人
正确了解自己
觉得学
习是一
种快乐
能自
控情
绪
心境
良好
乐于与别人合作
敢于
创新
实验
前测
28
42
35
30
29
40
26
24
班
后测
42
50
41
49
34
46
39
43
对照
前测
25
44
32
32
27
38
21
21
班
后测
28
46
35
28
27
37
21
28
3、实验班学生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班
学生学期成绩统计
成学
绩科
班级
语文
数学
外语
自然
实验班
优
82%
良
18%
优
88%
良
12%
优
70%
良
30%
优
90%
良
10%
对照班
优
70%
良
30%
优
75%
良
25%
优
52%
良
26%
优
72%
良
18%
4、抽取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实验后优与实验前
我们对30名随机抽取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作了观测统计,N=30
人项
学习习惯
好
思想品质
好
学习成绩
优
数
目
刖
测
13
18
10
后
测
24
28
21
5、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通过学习与实践,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辅导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老师们积极撰写论文,设计教案,开展活动和辅导,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八、实验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
响到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
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比较能乐于接纳教师的职业,较易体验到教学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也较能促进学生良好情绪的发展,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容易认为“教书令人烦恼”、“学生不服
管教”,使自己的心境处于不佳状况,如果不注意及时控制和调节,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偏差,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1、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面临社会变革,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许
多不愉快的事,如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处于平静,思路处于清晰,去处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呢?
著名教师魏书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太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2、教师要有成为学生楷模的言行举止
在学校里,老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每天有5-6小时,除去睡眠时间后,可以说是接触孩子时间最多的成年人。
教师又是学生认可的施教者,学生的向师性很强,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信赖常常超过了他们的父母。
所以,教师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处世态度乃至言谈举止,对于每一位幼小的心灵来说,是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和雨露。
不论什么社会,对老师的角色期望甚高,甚至认为教师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才学方法更为重要。
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可以使学生心领神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一次严格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一次爱心奉献,可以使学生一生铭记。
给一个学生关怀,会使全体学生得到温暖;给一个学生以鼓励,能激发起大家的热情;给一个学生的冷漠,会刺伤众多学生的心。
着一身整洁服装的教师,能赢得学生喜悦的目光;一个俯身拾取纸屑的动作,会换来整个教室的洁净……
3、教师要有热爱学生的高尚职业情感
教师要具有基本的职业个性品质,其核心就是热爱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爱指向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要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要尊重、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是: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热爱学生,我们才能在每一节课上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双差生”的闪光点,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使幼小的心灵得到爱的雨露滋润,茁壮成长。
热爱我们才能在每一堂课上杜绝讽刺、责难、挖苦、体罚等摧残学生心灵和身体的违法行为,防止学生因焦虑、紧张、拘束、压抑而造成人格扭曲、心理变态,使幼小的嫩芽畸形生长
(二)、学科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方式。
如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办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设立“悄悄话”信箱,开通“爱心辅导员”热线,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辅导网络等。
但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学科渗透”)可以起到面向全体、正面引导、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学科渗透符合防治与发展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治”,对学生的各种异常心理行为进行纠正,这在小学生中只占极少数,可以通过各种咨询活动进行个别辅导。
二是“防”,防胜于治。
培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 中的 渗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