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docx
- 文档编号:4970082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8.19KB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docx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
相关基础知识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的商一定是互质数。
(2)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因数,都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3)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关系是:
(a,b)×[a,b]=a×b。
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记作(12,18)=6。
36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记作[12,18]=36。
这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可转化成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再用最大公因数除两个数的积,其结果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A,B,①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最大公因数就是B,最小公倍数是A;
②如果AB互质,那么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是A*B;
欧几里得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a,b)来表示a和b的最大公因数。
有定理:
已知a,b,c为正整数,若a除以b余c,则(a,b)=(b,c)。
辗转相除法(欧几里得算法)
定义:
所谓辗转相除法,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
若余数不为零,则将余数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较小的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步骤:
S1,用大数除以小数
S2,除数变成被除数,余数变成除数
S3,重复S1,直到余数为0时,较小的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1:
求15750与27216的最大公因数。
解:
∵27216=15750×1+11466∴(15750,27216)=(15750,11466)
∵15750=11466×1+4284∴(15750,11466)=(11466,4284)
∵11466=4284×2+2898∴(11466,4284)=(4284,2898)
∵4284=2898×1+1386∴(4284,2898)=(2898,1386)
∵2898=1386×2+126∴(2898,1386)=(1386,126)
∵1386=126×11
∴(1386,126)=126
所以(15750,27216)=126
例2.求(1397,2413)
2413=1397*1+1016,
1397=1016*1+381,
1016=381*2+254,
381=254*1+127,
254=127*2+0,
所以(1397,2413)=127。
《九章算术》更相减损术找最大公因数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
以等数约之。
”
翻译成现代语言如下:
第一步:
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
若是,则用2约简;若不是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
以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
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减数和差相等为止。
则第一步中约掉的若干个2与第二步中等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因数。
其中所说的“等数”,就是最大公因数。
求“等数”的办法是“更相减损”法。
例1、用更相减损术求98与63的最大公因数。
解:
由于63不是偶数,把98和63以大数减小数,并辗转相减:
98-63=35
63-35=28
35-28=7
28-7=21
21-7=14
14-7=7
所以,98和63的最大公因数等于7。
例2、用更相减损术求260和104的最大公因数。
解:
由于260和104均为偶数,首先用2约简得到130和52,再用2约简得到65和26。
此时65是奇数而26不是奇数,故把65和26辗转相减:
65-26=39
39-26=13
26-13=13
所以,260与104的最大公因数等于13乘以第一步中约掉的两个2,即13*2*2=52。
短除法找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短除符号就是除号倒过来。
短除就是在除法中写除数的地方写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然后落下两个数被公有质因数整除的商,之后再除,以此类推,直到结果互质为止(两个数互质,最大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8和9)。
而在用短除计算多个数时,对其中任意两个数存在的因数都要算出,其它没有这个因数的数则原样落下。
直到剩下每两个都是互质关系。
求最大公因数便乘一边,求最小公倍数便乘一圈。
(公因数:
如果一个整数同时是几个整数的因数,称这个整数为它们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公因数。
)
实际应用
例:
有一个长方体的木头,长3.25米,宽1.75米,厚0.75米。
如果把这块木头截成许多相等的小立方体,并使每个小立方体尽可能大,小立方体的棱长及个数各是多少?
解:
根据题意,小立方体一条棱长应是长方体长、宽、厚各数的最大公因数。
即:
(325、175、75)=25(厘米)
因为325÷25=13;175÷25=7;75÷25=3
所以13×7×3=273(个)或(325×175×75)÷(25×25×25)=273
例:
有一个两位数,除50余2,除63余3,除73余1。
求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解:
这个两位数除50余2,则用他除48(52-2)恰好整除。
也就是说,这个两位数是48的因数。
同理,这个两位数也是60、72的因数。
所以,这个两位数只可能是48、60、72的公因数1、2、3、4、6、12,而满足条件的只有公因数12,即(48、60、72)=12。
练习
1.新年联欢会上,张老师把42个打气球和30个小气球平均分给几个小组,正好分完。
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分的大、小气球各多少个?
2.雨辰小学五年二班有54人,五年三班有63人,两班决定分小组去博物馆参观,两班每组人数相等并且没有剩余每小组最多有多少人?
每个班可以分多少个小组?
3.同学们买了24朵百合花的18朵玫瑰花送个老师,两种花混在一起扎成一束,想要扎成每束百合花、玫瑰花朵数相同,最多扎几束?
每束几朵百合花,几朵玫瑰花?
4.明明有一张长84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剪成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边长最长是多少?
可以剪几块?
解答公因数或公倍数问题的关键是:
从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入手来分析,把原题归结为求几个数的公因数或公倍数问题。
例:
有三根铁丝,一根长18米,一根长24米,一根长30米。
现在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
每段最长可以有几米?
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分析:
截成的小段一定是18、24、30的最大公因数。
先求这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再求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18、24、30)=6(18+24+30)÷6=12段
例:
一张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36厘米,要把它截成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并使它们的面积尽可能大,截完后又正好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
能截多少个正方形?
分析:
要使截成的正方形面积尽可能大,也就是说,正方形的边长要尽可能大,截完后又正好没有剩余,这样正方形边长一定是60和36的最大公因数。
(36、60)=12(60÷12)×(36÷12)=15个
例:
用96朵红玫瑰花和72朵白玫瑰花做花束。
若每个花束里的红玫瑰花的朵数相同,白玫瑰花的朵数也相同,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花束?
每个花束里至少要有几朵花?
分析:
要把96朵红玫瑰花和72朵白玫瑰花做成花束,每束花里的红白花朵数同样多,那么做成花束的个数一定是96和72的公因数,又要求花束的个数要最多,所以花束的个数应是96和72的最大公因数。
(1)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花束?
(96、72)=24
(2)每个花束里有几朵红玫瑰花?
96÷24=4朵
(3)每个花束里有几朵白玫瑰花?
72÷24=3朵
(4)每个花束里最少有几朵花?
4+3=7朵
练习
1、有一堆西瓜与一堆木瓜,分别为24个与36个,将其各分成若干小堆,各小堆的个数要相等,则每小堆最多几个?
这时候西瓜分成多少小堆?
木瓜分成多少小堆?
2、甲、乙两队学生,甲队有121人,乙队有143人,各分成若干组,各组人数要相等,则每组最多有几人?
这时候甲队可分成多少组?
乙队可分成多少组?
3、今有梨320个,糖果240个,饼干200个,将这些东西分成相同的礼品包送给儿童,但包数要最多,则每包有多少个梨?
有多少个糖果?
有多少个饼干?
4、有一张长6公分,宽4公分的长方形色纸,将它剪成最大的正方形而不浪费纸,此正方形边长为几公分?
例:
公共汽车站有三路汽车通往不同的地方。
第一路车每隔5分钟发车一次,第二路车每隔10分钟发车一次,第三路车每隔6分钟发车一次。
三路汽车在同一时间发车以后,最少过多少分钟再同时发车?
分析:
这个时间一定是5的倍数、10的倍数、6的倍数,也就是说是5、10和6的公倍数,“最少多少时间”,那么,一定是5、10、6的最小公倍数。
[5、10、6]=30
练习
1、利用每一小块长6公分,宽4公分的长方形彩色瓷砖在墙壁上贴成正方形的图案.问:
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
2、王伯伯有三个小孩,老大3天回家一次,老二4天回家一次,老三6天回家一次,这次10月1日一起回家,则下一次是几月几日一起回家?
3、美美客运有A,B两种车,A车每45分发车一次,B车每1小时发车一次,两车同时由上午6点发车,下一次同时发车是什麼时候?
例:
某厂加工一种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3个;第二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12个;第三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5个。
要使流水线能正常生产,各道工序每小时至少安排几个工人最合理?
分析:
安排每道工序人力时,应使每道工序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多的零件个数。
这个零件个数一定是每道工序每人每小时完成零件个数的公倍数。
至少安排的人数,一定是每道工序每人每小时完成零件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每道工序完成相等的零件个数至少是多少?
[3、12、5]=60
(2)第一道工序应安排多少人?
60÷3=20人
(3)第二道工序应安排多少人?
60÷12=5人
(4)第三道工序应安排多少人?
60÷5=12人
例:
有一批机器零件。
每12个放一盒,就多出11个;每18个放一盒,就少1个;每15个放一盒,就有7盒各多2个。
这些零件总数在300至400之间。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分析:
每12个放一盒,就多出11个,就是说,这批零件的个数被12除少1个;每18个放一盒,就少1个,就是说,这批零件的个数被18除少1;每15个放一盒,就有7盒各多2个,多了2×7=14个,应是少1个。
也就是说,这批零件的个数被15除也少1个。
如果这批零件的个数增加1,恰好是12、18和15的公倍数。
①刚好能12个、18个或15个放一盒的零件最少是多少个?
[12、18、15]=180
②在300至400之间的180的倍数是多少?
180×2=360
③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60-1=359个
例:
有一批水果,总数在1000个以内。
如果每24个装一箱,最后一箱差2个;如果每28个装一箱,最后一箱还差2个;如果每32个装一箱,最后一箱只有30个。
这批水果共有多少个?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这批水果再增加2个后,每24个装一箱,每28个装一箱或每32个装一箱都能装整箱数,也就是说,只要把这批水果增加2个,就正好是24、28和32的公倍数。
我们可以先求出24、28和32的最小公倍数672,再根据“总数在1000以内”确定水果总数。
[24,28,32]=672
672-2=670(个)
即:
这批水果共有670个。
练习
1,一所学校的同学排队做操,排成14行、16行、18行都正好能成长方形,这所学校至少有多少人?
2,有一批乒乓球,总数在1000个以内。
4个装一袋、5个装一袋或6个、7个、8个装一袋最后都剩下一个。
这批乒乓球到底有多少个?
3,食堂买回一些油,用甲种桶装最后一桶少3千克,用乙种桶装最后一桶只装了半桶油,用丙种桶装最后一桶少7千克。
如果甲种桶每桶能装8千克,乙种桶每桶能装10千克,丙种桶每桶能装12千克,那么,食堂至少买回多少千克油?
例题:
一盒围棋子,4颗4颗数多3颗,6颗6颗数多5颗,15颗15颗数多14颗,这盒棋子在150至200颗之间,问共有多少颗?
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
这盒棋子只要增加1颗,就正好是4、6、15的公倍数。
换句话说,这盒棋子比4、6、15的最小公倍数少1。
我们可以先求4、6、15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根据“这盒棋子在150至200颗之间”这一条件找出这盒棋子数。
4、6、15的最小公倍数是60。
60×3-1=179颗,即这盒棋子共179颗。
练习
1,有一批树苗,9棵一捆多7棵,10棵一捆多8棵,12棵一捆多10棵。
这批树苗数在150至200之间,求共有多少棵树苗。
2,五
(1)班的五十多位同学去大扫除,平均分成4组多2人,平均分成5组多3人。
请你算一算,五
(1)班有多少位同学?
3,有一批水果,每箱放30个则多20个,每箱放35个则少10个。
这批水果至少有多少个?
例:
公路上一排电线杆,共25根。
每相邻两根间的距离原来都是45米,现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几根不需要移动?
分析:
不需要移动的电线杆,一定既是45的倍数又是60的倍数。
要先求45和60的最小公倍数和这条公路的全长,再求可以有几根不需要移动。
①从第一根起至少相隔多少米的一根电线杆不需移动?
[45、60]=180(米)
②公路全长多少米?
45×(25-1)=1080(米)
③可以有几根不需要移动?
1080÷180+1=7(根)
例:
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这段公路上,一共有37根电线杆,原来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50米,现在要改成每两根之间相距60米,除两端两根不需移动外,中途还有多少根不必移动?
分析:
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这段路长50×(37-1)=1800米,从路的一端开始,是50和60的公倍数处的那一根就不必移动。
因为50和60的最小公倍数是300,所以,从第一根开始,每隔300米就有一根不必移动。
1800÷300=6,就是6根不必移动。
去掉最后一根,中途共有5根不必移动。
练习
1,插一排红旗共26面。
原来每两面之间的距离是4米,现在改为5米。
如果起点一面不移动,还可以有几面不移动?
2,一行小树苗,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是90米。
原来每隔2米植一棵树,由于小树长大了,必须改为每隔5米植一棵。
如果两端不算,中间有几棵不必移动?
3,学校开运动会,在400米环形跑道边每隔16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了25面。
后来增加了一些彩旗,就把彩旗间隔缩短了,起点彩旗不动,重新插完后发现一共有5面彩旗没动。
问:
现在彩旗的间隔是多少米?
例:
甲、乙、丙三人是朋友,他们每隔不同天数到图书馆去一次。
甲3天去一次,乙4天去一次,丙5天去一次。
有一天,他们三人恰好在图书馆相会,问至少再过多少天他们三人又在图书馆相会?
分析:
从第一次三人在图书馆相会到下一次再次相会,相隔的天数应该是3、4、5的最小公倍数。
因为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至少再过60天他们三人又在图书馆相会。
练习
1、1路、2路和5路车都从东站发车,1路车每隔10分钟发一辆,2路车每隔15分钟发一辆,而5路车每隔20分钟发一辆。
当这三种路线的车同时发车后,至少要过多少分钟又这三种路线的车同时发车?
2、甲、乙、丙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在圆形跑道上跑步,甲跑一圈用120秒,乙跑一圈用80秒,丙跑一圈用100秒。
问:
再过多少时间三人第二次同时从起点出发?
3、五年级一班的同学每周一都要去看军属张爷爷,二班的同学每6天去看一次,三班的同学每两周去看一次。
如果“六一”儿童节三个班的同学同一天去看张爷爷,那么,再过多少天他们三个班的同学再次同一天去张爷爷家?
例:
一块砖长20厘米,宽12厘米,厚6厘米。
要堆成正方体至少需要这样的砖头多少块?
分析:
把若干个长方体叠成正方体,它的棱长应是长方体长、宽、高的公倍数。
现在要求长方体砖块最少,它的棱长应是长方体长、宽、高的最小公倍数,求出正方体棱长后,再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就能求出长方体砖的块数。
练习
1、用长9厘米、宽6厘米、高7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用这样的长方体多少块?
2、有200块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要把这些木块堆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2.7米、宽1.8分米、高1.5分米,要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小块,不许有剩余,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多是多少分米?
例:
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4米,丙每秒跑2米,三人沿600米的环形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方向跑步,经过多少时间三人又同时从出发点出发?
分析:
甲跑一圈需要600÷3=200秒,乙跑一圈需要600÷4=150秒,丙跑一圈需要600÷2=300秒。
要使三人再次从出发点一齐出发,经过的时间一定是200、150和300的最小公倍数。
200、150和300的最小公倍数是600,所以,经过600秒后三人又同时从出发点出发。
练习
1、有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出发,反向而行,1分钟后第一次相遇;若二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则10分钟后第一次相遇。
已知甲比乙快,求二人的速度。
2、一环形跑道长240米,甲、乙、丙从同一处同方向骑车而行,甲每秒行8米,乙每秒行6米,丙每秒行5米。
至少经过几分钟,三人再次从原出发点同时出发?
3、甲、乙、丙三人在一条长240米的跑道上来回跑步,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5米,丙每秒跑3米。
若三人同时从一端出发,再经过多少时间三人又从此处同时出发?
例:
有一个自然数,被10除余7,被7除余4,被4除余1。
这个自然数最小是多少?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假如把这个自然数增加3,所得的数就正好能被10、7和4这三个数整除,即10、7和4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减去3就能得到所求的数了。
所以这个自然数最小是137。
练习
1、学校六年级有若干个同学排队做操,如果3人一行余2人,7人一行余2人,11人一行也余2人。
六年级最少多少人?
2、一个数能被3、5、7整除,但被11除余1。
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3、一袋糖,平均分给15个小朋友或20个小朋友后,最后都余下5块。
这袋糖至少有多少块?
例:
在一根长木棍上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做标记,分别将木棍平均分成了10等份、12等份和15等份。
如果沿这三种标记把木棍锯断,木棍总共被锯成多少段?
分析因为10、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设这根木棍长60厘米。
三种颜色的标记分别把木棍分成的小段长是60÷10=厘米,60÷12=5厘米,60÷15=4厘米。
因为5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所以红黄两种标记重复的地方有60÷30-1=1处,另两种情况分别有2处和4处。
因此,木棍总共被锯成(10+12+15-2)-1-2-4=28段。
练习
1,用红笔在一根木棍上做了三次记号,第一次把木棍分成12等份,第二次把棍分成15等份,第三次把木棍分成20等份,然后沿着这些红记号把木棍锯开,一共锯成多少小段?
2,父子二人在雪地散步,父亲在前,每步80厘米,儿子在后,每步60厘米。
在120米内一共留下多少个脚印?
3,在96米长的距离内挂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气球,绿气球每隔6米挂一个,黄气球每隔4米挂一个,。
如果绿气球和黄气球重叠的地方就改挂一个红气球,那么,除两端外,中间挂有多少个红气球?
3.五
(1)班学生参加跳绳比赛,进行分组。
按每组6人或每组8人,都能恰好分成若干组,参加跳绳比赛的至少有多少人?
解答:
[6,8]=24所以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至少有24人。
4.把47根跳绳和36个毽子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跳绳剩2根,毽子剩1个,你知道这个组最多有几名同学吗?
解答:
(45,35)=5所以这个组最多有5名同学。
5.一条72米长的路,原来从一端起,每隔9米有一盏路灯。
现在重新安装,要从一端起每隔6米装一盏。
为节省施工成本,有些位置的路灯是不需要重新安装的。
不需要重新安装的路灯至少有多少盏?
解答:
[6,9]=18;0,18、36、54、72
答:
不需要重新安装的灯至少有5盏。
6.五
(1)班学生数不超过50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每组3人,每组4人,每组6人,每组8人,各种分法都刚好分完。
这个班可能有学生(24)人或(48)人。
解答:
[3,4,6,8]=24所以这个班可能有学生24或48人。
练习
1、24的因数共有多少个?
36的因数共有多少个?
24和36的公因数是哪几个?
其中最大的一个是?
答:
24的因数共有8个,36的因数共有9个,24和36的公因数是1、2、3、4、6、12。
其中最大的一个是12。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23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长和宽都是素数)
答:
长方形的长是19厘米,宽是17厘米。
3、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42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2,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答: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5。
4、两个自然数相乘的积是96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8,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答:
这两个数分别是24和40。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26,最大公因数是6,已知两个数中的一个数是18,求另一个数。
答:
另一个数是42。
6、有一种长51厘米,宽39厘米的水泥板,用这种水泥板铺成一块正方形地,至少需要多少块水泥板?
答:
至少需要221块水泥板。
7、有三根铁丝长度分别为120厘米、90厘米、150厘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无剩余,每段最长多少厘米?
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答:
每段最长30厘米,一共可以截成12段。
8、有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它们的和是48,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求这两个数。
答:
这两个数是42和6或18和30。
9、同学们参加野餐活动准备了若干个碗,如果每人分得3个碗或4个碗或5个碗,都正好分完,这些碗最少有多少个?
答:
这些碗最少有60个。
10、有A、B两个两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90,则A、B两个自然数的和是多少?
答:
A、B两个自然数的和是48。
例: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90,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分析:
根据“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可先求出这两个数的乘积,再把这个积分解成两个数,且这两个数一定是最大公因数的倍数,这两个数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的商互素。
根据题意:
当a1b1分别是1和6时,a、b分别为15×1=15,15×6=90;当a1b1分别是2和3时,a、b分别为15×2=30,15×3=45。
所以,这两个数是15和90或者30和45。
练习
1、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9,最小公倍数是90,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2、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60,求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3、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0,最小公倍数是720,其中一个数是180,另一个数是多少?
例:
两个自然数的积是360,最小公倍数是120,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
我们把这两个自然数称为甲数和乙数。
因为甲、乙两数的积一定等于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求出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60÷120=3。
又因为(甲÷3=a,乙÷3=b)中,3×a×b=120,a和b一定是互质数,所以,a和b可以是1和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大 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实际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