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研究.docx
- 文档编号:4958732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4.56KB
德国工业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研究.docx
《德国工业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工业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国工业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研究
德国“工业”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研究
中国名城城市经济与社会 德国“工业”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研究 ——基于对柏林州Adlershof科技园的案例研究 徐振强 摘 要:
2013年4月,德国政府提出“工业”战略,工业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正在德国科技园区孵化成型。
与此同时,德国注重将园区开发和城市总体战略相结合,打造产城融合和生态智慧型科技城区,为德国城市/城区未来发展模式提供城市级在线实验室。
以柏林州Adlershof科技园区为例,通过对柏林州Adlershof科技园区的产城特征、创新创业系统设计与经济政策扶植等的研究,促进我国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开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
德国;创新;创业;智慧城市;规划;建设Abstract:
InApril2013,theGermangovernmentputforwardthestrategyof“Industry”.The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ecologicalsystemisincubatinginGermanScience&TechnologyPark.Atthesametime,Germanyfocusesonthecombinationofscience&technologyparkdevelopmentandoverallurbanstrategytobuildanecologicalandintelligentscience&technologyurbanareawiththeindustryandcityintegrationandprovideurbanlivinglabforthefuturedevelopmentmodeofGermancities/urbanareas.TakingAdlershofScience&TechnologyParkinBerlinasanExample,throughthe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cityandindustry,thedesignof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systemandeconomicpolicysupportingofAdlershofScience&TechnologyParkinBerlin,topromotetheestablishmentandperfectionof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ecologicalsysteminhigh&newtechnologydevelopmentzone/economicdevelopmentzonewhichisrepresentedbyNationalIndependentInnovativeDemonstrationZoneinChina. Keywords:
Germany;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intelligentcity;plan;construct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144-11-38 1中德国家创新概况 德国经济稳定位列世界第四,5大支柱产业具有世界性竞争力。
为保持经济的韧性,德国重视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德国综合创新能力位居世界第三。
2013年4月,德国政府提出“工业”战略,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模式转变,致力于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正在德国科技园区孵化成型。
与此同时,德国注重将园区开发和城市总体战略相结合,打造产城融合和生态智慧型的科技城区,为德国城市/城区未来发展模式提供城市级在线实验室。
我国约10年前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并制定了系列顶层政策设计。
2006年初,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科技部《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国孵化器数量达150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达到500家,并实施国家级孵化器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
国家级孵化器30%以上建立创业苗圃和企业加速器,50%以上具有天使投资和持股孵化功能,60%以上从业人员接受孵化器专业培训,80%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0%形成创业导师辅导体系。
以上海为标志的地方空间层面的区域创新实践先于国家政策,于1992年得到国家的批复。
2007年,湖南湘潭火炬创新创业园规划方案在国内率先通过。
作者简介 徐振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38 ChinaAncientCity EconomicsandsocityinCities 2009年,上海杨浦率先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区,同年国家批复中关村为首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双引擎之一。
在德国推出工业之后,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
当年6月,部分企业的研发人员也会流通到高校/科研院所,他们指导的学生毕业后又进入企业。
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鼓励教师、科研人员带着研究成果去创办公司,或者到企业担任研发顾问。
在创业初期,一些科研机构还会提供启动资金。
待企业壮大后,科研机构会将所持股份卖掉,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将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到区域空间开发之中,才有助于直接推动科技创新的转化。
可从德国的经验启发中促进我国区域空间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
2德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总体特征 德国中小企业自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恢复迅速,以收入和就业量作为判断标准,截止2013年在欧盟28国中排名第一,中小企业总数达到370万家,占该国企业总数的%,提供了62%的就业机会。
2015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高于欧元区%倍,中小企业创新的经济贡献率持续提升,消费和建筑业为拉动经济的主体。
德国经验表明,促进创新创业已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经济复苏、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动力。
德国中小企业的繁荣关键在于创新带来的创业,这与德国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密切相关。
图1 德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主体与运行机制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2014年报指出,在欧债危机期间,欧洲各国企业纷纷降低研发经费,而德国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增加这方面的支出。
2013年德国企业研发经费比上一年增加5%,增加至540亿欧元,同期全国研发投入达到810亿欧元。
在德国创新体系中产学研人才双向流动。
研究人员在科研机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进入企业;与此同时, 再用这笔资金扶持其他类似的初创企业。
自1990年代以来,部分原本只以教学为目的的高等专科学校,也逐步参与/从事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领域,与企业建立科研协作关系。
德国企业享有多样化的研发资金来源。
他们可以在欧盟、联邦和地区层面申请不同的研发激励,具体形式包括贷款、补贴、担保、股权、权益资本等。
为保障资金投入的有效使用,在依托学术委员会把关的同时,德国还广泛采取第三方委托管理的形式。
德国目前大约有20家主要的项目管理服务提供商,如尤利希研究中心。
它们与政府或基金会签订合同,专门负责项目的预评估、质量控制、进度监管、应用推广等。
获得创新激励的项目团队要向管理方不断提交进度报告,并接受询问和视察。
这些管理机构的雇员大多拥有专业背景,能够抓住关键,管到点上,遇到问题也容易进行专业上的沟通,既为政府减了负,也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政府过度干预等问题。
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有机会获得扶持,从事基础性和实验性研究的企业,以及选择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激励资金。
德国企业获得的研发激励不会超过总投入的50%。
与此同时,德国有多个私人科研资助机构,如大众汽车基金会、克虏伯基金会等。
它们根据自身偏好向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科研资金或奖学金,是公共科研资金的有益补充。
激励资金本身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借此激发企业从事研发的兴趣和信心。
德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主要有如下特征:
以联邦政府、联邦教研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等为代表,德国政府注重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的创业刺激计划,来促进高校等单位带动区域应用科学产业化发展。
如通过“中小企业专利行动”资金补贴项目,提高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使用专利和科技数据库的意识及能力,并在获得专利后帮其进行产品市场化。
德国联邦教研部于1999年实施“区域创业计划”,选择五个试点城市,支持试点城市大学与校外经济、科学和政府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创业活动,提高创业质量。
三年内约200所高校总计得到4200万马克支持。
2005年,德国联邦政府根据《高技术战略》,推出支持高科技企业创业的高科技创业基金(HTGF,五年为一个执行期),以“公私合营”模式和“股权投资”方式弥补高科技企业创建的融资不足问题。
到2011年,HTGF增值亿欧元,并支持了200多家高技术企业创业。
与此同时,联邦教研部实施“中小企业创新项目”计划,资助信息通讯技术、纳米技术、光学技术、生产技术、资源效率和能效技术及公共安全领域的创新。
联邦经济技术部实施“中小企业创新核心”计划,不限行业和技术领域,对企业自身产品开发/工艺创新和企业间/研究机构间的创新给予资助。
政府资助项目最多可支持技术创新过程的50%,如创新成功,可从利润中分期偿还;如失败,企业无需承担债务。
联邦政府、州政府、政策性银行和大型企业设置高科技创业基金,对创新型企业给予风险投资支持。
如联邦经济技术部、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等。
开发用来支持中小企业的“EPR创新计划”,向申请者提供总额不超过500万欧元、偿还时限长达10年的研发贷款支持,帮助促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
基金对于初创企业专注于技术或服务研发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并且在偿还时间上相对宽松。
政策性银行对于联邦和州政府的创新研发政策能够落实到位,所提供的基金产品服务能够精准满足初创企业的需要。
这种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成功实施与德国的高度诚信机制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德国超过一半的高校发展定位以应用创新为基础,并且比例逐步提高。
威廉·冯·洪堡提出“教研合一”理念对德国高校教育产生关键性影响,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指南。
二战以后,德国以高校为启动载体,陆续成立以大学为依托结合中小企业发展为一体的研究机构,开展创业和创新方面的研究,重视知识共享并强调加速创新。
于1978年建立创业文献数据库,数据库资料超过22000种,出版以创业专题为主的系列读物;自1970年代开始,在大学建立创业教育的教授席位制度,学校创业教育与企业高度关联,西门子、拜耳和大众等企业定期合作参与。
部分工程类高校和职业性专科学校直接将教育导向定位为创业。
如德 40 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在校长沃尔夫冈·赫尔曼倡导下,自1995年起实施教育改革,并启动\创业型大学\计划,旨在培养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创业和创新型人才,收效良好,在德国其他高校以及奥地利得到广泛推广。
柏林斯泰恩拜斯大学1998年成立国际创业商学院,该学院目前为德国最大的私立商学院。
建设完善有效的企业孵化模块,政府切实给予经济补贴,降低创业门槛。
德国近40年的企业孵化经验,开发了3种不同的孵化模块:
加速器、企业工场、孵化器。
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企业化指导和经济补贴。
如在创业孵化器定期组织创业知识讲座和创业培训时,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及时提供技术和法律等相关方面的咨询指导,大学生在创业阶段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如入驻柏林工业孵化器的大学生每月有2600欧元的生活费,这对创业者和微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的作用。
重视创新创业产业集群和规模化创新体系育成。
强调将关联性创新主体集聚起来,培育有竞争力的行业上下游链条以及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如萨克森州“硅谷”和柏林州Adlershof科技园。
经过15年培育,“萨克森硅谷”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和信息通信产业集群,千余家初创型企业、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在创新链条上关联;柏林州Adlershof科技园依托洪堡大学应用类科学系、既有的航空研发基地、原东德传媒基地,成为欧洲创新竞争力前四的园区。
支持并壮大社会组织提供政/企合同科研的能力。
在德国创新创业体系中,于科学院系统缘起于科学家的自发组织,,高校之外的科研创新活动主要社会组织来承担。
德国目前有4大代表性非营利社会组织承担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和企业的合同研究任务,年度总研发经费超过100亿欧元,占全德科研经费投入的1/8,其中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与企业开展合同科研水平最高。
在欧、美、亚 ChinaAncientCity EconomicsandsocityinCities 多国设有66家国际水平的研究所,年度科研经费约20亿欧元,其每年经费的70%均来自企业的合同研发。
广场),另有两条有轨电车和两条公交线路经过。
园区内部设有两个有轨电车站点,周围密集分布各种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
与此同时,私家车可在Berliner该协会采取协会为企业及各方面提供科研任务,主要采取“合同科研”的方式,客户享有弗劳恩霍夫协会各研究所雄厚的研发科技资源和高水平科研队伍所提供的优质服务,通过研究所的多学科合作,可直接、迅速的得到为其“量身订做”的解决方案和科研成果。
协会将其研究所分成了若干科研联合组,通过联合组内相关研究所、学科、题目的密切合作,以适应市场对工艺技术创新的要求。
该协会是世界主要的国际性研究组织,于其结构庞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中心战略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以“去中心自组织研究所”的方式进行平行均衡发展。
图2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创新创业治理结构示意图 3柏林州Adlershof科技园案例研究 Adlershof科技园是柏林州,乃至德国,在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和生态智慧规划建设领域综合创新能力排名考前。
生态和智慧建设战略列入柏林州重点示范,其成功模式根据德国联邦政府和柏林州政府的规划,将在柏林州东南片区和西北Tegel机场改造开发中予以复制推广。
区位 柏林州Adlershof科技园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的东南,周边有Tegel(TXL,西北方向,直线距离约30KM,车程52分钟)和Sch?
nefeld(SXF,正南方向,直线距离约6KM,车程10分钟)两个国际/国内机场。
有四条近郊火车线路经过园区、学校、餐厅和运动设施齐全,可以游览K?
penicker古城的Baroque宫殿和Treptow公园,并且有开阔的林地和多个可供游览观赏的湖泊。
图3 柏林Adlershof科技园的区位及其园区现状概貌科技创新的历史沿革 Adlershof地区的科技创新最早源于上世纪初,1909年诞生了德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飞机发动机研发基地,后来成立了德国首个航空实验研究所,是德国航天工业的发源地。
其在二战期间成为军事科技研发的重镇,二战结束后,承载东德科学院、东德国防部警卫团和东德国家电视台等多项重要国家职能部门。
于东德经济不景气并且缺乏创新人才,Adlershof经历了30年的大 41 中国名城城市经济与社会 来城,在欧洲科技城区中位列前四。
Adlershof科技园。
区)现人口约万人,该科技园几十年来一直是科技和传媒结合的综合发展片区。
自从柏林墙被推倒之后,科技园向柏林的西南方向延展,成为首都科技和传媒创新最重要和前沿的区域之一,Adlershof科技园和柏林州保持密切联系。
与此同时,该区域在开发中注重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被社会公众评为柏林最智慧的邻里单元。
Adlershof科技园不仅拥有科研集群,同时是欧洲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创新中心,这里约有万人在1000个商务、研究和学术机构工作,约85000大学生入住。
Adlershof科技园不仅是技术园区,同时也是柏林cocreatedandshapedbyentrepreneursandcontractors的一部分。
2012年,该园区有445家企业,产值亿欧元,公共财政3000万欧元。
图5 世纪Adlershof地区发展的重大历史节点总体发展现状 2013年,柏林州Adlershof科技园占地2,入园企业和研究机构总数首次超过1000家,2013年园区总产值亿欧元,较2012年增长%,园区就业数2012年15001,增长到15450人。
WISTA管理有限公司当年收入1千7百万欧元。
2014年,园区产值超过18亿欧元,地均产值折合30亿元/km2,约380座居住建筑。
Adlershof科技园形成了五“城”联动的有机生长模式:
以光伏和可再生能源等六大产业研发体系的科技城,洪堡大学科技类院系为主的高教城,以原东德广播电视台为基础的传媒城,柏林创新中心等四大孵化器体系的创业城,以建筑节能和能源转型为核心的大都市综合解决方案的柏林州未 图6 Adlershof科技园的主要建筑 42
ChinaAncientCity Economicsandsocity图6 Adlershof科技园的主要建筑 功能布局 Adlershof科技园包括9个功能组团,在园区西部规划景观公园和居住区.该区域毗邻高速公路和城铁,用绿化带隔离,环境安静,建筑以中低密度为主,区域东边是大面积绿地空间,供休憩。
景观公园和居住区南部是东西走向、与高速路平行长达的公园休憩带。
该区域是欧洲第一个SITAC公园,该区域建设了休闲、运动、办公和宾馆等设施,建筑设计有古典风格,是整个园区生活、购物、商务和活动最适宜的区域。
在园区西北和北部分布两块工业园区。
约300家清洁技术型企业在此办公。
园区中部是洪堡大学宿舍区。
和教学区。
宿舍区在建设学生宿舍的同时营造景观公园,提高片区居住的环境质量。
教学区东北是都市中心。
建有若干商务、购物广场、体育场馆、办公楼和其他公共设施,方便洪堡大学和媒体城的居民生活。
媒体城毗邻都市中心,是柏林最大的 inCities 媒体基地,约有150家新媒体技术公司在此落户,并拍摄电影、电视和大型公共活动。
园区2/3的空间横贯中部和东部。
是科技园的核心部分,包括约400家高技术企业、10个非大学性质的研究所和5个技术中心,发展光子和光学、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微系统和材料、IT和传媒、生物技术和环境、检测分析科技等六大产业集群,是世界上排名前15的大型技术园区。
科技园的西南角是商务接待中心,同时也是园区的管理中心。
到2020年,预计园区就业人口达到2万,学生总数超过1万,入驻1200家企业,居住人口达到3500人。
未来园区空间发展重点放在在工业园西北侧和媒体城东北侧的两块片区,以此推动园区发展为柏林州乃至德国一流的应用研究和高技术企业园区。
图7 Adlershof科技园的功能分区 建设进程 21世纪初,在Adlershof科技园开发的早期,面临严峻的形势,当时国内著名的国有医疗器械公司曾经运营这个拥有40000M2建筑面积的园区,于错过进入市场经济的最佳时机,公司最终在1997年破产。
此后很少有大中规模的投资进入,取而代之的是小型资本的注入。
早期的工业发展造成该区域的地表水严重污染,饮水安全一度危机。
自2006年开始,科技园进入第三期建设,目标在RudowerChaussee建立EUROPA-CENTER,持续地提供办公建筑和商业综合体。
整个建筑综合体将占地35000M2,后续将继续开发14000M2,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并通过DGNB的认证,该建筑同时应用地源热泵和LED照明。
2010年,AdlershofProjektGmbH代 43 中国名城城市经济与社会 表柏林州政府接手该区域的开发。
该区域基础薄弱,但是已经具备现代工业的潜力。
柏林州城市发展与环境部和柏林州参议院经济、技术和研究部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对科技园的基础设施更新给予支持。
Adlershof科技园中建设了Ambientassistedliving,规划在Grob-BerlinerDamm和Hermann-Dorner-Allee的交叉口建设70个租价低于10欧元/m2的flats作为居住实验室。
RudowerChaussee作为Adlershof的主干道规划建设现代建筑和代表性楼宇,用于营造都市氛围。
而在2013年所做的第三期规划建筑是Hamburg欧洲中心商业办公两用房,即在洪堡大学西北毗邻的14公顷土地将建设1400户住宅。
创新创业体系与孵化器 Adlershof创新创业体系逐步形成,位列欧洲技术园区的前四。
该体系的核心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成,其中洪堡大学是德国11所最好的大学之一。
WISTA管理有限公司和Adlershof工程公司则致力于将包括德国本土先进技术企业在内的优秀企业吸引到Adlershof科技园。
如浩亭技术集团、Produktqualitat研究所。
德国photovoltaics和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的进驻,增加了地产开发商在科技园的投资。
2013年柏林创新中心在科技园成立,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园为创业者和初创期的高技术企业服务的能力。
Photovoltaics是Adlershof科技园技术创新的主导企业,带动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园区的集聚。
于园区实施了柏林Adlershof2020能源战略,Adlershof科技园将成为德国彻底摆脱核能和化石能源,进行能源转型的典范。
Adlershof科技园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汇聚了德国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专家智库和分析专家,他们为科技园成功实现2020能源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将其打造成精细可计量的分析之城。
WISTA管理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坚持将Adlershof园区作为柏林的未来样板。
为了Adlershof科技园中长期空间发展的需要,WISTA区域发展团队正在增进与科技园周边邻里的联系和场地的互联互通,让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拓展到周边区域;柏林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功扩大了夏洛 44 滕堡创新中心的规模;集团在柏林自大学附近建立了技术和企业孵化器;Tegel工程公司正在开发将现有Adlershof科技园成熟的城市技术予以应用的新园区。
Adlershof体系是在柏林建立基于知识增长的都市解决方案工具箱的核心模式,努力成为德国未来城市的方向样板,Adlershof科技创新体系致力于保障柏林在国内和国际上不断吸引和孵化有未来前景的企业,而保持柏林具有国际性可持续创新能力。
WISTA与洪堡大学、非大学性质的研究所和TechnologiekreisAdlershof合作建设“AdlershofScienceatWork”体系。
该体系包括:
培育高产出的邻里环境,为开拓者、研究员和投资家彼此启发设计合作型项目服务;帮助创业参与者更好地认知自己的项目,并激发其不满足于已有成绩的创新热情;激发创业创新者摆脱传统、过时的俗套,共同致力于新科技和商业化模式的创新;促进创新创业者不断产生新的灵感,为未来城市提供更多的理念和技术方案支撑,延续Adlershof科技园的成功经验;体系极力吸纳有创新思维的研究人员、项目和公司在Adlershof科技园入驻。
为了构建该体系,Adlershof科技园首先开展两项工作:
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网站,将园区内外纳入到体系之中,并设置若干子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3D影像和人机交互等技术,建立“Adlershof360”,实现Adlershof科技园的智慧化,该系统包括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国 工业 科技园 创新 创业 生态 体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