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若干心理健康问题探究.docx
- 文档编号:4997935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12KB
农村留守儿童若干心理健康问题探究.docx
《农村留守儿童若干心理健康问题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若干心理健康问题探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留守儿童若干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农村留守儿童若干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摘要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城乡经济差别较大,大量农民放弃经济回报较少的农田耕种而选择外车打工,造成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
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心理学大学生,我觉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不能够再拖延。
需要家长、学校做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我将以洛阳嵩县车村镇一中(农村初中)就读的留守儿童为例,根据产生留守儿童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并进行一一阐述。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生活现状日常表现解决方法
ToExploreProblemsofTheRuralLeft-behindChildren'sMentalHealth
AbstractWideisoneofthemajorissuesinChinaalotofleft-behindchildreninruralareas.China'srapideconomicdevelopmentinrecentyears,resultinginlargeurban-ruraleconomicdisparities,alargenumberoffarmerstogiveupfinancialrewardslessfarmlandcultivationandselectionwork,whichappearsanincreasingnumberofleft-behindchildreninruralareas.Asapsychologyofcollegestudentsofruralorigin,Ithinkthementalhealthproblemsofchildrenleftinruralareaswithoutdelay,families,schoolsmakesomecorrespondingsolutiontocareforchildrenleftinruralareas,tofocusontheirmentalhealth,providingmoreconvenientconditionsfortheirhealthygrowth.ThepaperswillbeinsongxianCounty,villageinLuoyang(ruraljuniorhighschool),left-behindchildren,forexample,fromthecauseofleft-behindchildrenandthepsychologicaltendencyofleft-behindchildren,ruralleft-behindchildren'sperformance,specificaspectsoftheproposedsolutionstotheproblemsonebyoneindetail.
KeywordsChildpsychologyHealthproblemsLivingsituationDailyperformanceSolutions
绪论
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双方常年外出打工,与18周岁以下的孩子经常见不到面,无法了解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情感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久而久之使关系逐渐疏远,从而使孩子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氛围和情感支持,造成了留守孩子在学习方面、日常生活、和人交流和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障碍。
经过对以往文献的了解和分析,我感觉:
之前研究的重点大多都偏向生活条件、监护人知识水平与认识、家庭教育及缺陷等对儿童发展的外界原因,然而对儿童自身的心理现象研究却只有一少部分,对留守儿童那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
由此我觉得,这次研究应当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这个内在因素出发来讨论和解决心理健康等各项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相对偏远和贫穷的地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选择外出打工,通过这些外出劳动来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这种行为虽然对社会发展有一定帮助,但对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很多不利。
经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存在各种各样的性格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激。
自闭心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那心理健康究竟是什么样呢?
超过一半以上的心理专家主要在意的问题就是这些患有心理健康疾病的人到底有没有主观幸福感,能不能够有效发挥自己的潜在的能力,并进行高效率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刘华山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上的完全康宁或完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充满生命活力,有积极的内心体验(主观幸福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潜能与社会功能[1]。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指青少年在先天和后期的共同影响造成的一些潜在的比较平稳的心理健康状态。
这些心理品质决定着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2]。
青少年自身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素质有明显的影响;环境越好,越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3]。
国外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一小部分涉及到关于农村家庭中父母外出对于子女造成的影响。
但是在咱们国内,社会相关部门都比较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社会上农村留守的初中生支持水平整体不高,农村留守初中生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很多想法和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
杨素苹指出: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农村教育环境,形成了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4]。
李宝峰的研究表明:
农村“留守儿童”容易患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大约有31.0%的人群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健康问题。
普遍表现为抑郁、焦虑、敌对、暴躁、恐怖和躯体化。
孙晓军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
留守儿童自闭,不善于与人交流,不合群;和同伴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和背叛。
据各学校统计数据表明,截止目前,嵩县车村镇约有5500个留守儿童,其中大约有4000人是农村留守儿童,年龄都不超过14周岁。
据目前现象来讲基本上每5个家庭里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家庭,并且是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
另外在这些留守家庭中,爸爸妈妈均不在家的比例约占21.2%,仅爸爸出去妈妈在家的比例约占79.8%,家里没有父母只靠老人的比例约占78.6%。
而且还会有交给别人看管的孩子约占12.9%,更为严重的是无人照看的孩子的比例约占3.5%。
仅在嵩县车村镇一中在读中小学生就有留守儿童1300人,大约占整体学生的64.9%。
就是因为这些父母长期在外,不能够及时关心孩子,在教育和监护条件等方面都不完善,所以在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慢慢的显现出心理,教育,健康,安全等一系列现象。
(一)安全问题
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工到城镇打工经商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日趋明显,基本来说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由于无人看管造成儿童车祸频发,触高压电,溺水等意外事故危机自身生命安全;二是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拐骗,侵害,欺负的目标;三是无人引导引起的行为失控,伤害他人等一些不良行为;四是更为严重的事这些留守儿童中容易出现被猥琐、被虐待、被诱奸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二)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照顾和关爱,会造成他们出现情感的缺失和不足,容易使这些儿童出现心理扭曲和变形。
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自信心不足、内心封闭、不知上进、不善于交际、容易自卑、性格孤僻、不乐观、行为极端。
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感觉没有人在真正的关心他。
造就孩子心理过于敏感。
叛逆心理过强,对于老师亲友的管教比较敏感。
对于父母的长期在外的行为不满意和反感,长此以往就有了一些不满情绪,开始出现了抵触行为。
觉得父母不够心疼和关注自己。
这些留守孩子主要会出现两种极端:
一种是跟上了年纪的老人生活,性格不够开朗,跟同龄人相比性格相对孤僻,不自信;另一种由于看管着过于溺爱或不敢管教,引起叛逆,早熟,脾气暴躁,一直发展到管不了。
(三)道德品行问题
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都处于心理和身体的成长阶段,正处于需要别人引导和教育的阶段。
由于长时间被寄养,缺少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心情,经常压抑自己,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再加上看管着疏于管教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会出现自我控制力不足,生活作风不正确,比如说会不尊重劳动成果,不知道珍惜,不注重个人卫生,邋里邋遢,不顾个人形象;有些留守儿童行为还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拉帮结派,不尊老爱幼,不遵守纪律,违反校规,和社会上的问题青年走的太近,缺乏正确思想引导,慢慢走上歪路。
(四)学习问题
那些由老人看管的孩子,由于老年人的知识水平较低,在学习上得不到辅导,会出现很多的不良学习习惯,比如说:
学习时间无法长期稳定,课堂上思想容易跑偏,注意力集中不到一起;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无法领会理解,不懂的地方也都不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善与他人交流,学习情绪化。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一直在中等或中等偏下徘徊。
留守儿童的学习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但是父母不在身边,无法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所以还养成一些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迟到早退,目中无人等一些不良习惯,在这种环境中,这些孩子就很难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容易发生性格内向,肆意妄为、心理扭曲,心理抑郁,不善交流或产生正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在车村镇一中找了其中350个学生做了scl-90量表,结果显示轻度的心理不良倾向的孩子占28.8%,存在较重的心理问题的留守孩子占2.2%。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整体上有很大的差别,留守儿童的相对情绪比较稳定、心情轻松和生活自律性普遍偏低,促使他们形成不良的人格倾向和学习方向,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导致孩子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对家庭,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消极
由于留守儿童总是见不到父母,缺少依赖,从而就欠缺安全感,对自己没有信心,导致沮丧、孤独、焦虑等一些不稳定的情绪会一直伴随着他们,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每况愈下。
黄爱玲在《“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一文中分析到有28.5%的孩子情绪不平衡,其中26.3%的孩子倾向于焦虑,24.2%的孩子倾向于抑郁[6]。
通过对车村镇一中近400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几乎所有被试都存在心理问题,焦虑倾向的孩子大约占25.6%,抑郁倾向的大约要占到27.3%,易怒倾向的大约占到19.4%。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目前社会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相对突出的主要表现在封闭自我,抑郁,暴躁这些方面。
(二)认知水平较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导致孩子缺乏认知,对外界的人和事物缺乏理解和认识,使孩子变得敏感自闭,父母没有及时教育,孩子只能从外来人的行为处事上学习到遇事该怎么办。
这就造成了孩子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的偏差,从而表现出缺乏自信,自卑和吃喝玩乐、功利心过强。
事实证明,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身心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3)内心失衡
黄爱玲在《“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一文中分析到有28.5%的孩子情绪不平衡[6]。
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感觉不到来自家庭的温馨,所以就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爱慕虚荣,用各种借口找父母要钱,父母出于愧疚和担心只能用钱来弥补;有的逆反或者仇世,与人沟通存在明显障碍。
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孩子认为家长为了打工为了挣钱而不管他们,甚至产生仇视金钱和社会的心理状态。
(4)人际交往障碍
身心迅速发展的最佳时期正是处在留守儿童这一阶段,在生理心理以及和人交往方面容易产生困惑和疑虑,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常年外出,不在身边,不能给他们很好的指引和开导,也解决不了他们心里的苦恼,根据先关资料,“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更有64.8%的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一次的时间在超过一星期以上,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
有24.2%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监护人的交流几乎为零。
”这就让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无法提升,也无法感受到家人带来的的安全感,大多数只能在自我封闭和胡乱摸索的情况下生活。
和父母在身边或家庭完整的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在内心里会感到差距,觉得自己的生活条件不如别人,父母也不能和别人的父母比,自己也不如其他孩子让人喜爱,然后变得不爱说话,把自己封闭在内心世界里,逐渐与现实世界脱轨。
这些问题的最终原因就是父母常年在外,不在孩子身边,以至于让孩子感受不到亲情,在缺乏亲情的情况下逐渐滋生。
在心理学上表明,父母的感情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的特殊的存在,这种感情无法用其他感情来替代,父母之间的感情和谐是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与父母之间搭建一个情感沟通的桥梁,孩子的人身观和价值观自小有父母慢慢传递。
在这期间,孩子在生活和感情上对父母慢慢产生依赖,久而久之把这种感情幻化成为了亲情。
这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感情成为孩子以后生活成长中坚强的后盾,内心充满安全感,姚芸曾经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中调查表明,家长外出后一般情况下都是在15天或30天才能与孩子正常交流一次,这个比例占到60%,极少数的家庭父母一年回家一次,这个比例占在10%左右[7]。
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因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没有办法照顾自己的孩子,就会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因为老人们大多岁数比较大,对待自己的孙子或外孙大多数是溺爱,不忍心严加管教、批评。
孩子在这样一个溺爱包围的环境下成长,便会变得自私、任性、没有礼貌。
然而就算家里老人想管教孩子,由于年龄比较大,面对孩子也是有心无力;在家里不尊敬老人,在学校不尊敬师长,不认真学习,人际关系差等等。
(二)学校不合理的评价、教师的不恰当的教育
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促使学校以分数来断定学生的好坏,学习成绩代表了一切,忽略对学生身心的教育和爱好的培养。
老师对好学生投入了大量的关心,对坏学生则敷衍了事,所以有些孩子为了获取老师的注意力,做出一些比较反常的举动,例如:
上课迟到、思想开小差、上课违纪、不按时完成作业、早恋等等。
(三)教师的观念不当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失,造成了老师成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由于孩子对老师的莫名崇拜,孩子觉得老师做什么都是对的,孩子遵循老师的思想和行为。
但农村大多信息封闭,新思想普及力度小,老师的思维也不利于更新换代,再加上农村教师队伍不足,教师的注意力不能分给每一个学生,可能会造成孩子自闭消极,一般情况下回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四)教师落后教学观
老师最为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依旧遵循教师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权,老师说讲什么学生就只能听什么,学生只是机械的完成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不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习依旧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旧遵循严师出高徒的信念,认为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的思想。
老师不能与学生进行交流,不能对学生感同身受,不能做到切实关心学生,造成学生厌烦老师,从而厌烦学习。
(五)社会的不良环境
某些村镇里的人为了赚钱在学校周围开设黑网吧,里面有各种网络游戏或着不良影视,吸引学生的眼球,部分留守儿童为去这些黑网吧,在没有钱的时候就会通过偷窃别人的钱财等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去赚取钱财再到网吧上网。
四、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方面
1.父母应当尽量避免一起外出。
孩子是每个家庭最大的财富,孩子的未来代表了一个家庭的走向,尽量是孩子在自己身边长大,教给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果真的不能待在孩子身边,也要多关心孩子,多跟孩子电话视频,让孩子愿意跟你分享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愿意你参与他成长。
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在遇事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让他们体会到充足的关心和安全感。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对等的情感体验,让孩子明白家长打工的不易,让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
2.家长应该主动加强和学校的联系。
多跟孩子的老师联系,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孩子有事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思想引导。
3.利用工作休闲时间多回家看看孩子。
通过各种空闲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多多接触互相了解。
可以带孩子到处找转转,公园,动物园这些场所也需要针对他们减少相应的收费。
4.培养监护人的责任心。
监护、学校、父母要形成良好的三角关系,相互多联系,沟通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二)学校方面
1.加速城乡一体化,使农民工子女可以在父母所在城市接受教育,减少留守儿童的存在。
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为农民工子女建立专属院校,由此以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这样有益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让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让他们充分体会到集体的归属感。
学校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课外辅导,兴趣培养,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农村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学校。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加特岗教师的招聘数量,及时添加各种教育设施;加速中小学配备心理老师的进程。
及时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变化,随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教育。
3.建立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女档案。
要求在学校各个班级分别调查登记这些留守儿童的信息,确保信息的详细性和准确性,以便于及时想留守儿童的家长及监护人会把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
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为其健康成长提供良好保障。
以车村镇一中为例,每年级每个班中都有8至17名的留守儿童,设置2名及以上的“代理家长”或“爱心妈妈”就可以实现对全班留守儿童的看护与辅导。
学校可以成立留守儿童协会,更好的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
提升其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的能力,增强责任感以及学习积极性。
4.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每个学校安排心理老师关注并帮忙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
多参加各类文艺活动,播放心理健康宣传片,培养学生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三)社会方面
1.增加留守儿童和父母见面的机会,让孩子可以与父母多交流。
在社会上,应该更加积极的参与和支持,并加以更多的关注留守儿童,为其提供更多的方便和关爱。
在农村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组织留守儿童集体探亲,各城市的各企业应该对农民工多加注意,为其提供方便,使其可以定期的照顾孩子的情况。
2动员全社会人员对留守儿童方面的关注,呼吁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成立专项的关爱小组,经过小组可以更加有效的来传递爱心。
农村留守儿童是目前社会存在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问题主要存在在缺乏亲情,监护不利,教育不当等方面。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监护也包括学校监护、家庭监护和社会监护。
针对于未成年人,亲情、教育以及监护主要依靠家庭,同时学校也负担着一部分责任,然而学校和家庭必须依赖于社会,因此更要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会给留守儿童铸就一个健康温馨的成长氛围,进而化解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不健康隐患,这不能说是哪一个单方面的问题,而需要整个社会对他们进行关怀和照顾,最重要的是相关部门给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进而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人文社会。
(四)个人方面
自我控制能力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如果想对这些儿童进行心理调节,就要先对他们的自我概念进行引导。
自我概念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在成长中的反省,别人的评价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从而不断认识自己。
自我概念在多方面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容易使儿童养成良好的教育目标。
所以要让儿童对自身有着全面的认识,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以及合理的自我做出相关合理的调节,不断完善自己,不给自己施加无关的压力,不敏感、不自卑、不自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扬优点,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不畏艰险,敢于吃苦耐劳,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其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情绪宣泄,进而进行自我调节,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的信念迎接生活上的挑战;再次要增加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城乡结合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能够独善其身,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要提高这些儿童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每个新学期的开始,好不容易与父母团聚,刚刚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就又一次的回到寄养家庭,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又要重新面对一个被留守的问题,度过煎熬的磨合期,这种磨合不仅仅是对家庭成员的再度磨合,更是一种对城市与乡镇之间产生巨大的经济落差的适应。
这一时段主要是对是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也是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一个时期。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1,24(4):
481-482
[2]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
567-571
[3]沈德立等,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
(2):
258-261
[4]杨素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N],基础教育参考,2004,7:
37-38
[5]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
82-83.
[6]张才国,汪丽娜,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2015,
(2)35-36
[7]姚芸.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
第25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8]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市场,2007,
(2).
[9]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
(2):
177-179.
[10]黄雪松,刘克纾.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
9-11.
致谢
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朱天利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首先感谢老师这四年对我的辛勤培养和教育,使我在大学四年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让我见识到了心理学道路上更为广泛的一面。
同时也感谢诸位院领导,对我们的大力栽培,让我们在新联度过愉快的四年。
相信这四年会成为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四年。
周洁
2017年4月于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留守 儿童 若干 心理健康 问题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