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优秀教案11.docx
- 文档编号:5008438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67.39KB
《西门豹》优秀教案11.docx
《《西门豹》优秀教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门豹》优秀教案1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门豹》优秀教案1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
《西门豹治邺》说课稿
说教材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学习课文,从西门豹的语言描写入手,从初到邺时与老大爷的对话调查,到后面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假话真说、直话曲说、重话轻说中去体会一个有血有肉、敢作敢为、正直睿智的好官形象。
课文中有“西门豹面对这漳河站了很久”一句,意在让老百姓明白根本就没有什么水神河伯,只是官绅、巫婆们互相勾结借此机会骗取他们的钱财而已,是他用智慧对愚昧进行了扫除。
司马迁的这个故事还有警世的作用。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自主、合作识记生字,把生字写正确,写工整;
3.通过西门豹的语言、行为,了解他为人民做的好事,体会他为民除害,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说教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难点是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1.充分研读,感悟语言的丰富性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感悟语言文字隐含的深层意义,感悟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体会作者遣字造句之奥妙。
2.对比辨析,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语言感受、体会、积累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精确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
对比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3.入境体验,升华语言的情感性
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简介作者及文学著作,将孩子的思想带向遥远的古代,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把课文读通,读得正确、流利。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体会西门豹是一个会发现问题、善于调查分析,聪明、讲策略的人。
抓住三个“闹”字理解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真正原因。
三个“闹”字,让我们读出了老百姓被逼无奈,迷信河神;更让我们知道了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罪魁祸首是谁,受害人是谁,一读便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的10—16自然段。
理解西门豹是怎样救姑娘、惩治官绅头子,教训小官绅,教育老百姓和带领群众挖渠引水,取得丰收的。
抓住西门豹的语言、举止去理解他方法的妙处,再借助插图,让同学们一起演一演,从而把课文内容在表演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
填空
西门豹到了邺,发现那里(),()。
西门豹通过四问老大爷,
一问了解到都是(),
二问了解到首犯是(),(),
三问了解到受害人是(),
四问了解到漳河(),倒是()。
西门豹真是一个()的人。
(设计依据:
根据课标的要求,设计填空,不仅是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复习巩固,而且降低难度,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
二、直奔重点,品悟课文。
师:
西门豹调查结束后,了解到了真实的情况,说了一句话,西门豹真的要去送新娘吗?
(教师点拨:
结合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西门豹说的不是真心话。
)
默读11—14自然段,画出西门豹说的话,读一读,看看你会体会到什么?
1.自由读课文,画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小组讨论研究,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设计依据:
文字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
用“想、议、赛”的研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
)
三、品读语言,体会巧妙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篇幅较长,适宜长文短教。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抓以下三句话来组织教学。
1.在上一环节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反馈:
你是从哪体会西门豹的做法很妙的?
根据学生的反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由于句子较长,这里不一一来读。
2.研读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巧妙——课件出示句子: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首先:
让学生默读句子,潜心思考:
西门豹为什么说姑娘不漂亮?
预设学生能说出:
这是西门豹救出姑娘的一个借口。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
如果你是西门豹,会不会对巫婆客气?
再问:
那他为什么跟巫婆说话的时候,还用“麻烦”这个词呢?
(板书:
麻烦你等)
仔细想一想,看谁能想到西门豹的心里去。
估计学生无法一下子就体会出来,我会提示: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时候用上“麻烦”一词?
学生肯定能说出:
是在请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
对方也是可以拒绝的。
我顺势引导:
西门豹是在请求巫婆吗?
巫婆可以拒绝西门豹吗?
相信引到这儿,学生一定恍然大悟,原来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这正是他将计就计,惩治巫婆的巧妙所在。
(板书:
将计就计)
最后,读这句话。
如果你就是西门豹,你会怎样说这句话呢?
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西门豹态度强、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的语气。
3.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课件出示。
引导:
西门豹,你已经把巫婆投进漳河了,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
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学生自由读文,交流。
指导朗读:
把你的巧妙读出来吧!
朗读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
4.学习教育官绅和百姓,体会西门豹得饶人处且饶人。
老师导语:
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人祸”的首恶份子。
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
对!
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
惩治巫婆后西门豹是等了一会再惩治官绅头子,现在为什么面对漳河站了很久?
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看图想象官绅求饶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说话训练。
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明确:
(①其他官绅不是首恶;②这样可以逼他们说出真相;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
)(板书:
请你们等麻烦你站)
看到此情此景,老百姓明白了什么?
(齐读句子)
小结:
西门豹就这样巧妙地破除了迷信。
(板书:
破除迷信)
(设计依据: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
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捕捉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
)
5.分角色朗读。
(设计依据:
课堂从人物的语言入手,充分展开,层层深入,又回到人物的语言,感悟语言的巧妙,理解语言重话轻说,急话缓说、假话真说、直话曲说的表达方法,领悟语言的艺术,形成了从“语言—情感—语言”的循环。
)
6.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
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说一说。
)(板书:
人祸)
四、解决天灾。
老师引导:
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
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
课文写到了吗?
引读最后一段
小结:
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板书:
天灾兴修水利)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板书:
做好事、办实事、反对迷信、尊重科学)
2.今天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西门豹,阅读《西门豹罢官》进一步认识西门豹。
3.孩子们,我们还通过电视看到过英俊潇洒、文武双全的汉武帝吧。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里对这位汉武帝也作了详细的记录。
电视里的汉武帝是否和史书中记载的汉武帝一样呢?
孩子们下课后找找《史记》来读一读。
(设计依据:
把孩子的目光由课内引导到课外,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对孩子们的阅读起到监督,还能拓展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途径,达到语文让孩子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
)
说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麻烦你等
人祸——→将计就计、破除迷信麻烦你站
天灾——→兴修水利请你们等
(做好事、办实事、反对迷信、尊重科学)
(设计依据:
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用最简洁的词语去展现,力求精练、准确让学生理解了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又理解了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力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
26西门豹治邺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了这里贫穷的原因;接着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地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豹、芜、娶”等12个生字,学会“魏、派、媳”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找出邺这个地方贫穷的原因,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1.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何处。
2.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并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把握文章思路,知道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由学生姓氏导入复姓概念,引出本文主人公。
导语:
这个学期就快结束了,大家都熟悉班上的同学了吗?
都交上好朋友了吗?
有谁觉得自己缺少朋友或者不受关注的,站起来向大家简单推销一下自己吧。
就按“姓什么,叫什么,性格怎么样,交友口号是什么”来说。
(学生发言)很好,希望你们能在班上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关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名字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但他们的姓都是一个字。
其实呀,我们国家的姓氏虽然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字,但也有两个甚至更多字的情况,这种姓叫复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的姓氏就是两个字,他姓西门,单名一个豹字。
2.出示课题,介绍人物。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
魏文侯时任邺(今河南安阳一带)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
他在治理邺地时,通过教化百姓,开渠引水,并寓兵于民,使得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预设:
预留充分的自读时间,让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在有疑问的句子旁打上问号。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
西门
王
出
水
着
灾
弟求
会认的字:
荒
婆官
头
血开
灌
方法拓展:
“豹、淹、旱”等字可以结合相关图片理解字义;“魏”可以联系学生的姓氏进行记忆;“派、逼”等字可以通过情境造句的方法理解字义。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形近字示例:
饶(求饶)——浇(浇花)
烧(烧水)——绕(围绕)妇(妇女)——扫(打扫)
归(回归)——刍(反刍)
◆顺口溜示例:
烧、浇、挠、饶、绕、晓:
有火才能烧,有水才能浇,有手才能挠,有食才丰饶,有丝来缠绕,有日见分晓。
(2)指导归类识字。
饣:
饶(富饶)饮(饮料)饼(饼干)馆(饭馆)
氵:
派(指派)淹(淹没)浮(浮动)注(注水)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荒芜”的图片,使学生直观认识到“荒芜”代表的意思,然后提示学生思考,得出田地长满野草的原因在于无人管理,自然迁移到“人烟稀少”的概念,明白该词语的含义。
(2)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
预设:
可引导学生根据“提心”“吊胆”的字面意思合理想象,猜测词语的意思,再查阅词典,确定其准确含义。
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在何种具体情境下适合使用该词,并进行造句训练。
(3)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
预设:
提示学生进入该场景——巫婆被扔进了河里,自己也马上要被扔到河里,展开想象,揣测官绅当时的心理、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然后意会“面如土色”的意思。
教师可以补充几张面如土色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提示学生调动回忆,回想自己在班级里“面如土色”时的情形。
小结:
本课的生词既有本身词义复杂的词,也有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才使用的陌生词。
大家一方面可以运用之前学到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查阅历史资料,补充词语相关的文化知识。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
眼睁睁一个个
◆ABAC式:
越来越穷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主要人物又是谁?
(战国时候;邺;西门豹)
B.西门豹看到了什么?
又做了什么?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C.经过西门豹的治理,那里最后变成了什么模样?
(庄稼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预设: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再回答问题。
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
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他破除(河神娶媳妇)的迷信,又(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故事。
预设:
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合作与交流。
先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再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预设:
抓住西门豹的行动变化进行思考,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段落。
如果用起小标题的形式,那么故事的经过可以概括为:
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
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神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
在河神娶媳妇那天,西门豹将计就计,揭穿了“河神娶媳妇”的骗局,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古时候,人们由于知识水平不高,很多自然现象解释不了,就创造了各种“神”,把很多自然现象说成“神”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各种迷信思想和迷信活动。
而西门豹却敏锐地看出了这种做法的危害,巧妙地破除了当地的迷信思想,带领百姓走上了一条真正的致富之路。
下节课上,我们就将仔细分析西门豹的所作所为,体会他的大智慧。
小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和词语,朗读了课文,同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层次。
大家的表现都很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在生字书写上进步很大,识记速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在朗读老大爷的话时,注意到了人物语气的变化,真不错;在词语理解方面可以当老师的小助手了;还有同学,总结段落大意总能做到简洁、准确。
希望大家能够向他们学习,勇于发言,敢于提问,做一个积极向学的好学生。
因为只有这样做,你们才能真正投入到课堂上来,真正动脑思考,真正达到理解和学习的目的。
)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熟读课文,交流识字经验。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2.感受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1.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2.指导改编并表演课本剧。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西门豹魏国派出娶媳妇淹水硬逼浮着旱灾徒弟求饶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西门豹通过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最终使邺城的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但是,在邺城横行那么多年的迷信思想,有那么容易破除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西门豹是怎么做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合作学习,初探事情起因。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
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预设:
先由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寻找答案,再与同桌交流,确定答案。
西门豹看到了邺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情景。
(2)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明确西门豹摸清了哪些底细。
①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填表。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提问的目的
老大爷的回答
了解到的情况
这里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了解原因
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河神娶媳妇是主要原因
这话是谁说的
了解作恶的是谁
巫婆说的
巫婆是“首犯”
新娘是哪儿来的
了解谁是受害者
没钱人家的女孩
受害人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了解漳河的情况
没有发过,年年旱灾
漳河的实际情况
预设:
教师点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读出人物的特点,传达出巫婆官绅作恶多端和百姓可怜的情绪。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回答”来填表。
②抓住老大爷回答中的三个“闹”字,理解字义,总括信息。
明确:
这三处“闹”分别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年年闹旱灾”,意思分别为“造成”“操办”“发生”。
可见邺地穷困的根源是迷信思想作怪,获益人是巫婆和地方上的官绅,而邺地实际需要解决缺水问题。
这里既有天灾,又有人祸,百姓愚昧。
(3)轻声读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①“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
”西门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①这句话是“正话反说”。
从表面上看,河神确实很灵,因为河神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
但实质上,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
巫婆和官绅利用这一点来欺骗百姓,搜刮钱财。
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神娶媳妇是个骗局,“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
②这句话一语双关,西门豹要借送新娘惩办首恶的计划已经成竹在胸,这样说是为了防止因过早泄露而打草惊蛇。
2.交流讨论,深挖事情经过。
过渡:
西门豹明显是打定主意要在河神娶媳妇那天破除迷信,那么他具体会怎么做呢?
他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吗?
他的做法恰当吗?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10~15自然段,跟随老师一起来探究。
(1)学生圈画西门豹的施计过程,教师相机点拨品析重要语句。
A.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为什么要说“这个姑娘不漂亮”?
他真的要另选一个姑娘吗?
)
明确: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
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要另选一个漂亮的,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神娶媳妇,用这些话做借口。
这样既可以挽救“新娘”,又可以惩罚巫婆,可谓一举两得。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如何理解西门豹此处的行为和语言?
)
明确: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的样子。
“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
“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
C.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
他们为什么“面如土色”?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
明确:
这一句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
官绅吓得“面如土色”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也被投进漳河,害怕丢了性命。
从中可知所谓的河神都是骗人的。
(2)再读西门豹施计过程,探究西门豹做法的巧妙。
①西门豹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进漳河?
②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抓起来杀掉?
③西门豹破除迷信巧妙在哪里?
预设: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反复默读第二部分,分小组进行讨论。
在课堂上分享讨论的结果,教师做好引导和纠正工作。
明确:
①杀官绅头子的原因是A.他是首恶,与巫婆勾结骗钱害人;B.不杀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到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C.不杀他,他又会联合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
不杀其他官绅的原因是A.他们不是首恶;B.逼他们说出真相;C.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
②因为当时的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使广大百姓在河神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教育,从迷雾中觉醒,明白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西门豹最终用事实教育了被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③巧妙之一在于安排周密。
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为由,派巫婆去跟河神“说一声”,再派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官绅头子。
巧妙之二在于不动声色。
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神“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
巧妙之三在于假戏真做。
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语言上不留一点儿破绽,行动上假戏真做,让官绅们胆战心惊,让老百姓有充分的时间看这场戏。
巧妙之四在于讲究策略。
区别对待,即惩办首恶,教训胁从,主要目的是破除迷信,教育百姓。
3.放手自学,领悟事件结果。
过渡: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头子,送走了封建迷信,邺地的人祸算是解决了。
那么天灾呢?
我们再接着看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6自然段,根据阅读体验互相提问并解决问题。
预设: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统计学生们的提问,并让学生一一解决。
对于问题,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示。
如西门豹为什么要开渠引水?
(为解决干旱问题)本段与上段有什么逻辑关系?
(只有西门豹先破除迷信,人们才会相信他,才愿意去开渠引水,庄稼才能丰收;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有人敢开渠,人们照样逃离,就不会改善邺地的状况)
(2)复读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门豹 优秀 教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