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4961427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88.57KB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docx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举杯祝福
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是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赏:
《歌唱祖国》《举杯祝福》《国家》。
第二部分是音乐知识。
五线谱识读(五)。
第三部分是活动和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或技能目标(含重点、难点)
重点:
能运用自然明亮的声音,表达歌曲《歌唱祖国》或〈举杯祝福〉的思想情感。
难点:
唱熟〈歌唱祖国》二声部合唱或《兴杯祝福》中第一二句附点八分音符与第三名句第一小节的切分音。
发展目标:
1、用激动、庄严的情绪演唱《歌唱祖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举杯祝福》,用真挚朴实的情感演绎《国家》,通过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
2、通过对本课三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歌曲的学习,能认同、喜欢这三首歌曲,并能积极参与演唱与欣赏活动,感受歌曲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课前要学生找到歌曲《歌唱祖国》《国家》两首歌曲的有关资料,并听一听,唱一唱。
二、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唱一段),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学生演唱的状态和情绪并提问,刚才我们唱的歌曲的曲名叫什么?
演唱这首歌时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唱歌曲《歌唱祖国》
1、歌曲介绍。
2、教师范唱低声部旋律。
3、学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4、二声部合唱旋律。
5、带词演唱歌曲合唱部分。
6、学生齐唱歌曲第二部分,教师及时纠正没唱准确的附点节奏,让学生分析歌曲中一、二部分情绪的对比。
7、完整演唱歌曲(只唱第一段歌词,第二、三段作为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完成)。
四、学唱歌曲《举杯祝福》
1、引入语。
3、歌曲介绍。
4、学唱歌曲:
随琴唱歌谱,学会后通过活动熟悉歌曲,可以随音乐跳舞或者配上手鼓和铃鼓等乐器。
五、欣赏并演唱《国家》
1、引入语。
2、播放《国家》
3、歌曲介绍。
4、教师教一遍手语动作,全班随老师清唱、打手语。
六、参与活动。
小结歌曲,每组由组长进行组织,分组进行表演展示。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
教学目标
1、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在聆听过程中能哼唱乐曲的音乐主题,感受唢呐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能参考教材的提示文字,说出二胡的表现力。
在对比京胡与二胡音色、哼唱音乐主题等活动中,能认真欣赏乐曲《江河水》《夜深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对比聆听乐曲《江河水》和《夜深沉》。
2、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表现力,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出“我是歌手”比赛中所关注过的伴奏乐器。
(二胡,竖琴,小提琴等)
(二),新课教学
1、了解二胡,京胡
(1),欣赏音乐片段(《江河水》二胡、《夜深沉》京胡),区别二胡,、京胡的音色。
师:
我们听到的音乐当中一段是二胡演奏的,一段是京胡演奏的,它们的音色感觉怎么样?
学生回答。
师:
它们同属于拉弦类乐器,你们猜哪一种琴筒大一些。
(2)展示二胡、京胡的图片进行介绍、比较。
(课件展示)
师:
京胡音色清脆、嘹亮,而二胡相对柔和一些。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就已经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
二胡木制琴筒一端
2随乐跟唱歌曲。
3学生分成藏族和蒙古族两组,老师扮演客人,两组同学进行酒歌比赛。
设计意图:
此处老师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藏族,蒙古族不同的酒歌,有利于让同学辨别不同民歌的风格。
小结
1理解民族五声调式。
2请找些少数民族民歌听听,再次感受其民歌特点。
(四)走近哈萨克族民歌,欣赏《都达尔和玛利亚》
1.简介哈萨克族,简介哈萨克族的代表乐器“冬不拉”。
2.听赏歌曲,学生思考:
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
3.学生随乐跟唱歌曲。
4.分男女跟唱歌曲。
(五)走近维吾尔族民歌,欣赏《阿瓦尔古丽》
1.老师弹琴,引导学生跟唱《青春舞曲》。
2.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思考:
与我们熟悉的《青春舞曲》相比,这首歌曲的旋律、情绪和节拍有什么特点?
3.老师简介歌曲及维吾尔族舞蹈基本手型体态,引导学生划拍跟唱歌曲。
(六)小结,课处探讨
1.你能在《都达尔和玛利亚》的旋律中找出哪几个旋律片段用了“同头换尾”的民歌创作方式?
2.请找出几首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民歌听听,再次感受其民歌特点。
第四单元键盘上的舞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难点:
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三、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
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
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
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
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10、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
蹈的基本动作吗?
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
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9、全班分成机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乐器伴奏组(如竖笛、手风琴、钢琴、弦乐器等,视情况而定)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识谱、哼唱简单的五线谱;感受音乐的场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2、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难点:
本单元所选的乐曲均属钢琴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舞蹈的旋律”。
三、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
2、视唱练习:
(1)藏族民歌《我立亚姆》
(2)维吾尔族民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老师小结、点评。
3、讨论、思考p30
本单元中的那些钢琴曲适合作下面场景的背景音乐,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分组辨析。
4、合唱练习
(1)三声部轮唱
欧美歌曲《美丽的黄昏》
(2)简易四声部合唱
法国儿歌《闪闪的小星星》
★分组比赛
全班学生分为3个小组,进行合唱比赛。
其他组做点评,老师总结。
【篇二: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时安排表
第1课时大海啊故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能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手段(力度演唱情绪速度)自信有感情的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海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6册《大海啊,故乡》。
三、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四、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音乐作品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
老师做一个海鸥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联想其动物形象然后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我们会联想到海鸥,那海鸥一般生活在那里呢?
(大海)
提问2:
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
一望无边、无边无垠;表现大海宁静的:
风平浪静、鸥水相依;表现大海气势的:
海纳百川、汹涌澎湃;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
在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两个
问题:
《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
(二)歌曲欣赏:
作品介绍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1、作者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创造背景: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
由深情到激动这首歌的力度:
由弱到强
师: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三)教学活动学唱歌曲分析音乐要素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2、片段分析一:
前半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力度弱表达情绪深情舒缓
片段分析二:
后半部分(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力度强表达情绪激动有力利用教具让学生集体参与
1让学聆听音乐力度变化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动作!
提示:
提示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2得出结论:
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
表达音乐情感
塑造音乐形象六.课外拓展
1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能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大海的诗歌乐曲与同学们分享。
第2课时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共鸣。
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曲作者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所有人。
【篇三:
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英文歌词)2、欣赏《夜莺》教学目标:
1、继续熟练《大海啊故乡》的演唱,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2、学生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的英文歌词。
3、了解电子音乐及电子乐器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
《大海啊!
故乡》英文歌词教学难点:
做到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中的英文歌词教具准备:
钢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及小乐器若干
安全提示: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
1、欣赏交响乐《1997?
天地人》序曲。
2、思考:
乐曲表现了什么?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乐曲用什么方法来
表达情感描绘的意境?
3、议论:
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
作品形象再现“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
乐曲不但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还唤起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
4、师:
《1997?
天地人》序曲让我们再次认识:
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具有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影响人,所以,作者常利用乐曲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
从人的审美能力发展看,认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情感的表达。
那么,请大爱与我一起再欣赏两首同风格、同题材的作品。
二、比较欣赏
1、拖放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导讨论:
听过这两首歌曲吗?
歌曲的曲名分别代表我国哪两个地方的地名?
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
(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
能简要地谈谈吗?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
3、歌曲比较:
(1)会唱这两首歌曲吗/(引导学生跟琴哼唱这两首歌曲,并思考问题。
)
(2)思考:
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
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你的体会从哪而来?
(3)师根据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作用的理解。
如:
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
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
(展示课件歌单)要求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
用添加“三连音”、“休止符”朗读歌词的对比体验方法,认识“三连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体会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4)归纳:
曲目
相同不同
音乐创作手法曲式结构、风格音乐与高潮处理手法歌词表达方式表达的情感
东方之珠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弱起拍的表现手法。
抒情、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体歌曲。
a、三连音的应用;
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
含蓄、富有诗意。
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七子之歌》a、上行、下行音乐短语的应用;b、音程大跳,形成力度变化来构成音乐高潮。
通俗、口语化。
表达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
三、歌曲演唱处理
师:
根据前面的歌曲分析与探讨,加深我们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音乐要素的作品情感表达中作用的认识。
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
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
?
”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
(提示注意:
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
?
”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
)
2、根据歌曲原有的要求进行歌曲处理。
3、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四、总结
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
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安全提示:
教学后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音乐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