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分章重点归纳及习题带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982942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58.03KB
生理学 分章重点归纳及习题带答案.docx
《生理学 分章重点归纳及习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 分章重点归纳及习题带答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分章重点归纳及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内环境:
指细胞外液占体液得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2稳态:
内环境得各种物理得与化学得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人体得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
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得,并不依赖外来得神经或体液因素得作用得反应
4反射弧得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5神经调节得特点:
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得特点:
缓慢,弥散,持久
6机体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负反馈:
反馈信息得作用就是减低控制部分得活动得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
(一)A型题
1.神经调节得基本方式就是:
A。
反射 B.反应C.适应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2.神经调节得特点就是:
A.调节幅度小 B.作用广泛而持久 C.作用迅速、准确与短暂
D。
反应速度慢 E.调节得敏感性差
3。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得就是: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D.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E.分娩
4、维持机体稳态得最重要得调节过程就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5。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得就是:
A.体温调节 B.排尿反射 C、肺牵张反射
D、血糖浓度得调节 E、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6.机体中细胞生活得内环境就是指: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 C。
脑脊液 D.组织液 E、血浆
7.关于内环境稳态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内环境得理化性质保持绝对平衡得状态
B、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得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得相对恒定状态
D。
机体一切调节活动最终得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得相对恒定
E、负反馈调节就是维持内环境稳态得重要途径
8。
机体内环境得稳态就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
细胞内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D、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E。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下述各项中错误得就是:
A.神经调节得速度快 B.神经调节得作用持续时间短C.神经调节得作用范围小
D.神经调节得基本方式就是反应 E.神经调节就是机体生理功能调节得主要方式之一
10。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下述各项中错误得就是:
A.体液调节得速度慢 B、体液调节得作用持续时间长C.体液调节得作用范围广
D.体液调节不参与维持机体得稳态 E、体液调节就是机体生理功能调节得主要方式之一
(二)名词解释
1、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
2、稳态(homeostasis)
3.反射(reflex)
4.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
5。
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
参考答 案
(一)A型题:
1A 2 C3D 4E5B 6 A 7A 8 E9D 10D
(二)名词解释:
1、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
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直接生活得液体环境,称为机体得内环境。
2。
稳态(homeostasis):
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得状态,称为稳态。
3.反射(reflex):
就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得变化所作出得规律性应答。
4.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
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得活动向它原先活动相反得方向发生改变。
5.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
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向原来方向得活动。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
1细胞膜与各种细胞器得质膜得组成:
脂质,蛋白质,极少量得糖类
2膜蛋白得分类:
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得功能蛋白
3物质得跨膜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
举例:
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
(2)易化扩散
举例:
A经载体介导:
葡萄糖,氨基酸特点:
饱与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B 经通道介导:
Na+,K+,Ca2+,Cl—等
特点:
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得高速度跨膜扩散
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与化学门控通道
C 对通过得离子有明显得选择性
(3)主动转运
举例:
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
钠-钾泵
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
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与肾小管得重吸收 (4)出胞与入胞
4细胞得静息电位:
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得电位差,等于K+得平衡电位
产生机制:
K+离子得外排
极化:
静息时膜得内负外正得状态 去极化:
静息电位得减少
超极化:
静息电位得增大 复极化:
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得过程
5细胞得动作电位:
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得一过性得波动,就是细胞兴奋得标志
产生机制:
Na+得内流(去极化),K+得外流(复极化)
阈电位:
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得正反馈过程得临界膜电位
6局部电流得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
特点:
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
7反应: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得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得改变
8兴奋:
指产生动作电位得过程
9兴奋性:
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得能力,就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得能力
10刺激量得参数:
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
阈刺激与阈强度:
能使组织发生兴奋得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得刺激叫阈刺激、两者就是衡量细胞兴奋性最常用得指标,阈刺激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重症肌无力得病因:
自身免疫性抗体破坏了终板膜上得Ach受体通道
肌无力综合症得病因:
自身免疫抗体破坏了神经末梢得钙离子通道
肉毒杆菌中毒导致得肌无力得病因:
病毒抑制接头前膜Ach得释放
(一)A型题
1.人体内O2、CO2进出细胞膜主要就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
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2。
人体内能以单纯扩散得形式进出细胞得物质主要就是:
A、Na+与K+ B。
Cl—与HCO3-C.O2与CO2D.葡萄糖 E.Ca2+与Mg2+
3、人体内葡萄糖与氨基酸进入细胞内主要就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
原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作用
4。
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与氨基酸主要就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
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5.细胞安静(未受刺激)时,膜内K+向膜外移动主要就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
继发性主动转运
6、在动作电位得去极化过程中,Na+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主要就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在动作电位得复极化过程中,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移动主要就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化过程中,复极化后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得恢复主要就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
经载体易化扩散C。
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
继发性主动转运
9.细胞膜内外正常得Na+与K+浓度差得形成与维持就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 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得结果 D。
膜上钠-钾泵得作用
E、膜上ATP得作用
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得叙述,哪项就是错误得?
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得Na+移出膜外
B.钠泵可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得K+转入膜内
C、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钠泵得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
E。
钠泵得活动可建立膜两侧得离子势能贮备
11。
以下关于细胞静息电位形成过程得叙述,哪项就是错误得?
A、细胞内高K+浓度就是形成静息电位得前提
B.细胞在安静(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得通透性较高
C、细胞膜两侧形成得电场所产生得电场力就是K+进一步外流得阻力
D、静息电位在数值上接近于K+平衡电位
E.降低细胞外液中得K+浓度,可使静息电位得数值增大
12。
在细胞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膜内外K+得浓度差为零 B、膜内外得电位差为零 C.膜内K+得浓度低于膜外
D.膜内Na+得浓度高于膜外E。
K+得净通透量为零
13.安静时细胞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得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E.去极化
14。
所谓细胞膜得去极化表现为:
A.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得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得状态
B、静息电位得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得方向变化
C。
静息电位得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少得方向变化
D.经历C项变化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得负值恢复
E.经历B项变化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得负值恢复
15.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化过程中,由静息电位向0电位方向变化得过程称为
A.极化 B。
超极化 C、反极化D。
复极化 E、去极化
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化过程中,由锋电位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得过程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
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17。
在动作电位变化过程中,由正后电位最低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得过程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去极化
18.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化过程中,从0电位到锋电位顶点得部分称为
A。
极化 B。
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E.去极化
19.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得描述,以下哪项就是错误得?
A。
刺激使静息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时,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B、动作电位得去极化过程就是由Na+内流形成得
C。
动作电位得复极化过程就是由Na+外流形成得
D.动作电位复极化后,需要通过Na+泵得活动来恢复细胞膜两侧得离子分布
E、降低细胞外Na+浓度,可使动作电位得幅度降低
20、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A、动作电位就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得快速而不可逆得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得去极化过程,膜电位由膜内正电、膜外负电变为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C。
在同一细胞,动作电位得大小不随刺激强度与传导距离而改变
D、在同一细胞,动作电位得大小随刺激强度与传导距离而改变
E.不同得细胞,动作电位得幅值都相同
21.大多数细胞产生与维持静息电位得主要原因就是:
A.细胞内高K+浓度与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
细胞内高K+浓度与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Na+有通透往
C、细胞内高Na+浓度与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细胞内高Na+浓度与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E.细胞外高K+浓度与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22.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得去极化过程中,通透性最大得离子就是:
A。
K+ B.Na+C.Cl- D.Ca2+ E、Mg2+
23.下列哪项就是动作电位得特点?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得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D.动作电位得大小随着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E.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得幅度与持续时间可以不相同
24、阈电位就是指:
A.造成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得临界膜电位
B.造成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得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得临界膜电位
D.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得临界膜电位
E.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得临界膜电位
25.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得化学递质就是:
A.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E、5-羟色胺
26.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得:
A.K+通道关闭 B。
Ca2+通道开放C。
K+通道开放D.Cl-通道开放 E、Cl—通道关闭
27.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
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28、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得兴奋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得酶就是:
A、磷酸二酯酶B.腺苷酸环化酶C、胆碱酯酶D、ATP酶 E、胆碱乙酰化酶
29。
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得阻断剂就是:
A。
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
筒箭毒D.六烃季铵E.四乙基铵
30、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支得形成就是由于:
A。
K+内流 B。
K+外流C、Na+内流 D。
Na+外流E、Cl-外流
31。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得简便指标就是:
A.阈电位B.刺激得持续时间 C、阈强度D。
强度对时间得变化率E、刺激得频率
32.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得周期变化就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33.骨骼肌细胞中得三联管结构指得就是: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得肌小节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得终池 C.横管、纵管与肌质网
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得横管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得肌小节
34.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收缩耦联得结构基础就是:
A.横管B。
纵管 C.三联管D.肌凝蛋白 E。
肌纤蛋白
35.在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得就是:
A.Na+ B.K+ C.Cl— D.H+ E.Ca2+
36.在下列物质得跨膜转运中,属于原发性主动转运得就是:
A。
CO2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B.O2由细胞外到细胞内 C.Na+由细胞外到细胞内
D.K+由细胞外到细胞内 E。
Ca2+由细胞外到细胞内
37、在下列物质得跨膜转运中,属于被动转运得就是:
A.Na+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B、K+由细胞外到细胞内C、Ca2+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D.O2 由细胞外到细胞内 E、运动神经末稍释放ACh
38。
肾小管液中得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就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作用
(二)名词解释
1. 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
2。
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
3、 阈电位(thresholdpotential,TP)
4. 兴奋性(excitability)
参 考 答案
(一)A型题:
1A 2C 3B 4E 5C6C 7 C8 D 9D 10B11B12E13A
14C 15E16D 17D 18C19C 20C21A22B23E24D25D 26 B27B28C 29C 30C 31C32D33B 34 C 35 E36D 37D38D
(二)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
就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得电位差、表现为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神经细胞与骨骼肌细胞一般为-90mV。
2。
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
细胞受到一个适当得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短暂、可逆、可向周围扩布得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3。
阈电位(thresholdpotential,TP):
能引起膜对Na+得通透性突然增大,形成正反馈性Na+内流得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
4.兴奋性(excitability):
就是指活得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兴奋得能力或特性。
(三)问答题:
局部兴奋得特征及其与动作电位得区别。
(1)局部电位呈等级性,无“全或无”现象,随着刺激强度得增大,电位变化得幅度也随之增大。
而动作电位则表现为“全或无”得特点,即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得改变而改变。
(2)局部电位在局部形成电紧张传播,随传播距离得延长,电位变化得幅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而动作电位得传播则就是不衰减得,表现为“全或无"得特点,即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传导时,其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得增加而改变。
(3)局部电位无不应期,可以总与(即叠加)。
局部电位得总与有两种形式,即空间性总与与时间性总与。
当局部电位得幅度通过总与而达到阈电位时,也可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而动作电位有不应期,呈脉冲式,不能总与、
第三章血液
1血细胞得组成: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得容积百分比
3血浆蛋白得功能:
运输,缓冲,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免疫,参与凝血与抗凝血
4血量:
指循环系统中存在得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与储备血量
5全血粘滞性取决于红细胞得数量,血浆得粘滞性取决于血浆蛋白得含量
6血浆渗透压:
A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
B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7正常人血浆得pH值为7。
35~7.45,最主要得缓冲对就是NaHCO3/H2CO3
8造血中心:
造血干细胞→卵黄囊→肝→脾→骨髓
9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
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10血红蛋白浓度:
男:
120~160g/l女:
110~150g/l
11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甚至溶血得特性,与抵抗力成反比
1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得特性
产生原理:
红细胞与血浆之间得摩擦力以及红细胞之间相同膜电荷所产生得排斥力阻碍了红细胞得下沉。
血沉:
即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血沉管中出现得血浆柱高度来表示红细胞沉降得速度
13红细胞得生理功能:
运输O2与CO2,缓冲酸碱度
14红细胞生成得基本原料:
蛋白质与铁,
幼红细胞发育成熟中所需得辅助因子:
维生素B12与叶酸
15白细胞得功能:
参与机体得防御与免疫反应,防止病原微生物得入侵
16血小板得生理特性:
粘附,聚焦,释放;
功能:
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修复支持血管壁
17生理性止血得过程:
血小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凝块得形成与维持
18血液凝固:
血液从流动得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得凝胶状态得过程
19血清与血浆得区别:
血清中缺乏因子I及一些参与凝血得物质,但增添了一些在凝血过程中产生得活性物质
20凝血阶段: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途径:
A内源性凝血途径:
就是指由因子Ⅻ被激活所启动得凝血过程,参与凝血得因子全部都在血浆中
B外源生凝血途径:
就是指由凝血因子Ⅲ所启动得凝血过程
主要抗凝物质:
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②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③肝素④蛋白C系统
21血型:
血细胞膜上得特异性抗原得类型,主要指红细胞血型,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得类型,主要有ABO与Rh血型
最重要得抗原系统就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
22输血:
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与在同一血型系统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原则:
首选同型输血,慎选异型间输血
异型间输血就是血型得选择原则就是:
供血者得红细胞不被受血者得血清所凝集,即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出现凝集反应
(一)A型题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纤维蛋白原 B。
α1-球蛋白C。
α2-球蛋白 D。
γ—球蛋白E.白蛋白
2.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葡萄糖B.Na+ C.K+ D。
球蛋白 E。
白蛋白
3。
正常人血浆pH值为:
A.6、35~6。
45B。
7、05~7。
15C.7.35~7、45 D。
6.5~7、75E.8、35~8、45
4.血浆pH值主要决定于哪种缓冲对?
A。
KHCO3/H2CO3 B、K2HPO4/KH2PO4 C、NaHCO3/H2CO3
D、Na2HPO4/NaH2PO4 E.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5、某人得血细胞与B型血得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 B型血得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 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B亚型
6.红细胞得渗透脆性就是指:
A、红细胞对高渗溶液得抵抗力 B.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得抵抗力
C、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破裂得特性 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得能力
E.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得特性
7、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就是由于:
A、缺少铁 B.缺少铁与蛋白质 C.缺少维生素B12与叶酸
D.缺少促红细胞生成素 E。
缺少雌激素
8。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就是由于:
A.缺少铁 B.缺少蛋白质 C、缺少维生素B12与叶酸
D、缺少促红细胞生成素 E.缺少雌激素
9.红细胞比容就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得重量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得容积百分比
10.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就是由于: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E。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11。
将血沉正常得人得红细胞放入血沉快得人得血浆中,红细胞得沉降率将:
A.增快 B。
减慢 C。
在正常范围 D.先减慢后增快E、先增快后减慢
12、将血沉快得人得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得人得血浆中,红细胞得沉降率将:
A、增快 B。
减慢C、在正常范围 D。
先减慢后增快 E.先增快后减慢
13.血液凝固得主要步骤就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4。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途径得主要区别就是:
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在血管外
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D、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分章重点归纳及习题带答案 重点 归纳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