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高分复习.docx
- 文档编号:4996419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57.13KB
面试高分复习.docx
《面试高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试高分复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试高分复习
廉洁清正篇
1、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汉•桓宽)
释:
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
释:
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弯曲的影子。
3、 大臣法,小臣廉。
(明•黄绾)
释:
大臣能够遵纪守法,小臣就能廉洁。
4、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宋•陆游)
释:
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
释:
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6、 俭节则昌、淫夫则亡。
(墨子)
释:
俭朴节约就会昌盛,淫欲放荡就会灭亡。
7、 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
(孔子)
释:
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8、 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古楹联)
释:
心里存着邪念奸诈,你就是烧香也没一点益处,持身光明正大,见了我不拜又有何妨。
(此联的“吾”指神象)
9、 为政戒贪。
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
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
(古对联)
释:
作官从政要戒贪。
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
切莫致力于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养廉唯有俭朴。
行节俭,严于律己算是俭;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便不算是俭,还要从对己严,对人宽来保持品行方正而有节操。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
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
因之,肃贿风,由上起。
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
(唐•陆贽
释:
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
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11、臣门若市,臣心是水。
(《汉书》)
释:
当官的门前象集市一样热闹,当官的心要象水一样清澈。
1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乐府诗》)
释:
走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用手去提,在李子树下帽子歪了也不用手整理。
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
释:
不须要人们夸你颜色好看,只留下清正气节在世界上。
14、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劝戒全书》)
释:
私欲如果不除,就象是飞蛾扑灯,被烧掉才停止;贪占没有了结,就象猩猩喝酒,致尿血身亡才算罢休。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
(唐•柳宗元)
释:
要珍惜你六尺的身体,不要为虚名来驱使。
16、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
释:
手帕蘑菇线香等这些土特产,本来是供人民用的,许多地方官却搜刮来奉献给上司,反而殃害人民。
我自己只带两袖子清风去见皇上,免得人民议论长短。
17、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释:
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朱舜水)
释:
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19、宁为宇宙闲吟客,莫作乾坤窃禄人。
(唐•杜荀鹤)
释:
就是做一个在世上闲着吟诗的人,也不要做窃取功名利禄的人。
20、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宋•林逋)
释:
心里不清白就是没有道德,志向不坚定就不能立功。
21、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
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孔子)
释:
考察官吏政府有六条原则,并以此来裁判其政绩好坏;六条中以廉洁为根本,只有做到廉洁、善、能、敬、正、法、辨才有意义。
一是廉善,即善于治理,享有辞誉。
二是廉能,不仅要有辞誉,而且政令能行。
三是廉政,即恪守职位,忠于职守。
四是廉正,即作风正派,公正无私。
五是廉法,依法行事,没有过失。
六是廉辨,辨别能力强,没有疑惑。
2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唐•陈子昂)
释:
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23、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
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
(汉•陆贾)
释:
据有一定的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
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24、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明末•黄宗羲)
释:
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25、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线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清•郑燮)
释:
官被罢免后我没攒下钱财,是两袖清风,只是凭着卖画来糊口,最惭愧的是女儿出嫁我没给置办嫁妆,只能赠给你我画的几笔兰花。
26、贪爱沉溺即若海,利欲炽然是火坑。
(《重订增广》)
释:
沉溺到贪占和爱欲中就是进了苦海,利欲太重了就等于跳进火坑。
27、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重订增广》)
释:
不要私下给人小恩小惠而影响大局,不要借助公论而解决私情,不要以个人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不要因自己拙笨而嫉妒别人才能。
不要仗势凌辱和逼迫孤儿寡母,不要为了满足口腹而随意杀害牲畜和飞禽。
为政篇
1、 上者,民之表也。
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
释:
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
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
释:
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释:
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 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释:
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
释:
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 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
(清.唐甄)
释:
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 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北齐.刘昼)
释:
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 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清.康熙)
释:
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 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
(汉.王符)
释:
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
释:
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清.程祖洛)
释:
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2、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
(唐.陆龟蒙)
释:
吴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丢弃国家,并不只因为西施胜过六宫嫔妃所造成灭亡的。
1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
(宋.李觏)
释:
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1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列子.说符》)
释:
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1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
(荀子)
释:
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
(墨子)
释:
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汉.王符)
释:
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汉.司马迁)
释:
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1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三国.诸葛亮)
释:
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2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
(《战国策》)
释:
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21、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
(三国.诸葛亮)
释:
生气发怒的时候也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喜欢的时候也不迁就顺从那些该杀的人。
22、驽马驰,骏马悲;驽马肥,骏骨朽。
(清.梁佩兰)
释:
骑着劣马跑时,骏马就会悲伤;把劣马养肥了,就使骏马的骨朽了。
23、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
(明.张君正)
释:
对于国家有功的人,就是对他们奖赏千金,封赠提拔,也不应吝惜;没有功劳的人,对他们就是笑一笑这样的小表示、一件破旧的裤子,也不要轻以给予。
24、治道之要有三:
曰立志、责任、求贤。
(宋·杨时)
释:
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
曰清、曰慎、曰勤。
(宋.吕祖谦)
释:
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
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宋.林逋)
释:
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释:
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28、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
(明.方孝儒)
释:
能够探讨出《诗经》的无穷含义,才会明白风雅颂是世间的好词。
29、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
(明.瞿式耜)
释:
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
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30、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宋.曾巩)
释:
凌乱的柳条还未完全变成青黄色,借着东风的势就狂舞起来,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31、政贵有恒。
(《尚书•毕命》)
释:
恒,长久不变。
32、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尹文子》卷上)
释:
弗,不。
为wéi,做。
33、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宋•苏辙《新论中》)
释:
居,平时。
发,发动。
果敢,坚决勇敢。
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34、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宋史•薛极传》)
释:
益,增益,扩大。
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
及,及到。
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35、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宋•周敦颐《拙赋》)
释:
弊,弊端。
绝,绝迹。
风,风气。
严格执法篇
1、 出政施教,赏善罚暴。
(墨子)
释:
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2、 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
(宋·林逋)
释:
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3、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明·张居正)
释:
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4、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释:
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5、 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
(宋·李觏)
释:
对杀人的处以死刑,以后就没人敢杀人了;对伤人的处以刑罚,以后就没人敢随便伤人了。
6、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荀子)
释:
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7、 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
(宋·苏舜钦)
释:
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
8、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荀子)
释:
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9、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唐·元结)
释:
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10、 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
(孙武)
释:
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11、 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
(清·唐甄)
释:
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
12、 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
(宋。
李觏)
释:
鞭打的惩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驰,刑罚不能在国家废除。
13、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
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14、 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仲)
释:
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
15、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三国·诸葛亮)
释:
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16、 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
(北齐·刘昼)
释:
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
17、 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
(宋·张孝祥)
18、 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
19、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
(宋·欧阳修)
释:
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20、 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唐·周昙)
释:
管理国家没有多大难处,也要象管理军队一样,关键是军队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执行的。
21、 赏不足劝善,赏不足禁非,而政不成。
(宋·欧阳修)
释:
奖赏不能够教育人们做善事,惩罚不能够禁止人们为非作歹,这样政权就保不住。
22、 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
(明·张居正)
释:
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铲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会茂盛;人们的冤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气氛就不会消除。
23、 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管仲)
释:
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
24、 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
(晏婴)
释:
不因为个人高兴了就随便赏赐下面,不因为个人生气就随意惩罚下面。
25、 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
(汉·司马迁)
释:
职位不能没有功绩就取得,刑罚不能因为高贵有势力就免除。
26、 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清·唐甄)
释:
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
27、 赏罚,政之柄也。
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
(汉·荀悦)
释:
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
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
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
28、 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
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
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
(清·严复)
释:
治理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力求方便百姓。
而乱国的法律,是为统治者而立的,它在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力求为保护统治者,而不方便于人民。
这种为少数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数都违背天理人性。
违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这个国家也一定不会安定。
29、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
(《淮南子主术训》)
释:
所谓法律,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国王治理国家的准绳。
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制定奖赏条例,也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给予奖励的人。
30、 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
(清严复)
释:
一个政策的制定,一项法令的实施,如果符合民德、民智、民力的就能存在下去,违背民德、民智、民力的就会被废除。
31、 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
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
上下无事,唯法永在。
(战国·慎到)
释:
当君王的人不过多地听那些空泛无益的议论,而应根据法律制度来评判时政的得失。
不合乎法律的话不要听,不合乎法律的辛劳不给以赏赐,没有功劳的亲属不能任用他们作官。
当官的人不能因亲徇私,法律对所爱者也不应有特殊的施舍。
因此,上下级之间没有别的,只有法律是永存的。
二、考生应遵循的原则
1、仪表得体大方原则
2、语言灵活严谨原则
3、态度谦逊温和原则
4、心灵真诚信念原则
三、考生必备法宝——面试常用语
有时候考生想通过拖延回答的时间以斟酌字词;有时候考生可能一时紧张忘了话题;有的时候考生希望自己的表述会有更好的效果;在这些情况下考生就要整理一些常用句式和“万用语”,以便不备之需,解燃眉之急。
“坦率地说……”
“我能适合这个部门的工作是因为……”
“我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
“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对我的情况表示满意……”
“我希望您能理解……”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我很高兴您能欣赏我的观点……”
“这是我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和想法……”
“听完的解释后,您也许会同意我的观点……”
“在我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必须强调……”
“您对我的建议正是我准备实现的目标。
”
“这是从中总结到的教训,相信以后我不会再发生同样的过失。
”
“的确”、“是的”、“当然”。
俗话说“熟能生巧”,面试常用语需要自己在复习准备过程中细细琢磨,反复练习,一定会有所领悟!
09国考——专家带您近距离接触面试
2009-1-15 来源:
中公教育 点击:
543
09国考——专家带您近距离接触面试
中公教育名师张永生专访
人民网教育频道:
公务员考试面试有哪些特点?
与企业面试有哪些不同?
张永生:
公务员考试面试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以交流和观察为主要手段,来了解考生的综合素质及相关信息为目的的测试方式。
在面试过程中,考官可以根据考生当场对所提问题的回答,考察他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求职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举止仪表和气质修养。
公务员面试测评与笔试考试共同构成科学、实用的国家公务员录用人才测评体系。
与企业招聘面试相比,公务员面试以其独特的职业背景和能力要求。
其独特性集中体现于以下几点:
(一)弱专业性
公务员面试由国家人事部门统一命题,采用大致相同的程序和规则,题目的风格也大同小异,其目的是保证面试的公平和科学。
这种做法使公务员面试具备弱专业性的特点,同时避免了面试过程中因明显的专业倾向而导致的潜在的不公平。
(二)强综合性
与弱专业性相联系的是,公务员面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它不强调单一的专业背景或者某一方面的能力素质,而是强调考生应当在强刺激环境下,展现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
一般而言,公务员面试的综合素质可以拆分为八大测评要素。
(三)含主观性
主观性有两个意思:
一是考生所面临的测试题目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主观题目而非客观题目,而且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这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政府机关选择公务员的偏好;二是考官在评分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一般而言,由于试题的主观色彩比较浓,而考生在考场上的主观意识又比较强烈,因此考官在根据既定测评要素、测评标准进行标准化打分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完全排除自身阅历经验、价值判断的影响。
(四)重规范性
与企业面试较强的随意性相比,公务员面试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这是由于公务员面试是由公共权力机关——政府部门所组织的面向社会公众的招聘考试,必须具备很强的规范性,才能有效避免面试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才能有利于选拔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才能达到公务员面试设计的初衷。
这种规范性要求面试程序、规则纪律、考官组成、试题难度、题本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尽力做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惟有如此,才能保证不同的考场、不同的考官、不同的试题、不同的入场顺序等所有个性变量,都不会影响公务员面试的公平性。
企业面试经常会使用一些很不规范的测试题目,如将一把扫帚故意扔在地上,以测试应聘者的道德素质和临场反应,而这类题目在公务员面试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再如,企业面试往往是考官和考生相互交谈,甚至出现考官不断追问考生的现象。
由于这种追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在公务员面试中,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考官随意向考生提问或者追问。
如果在题目设计中出现了追问,也一定是有规定的追问内容与方式,以此来规范考官的面试行为。
(五)有重复性
公务员面试是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公平招聘职员的考试,因此为了保证整个面试过程的公平性与规范性,面试就必须具有极强的重复性。
这种重复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考试试题的结构、难度、风格具有可重复性。
一旦试题结构、难度、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区别,就意味着试题的设计本身是失败的,而且对于考生是有失公平的。
第二,考试的所有程序具有可重复性。
整个面试的流程,从下发面试通知、政审、抽签候考、入场面试、考官评分、考生退场到最后公布成绩,都是按照预先设定的形式来完成的。
每一个考生都必须要经历这样的程序,不会有任何变化。
公务员面试的可重复性就意味着面试本身是可以破解的,是可以预先加以训练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工作的。
这给我们的面试复习与准备带来较大的便利。
(六)有限互动性
企业面试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往往是以交谈的方式来进行的。
双方的一问一答,不仅仅包括考官不断地追问考生,而且包括考生向考官提问,使双方在互动中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认识与了解。
与之相比,公务员面试的互动性水平比较低,一般情况下是考官按照预先设定的规范对考生提出问题,在这种意义上,考官只不过是简单的面试工具而已。
但实际上,由于公务员面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尤其是考官在打分的时候很难完全排除自身因素的影响,很难百分之百地从客观的角度对考生进行评分,因此公务员面试具有有限互动性的特点。
这种有限的互动性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临场发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必须在双方没有直接的、随意的互动交流的前提下,借用公务员面试的平台和试题题目,把自身的优点充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试 高分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