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诗歌鉴赏》文档 6.docx
- 文档编号:4956449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7.72KB
《高一下学期诗歌鉴赏》文档 6.docx
《《高一下学期诗歌鉴赏》文档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诗歌鉴赏》文档 6.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诗歌鉴赏》文档6
鉴赏专题二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一、诗歌的内容
1、送别诗
特征(意象):
柳,酒,歌,船,寒鸦,雁,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文题(送、赠、别等)。
表现要点:
离情别恨深情厚谊依依不舍激励劝勉
例: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
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
“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
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
“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
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
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
“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
“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
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
“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
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一句写望中所见。
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
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
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
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案: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常见的做法。
二、行旅诗
• 特征(意象):
驿道、征驿、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 表现要点:
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三、边塞诗边塞诗兴盛于唐代,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
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的代思妇拟言。
特征(意象):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
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2004年江苏卷诗歌鉴赏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答: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
“金河”、“玉关”都是征战之地,在此意念上,二者绝无分别。
“马策”、“刀环”虽为两个事物,却是共同说明马不歇鞍,人不解甲的内涵
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
燕然:
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
起了什么作用?
诗的主题又是什么?
请做简要的分析。
在解答之前应抓住“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看到作者对边塞险峻山势的描写里隐含的杀机,在从全篇上加以把握,领会其主旨,然后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
⑴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
⑵其主题是:
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②爱情诗
特征(意象):
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 表现要点:
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
③边塞诗
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 特征(意象):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 表现要点:
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④
⑤田园山水诗
• 特征(意象):
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 表现要点:
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 ⑥行旅诗
• 特征(意象):
驿道、征驿、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 表现要点:
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⑦咏史诗(怀古诗)
• 特征:
古迹、古人
• 表现要点:
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⑧咏物诗
• 特征(意象):
松、竹、梅、菊、蝉、蜂等。
• 表现要点:
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⑨其它题材——
• 闺怨诗、题画诗、爱国诗等
2004年江苏卷诗歌鉴赏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闺中怀人之愁)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安石)(昔胜今衰之愁)
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羁旅之客愁)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亡国之愁)
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失意之愁)
10、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甫)(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
咏物诗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
思考时应该想到诗人在咏石灰的同时,也在咏己,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然后才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
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幺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
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拟人手法。
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品格的赞扬,并且抒发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目光短浅。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刺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出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未长成的小松,后者指长成后的小松。
初食笋呈座中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
诗人在初次吃笋时产生了哪些联想?
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
在思考时既要想到笋与竹的关系,又要想到笋、竹与人的关系,当然还要想到笋的特点,它虽然只有“一寸心”,但是,当春天来临后,它将“梢云耸百寻”。
然后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诗人想到竹生于笋,长大而成林,从而又联想到人的成长历程,其规律又何其相似。
又从笋的被吃联想到人才之被扼杀,抒发了自己‘欲构中天正急材’却落得‘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愤慨之情。
双双燕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作者在描写燕子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首先要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而且通篇进行了描写,可谓形神俱备,最后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确回答:
一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二是抓住最富特征的细节来描写。
显得非常自然,毫不斧凿,达到形神俱备,尽态极妍的最佳境界,且‘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附词意:
春分刚过,双燕便穿过重幕,飞回到尘封冷落的旧巢。
扑闪着翅膀打算住下,还挤进巢里试了试地位,可端详起华丽的房梁屋顶有点陌生,它俩又犯起疑心来,那细声软语呢喃个不休的亲亲密密模样,看着可着实可爱可怜。
商量停当,双燕便轻快地拂过花梢,张开尾剪碎花影,去春雨滋润的花径叨衔巢泥,顺便还比试了一番谁的贴地飞行显得轻盈俊俏。
玩累了,天也晚了,它俩穿花度柳,飞回香巢,睡得甜甜美美、稳稳实实。
又一个双栖双宿的美好春天。
思乡怀人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
回答前应做这样的考虑:
诗中的残月和该联中其他五个景物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画面,极富羁旅行役的色彩,并联系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可作出正确的回答:
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
其次要抓住篇中的“雁”。
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中的第三句写春风吹梦,第四句写梦逐春风,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作描述。
那和煦的春风仿佛正在为天涯漂泊者带来故乡春天的信息,圆了牵肠挂肚的乡思梦,飘飘荡荡,越大山,跨大河,回到了故乡。
梦中的春风是那么的多情,又那么善解人意,似乎成了诗人回乡的引路者。
这样,无形的梦境就变成了有形的现实,抽象的乡思就被形象化了,这里用的是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
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
这样表达妙在哪里?
答前应作这样的思考:
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因为他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
然后即可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
诗人并非没有纸笔,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
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既表现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又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
除夜有怀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
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
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乡思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
并说说此法的妙处。
解题前应做如下思考:
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望不到,可见故乡比天涯更遥远;诗人恨极故乡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
能这样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极表至极”,倒在其次,做过这道题后也就会了。
其答案:
在构思上采用夸张的手法。
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三、阅读下面的送别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枝词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从“载将离恨过江南”和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中,你看到诗人们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写离别的愁怨?
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题前要懂得:
把愁、怨、恨“物化”──化虚为实,用形象来加以表达的创作方法,这是一个关键,再则,解答这道题要用比较分析法,既要异中求同,也要同中求异。
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确答案:
诗人们都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载”是一个创新,本诗的作者把愁恨搬上了船,而李清照反过来说这船‘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又把它搬上了车,用疑问句来表达,有继承,也有发展。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作者怎样的心情?
“渺茫”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常见的做法。
山水田园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⑴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对仗工整,又流畅自然,毫无雕琢。
⑵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边塞诗,
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吐谷浑:
少数民族首领。
这首诗写“夜战”的前军用正面描写,而写增援的后军则是用侧面描写。
从诗中的描写来看,增援的后军出发的时间是在黄昏。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燕然:
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
起了什么作用?
诗的主题又是什么?
请做简要的分析。
在解答之前应抓住“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看到作者对边塞险峻山势的描写里隐含的杀机,在从全篇上加以把握,领会其主旨,然后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
⑴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
⑵其主题是:
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咏史怀古诗,
江城子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⑴“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⑵“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⑴“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⑵“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⑵“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
古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附近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⑴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⑵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一、怀古诗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表现主旨: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阅读下面的咏史怀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⑴“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⑵“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⑴“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⑵“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⑵“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
古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附近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⑴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下学期诗歌鉴赏 高一下学期诗歌鉴赏文档 一下 学期 诗歌 鉴赏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