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揭开资本主义的神秘面纱.docx
- 文档编号:4977521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99KB
22揭开资本主义的神秘面纱.docx
《22揭开资本主义的神秘面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揭开资本主义的神秘面纱.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揭开资本主义的神秘面纱
揭开资本主义神秘面纱的《资本论》
同学们好!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分为两次课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圣经之作《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出来的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
恩格斯在一篇书评中曾这样说到,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资本论》这样,对工人阶级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
在国际工人协会1868年9月的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上专门通过了一项决议,建议各国工人都来研究《资本论》这部划时代的巨著。
1870年之后,《资本论》的思想逐步普及开来,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阶级的圣经”。
1843年,马克思迁居巴黎,开始系统地研读前人的经济学著作。
其中,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他的助益最大。
在巴黎期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他的代表性成果。
随后,他陆续出版了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
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不得不开始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马克思一家流亡伦敦。
虽然条件更加严峻、艰苦,但是,热衷于学术研究的马克思开始更加投入的钻研经济学,留下了大量研读笔记。
之所以选择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于1857年12月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道出了原委。
他说他现在发狂似的开展经济学研究,目的就是在“洪水之前”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完成,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其命名,并于1859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随后,马克思又写成了《1861—1863年的第二个手稿》,并决定用《资本论》来为其命名,并打算共写成四册。
马克思用尽毕生的心血为无产阶级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
作为完整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政治经济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本论》是马克思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巨著,是马克思40年研究的伟大成果。
为了完成这部巨著,马克思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1867年4月,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因为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
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进行探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马克思在经济学上具有革命性的成果之一。
在学术史上,从17世纪中到19世纪初,劳动价值论一直是资产阶级,特别是产业资本家阶级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反对封建贵族阶级及其思想学说的重要理论武器。
尤其是在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那里,他把劳动决定价值的命题看作是政治经济学当中一个极端重要的学说。
由于所处的时代原因,劳动价值论已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能突破的最高界限。
然而,由于受阶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当1823年李嘉图离开人世后,他的劳动价值论一方面成为反劳动价值论者攻击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成为拥护劳动价值论者深化研究的起点。
同样,在19世纪40年代前半期,马克思涉猎政治经济学研究时,也绕不开如何看待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热点。
在研究之初,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持否定态度。
原因在于,这一时期马克思所注意到的还只是资本主义竞争前提下价格的变化问题,并没有从价格波动的外在表现中揭示出价值的内在本质。
随着研究的深化,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化。
马克思确信,价值、货币这一类经济范畴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社会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只是其他经济关系的整个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青年马克思在理论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历史观,使他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初几年中,就实现了从批判劳动价值论转向肯定劳动价值论的思维转变。
这一转变,使马克思认识到古典的劳动价值论并未“过时”和“失灵”,并且敏锐地发现了蕴含在这一理论内部的科学价值。
也正是因为以劳动价值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起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焕发出新的活力。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合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结构合理。
对此,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不得不佩服。
奥地利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欧根·冯·庞巴维克就曾深有感触的说到,只要推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一切学说就会不攻自破,然而做到这一点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可以看出,正是在克服古典政治经济学逻辑矛盾和内在缺陷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分析和阐述了商品二因素论、劳动二重性论、价值形式论、价值规律论等多个维度的内容,从而使劳动价值论成为人类价值学说史上最科学、最全面、最彻底、最革命的思想学说。
它的科学性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得到检验,虽然历经挑战,特别是资本主义的面貌已经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但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在实践中焕发着科学的理论品质。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像一缕明亮的阳光照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空间,揭示了其中的奥秘所在。
17世纪中叶以来,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就对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进行过初步的探讨。
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都把精力集中到了从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上来考察剩余价值,而不是从剩余价值本身出发来探求它所产生的真正原因。
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初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就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资本、利润等范畴的社会历史性进行了深刻揭示。
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中更加娴熟的运用和强化了这一方法和立场。
对于剩余价值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马克思曾这样说到:
“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
这段时间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
我把工作日的这部分称为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
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本身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样,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使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
”
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之一,是划时代的理论贡献。
在此过程中,马克思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揭开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的面纱,进而为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本期推荐图书:
马克思的《资本论》
闪耀时代光辉的《资本论》
同学们好!
上节课我们主要介绍到《资本论》的创作过程以及其中包含的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述,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的探寻以及它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
那么,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流通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则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认识。
第一,资本积累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在他所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趋势的高度系统地阐述了资本积累理论,从而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深刻的指出,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并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内在必然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各种复杂因素。
马克思一针见血的指出,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
因此,资本积累的真正来源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还考察了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这一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提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的构成和它在积累过程进行中所起的变化。
马克思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资本财富积累和工人贫困积累之间是相互对立的运动过程。
由此,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的规律就是: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一端是财富的积累,另一端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却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马克思深刻的揭露了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的一面。
他说,随着资本积累不可遏止的发展,私有制不断扩大,资本利益日益集聚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最后导致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中和劳动社会化的矛盾日趋尖锐。
当这一内在矛盾尖锐到与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相容的地步时,资本主义制度就会走向衰亡。
第二,资本流通理论。
在《资本论》第2卷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个循环形式,以及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影响的分析为前提,探究了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实现条件和资本主义再生产运动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提出,对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来说,在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或部类内部,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正是这种特定比例关系的存在,使社会资本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马克思通过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考察,目的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有运行机制,这种机制的存在和运行会自行排除它本身造成的发展的障碍,把生产推向前进。
但同时,也会导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中,由于竞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等方面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只能在不断扰乱中作为一种必然趋势强制地得到贯彻。
其现实表现就是,经济危机作为一种强制手段不可避免的产生并用来恢复遭到破坏的平衡。
可见,马克思在对资本流通理论的分析中充满了历史的眼光,既看到了它的历史必然性,又指出了它的历史局限性,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在《资本论》第2卷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分析中,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并分析了这些矛盾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必然关联。
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积累规律和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深刻的指出,“所有真正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趋势相对比的大众的贫困和有限的消费,而资本主义生产只能以整个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为限制。
”可见,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物质生产能力发展和它的社会形式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样一种矛盾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只能依靠对这种生产力本身的暴力的破坏才能继续前进时,资本主义社会必将最终走向终结。
《资本论》发表150年后的今天,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形态已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有许多差异之处。
因此,一些人以此为借口,开始怀疑《资本论》的真理性和时代性。
甚至有人提出《资本论》已经过时的错误言论。
然而,拂去强加在《资本论》之上的各种错误观点,拨开其真正内核,它的真理之光仍然在当今时代耀眼夺目。
特别是它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为人类历史指明新方向等根本性问题上,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实事证明,《资本论》是认识当代社会历史发展,探索时代之迷的重要方法论。
特别是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或处于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马克思就会闪亮“登场”。
可以说,只要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存在,揭示其神秘性和内在规律的《资本论》就不可能“退场”。
将历史回放到2008年,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学家对其成因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解释,然而都没有超出《资本论》所阐发的基本原理。
正像马克思揭示的那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演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既便在西方世界,一些知名学者也对《资本论》的时代价值给予充分肯定。
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华西里·列昂惕夫、德国经济学家卡尔·屈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海尔布隆纳等学者都对《资本论》中理论的科学性作出过肯定的评价。
当前,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一些人试图用西方经济学“生产要素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这种做法十分幼稚和错误。
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庸俗经济学的“三位一体的公式”时,就对这种错误观点进行过有力的批评。
还有一些人否认劳动价值论,鼓吹“剥削创造价值”论,试图把我国深化改革的方向引向所谓的打破垄断的“唯市场化改革”路线,实质是兜售其“私有化”的邪路。
对这些与社会主义建设背道而驰的错误看法,只要用《资本论》这个理论宝镜审视一番,就会发现其荒谬之处。
可以说,就经济学而言,《资本论》是研究、理解当代诸多重大现实问题,如金融危机、收入分配、增长模式等理论的学术宝库。
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资本论》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对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的揭示,依然可以作为我们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向导;《资本论》是对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规律等的科学探索,依然可以为我们扩大改革开放提供理论基础;《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内在联系,依然可以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益借鉴。
我们相信,在《资本论》思想光辉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会更加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天京,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同年赫德出任总税务司长,长达45年。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兴办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产生。
1867年的中国正值清穆宗同治六年,这一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台湾人民英勇反抗。
1871年,俄国出兵侵犯中国伊犁地区。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本期推荐图书:
托马斯·皮凯蒂:
《21世纪资本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揭开 资本主义 神秘 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