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成功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ocx
- 文档编号:4972509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55KB
全程成功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ocx
《全程成功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成功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程成功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全程成功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白寨小学庞文华
一、核心理论:
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我们开展的课程文化建设是在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在课改实践过程中,以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基础的、以教师队伍的发展为着眼点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学校文化。
因为学校是培养“社会人”的场所,文化建设必然要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而这是要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因此课程成为了联结学校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学校以文化传承为基础,以文化创新为要求,立足课改,抓住现在,面向未来,体现时代精神,通过构建课程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推进课程文化建设,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课程是学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着人的发展和成长的核心部位。
相应地,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概念走进每一所中小学,走近每一位教师,进入了每一节课堂。
按照新课程所要求的课程认识和理解,课程与学校的日常教学紧密相关,与学校生活、教学生活和学习生活紧密相关,与教师和教学行为紧密相关,与学生和学习行为紧密相关。
于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种新的认识和概括:
即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根本表现。
课程文化是学校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师生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课程体现着不同的学校生活方式,表现着不同的师生生活质量和水平,体现着师生不同的生命状态。
因此,课程是最基本、最广泛、最普遍的学校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核心部分,学校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课程文化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给我们的重要思想认识和实践贡献。
(二)倡导人文精神创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建设一种以人的发展为本,突出“人”字的课程与学校文化。
其中包括以下三层意蕴:
是“以人为本”的,而不是“以物为本”的。
人是第一位的,物是第二位的,物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学校的硬件建设很重要,但无论如何重要,都是条件性的、附属性的、服务性的,都是从属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师生,都是为师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可能价值昂贵,但无论如何贵重,都是为师生的发展服务的,都是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当然我们需要爱护和珍惜它们,但它们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消耗、充分发挥效率才能体现出价值。
是“人性化”的,而不是“非人性”和“反人性”的。
人性的基本需要能够得到较好满足,人的良好需求能够得到尊重,人的美好愿望能够得到理解和赞扬,而不是相反。
在当前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满足的是学生休息的需要、游戏的需要、隐私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休息和游戏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发展的正常需要,现在的学生是既缺少休息和游戏的时间,也缺少休息和游戏的自由和创意。
与此相应,现在的多数学生不缺少爱,不缺少呵护,不缺少钱财,缺少的是尊重、独立还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
是“人文性”的,而不仅仅是“知识性”的。
是能够提升人的修养、人格和境界的,而不是迁就人的原始性、粗俗性和劣根性。
“知识”中有“人文”,但“人文”决不仅仅是“知识”。
正如张汝伦教授所指出:
“通过教育传授继承下来的东西,有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也有看不见的智慧、品位和修养,还有作为个人与国家立身、立国、立于世界上和天地间的根本道与理,终极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追问与认同”。
(三)推动课程文化转型,实现教育全程成功。
1、完善学校文化体系。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文化,具有“触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因此,推进课程文化建设,可促使整个学校文化体系更加完善,并产生更大的效应。
2、促使课改“文化回归”。
当前我们的课改还没有完全深入到“文化”的层面,没有让“文化”回归到课程中来,“文化”缺失,课程就显得苍白。
所谓“改到深处是文化”,如果赋予课程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构建出崭新的新课程文化,就能够实现教育的全程成功。
3、应对教育发展趋势。
向教育基本现代化迈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全国各地学校都在探讨课程文化建设问题,并积极实施课程文化建设计划,无非就是应对教育发展的趋势。
因此,构建课程文化是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二、基本组成与模式:
1、基本组成:
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个方面。
2、模式:
“321”实施模式
“3”:
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
在实施三级课程过程中,国家课程建基础、地方课程求拓展、校本课程育特长。
“2”: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社团建设有机结合。
“1”:
突出一个特色:
坚持开发并实施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系,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设置。
三、实施原则和策略:
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执行,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参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实施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实际性原则
实际性原则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首要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不能盲目进行,首先必须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立足于当地社区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地方需要什么人才,而国家课程中又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要尽量避免重复教学。
其次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校已有的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素质来考虑开课设节,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教学活动场地来考虑开发实施课程。
第三,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如果缺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校本课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同时,不同的学生个性是有差异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兴趣、爱好也不相同。
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只有坚持从各方面实际出发,才能开发出有实际意义、有实用价值 、有活力的校本课程来。
2、发展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不例外。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学校而言,在从实际需要确定课程之后,还必须考虑这几门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如何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
学校对每门课程的开设必须有课程纲要,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规定 ,对校本课程要有评价方案,要认真进行评价。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情,要同伴协作,发挥集体的资源优势。
对上课的老师而言,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校本课堂上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
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鼓励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进修;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要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专业指导。
3、少而精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各学校刚刚起步,没有什么经验,再加上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的物质条件、专业师资水平要求较高,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少而精。
现在有些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片面追求数量,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由于师资、条件跟不上,不可能很好地展开对这些课程的集中研究,因此校本课程的开设收效不大,有的校本课程的开设流于了形式。
“少而精原则”要求校方在校本课程开设之初,集中学校优势师资,具体在几个方面开发几门校本课程,力争取得实效,进而再向其它方面推广,绝忌一拥而上。
“少而精原则”不是越少越好,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现在有的学校校本课程只开设了一、二门课程,这不能满足不同层面的学生需要,肯怕有背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只会使校本课程越开越狭窄。
4、活动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和独力批判的精神。
就校本课程的类型而言,它主要以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而展开,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际做事能力。
5、管理性原则
一所学校校本课程和上课老师都定下来了,它能不能取得成效?
能不能健康成长,关键还是管理。
首先,学校要保证校本课程的课时,每周1-2节,并写进周课表。
不能随意性太大,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不要经常带领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学习领会校本课程方面的基本理念、经常召开座谈会积极探索有关校本课程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及时进行教育反思,做到一边学习,一边开发,一边实施,一边反思,一边改进完善,真正把校本课程当作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成长,形成办学特色的一门重要的学校课程来抓。
总之,只有抓好管理,校本课程才会焕发出真正的生机与活力。
(二)实施策略:
从课程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操作措施的角度梳理,不同的学校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实践需要,会选择不同的策略,大体上有以下三种:
1、基于学校课程的文化建设策略。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和载体,在国家课程的层面,努力体现课程与教学文化的转变,努力实现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转变,力图重构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存方式:
超越“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超越“权威主义”和“普遍主义”,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与分享,逐步实现课程与教学的创新;超越“刚性的”、“静态的”、“封闭的”课程与教学,逐步形成“弹性的”、“动态的”、“开放的”课程与教学。
“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师生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学校和师生自主设计和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从课程与教学的层面全面推进了学校文化的建设,课程与教学文化的改造与提升成为具有新质的学校文化的显著亮点。
2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建设策略。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面对课程与教学实施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和教师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过去的经验不管用,现成的经验没出现。
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应运而生。
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学校新型制度,形成了具有新质的教学反思文化、教师合作文化、阅读文化和学习文化,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素养,形成着新的教师日常行为和生存方式。
这就是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行为,建设学习型学校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共同认识、自觉意识和普遍趋势。
3、基于校本管理的文化建设策略。
校本管理是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是学校责任和学校权利相统一的因地制宜的管理,是学校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自主管理行为。
校本管理是教育民主和权力分享理念下的学校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它鲜明地体现着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要求建立自我规划、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治建设的学校自主发展机制,形成实事求是,照章办事,遵循管理流程,不断提高效益的科学化管理,追求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化管理,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文性管理,体现出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相结合的管理文化。
校本管理的实践,需要并呼唤着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而现代学校制度是在改进和调整学校与行政、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度,也是一种新型学校文化:
即学校服务文化。
建设学校服务文化,要求我们从以让教育行政部门满意为中心,转变为以让学生和学生家长满意为中心,要求我们面向学生、家庭和社区,建构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宗旨、以服务项目承诺制为运行模式、以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为基本方式的学校服务体系。
四、实践与操作
(一)课题阶段安排
本课题研究共分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阶段:
课题方案初始阶段(2009.01——03)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办法;
2、开展相关调查研究;
3、组织学习新课程理念。
本阶段工作的重点是:
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确定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
课程文化建设要体现“三种改变”,一是变为部分学生升学服务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服务的教育;二是变学生适应课程教材的教育为课程教材适应学生的教育;三是变同质发展的教育为差异发展的教育。
因为教育的宗旨是育人,把广大的青少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就是说教育要实现全程成功。
课程文化就是保障人的生命成长的文化,育人是课程文化最本质的东西,课程文化的教化功能就是克服“目中无人”和“重术轻人”的现象。
第二阶段: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9.04——12)
1、召开课题启动会;
2、按方案要求,开发、落实课程文化;
3、撰写案例、感悟、论文,积累素材;
4、搞好阶段小结,形成理论。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
建立多元的化的校本课程,重视课堂文化的研究。
为使课程文化建设更加顺利,也为使课程文化更显个性和特色,体现出“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立足校情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建立起更为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强化校本研训,完善项目培训制度。
特别要建立并实施“人本化”的课程,对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校长和教师一起深入课堂,科学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借助校本教研的平台,共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并且,还要共同探究校本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总和,是师生行为的特征体现。
为使课堂显示出文化内涵,我们一要达成高效课堂的共识。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围绕“三维目标”展开的,必然体现“文化”的特质。
二要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知识点教学;二是知识系统的教学,也就是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教学;三是思维方法教学,也就是通过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联系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
三要把课堂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来抓。
我们要聚焦课堂,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存状态和教师的行动方式,向课堂要效益。
特别要关注常态课的教学,提倡课堂的质朴无华,反对课堂的华而不实。
第三阶段:
课题提高阶段(2010.01——03)
1、搞好阶段总结,向总课题组进行汇报;
2、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论证;
3、完善提高。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
要统一调配课时,合理安排课程,特别要关注体、音、美课程,结合学校社团建设的开展,形成“教学无副课”的局面;教师与教师之间,特别是同一学科、同一备课组教师之间,要相互体谅与把关,共同参与教研,达成综合实践活动共识与成果共享。
在此同时,学校还要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因为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适宜土壤。
搞好各项资料的汇总整理,邀请专家指导、纠偏。
第四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2010.04——2010.06)
1、课题结题报告;
2、《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出版。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
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课题建设。
一要加强领导。
校长要负总责,学校班子要带领全校师生深入研究,统一认识,统一部署,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要完善评价体系。
无论是显性课程或是隐性课程,学校都要依“文化”的标准来设置,以“人本”思想来评估。
三要形成课程文化建设“一盘棋”的意识。
我们还应从大的教育文化环境来审视,课程文化构建需要整合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和学校文化,使三者融合而形成整体的育人优势。
(二)参加人员的组成
课题负责人:
庞文华。
主要参加者:
刘艳霞、张金红、王敬彬、李娟、王丽芬、秦瑞平。
人员结构:
有校长、有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
他们的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具备课题研究的特质。
(三)课题的管理
按照基础教育一司的课题《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要求,具体安排如下:
1、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每双周进行一次课题碰头会,对课题研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安排布置到课堂中去实践、论证,对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及时总结推广,并做好整理归档。
2、建立专项档案。
对课题实施方案、调查问卷、研究记录、问题与成果等,及时收集归类整理,确保研究的真实性、资料的完整度。
(四)保障措施
1、成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保课题研究规范有序。
2、制定课题研究相关制度,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做好培训提高工作,聘请专家对实验研究过程进行调控和督导,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
4、调控经费,确保课题顺利展开。
五、效果测评(含调查问卷)
调查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课题主要针对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全程成功教育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现行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程度,努力探索将新教材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新思路、新方法。
为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及可操作性,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关于课程改革的调查问卷。
该问卷调查分为两大版块,其一是针对教师而设,其二是针对学生而设,问卷题型为选择题。
在充分明确了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意义之后,所有参与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均认认真真地完成了答卷。
(一)、教师问卷调查内容
1、您对校本课程的内涵。
( )
(1)非常清楚
(2)知道一点 (3)不太清楚
2、您认为校本课程开发。
( )
(1)很有必要
(2)必要性一般 (3)没什么必要
3、您知道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吗?
。
( )
(1)知道
(2)基本知道 (3)不知道
4、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是否增加了您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 )
(1)增加教大
(2)有所增加 (3)没有
5、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您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
( )
(1)主动参与
(2)被动参与
6、您认为学校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吗?
( )
(1)有
(2)没有
7、您是否希望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得到专业指导?
( )
(1)希望
(2)不希望 (3)无所谓
8、您的校本课程开发知识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
( )
(1)参加培训
(2)看相关专业书籍 (3)别人所言
9、您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中最大的困难是:
( )
(1)缺少课程资源
(2)缺少时间 (3)缺乏专业指导 (4)家长不接受 (5)缺少经费 (6)其他
10、如果要开发,您认为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侧重:
( )
(1)学生需要
(2)反映学校特色 (3)家长需要 (4)学校需要
11、您认为开发校本课程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吗?
( )
(1)会
(2)不会
12、您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是:
( )
(1) 会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2)会降低学生的考试成绩 (3)不会影响
13、如果开发校本课程,您有能力承担一定的任务吗?
( )
(1)有
(2)没有 (3)不知道
14.你认为目前我校还可以增加哪些类别的课程 ( )
(1)学科类课程
(2)活动类课程 (3)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
15.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外,你觉得我校在学科类可以开发哪些校本课程 ( )
(1)英语奥林匹克
(2)兴趣作文 (3)趣味英语 (4)数学奥林匹克
16.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外,你觉得我校在活动课可以开发哪些校本课程( )
(1)兵乓球
(2)民族乐器演奏 (3)舞蹈形体表演
(4)美术绘画 (5)书法 (6)摄影(像)
17.除了国家规定课程外,你觉得我校还可以开设哪些校本课程 ( )
(1)交通法规
(2)革命烈士先进事迹 (3)危险自救
(4)医疗小知识、健康讲座 (5)校文化介绍
18.实施新课程标准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 )
(1)一般
(2)有助于 (3)没效果
19.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高
(2)不高
20.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 )
(1)提高了
(2)没有变化
(二)、学生问卷调查内容
1.你对新课程教学感兴趣吗?
( )
A.很有兴趣 B.一般 C.没有兴趣
2.你认为新课程教学会让你:
( )
A.学会更多知识 B. 开拓视野,锻炼能力 C.学不到什么东西
3.老师是不是按时上校本课?
( )
A.按时上 B.不按时 C.根本不上
4.你喜欢老师上校本课的方式吗?
( )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5.你喜欢老师如何组织活动课?
( )
A.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调查解决问题;
B.在课堂上直接讲解知识,不用我们自己去浪费时间;
C.放手让我们自己开展喜爱的活动
6.在学习过程中,你喜欢哪种形式完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程 成功 教育 理念 学校 课程 文化建设 理论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