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4947103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39
- 大小:156.86KB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设计提要
1.1项目建设背景
1.1.1项目背景
XX县位于湘中偏西南,地处东径110°38′~110°15′,北纬27°00′~27°40′属祁邵丘陵向雪峰山地过渡地带。
东靠新邵西接洞口,南与XX县、武冈接壤,北同新化、溆浦毗邻。
总面积2886km2,全县辖26个乡镇100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19.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901万人,占总人口的86.6%,共有耕地面积67.03万亩,其中水田53.92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45%,旱地13.1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55%,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56亩。
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0.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28.34亿元,人均GDP5449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780元。
是XX市粮食主产区之一,属《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粮食产能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富硒稻基地县,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养猪大县,是一个“粮--油--烟叶--生猪”型的农业大县。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以及XX县委、县政府均将优质稻产业列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并将XX县富硒稻生产列为XX市“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内容。
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发展富硒稻这一主导产业,XX县决定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互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整合发改、农业、水利、国土、交通、农机、能源等其他部门涉农项目和支农资金,XX县“十二五”规划以西洋江流域、木瓜山水库渠系和相应的乡镇水库为主要水源,以扶持XX县的优质富硒稻和特色烟叶产业为目的,沿西洋江流域规划五个项目区,项目区规划总面积10万亩,计划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集中投入,实现规模开发、集中治理。
2012年,根据上级农发办的安排,XX县进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县。
通过比较,XX县决定将位于西洋江流域项目区内的南岳庙乡林家、许家田垅为中心作为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该项目区为XX县优质富硒稻主要生产基地,是西洋江流域项目区的核心建设区域,项目区的建设主要突出三个特点:
一是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的特点;二是突出支农资金整合,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龙头,整合全县国土、发改、交通、水利、能源、农业、畜牧、农机、科技等其它单位涉农项目14个;三是突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XX优质富硒稻产业的发展。
项目区内的现有水利设施基本上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至今运行已有40多年,部分工程老化损毁严重,已建渠道尚未衬砌,渗漏、垮塌,灌溉、排洪能力不足,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4,已不能满足项目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所需,项目区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是造成粮食中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XX县是全国优质富硒稻基地县,南岳庙乡项目区是XX县粮食主要产区之一。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根据稳粮增收的需要,以及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方针的实施,结合项目区工程及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问题。
因此在项目区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规定。
1.1.2项目设计依据
本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
(2)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
(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5)《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范》SL/T246—1999;
(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1.2项目范围、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与工期
1.2.1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XX县东南部南岳庙乡境内。
东西向7.9km,南北向5.0km,区域面积39.5km2;辖南岳庙乡花冲、塘现、林家、南清、南田、南岳庙、许家、白石、栗塘、新河10个行政村,是典型的丘岗山区和小平原地区。
区域内总耕地面积1.796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5185万亩,旱土面积0.2779万亩。
水田面积中均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中等的优质稻田。
1.2.2项目规模
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25万亩,使之成为优质富硒稻生产基地。
1.2.3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
计划计划对白茅垅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维修加固拦河坝1座,硬化衬砌渠道36.40km,改造山塘15口。
(2)农业措施
计划平整土地0.2万亩,主要为人工细部平整,小丘改成方格大丘,修筑硬化田埂;种植绿肥面积0.1万亩,主要为种苕子、满眼花混合绿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林业措施
为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山土资源,经实地勘测,项目区西洋江两岸需营造水土保持林500亩,植欧美杨大苗0.8万株,项目区田间干道两旁植大叶樟绿化大苗0.14万株,排洪渠道两旁植大叶樟绿化大苗0.06万株。
(4)科技措施
技术培训:
计划举办优质稻栽培新技术培训班4期,共培训农民3370人,发放技术资料0.2万份,利用农科教中心,重点培养种、养专业户和技术能手,传授先进的种养技术,传播最新信息。
示范推广:
计划在项目区内推广“湘晚籼17号”优质富硒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面积0.2万亩。
(5)田间道路
计划维修、新建田间道路10.59km(其中干道3.77km,支路6.82km),提高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1.2.4建设工期
本项目工程施工工期计划180天,具体时间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
其中施工准备及施工扫尾各占15天,主体工程施工期从第一年10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在此期间完成全部施工项目。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3.1投资估算
项目计划总投资1700.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1273.89万元,农业措施313.11万元,林业措施24.0万元,科技推广措施48.0万元,其他工作及措施41.0万元。
1.3.2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17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7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1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14万元。
1.4项目预期效益
1.4.1经济效益
按规划设计内容全部建成后,项目区经济效益将有明显提高。
经分析,预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年可新增稻谷产量125万公斤,油料2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475万元。
1.4.2社会效益
项目区建成并达到设计能力后,将有效改善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高标准农田建设1.25万亩,改良土壤0.3万亩,新增有效水量18万m3,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将大批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使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上来,对促进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集中,提高粮食产量和商品粮生产率以及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4.3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增加水土保持林0.05万亩,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植被对水土含养作用,调节气候,缓解干旱对区域内的威胁。
1.4.4经济评价
该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8%,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
说明该工程各项经济指标较好,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建议工程尽快实施。
1.5组织实施和管理
XX县委县政府成立“XX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项目区成立“XX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由县农发办、水务局、项目区所在地党委政府等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设办公室、技术部、财务部等职能工作机构,负责本项目的具体实施、财务和质量监督及建设勘测管理等工作。
以各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负责本村境内劳动力调配、土地使用、自筹资金筹措、纠纷处理等事项。
项目区建成经验收合格后,根据工程的型号等级及控制范围,移交给相应机构管护,办理好移交手续及由项目区内相关管理部门承接的接管手续,督其建立有关管理维护制度,把责任落到专人,确保项目工程正常运行,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谁受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护经费,其维护经费的来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受益户分摊收取的相应费用解决。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每年对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建后管护情况进行检查,对管护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对建后管护搞得不好,造成影响的,要对责任人实行经济和行政处罚。
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XX县西南部的南岳庙乡,东西向7.9km,南北向5.0km,区域面积39.5km2;辖南岳庙乡花冲、塘现、林家、南清、南田、南岳庙、许家、白石、栗塘、新河10个行政村,距XX县城区23km,距XX市区73km,G320线穿境而过,项目区交通方便。
2.1.2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集中、气温多变、夏秋多旱、暑热期长、严寒期短。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61.3小时,多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8.4℃,年平均无霜期275天,最长319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8mm,年最多降水量2133mm,年最少降水量926.4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54.4mm,平均相对湿度为81%。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为丘陵地带典型的河谷小平原和丘岗地形,田土耕作土壤为砂壤土,深层土以黄壤土、粘土为主。
土层深厚,中性偏酸,稍粘带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中等,耕作层厚度均在500mm左右,且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2.1.4水源情况
项目区内主要水利工程设施有:
小Ⅰ型水库白茅垅集雨面积2km2,正常库容100万方、小Ⅱ型水库集雨面积3.3km2,正常库容22.9万方,山塘120处,有效库容146万m3;引水坝6处,可供水总量1295万m3(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但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一直没有全面完善地进行配套,工程老化,渗漏严重。
在运行过程中,白茅垅水库成为病险水库,控制蓄水,山塘、渠道经常出现滑坡、崩塌、淤积,灌溉效益逐年递减。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内有总耕地面积1.796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5185万亩,旱土面积0.2779万亩。
水田面积中均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中等的优质稻田,如经过增施有机肥,改良灌溉方式等改造,地力的提高、耕地的增产,效果将十分明显,开发潜力巨大。
具体详见表2-1、2-2。
2.1.6自然灾害
项目区的自然灾害主要干旱和洪涝,雨季易涝、旱季易旱,几乎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
据XX县志显示,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8mm,且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大多集中在4-7月份的雨季,约占全年总数的70-80%,雨季结束后,进入高温少雨期,夏旱、秋夏连旱频频发生。
几乎是小旱年年有,三年一大旱,干旱严重挫伤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同时,由于地势平坦、排水设施不畅,每逢雨季,极易受涝。
项目区土地资源统计表
表2-1单位:
亩
村名
总耕地
面积
其中
林地
备注
水田
旱土
花冲
2404
1820
584
1893
塘现
2064
1788
276
2005
林家
1838
1593
245
2008
南清
1845
1609
236
1560
南田
1588
1383
205
2096
南岳庙
1546
1328
218
1686
许家
1610
1355
255
1432
白石
1767
1489
278
1009
栗塘
1670
1414
256
2158
新河
1632
1406
226
1672
合计
17964
15185
2779
17519
项目区作物布局、现状产量表
表2-2
村名
水稻
(亩)
经济作物(亩)
水稻产量
(万公斤)
备注
花冲
1820
584
120
塘现
1788
276
138
林家
1593
245
136
南清
1609
236
133
南田
1383
205
118
南岳庙
1328
218
111
许家
1355
255
119
白石
1489
278
130
栗塘
1414
256
118
新河
1406
226
125
合计
15185
2779
1248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内10个行政村,共有人口约1.64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014万人,劳动力1.033万人,其中经常外出从业人员约0.4万人,具体详见表2-3。
项目区人口、劳动力统计表
表2-3单位:
人
村名
总人口
农业人口
劳动力
备注
花冲
2070
2042
1327
塘现
1482
1461
964
林家
1230
1198
827
南清
1693
1555
1011
南田
1051
905
570
南岳庙
1988
1947
1266
许家
1832
1819
1110
白石
1674
1662
1080
栗塘
1691
1686
1045
新河
1747
1739
1130
合计
16458
16014
10330
2.2.2土地利用现状
由于气象和水利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项目区内的耕地使用状况比较差。
在现有的1.5185万亩水田中,只有0.987万亩能够栽种双季稻并能得收成,占水田面积的65%,其它只能是以“稻-油、稻-麦”间种或干脆种一季后荒芜,土地复种指数相当低。
旱土以种植红薯、玉米、花生为主,但收成微薄,商品率低。
具体详见表2-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表2-4单位:
亩
涉及村名
耕地面积(亩)
作物种植结构
小计
其中:
中低产田
旱地
人均耕地
双季稻
单季稻
春季旱作物
秋季旱作物
其它作物
合计
17964
15185
2779
9870
5315
2168
2779
528
花冲
2404
1820
584
1.16
1182
638
456
584
111
塘现
2064
1788
276
1.39
1150
638
215
276
52
林家
1838
1593
245
1.49
1037
556
191
245
47
南清
1845
1609
236
1.09
1090
519
184
236
45
南田
1588
1383
205
1.51
900
483
160
205
39
南岳庙
1546
1328
218
0.78
850
478
170
218
41
许家
1610
1355
255
0.88
860
495
199
255
48
白石
1767
1489
278
1.06
968
521
217
278
53
栗塘
1670
1414
256
0.99
920
494
200
256
49
新河
1632
1406
226
0.93
913
493
176
226
43
2.2.3农业生产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产技能、农业装备有了较大改善。
杂交水稻普及率达70%,土地的耕作以人、畜为主;化学肥料普遍施用;病虫害预警预报由县、镇农技站发布,各农户分散自行防治;农田灌溉采用自流灌溉,用水量大;农田耕整和少量小型运输工具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农民素质的制约,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规模种养基地少,机械化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农产品商品率不高,附加值低,与现代农业发展尚有较大差距。
2.2.4地方财政收入与农民收入
项目区内,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烤烟、谷物、玉米、花生、红薯等农产品。
2010年,由于受干旱影响粮食普遍减产,粮食总产量仅1.63万吨,红薯、辣椒、玉米等经济作物20余吨,出栏牲猪0.3万头、肉牛100头,鲜鱼1.5万公斤,农业生产总值213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略高于全县人均水平。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该项目区隶属XX县南岳庙乡,该乡设有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乡水管站、乡林业站、乡畜牧水产站、乡农机站、乡动物检疫站、乡经管站及庄稼医院等农业科技服务站所和一处农科教中心,每个行政村设有病虫测报员、疫情监测员、气象信息员、农事预报员等专门人员及墙报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有关信息,基本形成了一个机构健全、组织有序、反应灵敏、方法有效的农业服务体系。
现有农技专业人员60人,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10人,助理职称的40人。
2.3现有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有小Ⅰ型白茅垅水库一座,水库集雨面积2km2,正常库容100万方;小Ⅱ型老鼠铺水库一座,集雨面积3.3km2,正常库容22.9万方,山塘120处,有效库容146万m3;引水坝6处,可供水总量1295万m3(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但水库、山塘工程质量较差,老化损毁比较严重、白茅垅水库为病险水库、坝体、坝基渗流严重。
加上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投入能力不足;基层管理主体意识也有所淡化,造成原有水利设施老化损毁现象比较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2.3.2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有灌溉渠道20条,长26.8km,田间渠尚未修建,已建灌排渠道绝大部分为土渠,建设标准低、质量不高,且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严重老化,渠道崩垮淤塞,蓄水、输水、排洪功能已不能正常发挥,水利用系数低,旱涝保收面积日益萎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脆弱。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有30台农用耕整机,347部人力打稻机,70台动力打稻机,3台联合收割机,手扶拖拉和盘式农用运输机48台;农机服务以农机站为主,项目区设有5处维修服务点。
2.3.4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内G320公路贯穿其中,各村均有公路(乡、村道)相通,交通比较便利。
各村组已通程控电话,村、组安装电话约占30%。
项目区内乡、村、组低压电网覆盖率均为100%,村民照明、农副产品加工均以电力为主要能源。
项目区内交通、电力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1.1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法上马,民工上阵,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建设标准较低、质量不高,且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严重老化,渠道渗漏、崩垮、淤塞,已严重危及工程的正常运行,蓄水、输水、排洪功能已不能正常发挥,水利用系数低,旱涝保收面积日益萎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脆弱。
田间道路少,机械化耕作水平低,先进农业机械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水平难以显著提高。
3.1.2土壤质量退化、粮食产量降低
由于项目区内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大量排放,致使耕地质量退化,部分土壤中腐植质含量减少,团粒结构紧密,透气性差,微生物活动较弱,缺少农作物生长的营养要求,中低产田面积逐年增大,粮食产量降低。
3.1.3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项目区农民单家独户进行生产,商品意识不强,各类农产品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
优质稻产前产后没有质量安全监控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
农产品转化率不高,很难提高附加值。
项目区范围内除水稻之外,其它经济作物所占农产品的比率较小,农业基地数量少、规模小。
3.1.4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
项目区内农作物品种老化,栽培技术落后,种植品种单一,产品处理方式保守,生产效益低下。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有待增强。
3.1.5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代农业建设和合作组织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极需规范和加强管理。
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滞后,组织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没有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缺少规范的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是保证和提高现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需要,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基础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生产力,项目区人多地少,降水分布不均,洪旱灾害频繁是制约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尤其是随着项目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发展,种植业从过去以粮食为主兼顾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逐步发展为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以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全面发展的多元结构。
新型农业对灌排基础设施的依存程度更高,对灌溉保证率和灌水方法与技术提出更多新的要求,由于长期以来对农田水利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必要的投入,致使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尽管近年来政府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水利,但项目区仍有许多耕地得不到灌溉,大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因此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3.2.2是推动规模开发,发展主导产业的需要
优质富硒稻是XX县的优势主导产业。
XX县集中力量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项目区,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主导产业。
本项目作为规模开发项目区的重要部分,致力于发展优质富硒稻这一主导产业,将有力促进规模开发的发展,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2.3农田水利建设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需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粮食的基础,有水就有粮,要有粮必须有水,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是水资源的使用大户,农业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同时从“三农”问题来讲,首先是粮食生产,维护和巩固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要求必须把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基础工程才能构筑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面对当前新形势,认真贯彻国务院“强农、惠农、支农”政策,不断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3.2.4农田水利建设对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刚性指标,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成为我国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制约当地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使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因此必须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河道治理,水环境整治等,把治山与治水,保水源与净水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2.5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 农田 示范 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