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I.docx
- 文档编号:4949271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11.41KB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I.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I.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I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I)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1~5每小题1分,6~10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B.死灰复燃C.集腋成裘D.木已成舟
2.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
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
C.手持试管,应垂
直拿稳
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3.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器,又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C.量筒D.集气瓶
4.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
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5.“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B.分子间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滴加液体B.
添加酒精
C.
加热液体D.
放置试管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锌与稀盐酸混合有气泡生成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
D.蜡烛燃烧放出了热量
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蒸馏水C.黄泥水D.镁
9.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铁圈)⑧坩埚钳.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10.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C.过滤能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D.用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1.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氢原子 ;
(2)水分子 ;
(3)氧气 .
1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 ;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
13.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甲.
(1)①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B.吸附杂质C.蒸馏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
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
纯净物”).
14.小明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
(3)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
我终于制得了纯水!
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
,原因是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4)写出标号仪器名称:
a b .
(5)过滤的操作要点可简单地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具体内容是指 、 .
(6)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7分)
1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l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填字母)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
(3)再将一只干燥(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出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
蜡烛燃烧后可生成 和 .
(4)某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1~5每小题1分,6~10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B.死灰复燃C.集腋成裘D.木已成舟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集腋成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木头发生了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
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
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
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
外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
解答:
解:
A
、手拿试剂瓶,标签向里,故A错
B、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B错;
C、试管要倾斜,故C错;
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容易下次取放,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器,又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C.量筒D.集气瓶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分析:
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做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烧杯不可直接加热;量筒和集气瓶不能加热.
解答:
解:
A、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做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故A正确;
B、烧杯可以作反应容器,但不能直接加热,故B错误;
C、量筒不能加热,也不能作反应容器,故C错误;
D、集气瓶不能加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常见仪器的作用,同学们一定要了然于心.
4.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
解: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没有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不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错误.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所以正确.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是生物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代表了中考的方向.
5.“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B.分子间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结合事实可知在该过程中看分子有没有再分;
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A正确;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分子有没有再分,B不正确;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C不正确;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不正确;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滴加液体B.
添加酒精
C.
加热液体D.
放置试管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B、根据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解答;
C、根据各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解答;
D、根据试管放置的方法解答.
解答:
解: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故A操作正确;
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故B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③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操作正确.
D、试管清洗完毕,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故D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态度.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锌与稀盐酸混合有气泡生成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
D.蜡烛燃烧放出了热量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
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锌与稀盐酸混合有气泡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有有蓝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放出了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蒸馏水C.黄泥水D.镁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
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冰水的成分都是水,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本选项错误;
B、蒸馏水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本选项错误;
C、黄泥水中含有泥沙、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本选项正确;
D、镁属于单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9.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铁圈)⑧坩埚钳.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在给液体加热时首先要有热源仪器,另外要根据液体的量选择合适的容器,还要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解答:
解:
加热150mL液体,要有盛水的容器,应在烧杯和试管中选取,但是用水量为150mL,由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则要选择450mL以上的试管,这不可能,所以用烧杯;用烧杯给水加热选择支持固定仪器,要用铁架台;由于烧杯底面积大,易受热不均而炸裂,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酒精灯是热源仪器,加热必须选择酒精灯.
故选:
C.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
10.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C.过滤能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D.用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
考点:
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水和水蒸气是一种物质解答;
B、根据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消毒是化学变化解答;
C、根据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D、根据肥皂水能区
分软水和硬水解答;
解答:
解:
A、水和水蒸气是一种物质,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消毒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错误;
D、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所以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故正确;
答案:
D.
点评:
本题考查硬水软水的鉴别、过滤原理及环境的保护,属基础知识考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1.(3分)(2
015秋•宿迁校级月考)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氢原子 H ;
(2)水分子 H2O ;
(3)氧气 O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氢原子,就可表示为:
H;
(2)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水分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H2O;
(3)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O2;
故答案为:
(1)H;
(2)H2O;(3)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 试管夹 ;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药匙 .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解答:
解:
(1)在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故填:
试管夹;
(2)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
药匙.
点评: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
13.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甲.
(1)①的作用是 B .
A.杀菌消毒B.吸附杂质C.蒸馏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
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
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混合物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考点:
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①中碳罐中含活性炭,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只要将直饮水机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①中碳罐中含活性炭,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则①的作用是吸附杂质.
(2)只要将直饮水机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则直饮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
(1)B;
(2)混合物.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直饮水机的净水原理,掌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小明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
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
(3)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
我终于制得了纯水!
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
不正确 ,原因是 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蒸馏 .
(4)写出标号仪器名称:
a 铁架台 b 漏斗 .
(5)过滤的操作要点可简单地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具体内容是指 滤纸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 、 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
(6)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
考点:
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过滤时注意事项和各仪器的用途分析解答: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防止滤液溅出;
(2)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将会导致过滤速度过慢;
(3)根据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但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解答;
(4)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5)根据过滤的要求解答;
(6)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解答.
解答:
解:
(1)图中无玻璃棒引流,如不使用玻璃棒引流,会造成过滤时液体溅出,甚至会损坏滤纸;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会使液体溅出;
(2)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将会导致过滤速度过慢;
(3)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但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蒸馏获得的是蒸馏水,不含有其它的杂质,制得的是纯水;
(4)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
a铁架台;b漏斗;
(5)二低:
如果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过滤器内的液体极有可能溢出;如果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也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这样都会导致过滤失败.
(6)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故答案为:
(1)玻
璃棒;引流;
(2)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3)不正确;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蒸馏;
(4)a铁架台;b漏斗;
(5)滤纸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6)加热煮沸.
点评:
化学基本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础,也是中考考试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常见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才能正确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7分)
1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
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l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a (填字母)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焰心 温度最低.
(3)再将一只干燥(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出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
蜡烛燃烧后可生成 水 和 二氧化碳 .
(4)某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C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蜡烛和水密度大小的比较;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蜡烛火焰各部分温度高低;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实验探究要科学、有序地进行.
解答:
解:
(1)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故填:
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2)因为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可以看到火柴梗a处最先碳化,因此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故填:
a;外焰;焰心.
(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填:
水;二氧化碳.
(4)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该选项做法科学、合理;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该选项做法科学、合理;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该选项做法科学、合理.
故填:
C.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上学 第一次 调研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