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67.docx
- 文档编号:4986090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65KB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67.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6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67.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67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67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第1题:
北宋第一次兴学期间,胡瑗用于太学的教学制度称为()
A.苏湖教学法
B.三舍法
C.朱子读书法
D.实学教学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题:
以下有关三舍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舍法是我国古代首创的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
B.融养士和取士于太学,提高了太学的地位
C.三舍法是我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
D.对学生的考查和选拔力求做到将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3题:
以下几种教学制度中,不是把学生学业成绩与等级地位相连的是()
A.积分法
B.三舍法
C.苏湖教学法
D.六等黜陟法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4题:
提倡学校应成为民主议政场所的思想家是()
A.颜元
B.黄宗羲
C.李贽
D.王夫之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5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的人才范围()
A.政治人才
B.军事人才
C.军工技术人才
D.艺术人才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6题:
科举制正式废除的时间是()
A.1902年
B.1875年
C.1905年
D.1915年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7题:
宣扬“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宗羲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8题:
民国初年,“五育并举”的方针是由()提出来的。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吴玉章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9题:
蔡元培主张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
A.养成健全的人格
B.健全中华人民的体魄
C.培养有生产和知识技能的人
D.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0题:
1928年在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以1922年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了()
A.壬寅学制
B.戊辰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1题:
陈鹤琴的活教育主要是从()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A.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B.晓庄师范学校
C.农民运动讲习所
D.乡村学校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2题:
“学在官府”产生的客观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
()
A.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B.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C.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D.奴隶社会生产力低下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3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反映了孟子的人格理想是()
A.圣人
B.贤士
C.君子
D.大丈夫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14题:
以下几本古代著作中,()不是属于孔子的“六经”。
A.《诗》
B.《易》
C.《大学》
D.《乐》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5题:
《学记》中的“君子之教,喻也”,指的是()原则。
A.启发诱导
B.教学相长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6题:
王充的思想中,与儒家神学明显对立的论点不包括()
A.天道自然
B.性有善恶
C.万物自生,万物一元
D.人死神灭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7题:
中外文化交流中以中国输入为主的是()
A.中日
B.中朝
C.中突
D.中印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8题:
《孝经》曾经由哪位皇帝亲自注释?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文宗
D.武则天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9题:
中国书院教育史上第一个纲领性学规是()
A.《学海堂章程》
B.《东林会约》
C.《白鹿洞书院揭示》
D.《白鹿洞志》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世界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书院教育的精神,概括了儒家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用学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较为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
第20题:
在胡瑗的“分斋教学”中,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为目标的是()
A.治事斋
B.武备斋
C.经义斋
D.经史斋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1题:
以下几种教学考察方法中,针对地方官学学生的是()
A.三舍法
B.积分法
C.六等黜陟法
D.监生历事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2题:
明末清初,反对理学教育提倡实学教育的思想家是()
A.戴震
B.顾炎武
C.高攀龙
D.章学诚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3题:
洋务派所创办的学堂,在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所是()
A.京师同文官
B.福建船政学堂
C.广东水陆师学堂
D.天津电报学堂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4题:
清末新政设立的学部最高长官是()
A.祭酒
B.学监
C.提学司
D.尚书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5题:
“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这是()对师范教育的论述。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黄宗羲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6题:
民国初年颁布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7题: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这一教育方针出自哪篇文章?
()
A.《教育独立议》
B.《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C.《民国教育方针释义》
D.《改革北京大学的设想》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8题:
国民政府时期—抗战时期—抗战胜利,中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是()
A.稳定发展—维持—衰败
B.起步—发展—顶点
C.稳步发展—挫败—顶点
D.起步—受挫—停滞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9题:
“为了苦孩,甘为骆驼”这是()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及办教育的原则。
A.陈鹤琴
B.陶行知
C.梁漱溟
D.黄炎培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30题:
传说中虞舜的原始部落产生的学校萌芽是()
A.序
B.校
C.庠
D.成均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
第31题:
耶稣会学校以反对、抵制和破坏宗教改革为目的,把教育视为其实现宗教和政治目的的手段,因而在教育史上无任何进步意义可言。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错误。
尽管耶稣会学校以反对、抵制和破坏宗教改革为目的,把教育视为其实现宗教和政治目的的手段,但是它在一些教育实践方面的有益探索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如:
教师培训,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寄宿制和全日制,班级授课制,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等。
所以,耶稣会学校在教育方面并非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详细解答:
第32题:
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是把个人直接经验与人类间接经验对立了起来。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错误。
杜威的“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并没有把个人直接经验与人类间接经验对立起来,他并不反对间接经验本身,反对的是传统教育中那种不顾儿童接受能力的直接灌输、生吞活剥式的获得间接经验的方式。
他看到了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性,强调使儿童最终获取较系统的知识而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估计儿童的心理水平。
详细解答:
第33题:
颜元主张培养“实德实才”。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
颜元认为传统教育有三大祸害,即毁坏人才、灭绝圣学和败坏社会风气,因此,主张培养“实德实才”的人才。
教育要培养那种积极改造社会和建设社会的人,即教育要培养实用的人才,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经世”的人才,即各级政府的管理人员,既要懂治国之术,也要了解社会现实,能够为国家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封建官吏,但在才能和道德上都应该有较高的要求,即“实才实德”。
第二类人才是“百职”人才,就是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能工巧匠。
因此,命题正确。
详细解答: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颜元的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颜元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晚年曾受聘主讲漳南书院,培养了众多学生,形成了著名的“颜李学派”。
他深刻批判传统教育,尤其是宋明理学教育,竭力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教育,创立了以“实”为特征的教育理论体系。
颜元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独放异彩,对我国近代教育也曾产生一定的影响。
简答题
第34题:
简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
(2)在科举制产生以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合在一起。
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3)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弊端,社会只重科举,不重教育,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导致了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消极。
总之,科举制与学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详细解答:
第35题:
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
(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3)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4)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
大多数情况下,书院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详细解答:
第36题:
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王安石提出了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
(1)“教”是培养人才,要使全国各地各层次都有学校,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
(2)“养”是指发挥培养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3)“取”是选拔人才,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考核,按德能大小任用官吏;(4)“任”是使用人才,要根据人的专长任以适当的职务,并保持稳定。
详细解答:
第37题:
简述宋元时期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发展:
最早见载的为西周时代的《史籀篇》;《苍颉篇》是秦代蒙学识字读本,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范本;汉代影响较大的有《急就篇》;到明清时期,启蒙教材较前代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提高,形成丰富的数量与种类。
(2)种类:
①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教材,集识字、知识和道德教育为一体,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②道德训诫类,如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③综合历史知识类,如《蒙求》、《十七史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④诗歌类,如《训蒙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等。
(3)特点:
重视汉字的特点;注意与日常生活联系;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和儿童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
详细解答:
第38题:
朱子读书法有哪些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朱子读书法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有关北宋教育家朱熹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共有6条。
(1)循序渐进。
首先,学习的过程应该根据难易知识程度确定次序;其次,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再次,在读具体的书上要按照篇章的顺序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
(2)熟读精思。
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
(3)虚心涵泳。
首先,读书必须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圣贤的用心和寓意,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任意发挥;其次,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人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
(4)切己体察。
要结台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
(5)着紧用力。
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
(6)居敬持志。
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局限性在于不重视书本与实践的结合。
详细解答:
第39题:
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①礼乐。
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
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②射御。
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③书数。
“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
(2)“六艺”教育的特征:
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详细解答:
分析论述题必答题
第40题:
1922年“新学制”的学制体系与特点有哪些?
并对其作简要评述。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产生原因及过程:
第一,中国近代学制形成后,虽经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小学过长,中学过短(七四制),中等教育又太偏于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而灵活性不够;同时,其模仿日本和德国的痕迹较深,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课程、教法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因而孕育着一场新的改革。
第二,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教育思想大量传入中国,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运动。
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对华政治经济影响的日益加剧,美国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这一时期留美学生返国者日多,特别是杜威和孟禄相继来华讲学,对推动教育改革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改革旧学制的先声可以追溯到1915年,这一年,直隶省教育会发起成立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并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湖南省教育会在会上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从而吹响了学制改革的号角。
之后,第五届、第六届以及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都重点讨论了学制问题,从而在全国掀起了研究学制改革的高潮。
第四,伴随着学制改革的讨论,教育改革实践也方兴未艾,如1920年,舒新城等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打破年级分组,实行“选科制”与“能力分组制”;在高等学校中,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率先发起改革等,这些教育改革事件为学制的最终制订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2)“新学制”的主要内容:
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
其二是“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
其三是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的特点:
第一,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是1922年“新学制”最显著的特点。
学制分三段,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将学制阶段的划分建立在我国儿奄身心发展阶段的研究上,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二,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
它缩短了小学年限,改7年为6年,小学分为两级,初级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阶段,高级小学2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幼稚园也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三,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
其一,延长了中学年限,改4年为6年,提高了中学教育的程度。
其二,中学分成初、高中两级,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的伸缩余地,而且也增加了学生选择的余地。
其三,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第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
新学制建立了自成体系、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用职业教育替代民初的实业教育。
第五,改革师范教育制度。
“新学制”关于师范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突破了师范教育自成系统的框架,使师范教育种类增多、程度提高、设置灵活。
其一,中等教育阶段,除原有师范学校及附设的小学教员讲习所外,高级中学还可设师范科。
其二,高等教育阶段,将旧制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大学,并在大学教育科(系)附设二年制师范专修科,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师范学校毕业生,使高等师范教育与大学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第六,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高等教育年限,取消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这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此外,还有两条“附则”:
一是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修业年限及课程,使优异之智能尽量发展;二是注意特种教育。
(4)评价:
1922年的“新学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六三三制”,但它并不是盲从美制。
1922年“新学制”尽管受到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美国模式的影响,但有其内在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表现了教育重心下移、适应社会和个人需要等时代特点。
“新学制”既有比较统一的基本要求,又给地方留有充分的灵活性,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一些综合成果。
这是中国教育界、文化界共同智慧的结晶,标忠着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详细解答:
第41题:
试从蔡元培北大改革实践分析大学理念在教改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在人们的热切期望中就任北火校长。
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主要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树立现代大学理念,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自创办至蔡元培改革前,北大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丽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开办到1911年。
此时学校的制度主要模仿日本,教学方针是张之洞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中,中学可以说还有点研究院性质。
而西学则基本上属于装饰。
第二个阶段是1911—1917年。
此时民国初立,经科被并入文科,“中学”退为装饰。
在这一阶段,“西学”的地位虽然上升,但只是处于贩卖知识的状态,根本无从谈及研究学理,仅仅是在形式上照搬西方的体制,而西方大学体制最核心的部分——追求真理的学术自由精神却完全付之阙如,倒是四处游荡着科举的阴魂。
由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落后,整个学校腐化堕落,暮气沉沉,学生吸食鸦片、赌博、嫖妓,学风之靡废更是司空见惯。
当此之时,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之职,首先面对的就是大学改革的问题,而大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则是大学理念的确立。
蔡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开宗明义地宣称: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崮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他认为,大学既然是纯粹传授和研究学问的地方,那么尽可能地造就大学学术自由是最重要的内在基础。
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则根本无从谈起大学改革。
蔡元培早年留学德国,受威廉.冯.洪堡的大学理念影响较深,因此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并把此作为北大改革的终极理念。
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北大一扫旧习,开创了辉煌的时代。
②在先进理念支配下的人才观。
教育理念确定后才能拉开教学改革的帷幕,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谁来教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本是确定什么样的人才观。
蔡元培治下的北大在课程和学制上追求的是贯通中西。
他对西方的学制和文化是积极引进的,但他的引进以学术自由为核心,其最后的目的是求得中国学术的自主发展,而不是求得在形式上与西方的亦步亦趋,抑或沦为西方教育的附庸。
他说: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同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各种学派,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未达到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自由发展。
”在这种办学方针指导下,聘请教员只问学问、能力,不问思想、派别,“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他既聘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也请筹安会的刘师培;既聘主张白话文的胡适,也请反对白话文的黄侃;既聘“只手打孔家店”的吴虞,也请坚持尊孔复古的陈汉章。
③唯才是举人才观支配下的教学实践。
A.自由之思想,自由之学术。
自由之思想造就了自由之学术。
陈独秀和刘师培,你讲你的“马列主义”,他讲他的“《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新青年》进北大。
蔡元培拨经费支持;保守派要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唱对台戏,蔡元培同样给予经费支持。
B.自由之教学,教学之自由。
北大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都赋予教师绝对的自由,教师根据目标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自主安排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辨析北大几十年前的改革,北大为什么会在短短数十年的发展中一跃成为中国大学的典范?
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很多学者撷取众多的实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北大改革的经验,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要点,但从其本质的原因来看,则在于大学理念的变革。
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在谈论教改,也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讨,但时至今日我们没有一个教育家领导的高等教育改革能与蔡元培领导的那场改革相媲美。
究其原因,我们的改革只注重教育过程的改革,而忽略了教育理念的改革,因而是治标不治本的改革。
蔡元培的改革实践充分地证明没有理念上的革新,没有办学思想的脱胎换骨,一切的改革都是水中月,都是雾中花。
详细解答:
第42题:
试述中日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措施,并比较分析二者结果迥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在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中,近代教育的兴办和发展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两国兴办近代教育都开始于19世纪中叶,这既是两国近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两国近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的状况。
(2)近代日本的教育改革。
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基本完成,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从1868年到1884年,是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一度占据优势而又衰落的时期;第二个阶段从1885年到1894年,是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确立时期;第三个阶段从1895年到1912年,是国家主义教育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加强的时期。
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
一是确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1868年3月14日,明治政府颁布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五条誓文》。
其中,提出了“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要求,明确地表明了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二是颁布教育改革法令。
1872年8月,在参考欧美教育制度和对日本原来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文部省颁布了以仿效法国教育制度而制定的《学制令》。
三是积极发展师范教育。
四是到先进的欧美国家学习考察。
五是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六是严格而积极地选派留学生。
七是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为日本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为日本经济的飞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
然而,在“富国强兵”和“大振皇基”的指导思想下,这次教育改革也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皇权主义的色彩,并在明治维新后的学校教育领域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3)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同样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同日本的教育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考试 模拟 答案 解析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