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x
- 文档编号:4997323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66
- 大小:79.71KB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x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巴东县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2011--2025)
说明书、图册
(评审稿)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
张家界宏进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0年三月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自2003年开发以来,旅游区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旅游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和旅游开发方向不明确,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为满足旅游区发展的现实需要,更好地指导旅游区未来的发展,制定本规划显得十分必要。
◆政策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增加经济问题的角度,做出了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历史性决策;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江两山”现场办公会议,把湖北旅游开发的重点定位于湖北省西部,给巴人河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开发带来重要机遇;根据《湖北省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与控制性规划》和鄂西生态旅游圈的全面实施以及巴东县委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对巴人河进行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业发展背景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旅游业符合构建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旅游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
因此,规划发展旅游区,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审视旅游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比较优势和积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统筹旅游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力、持续力与和谐力,促进巴人河旅游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资源背景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古朴的民俗风情,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呈现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景象,为旅游区的深入开发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支撑。
二、规划任务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审视并明确巴人河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和指导思想,重点研究旅游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提升旅游规划战略性的指导力;
◆在区域交通环境突变和三峡、巴东旅游格局重构的区域背景下,审视并明确巴人河生态旅游区面临的机遇和应对的挑战,重点研究旅游区加快融入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提升旅游规划决策的应变力;
◆在休闲体验消费日趋兴旺的市场背景下,审视并明确旅游区资源的动态性价值和后发优势,重点研究旅游区发展的空间布局、产品策划和形象定位,突出特色,增强旅游规划商业价值的提升力;
◆在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国家和人民关注的背景下,审视并明确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优势,重点研究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增强旅游区可持续开发的发展力。
基于建设大旅游产业的规划思路,确定本次规划为《巴东县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2025)》。
三、规划范围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位于巴东县中部,清江、长江分水岭的北麓,上游至猕猴岛,下游至东南峡,上部至209国道硃砂土驿站,下部至莲峡河,总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为使本规划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5年,共15年。
根据规划区旅游实际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规划分为三期实施,近期体现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中远期体现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
分期年限如下:
近期(2011~2015年),5年,基础开发建设期;
中期(2016~2020年),5年,重点建设发展期;
远期(2021~2025年),5年,系统建设完善期。
五、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为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巴人河旅游资源,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属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范畴,也是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2011-2025年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与行动纲领。
六、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环境保护原则优先保护景区自然山水、生态和历史文化传统,维护和强化景区原有物种多样性,注重环境保护、资源保护。
◆激活乡村经济、区域协调,科学发展原则解决景区人与资源以及资源各要素之间配置的空间关系与时间进度。
协调景区内各区域面临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矛盾,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种植业等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激活乡村经济,形成环境互补、产业互动的共同发展格局。
◆因地制宜,突出旅游特色原则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客源市场为导向,以王牌产品为核心,以特色文化为灵魂,以旅游管理为保障,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引导需求,智慧创造财富,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增强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独创性和竞争力。
◆分步实施、弹性递进,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通过合理分期、科技和体制创新以弹性递进的方式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推进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让景区延续的、良好的发展下去。
七、规划依据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湖北省旅游条例》;
国家旅游局: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2003—2010)》;
湖北省旅游局: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2015)》、《湖北省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控制规划(2007—2020)》;
恩施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巴东县:
《巴东县“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巴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湖北省巴东县三峡库区后续旅游发展规划(2009—2020)》、《湖北省巴东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第二章区位与发展背景
一、区位交通条件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位于巴东县中部,清江、长江分水岭的北麓,北起茶店子镇,南到绿葱坡,东与秭归相接,西临鄂渝边界,处在长江三峡、水布垭的交汇处,离巴东新县城(西壤坡)26公里。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是巴东三峡库区“长江三峡环城游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三峡神农溪对接恩施清江旅游的重要节点景区,也是未来“双神”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湖北神农架与长江黄金水道,其旅游区位优势十分优越。
209国道距景区停车场仅850米,恩神高等级公路将穿区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开发条件极为优越。
二、现状概况
(一)生态环境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位于巴东县腹地,人烟稀少,生态环境优良;无污染,空气新鲜;无噪音,环境幽静;植被丰富,物种多样。
旅游区内保存有巴东县十分稀少的原始森林和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尤其是珍惜植物和国家保护动物,其中野生植物2000多种,野生动物500多种,主要珍稀动植物有珙桐、银杏、巴东木莲、大鲵、猕猴等。
(二)自然环境
1.地貌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属于侵蚀构造中低山至中高山区,属巫山山脉,最低海拔350米,最高海拔1650米,常年平均气温13.3℃。
2.水文气象
根据我国气候区划分标准,流域区气候可划分为山区河谷亚热带湿润区、中低山暖温带湿润区、中山湿带水分充足区和中山——高中山寒温带潮湿区等四个气候区。
受绿葱坡东西向山脉的影响,这里云雾缭绕、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整个流域区降雨有集中的特点,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8%。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少量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15m/s。
3.植被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山势起伏强烈,受垂直气候带的影响,这里的植物林木呈明显的垂直分布性,以落阔叶林为主,少量分布常绿松、柏、杉木。
4.动物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内野生动物物种资源很丰富,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种群共193种,其中,兽类53种,鸟类109种,两栖爬行类29种。
在众多的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金猫、水獭、大灵猫、林麝、斑羚、大鲵等40余种,属省级保护动物大约有140种。
(三)社会经济环境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所在地巴东县是古代巴人的发祥地之一,有朴实淳厚的土家民风民情和浓厚的巴土文化底蕴,其巴土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独特。
巴东县现有人口48.53万,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43%。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巴东县在稳定第一产业的前提下,加快了乡(镇)企业、民营经济、边贸经济、旅游等二、三产业的步伐。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总体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在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所辖的两市六县中,其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恩施市和利川市居第三位。
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比重比除恩施市外的其他县市都高,这也说明其经济结构比这些县市都优越。
这些比较优势说明在恩施州域内,巴东的经济竞争优势是明显的。
表2-1恩施州各县经济比较一览表 (2004年)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万人)
GDP
(亿元)
人均GDP
(元)
三次产业结构(%)
一产业
二产业
三产业
合计
24061
382.2
1641.9
4295
41.5
28.6
29.9
恩施市
3972
77.1
40.7
5278
32.8
30.2
37
利川市
4603
83.5
26.9
3216
49.2
25.8
25
建始县
2666
50.8
18.9
3718
49.8
21.6
28.6
巴东县
3354
48.3
22.1
4583
36.8
30.8
32.4
宣恩县
2730
34.1
14.5
4248
42.4
27.1
30.5
咸丰县
2520
35.1
17.2
4799
47.7
27
25.3
来凤县
1344
30.9
13.2
4267
40.6
29.7
29.7
鹤峰县
2872
21.6
11.6
5381
37.7
39.7
22.6
注:
GDP数据是老口径数据
为了三峡工程建设,库区人民舍小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奉献。
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三峡工程建设蓄水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以移民搬迁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移民搬迁,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顺利完成了三峡库区一、二、三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
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完成三峡库区移民投资18.18亿元,搬迁安置47182人,迁建房屋面积137万平方米,城镇搬迁基本完成,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专业复建工程基本恢复,保证了三峡工程104.8、135、139和156米水位分期蓄水的要求。
三峡工程既给巴东带来了困难,也给巴东带来了发展机遇。
1993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4.42亿元增长到21.47亿元,年均增长12.93%;全地域财政收入由2830万元增加到2.27亿元,年均增长17.3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96元提高到1813元。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
三、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原名莲峡河,于2004年由巴人河旅游公司进行开发,累计投入资金4300万元左右,完成了门景及进入公路、接待中心、情郎峰、度假村、狞猎场和部分游步道建设,可满足150人住宿度假的接待规模。
目前,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600多万元。
因体制和资金瓶颈制约,致使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尚未全部完善,核心旅游资源未得到深入开发。
2008年年底,巴东县政府专门就这一景区理顺了开发经营管理体制,目前仅处于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转时期,在开发、经营、管理方面要有较大突破还面临诸多压力,具体表现:
一是景区的开发建设因没有较系统的旅游规划作指导,之前的建设项目显得凌乱,且建设品质较低;二是整治和优化周边环境难度较大;三是整个旅游区的开发建设缺乏雄厚的资金保障,急需通过招商引资寻求大量资金支持。
第三章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一、旅游资源类型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可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根据资源普查,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单体涉及7个主类,19个亚类,38个基本类型(表3-1)。
表3-1巴人河旅游资源分类表
总类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主要景观
自
然
旅
游
资
源
地文
景观类
综合自然旅游地
谷地型旅游地
巴人河
地质地貌过程行迹
独峰
情郎峰
奇特与象形山石
情郎峰、女人洞等等
岩壁与岩缝
巴人河段
峡谷段落
巴人河莲峡河
岩石洞与洞穴
迷宫洞、龙泉洞、莲心洞、女人洞、修行洞等等
水域
风光类
河段
观光游憩河段
莲峡河流域
暗河河段
迷宫洞、莲心洞内暗河段
跌水
莲峡河流域
泉
冷泉
龙泉洞内
生物
景观类
树木
林地
狩猎场等
古树名木
巴东木莲、香果树、银杏、水杉、香樟树等
花卉地
奇花异草
木峡谷内的形体桐花、迎春花、木莲花、杜鹃花、芙蓉花、野百合等
野生动物栖息地
陆地动物栖息地
莲峡河流域内有猕猴、野猪、獐、鹿、红腹锦鸡、野羊等等
鸟类栖息地
巴人河内山体林地
天象与气候景观
天气与气候现象
云雾多发区
情郎峰、莲峡河段等
避暑气候地
整个巴人河区域
人
文
旅
游
资
源
遗址
遗迹
史前人类活动遗址
人类活动遗址
硃砂土古驿站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废弃寺庙
狮子堡太山庙
交通遗迹
茶马古道
建筑
与设施
综合人文旅游地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莲峡河度假山庄、巴人寨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观音殿
单体活动场馆
展示演示场馆
游客中心、度假山庄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楼阁
聚贤亭、观音殿等
摩崖字画
薄刀峰石刻
建筑小品
观景亭、观景台等
居住地与社区
传统与乡土建筑
土家吊脚楼、苗家小寨
归葬地
悬棺
莲峡河下游
交通建筑
桥
硃砂土古驿站风雨桥
旅游商品
地方旅游商品
菜品饮食
十碗八扣、土豆饭等农家菜肴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野板粟、野猕猴、野蜂蜜、腊肉等
中草药材及制品
独治、贝母、黄连、厚朴、杜仲、黄柏、玄参等等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滕编、竹编、木雕、挑花、织绵等
民间习俗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打锣鼓、喊天歌、赶仗等
民间演艺
“撒尔荷”
饮食习惯
巴土风味,杂粮、土菜为主
特色服饰
家机铺、土布帕、对襟短衣、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等
现代节庆
文化节
巴东木莲文化节
二、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以生态文化为主题,以原生态的自然峡谷风光和浓郁的土家民俗文化为特色,依托巴东环城游憩带,将打造集自然观光、激情漂流、野外探险、休闲度假、生态养老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
典型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特色是:
(1)莲峡河峡谷风光:
巴人河底部莲峡河峡谷内蜿蜒曲折、清澈见底、九曲八拐十三弯的溪流穿峡而泻,形成独具一格的三道锁峡谷奇观,可开展峡谷平湖观光游、峡谷激情漂流游、峡谷探险游等多种活动,让游客心旷神怡。
(2)莲花岛(原迷魂岛):
“巴东木莲”是世界有名的国家级保护植物,莲花岛上生长着数百亩的野生木莲,进一步证明了巴东是木莲的故乡,将打造成为野生巴东木莲示范基地,整合资源,大量种植,丰富景区的特色文化,建设成为巴东木莲生态农业观光园。
(3)情郎峰(莲子峰):
直插云霄的情郎石峰,一柱擎天,将巴人河内胜景一览无余。
曾经沧海、数迁佛地的乾隆古钟与观音庙矗立在情郎峰峰顶,大多数时日,云雾缭绕,仿若天上人间,美不胜收。
(4)溶洞景观: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溶洞主要有迷宫洞、龙泉洞、女人洞、莲心洞、修行洞等,其中以二宫一厅一潭的龙泉洞和阴森恐怖、鬼神难辨东西的水下宫殿迷宫洞最为壮观,溶洞内景观奇异,被国内知名地质、洞穴专家美誉为艺术的殿堂、雕刻的长廊,且溶洞周边的自然环境很好,山、水、洞、溪连为一体,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极具开发价值。
(5)硃砂土古驿站:
古道宽约5米,长约1.5公里。
昔日商贾云集,古民居、古商铺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较完好。
恢复古街道的各类商铺,集小吃、特产、作坊等,修缮工艺品为一体的具有土家特色的传统古街道,恢复太山古寺庙、风雨桥,挑选一些保存完好的民居,做成游客体验区。
(6)巴人寨度假村:
旅游区年平均气温13.3℃,气候宜人,全年都适宜旅游,特别是在炎炎夏日,巴人寨度假村就是最好的避暑胜地。
巴人寨度假村包括莲峡宾馆、巴人寨吊脚楼群、狩猎场,是景区休闲住宿的主要区域。
巴人寨吊脚楼群采取土家吊脚楼的形式三五成群,隐匿在山林之中,使民族建筑的人文民俗气息与山野间的自然灵气浑然一体,别有一番意境,另人想往。
(7)游客中心农家乐:
洋芋饭、苞谷饭、田野土鸡、合渣等具有浓郁的土家民俗文化的美食在这里可以让游客一饱口福,让游人在欣赏土家民居的同时享受原生态的乡村土家饭。
(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为了确保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开发的科学性,本规划采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最新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有关“旅游资源评价”的标准进行定量综合评价。
表3-2旅游资源单体因子评价模型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赋值分
资源要素价值B1
(85分)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30分
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25分
珍稀奇特程度
15分
规模、丰度与几率
10分
完整性
5分
资源影响力B2
(1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
10分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
5分
总分
100分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5~3分
评价等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90分,四级旅游资源≥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30-44分。
根据该标准对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典型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具体见表3-3:
表3-3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典型资源定量评价表
典型资源
评价项目、评价因子及得分
得分
等级
资源要素价值
资源影响力
附加值
观赏休憩使用价值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珍稀或奇特程度
规模与丰度
完整性
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适游期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硃砂土古驿站
16
18
9
5
3
7
5
2
65
三级
三道锁峡谷
24
17
12
8
5
6
4
1
77
四级
迷宫洞
17
13
9
7
5
7
5
1
64
三级
龙泉洞
9
10
9
4
5
4
4
1
46
二级
女人洞
9
10
9
4
5
4
4
1
46
二级
莲心洞、修行洞
12
11
8
6
5
4
5
1
52
二级
燕子洞
12
10
10
8
5
4
5
1
55
二级
薄刀峰
12
10
8
6
5
4
5
1
51
二级
情郎峰(观音庙)
19
17
11
7
5
7
4
2
72
三级
巴人寨、狩猎场
18
16
10
7
4
7
5
1
68
三级
农业生态园
10
12
10
9
4
4
4
2
55
二级
莲花岛
25
18
14
9
5
7
4
2
84
四级
分析表3-3,可以得出结论: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的典型旅游资源中,莲峡河和莲花岛(三峡野生巴东木莲保护示范基地)达到四级标准;硃砂土古驿站、迷宫洞、巴人寨(狩猎场)、情郎峰达到三级标准;龙泉洞、女人洞、莲心洞、燕子洞和修行洞、薄刀峰、农业生态园达到二级标准。
(三)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种类齐全,自然人文景观并荗,且现存的旅游资源品质较高,从培育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着手,应参照国家AAAAA级标准予以规划与建设。
2、巴人河生态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较人文旅游资源更为丰富,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是提升旅游资源品质的重要途径;加强人文旅游资源挖掘是增强旅游区文化内涵的主要思路。
3、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分布总体较分散,局部集中,要加强项目规划设计和游线组织的连接性。
第四章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
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一)客源市场特点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所在地巴东县旅游业已经起步,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规范运作已具备一定基础。
地方政府对大力发展旅游业已达成共识,并将之作为“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予以优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目前,从客源市场情况来看,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巴人河的主要客源来自巴东入境游客和周边城市市民。
而巴东的游客主要集中在神农溪,主要依托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线,以过境旅游为主。
2.巴人河生态旅游区起步较晚,处于开发初期,但完善以后,以驻境旅游为主的观光、游览;度假、疗养;漂流、探险;休闲、娱乐综合性产品为主。
3.巴东县旅行社集中,导游质量较高。
4.巴人河旅游高峰期在5—10月份。
5.巴人河生态旅游区2010年游客人数约38万人次左右。
6.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处于湖北省打造的重点旅游区“一江两山”的范围之内,处于长江三峡环城游憩带上,在未来的旅游开发中,客源状况将会有新的突破。
(二)客源市场地域结构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客源地域分布中,湖北省客源占49.1%,河南、陕西、重庆等相邻省份客源占8.5%,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占27.2%,国内其他省市占15.2%,具体见下表4-1:
表4-1巴人河生态旅游区客源地域结构表
客源地
占总人数百分比(%)
合计(%)
恩施州
23.7
49.1
武汉市
22.0
宜昌市
3.4
河南
1.7
8.5
重庆
5.1
湖南
1.7
江苏
6.8
27.2
浙江
0
福建
6.8
广东
1.7
北京
5.1
上海
6.8
国内其他省市
15.2
15.2
(三)客源市场行为结构
1.出游动机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游客出游动机主要集中于观光旅游,其比例高达67.9%,商务旅游占10.7%,普通休闲度假占16.1%,其他出游动机仅占5.4%。
2.出游方式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游客出游主要集中于个人或与亲友结伴,其比例高达41.8%,反映了假日家庭旅游的市场趋势。
具体见下表:
表4-2巴人河国内游客出游方式统计表(%)
个人或与亲友结伴
与同事结伴
单位组织
旅行社组织
其他
45.4
16.4
12.7
21.8
3.6
3.食宿与餐馆方式
巴人河生态旅游区接待住宿设施还不完备,一般情况下,游客不在景区住宿,少数游客在景区游客中心就餐。
4.购物意愿
大多数有购物意愿的游客多倾向于土特产品,由于景区旅游商品开发还处初级阶段,游客反映没有什么可买,旅游商品急待进行高品位、深层次开发。
5.国内游客流向
◆武汉—宜昌—巴东—神农溪—巴人河—奉节—重庆,该流向为经典流向,主要包括沿长江三峡线的景区(点);
◆宜昌—神农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巴人河 生态 旅游区 总体规划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