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单元第3讲 生物的进化.docx
- 文档编号:4949199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65.50KB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单元第3讲 生物的进化.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单元第3讲 生物的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单元第3讲 生物的进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单元第3讲生物的进化
[课时作业·知能提升] 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
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几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尔文是从种群的层面科学系统的解释了生物的进化原因
B.清除镉后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
C.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
D.清除镉后的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
解析:
达尔文是从个体层次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的,A错误;清除镉后蠕虫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B错误;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不能说明出现了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清除镉后的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抗性基因频率降低,D正确。
答案:
D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不同性状个体繁殖率的差异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解析: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不同性状个体的繁殖率不同,可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多倍体的产生没有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
答案:
B
3.(2017·江苏盐城模拟)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三倍体西瓜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可育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答案:
D
4.在阿拉斯加地区,棕熊生活在树林里,北极熊生活在雪原和浮冰上,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但在动物园两者可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棕熊和北极熊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北极熊白色皮毛是雪原和浮冰环境诱导发生突变的结果
C.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基因无法交流
D.北极熊和棕熊皮毛颜色的形成都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雪原和浮冰环境只起到选择作用,B错误;棕熊与北极熊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基因无法交流,C正确;北极熊和棕熊皮毛颜色的形成都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答案:
B
5.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杀虫剂的使用决定了害虫变异的方向
B.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无子西瓜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而产生的新物种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B正确;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错误;无子西瓜不是新物种,是经多倍体育种形成的,D错误。
答案:
B
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殖隔离的产生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不能说明新物种形成,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B正确;“骤变式”产生物种(多倍体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答案:
C
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则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B.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推断A、B、C分别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地理隔离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
答案:
D
8.
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D.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解析:
在Ⅱ、Ⅲ段,AA减少、aa增多,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A正确;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了定向选择,B错误;在Ⅰ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则A的基因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40%+1/2×40%=60%,C错误;在Ⅲ段,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则A的基因频率=20%+1/2×40%=40%,而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60%,即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D错误。
答案:
A
9.(2017·新疆乌鲁木齐模拟)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b过程表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在自然状态下,物种1和物种2相互交配可能产生不育后代
解析:
根据物种的形成过程可以判断a、b、c分别为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及自然选择,A正确;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B错误;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生物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答案:
B
10.(2017·山东烟台模拟)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4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B.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C.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基因库没有变化
解析:
该种群开始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因此A、a的基因频率相等,都是50%,自交4次后,Aa的频率为
,AA和aa的频率均为
,因此A的频率=
+
×
=
,a的频率=
+
×
=
,自交前后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生物没有发生进化,C错误。
答案:
C
11.(2017·河北武邑中学模拟)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
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
观察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群中控制尾羽长短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C.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D.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
解析:
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
答案:
A
12.(2017·江西上饶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正确;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在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了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D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
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
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________。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______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导致众多新物种的形成。
(4)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
该种群中aa个体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个体连续随机交配一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该种群是否进化?
________(填“是”或“否”)。
解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种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2)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海水的阻隔,即存在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形成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aa个体被淘汰掉,AA占
,Aa占
,随机交配时产生的配子A占
,a占
,后代中隐性个体占
×
=
,其余为显性个体,故性状分离比是显性∶隐性=8∶1。
杂合子Aa占
×
×2=
。
因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该种群环境变化前A的基因频率是30%+60%÷2=60%,a的基因频率是1-60%=40%,环境变化后,随机交配一代,A占
即均为66.7%,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
(1)种群 原始材料
(2)地理 (3)生殖隔离 (4)8∶1
是
14.(2017·福建莆田六中模拟)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
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初该种群只有A和a基因)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用于检测该多样性的十分可靠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________。
(2)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
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
由此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之间不存在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Ⅰ,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________作用。
解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甲虫的不同体色体现了基因多样性,检测方法是测定其基因组序列。
(2)新基因产生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新基因的出现,改变了种群基因库中相应的基因频率。
(3)由于两地的种群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种群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4)环境对生物个体的存在起到选择作用。
答案:
(1)基因 基因组序列
(2)基因突变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 (4)选择
15.请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于达尔文的学说而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已经由个体水平深入到了________水平。
(2)图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3)生物多样性包含的三个层次中,________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________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4)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________。
(多选)
A.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D.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未作出科学的解释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多选)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解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已经由个体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图中①表示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也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因此图中②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
(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4)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生物进化的原因。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均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因此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B、C、D。
(5)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相互选择的过程,A项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古生物学上的证据,B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不仅会改变生物的多样性,而且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所以突变的可遗传性并不阻碍生物进化,D项错误。
答案:
(1)分子
(2)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3)基因 物种 (4)B、C、D (5)A、B、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第3讲 生物的进化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第七 单元 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