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008定位.docx
- 文档编号:4947789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9.78KB
管理类008定位.docx
《管理类008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类008定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类008定位
定位
杰克特劳特
前言
最好的学习是从失败中学习。
近几年来,企业界的管理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找寻角色模式(RoleModel)。
卓越,正书中所言,并不等同于长久;然而,很多角色模式一开始就拥有卓越的特质。
为了追求卓越,每个顶尖公司必须实现长期兼收“增长和经济健康发展”,许多表现上佳的大公司相继陷入困境,其中的教训可谓老生常谈:
贴近消费者;坚持企业家价值;人即生产力;利益驱动;坚持原创设想。
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仅来得更加容易,而且对有效和无效因素也将得出更透彻的分析。
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育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了解超级品牌的盛衰沉浮,我们将更清楚什么是最普遍的错误。
从风风光光落到难以度日的企业,最近还真是不乏其数。
这一次,我把它们置于显微镜下,点破使之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并就如何挽救它们提出建议。
引言
“我们这儿的问题是缺乏交流。
”
你经常听到这句让人听烦了的话吗?
问题发生之后,“缺乏交流”是唯一最常见、最普遍的解释。
商界、政府、劳资关系和婚姻都会出问题。
人们认为,要是大家都拿出一点时间来,交流一下感情,做一点解释,这世界上的许多问题自然就会消失。
人们似乎相信,只要当事各方坐下来交谈,任何问题都能解决。
未必。
如今,交流本身也成了问题。
我们所在的社会有史以来头一回变成了传播过度(over-communicated,英语communicate一词有“交流”、“交际”“传播”等义)的社会。
年复一年,我们说的太多,听的太少。
新的传播方法
本文旨在讨论一种新的传播方法,叫做“定位法(positioning)”。
广告就是一种传播方式,但是受众对它的评价不高。
广告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人所需,不受欢迎,有时甚至令人憎恶。
在许多知识分子看来,广告是在把你的灵魂卖给公司化美国(corporateAmerica)。
尽管背着这样的名声,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名声,广告领域竟成了各种传播理论极好的检验场所。
要是哪种理论在广告上行得通,它自然就在政治、宗教或任何需要广泛传播的活动里行得通。
所以,本书引用的例子同样也可能取自政治、战争和商业领域,甚至还取自追求异性的技巧——换句话说,包括所有影响他人思想的人类活动形式:
无论你是推销汽车、可乐或电脑,还是宣传一位候选人或你自己的行当。
定位是一个改变了广告本质的概念。
定位的定义
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
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
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
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所以说,把这个概念称作“产品定位”是不正确的,好象你在对产品本身做些什么似的。
定位并不是不包含变化在内。
它也要变。
不过,那只是名称上的变化,产品的价格和包装事实上都丝毫未变。
变化基本上是表面的,旨在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想要解决说话有人听的问题,定位同样也是首选的思路。
*(最新的定义是:
你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如何独树一帜。
)
定位是如何产生的
**定位概念改变了如今正在采用的广告经营方式。
“我们是美国第三大咖啡经销商,”桑卡公司(Sanka)的电台广告如是说。
第三大?
那些过去常见的广告词——如“第一”、“最好”、“最佳”,等等——都到哪儿去了?
听着,老一套做广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老式的广告词也是一样。
现在你只能听到比较级形容词,而不是最高级。
“七喜:
不是可乐(Seven-Up:
theuncola)。
”
这些沿着麦迪逊大街亮出的广告词,就叫做定位口号。
写这些口号的广告人付出时间和研发资金,在市场上寻找位置,或者叫空子。
但是,定位概念引起的兴趣不只限于麦迪逊大街,这其中自有道理。
谁都可以运用定位战略在人生游戏中领先一步。
请这样看问题:
如果你不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你的竞争对手肯定会去理解和运用的。
最普遍的错误及昂贵的代价
转眼看看今天,竞争者如凸鹰一般云集周围,一犯错误,他们就会抢走你的生意。
除非别人也犯错误,否则抢回的机会将微乎其微。
寄望别人出错,就好像比赛时希望别人突然栽倒一样。
这个策略并不明智。
更糟糕的是,每一条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者。
每一个行业都挤满了我说的“选择的专制(tyrannyofchoice)”。
消费者的选择如此之多,以致随时扑上来揪住小辫子的,不单是一两个,而是成群的竞争对手。
更悲剧的是,市场一旦失手,也就“随风而逝”了,你几乎再没有重拾的机会。
接下来的章节将为你一一解剖这些错误的细节,及犯错企业付出的昂贵代价。
但在与这些大品牌打交道之前,大致了解当今超级竞争环境中最普遍的错误和领会其中暗含的教训,将对充分理解后面的个案有很大帮助。
跟风品牌(meto)的错误
很多人认为营销最基本的问题是,说服潜在消费者他们有更好的产品或服务。
他们对自己说:
“我们现在可能还不是第一,但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也许吧,但如果作为后来者进入市场,你将不得不与阵容强大的对手交锋。
“跟风”的营销策略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完美了。
“跟风”不能突破重围。
想想百事为打入柠檬汁市场做过的努力。
即使超市里的汽水货架品类甚众,销售增长基本上呈死鱼肚状态,百事还是推出了SierraMist,正面出击雪碧和七喜。
在此之前,已有两名敢死队队员不幸牺牲。
(一名叫薄片(Slice),另一名是风暴(Storm)。
)SierraMist的入门策略,没有什么可圈点—“更好”的苏打。
百事的策略与营销高级副总裁,胡德森(DawnHudson)在《华尔街日报》上吹嘘说,SierraMist将是“更纯、更清、更新鲜的柠檬汁”。
一听就知道这又是一个“跟风”的品牌。
“跟风”的另一不利是:
第一个进入市场的品牌通常早已成为品类的代名词。
想想施乐、舒洁(Kleenex)、可口可乐比起“跟风”的产品,这些品牌都有绝对优势。
如果说成功的秘诀在于第一进入消费者心智,那么大多数公司热衷的又是什么策略?
“更好的产品”策略。
定点赶超(Benchmarking)在管理界被炒得火热,被吹捧成“终极竞争策略”。
它以行业内最好的产品为基点来比较和衡量企业的产品,是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的核心组成部分。
不管产品本身的实际质量如何,人们认为第一进入心智的品牌就是更好,所以,定点赶超根本不能发挥作用。
当你甘为“跟风”品牌的时候,同时意味着沦为二等公民。
市场是认知的战场,不是产品的战场。
当你进入市场时,更好的策略是“区隔(Differentiation)”。
如果你有效地定义属于你的区隔,就可以远离“跟风”品牌的陷阱。
“卖什么”的错误
说出来也许吓你一跳:
我花了很多年时间,才弄懂人们到底想卖什么。
通俗易懂地定义一个品类,实在是非常有必要。
尤其当它是新产品或新技术的时候。
如果他们用模棱两可的词语,这样产品注定不能成功。
要在心智中定位产品,首先必须回答“产品是什么”。
人们按照品类对信息排序和储存。
如果你描述的品类已经引起困惑,那么你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机会几乎等于零。
如果面临为新产品起名的难题,首先得简要分析它的功能。
这些描述功能的词里面可能就有你想找的名字。
汽车刚刚诞生的时候,它被称为“不用马拉的车”。
“有线电视”,则准确描述了这个电视网络的运作方式。
王子(Prince)用“加大型球拍”颠覆了网球球拍行业;OrvilleRedenbacher则以“美食家爆米花”一炮打响爆米花市场;这些品类都定义得非常通俗。
消费者知道你在卖什么,你的产品是如何与众不同。
为了提高成功机率,有时候你需要对产品的解释进行调整。
吉斯通阀门公司有一个产品叫“四分之一转临界服务阀门”。
虽然这是对这款阀门运作最准确的描述,但如果要弄清他们在卖什么,可不是件易事。
待我看完产品手册后,才发现其实就是“不漏气阀门”—这种描述更加有效。
试图改变消费者对你已有认知的错误
尽管消费者只对某一品类存有一点点的消费经验,但他们认定自己正确无疑。
可以说,“心智认知就是品牌的事实”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在消费者看来,他们几乎从不会犯错。
下面的章节会有相应例子,比如,施乐曾花大力气去说服消费者:
自己不只是一台复印机(当然没有成功)。
为什么坎普尔汤料(Campbell’ssoup)在美国成为领导品牌,在英国却是无名小卒?
为什么亨氏(Heinz)汤料在英国是第一品牌,在美国却一败涂地?
按理产品完全一样,对手也一样,应该享有同样的市场地位才对呀,因为营销是认知的战场,而非产品的战场。
营销过程是与心智认知发生作用的过程。
营销是认知的战场。
每年,成千上万的准创业家因为没有理解这一点而被绊倒。
营销人士以市场调查和“获取事实”为要务。
研究来分析去,他们认定事实站在自己这边。
自认为拥有最好的产品,觉得“笑到最后的人非我莫属”,满怀信心开往市场。
这只是幻想。
在营销世界里,没有客观的现实,也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一样东西—现有的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
认知即是现实,其他皆为虚幻。
大多数营销错误都源于一个假设:
营销战是一场从现实出发的产品战。
这些营销人士认为是自然法则的东西,其实建立在一个错误假设上面:
产品是营销计划的英雄,企业的赢输取决于产品的优劣。
所以,这个“自然的逻辑”的营销途径,不用说,是完全错误的。
如果其他竞争者已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某种认知,这时你才想去占有它—完全是做无用功。
沃尔沃抢注了“安全”概念。
许多其他汽车生产商,包括奔驰和通用,都曾围绕“安全”大做文章。
但除了沃尔沃,没有一个品牌以“安全”的诉求成功进入消费者心智。
吊诡的是,因为其它汽车宣称安全的缘故,而使得消费者愈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沃尔沃凭此超过了奔驰和宝马,一举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豪华车。
我们还可以举出另一个对准别人的点子进行的大行动,准确地说,劲量想从金霸王手里抢走“长寿命”的概念。
不管扔了多少钱,金霸王仍稳坐“长寿命”不动。
金霸王第一进入消费者心智,抢注了这个概念。
市调者会误导你
经常把大公司拉下傻瓜陷阱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玩意,叫“市场调查”。
找来一个大型市调公司,分好小组,制好问卷—最后得到一份三磅重的报告,罗列了一大串消费者希望产品或服务具备的属性。
人们在使用电池时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电池总在最不方便的时候没电。
那么电池的第一属性应该是什么?
当然是长寿命。
如果长寿命是人们所需求的属性,那我们应该拿它来做广告,对吗?
错。
调查者没有告诉你,已有公司抢占了这个词。
市调公司更愿意鼓励客户去执行强大的营销计划。
因为只要钱花得够多,就可以拥有那个词,对吗?
错。
几年前,汉堡王从这个滑坡上跌下来,至今还未完全康复。
一份市场报告指出,快餐业最热的属性就是“快”。
(就象驴子一定有两只耳朵,并不出奇。
)所以,汉堡王像所有充满激情的营销者一样,忙不可迭地转向广告公司,“如果世界需要快,那么我们的广告就应该告诉他们,汉堡王很快。
”调查报告没有强调的一点:
麦当劳已经被认为是美国最快的汉堡连锁店。
“快”这个字眼已属于麦当劳。
即便如此,汉堡王还是勇敢地推出广告口号:
“最快的时间提供最好的食物。
”这个营销计划很快就变成一场灾难。
广告公司被炒,管理层也被炒,公司被卖,后遗症还时常发作。
你不能与竞争者采用相同的字眼或定位。
你得找到另外一个字眼,寻找其他属性。
很多时候企业都会有效仿领导者的念头。
依据是:
“他们既然成功了,肯定知道什么最有效。
”“那我们就跟在他们后面吧!
”这可不是好想法。
更有效的,应该去寻找相反的属性,跟领导者针锋相对。
关键词是“对立”—而非“相似”。
可口可乐是历史最悠久的可乐,顺理成章它是上一代人喝的可乐。
百事把目标对准年轻一代,成功建立品牌。
既然“防蛀”已被佳洁士占据,其他牙膏制造商就避开“防蛀”,转向口味、增白、清新口气、杀菌。
是的,你还可以继续数下去。
营销是一场战争,而不是满足顾客的需求。
想要成功,你就必须把兵力集中在自己的概念或属性。
如果没有概念,你最好价格要低。
非常低的价格,属性非生来平等;对消费者来说,一些属性是更重要的—你必须抢占最重要的属性。
没错,但如果已经失去了抢占领导属性的机会,占领次重要的属性—好过什么都没有。
成功导致的自大错误
成功导致自大,自大导致失败。
人一旦成功,就很难保持客观。
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市场需求。
成功日涨,通用汽车,西尔斯(Sears)和IBM这些公司就开始目露狂妄。
他们自认为自己可以在市场里为所欲为。
数码设备公司(DEC)带给世人迷你电脑。
从白手起家到身怀140亿美元的大公司,成功使数码设备的创始人KennethOlsen对自己的电脑如此自恋。
个人电脑、开放系统、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ing,RISC),奥森都不屑一顾。
换句话来说,他错过了这三个后来成为计算机行业最大发展趋势的产品。
公司规模越大,首席执行官就越有可能与前线部队脱离联系。
这可能是制约公司成长的最重要因素。
其他因素与规模有关—营销是一场战争,第一条就是兵力法则。
兵力越强。
公司越大,就越能抢占优势。
但,在发生于心智的营销战中,如果没有焦点,公司再大,优势也会消失。
小公司在精神上比大公司更贴近营销前线。
这也是过去十年里它们快速成长的原因。
他们尚未被成功污染。
“模糊区隔”错误
如果你试图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最后你将不可避免陷进麻烦。
记得有一个经理说过:
“宁愿在一处强势,而不愿拉长战线,处处挨打。
”“一揽子”的思维方式最终导致的是“品牌延伸”。
狭义来看,品牌延伸是指已有一个成功产品的品牌名(比如A.1.牛肉酱),再用它来命名新产品(比如A.1.鸡肉酱)。
听起来非常有逻辑。
“我们使A.1.成为牛肉酱市场的领导品牌。
但既然人们现在不吃牛肉而吃鸡肉,那我们也推出一个鸡肉酱。
没有什么名字比A.1.更好了—这样人们就知道它是来自最好的牛扒酱生产商,A.1.。
”但是市场是认知的战场,而不是产品的战场。
在消费者心智中,A.1.不是品牌名,而是牛肉酱本身。
不消说,A.1.鸡肉酱最后以失败告终。
如果产品已有一个清晰、表达准确的区隔概念,再去制造更多版本只会使它越来越混乱。
雪佛兰(Chevrolet)以前代表高品质家庭车,销量排名第一。
然后,各种各样冠在它头上的说法把它变成了“四不象”:
它可便宜,也可贵;它可以是私家轿车,也可以是运动车;它还可以是卡车和厢式货车。
总之,它“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
今天,雪佛兰销售已落到第四。
对很多公司来说,品牌延伸是捷径。
因为建立新品牌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必须蕴涵点子或概念。
新品牌若要成功,它应该在新品类里做到第一,或被定位为领导者的代替品。
待到新市场发展成型,坐待一旁的大公司才发现,这两个领导者的定位已被别人占领。
所以他们求助于可靠的老路:
品牌延伸—麻烦尾随而来。
“数字化生存”的错误
大公司们左右不是人。
一方面,华尔街盯住他们追问:
“你的销售额和盈利下个月会增长多少?
下一季度,下一年呢?
”另一方面,竞争者也盯住他们:
“如果可以阻止你,我们决不会让你赚多一个仔儿!
”结果怎样?
首席执行官向华尔街撒谎,然后转过头告诉营销人员盈利和增长的期望值。
他们爬回办公室,开始皱着眉头盘算怎样去实现这些数字。
对盈利增长的冒进估计经常导致迷失目标,搞垮股票,甚至做假帐。
而最糟糕的是,这些估计使人们作出不明智的决策。
恐慌一旦插入,上层管理人员跳入使数字剧增的陷阱—品牌延伸,或立志做“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的东西。
他们宁愿选择处处落后挨打,也不愿聚焦于某一品类使自己强大。
他们惟有希望在品牌延伸全线溃败之前,产品已得到推广。
这正是我后面要给大家专文分析的通用汽车的情况。
反之,只要把事情做对了,增长只是顺带的结果。
但就其本身而言,增长并不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实际上,增长是制造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的罪魁祸首。
为保住头衔,拿更多钱回家,首席执行官们笃志追求增长。
华尔街的经纪人追求增长,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名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拿更多薪金。
一个更简单也更有力量的目标是市场份额,而不是利润。
当一个市场萌芽的时候,做第一的目标就能建立最大的市场份额。
太多公司在站稳脚跟之前就已经想赚钱。
使企业强大起来的,不是产品或服务,而是它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
保持领导者地位,比成为领导者要来得容易。
大多金融显要都用数学方法来运作营销。
进入越多行业,生意就增长得越快。
(他们想当然。
)所以,如果你鼓起勇气决定不让华尔街控制你,面对他们咄咄逼人的言论,你怎么办?
站起来,做一个我称之为“更多即是更少”的演讲。
如果长时间研究品类,你就会发现,品类越多只会削弱增长,而不是对它有帮助。
综观历史,对大公司而言,实现增长15%(一个倍受喜爱的数字)的盈利目标,难度很大。
但几乎所有的执行官们都会拍着胸脯说,他们能够做到。
在米勒啤酒的全盛期(约是1980年),它有两个品牌:
高品质生活(HighLife)和淡啤(Lite),销售高达3500万桶。
之后它推出真正生啤(GenuineDraft)。
1990年,米勒的销售下降到3200万桶。
但它非常勇敢,继续推更多品牌。
在百威日益强大的时候,米勒的销售继续滑坡。
最后,离米勒开始推行“多”差不多已有20年的时候,它的母公司(PhillipMorris)终于现身,解雇了米勒高层。
(为什么隔了这么久才这样做?
)
PhillipMorris应该懂得“更多即是更少”。
他们的拳头产品万宝路(Marlboro)也发生过同样情况。
为保持发展,万宝路先后推出特醇、中醇、薄荷醇和超醇。
结果,突然之间,万宝路品牌出现历史上第一次下滑。
问题的症结很明显:
真正的牛仔不抽薄荷醇和超醇。
PhillipMorris也不蠢。
他们恢复红白相间的包装。
现在市面上已经看不到薄荷醇和中醇的万宝路了。
加得越多,破坏原始区隔概念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万宝路为例,如果说万宝路代表纯粹的牛仔口味,当它推出其他或者是清淡口味时,又怎能不削弱“纯粹的万宝路口味”呢?
米什劳(Michelob)曾以高档纯味啤酒轰动一时。
之后他们就推出米什劳淡啤和米什劳干啤。
从此它就开始走下坡路。
海尼根(Heineken),另一个高档纯味啤酒品牌,显然从中吸取了教训。
阿姆斯特淡啤(AmstelLight)是海尼根的淡啤品牌,凭着它无以伦比的区隔概念:
“96卡路里,尝起来绝对不爽口。
”,阿姆斯特大获成功。
“不要自我攻击”的错误
对数码设备公司、施乐、AT&T和柯达,以及它们如何从低增长到高增长,我们已经讲得够多了。
当竞争加剧时,它们都会面临“突破性技术”的挑战:
数码设备曾面对桌面电脑革命;施乐面临过镭射打印机的汹涌;柯达也得面对数码相机的挑战。
根本技术正起变化,这时改革公司的难度会很大。
华尔街会第一个对此表示不满,因为股东们大把钱扔进去,一个泡也不会起来。
销售人员被新风险分散注意力,传统的消费者也会感到迷惑。
再者,面对即将来临的变化,公司内部也会有非议。
难归难,领导者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选择。
即使这可能威胁到基础产业,他们也要想办法把阵地转移到更好的概念或技术上。
如果不这样做,未来都成问题,尤其是一旦当这项技术不断被改进,发展成行业主要推动力的时候。
通过以新技术淘汰自己的策略其实是最佳战略选择。
问题是怎样换一匹马。
当年Windows起点傲人,它的操作系统和微软的Excel成为电脑界的新宠。
结果莲花(Lotus)发现,自己的1-2-3电子表格成了Excel的攻击对象,于是决定把力量集中在Notes群组软件(Groupware)上,同时几乎放弃了他们曾经统领市场的电子表格。
故事结局圆满:
IBM用35亿美元的高价买了Lotus和Notes。
吉列(Gillette)经常用不断创新和改进的刀片,攻击自己的现有品牌。
实质上,这就是吉列保持60%市场份额的秘诀。
更高级的刀片被发明出来之后,吉列就利用它来攻击自己。
有一个问题,建立新品牌,甚至是新公司来开拓市场机会,这样做是否值得?
若要对抗来自德国和日本的超豪华汽车,卡迪拉克(Cadillac)本应迅速建立一个新品牌。
他们没有,照用卡迪拉克打天下,当然没有成功(主要因为卡迪拉克没有名门气派),失去一个很重要的细分市场。
麦当劳(MoDonald’s)曾尝试用“麦比萨(McPizza)”与新生势力必胜客(Pizza)对垒,结果落马。
现在麦当劳买下了一个叫Donato’s的比萨连锁店—名字不同,不失为上策。
世界变得很快。
不直面行业的变化,可能会比任何错误都要麻烦。
“营销是副总裁的事”错误
如果首席执行官或是高层领导对营销不闻不问,事情不会进行得很好。
这个世界乱七八糟,市场策略更为关键,所以不能把它随便扔给别人他们告诉我,他们不想打击雇员,想给雇员们当初承诺过的权力。
很好,很符合道德,但我鼓励他们用海军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船上发生问题,最后责任不会落在当时掌舵的年轻军官身上。
船长必须回答调查委员会的问题。
而且,他的职业生涯可能就到此为止了。
在今天这个世界里,情况不妙时,回答董事会的那个人是首席执行官。
今天,身居高层就好象走钢丝,所以你最好还是亲身躬为。
通用汽车:
忘其成功之道
刚开始的时候,通用汽车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
1904年,汽车制造商泛滥成灾,这时WilliamDurant创建通用,收购汽车公司是当时的核心概念。
杜朗认为,一个公司下沉,另一个会浮上来;而且组合生产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到1910年,杜朗已经收购了17家汽车公司,其中包括奥斯摩比(Oldsmobile)、别克(Buick)和卡迪拉克(Cadillac)。
斯隆时代
同在1918年,阿尔弗莱德斯隆(AlfredSloan)进入通用任生产部副总监。
他的搭档是通用股票的大投资商,皮埃尔杜邦(PierreS.duPont)。
斯隆接过他称之为“混乱产品线”的一盘散沙—通用没有统一方针管理众多汽车品牌。
它唯一的目标就是卖汽车。
结果,公司品牌在内部上演“兄弟相煎”。
看看1921年的汽车生产线和价格,这一点不言而喻。
雪佛兰$795-$2,075
奥克兰$1,395-$2,065
奥斯摩比$1,445-$3,330
ScrippsBooth$1,545-$2,295
Sheridan$1,685
别克$1,795-$3,295
卡迪拉克$3,790-$5,690
更糟糕的是,除了别克和卡迪拉克,其他汽车都是亏本经营。
斯隆的第一个结论是:
车型过多,且有不少重复建设。
通用所亟需的是一个产品政策(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多品牌策略”)。
于是他把车型控制到5种,以价格作为区隔依据。
最后形成的方形如下:
雪佛兰$450-$600
旁帝克$600-$900
别克$900-$1,700
奥古斯都$1,700-$2,500
卡迪拉克$2,500-$3,500
斯隆的基本政策是,大批量生产这5款相互区隔的车型,并追求质优物美,意在让人们认识通用大家庭,提高企业形象。
这也是细分市场最早的例子之一。
塑造品牌
斯隆一指点江山,通用开始塑造品牌。
他强调营销和品牌形象,根据市场服务的性质划分部门,并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参与竞争。
五个互相区隔但各自强势的品牌出现了:
雪佛兰、旁帝克、别克、奥斯摩比和卡迪拉克。
通用的江湖地位骤升,终于占领了57%的美国市场。
更多盈利
由于通用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游戏很快就从制造更多更好的车,转移到从相对稳定的销量中赚取更多利益上。
1958年,金融界人士法德里克唐纳(FedericG.Donner)兼任通用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他认为,生产很重要;但盈利更重要。
各部门的自主性被剥夺。
有一次,我与法德里克唐纳共进午餐,有一点很肯定—他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008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