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培训大纲.docx
- 文档编号:4943595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64KB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培训大纲.docx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培训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培训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培训大纲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培训大纲
实验研究是特意设计某些特殊的系统和特殊的环境,通过控制和观察操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得到具有明确意义的结论。
通过审慎设计和有控制的实验来检验与操作变量和事物状态相联系的概念模型,可以定量地检验假说、理论和模型。
解决社会与经济问题的实验项目常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
通常称为“试点项目”,例如,在我国的各项改革中,常选取一些试点城市。
由于改革涉及的方面较多,只能以区域作为研究单位。
这些试点项目作用是产生选择最终行动方案依据,还可能产生对决策有重要意义的定性的、直觉的信息。
某些研究需要在一个人造环境中进行实验,这类研究称为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研究环境,而是可以构造多种研究环境的媒体。
一、实验室研究
实验室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在实验室中控制外部因素,将外部因素对研究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限度,便于进行变量设置,便于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或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设置合适的研究环境。
实验设计对实验项目至关重要,它是实验能否得出有关可靠结果的关键,也是不浪费试验资源的关键。
在实验中采集的数据必须客观,否则将导致错误的结论。
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实现三个基本的研究目标:
(1)控制外部变量
在实验里可以对外部变量进行控制。
参与研究的人员被从现实社会中隔离开来,不会因其它活动分散注意力或受其它外部事件的影响。
这有助于在研究中排除和减少其它因素的影响,提高统计结论的有效性和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实验室研究使研究者有可能测定操作变量的某种变化在一种特定范围内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细微影响,包括在实验室之外没有实际价值的细微影响。
这在现场研究和观察研究中是难以做到的。
(2)控制自变量。
实验室的研究环境为对自变量进行操作控制提供了方便。
在实验室里,可以更容易地按照实验设计的需要控制自变量,将自变量设置成不同的水平,使随机分组的研究参与者接受不同水平的刺激,以观察他们的反映。
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设计和环境是不完全是一回事。
很多非实验性的研究可以在实验室里做(例如,某些类型的观察是很容易在实验室里做),而很多实验性的研究却在实验室之外做。
但在实验室里特别容易实现对实验的操作控制。
(3)设置所需要的研究环境
在实验室里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采用适当的方法设置有利于研究的各种环境。
作为一种研究环境,实验室适合于某些类型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对另外一些类型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则不很适合。
一般性的或理论的研究目标通常是要检验假设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研究的重点在于测定总体的抽象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
重要的是假设的因果关系能否完全得到证实。
如果一种理论表明,在条件X、Y和Z下,可以观察到桔果C,那么,在实验室里建立需要的条件和寻求预期的结果是可能的。
至于这些条件是否也在实验室以外的“真实世界”中的其它地方发生,对于测试这些理论预期的有效性并不重要。
一般性目标的研究比较适合于在实验室进行。
有些研究需要了解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的现象(不论这种环境实际上是否存在),需要除去很多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因素,以测定产生某些影响的最低条件。
在这些研究中,需要创造一种理论假设所确定的环境,或有目的地创造一些自然环境中没有的条件,看看预期的现象能否观察到。
这种研究更适合于在实验室中进行,因为在实验室中可以建立起研究目标所需要的环境。
如果研究有特定的目标,研究成果要应用于特定的具体环境、人群和时间段。
例如,我们可能并不关心一种新的管理技术是否在其它地方都能产生良好效果,而只关心它是否有益于某一个公司,是否适合于该公司特定的生产方法、公司文化和工人群体。
我们需要的是针对这一特定目标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一个一般性的理论。
这种特定目标的研究不太适合于在实验室进行。
因为针对特定目标研究的问题本来就是特殊的,这些问题是以某种特定的人群、环境和其它条件为前提的,对问题的回答需要包含目标环境和人群的实质性细节。
而在实验室里构造的环境很难与实验室以外的现实环境完全符合,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
在对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时,有些类型的自变量受到实际的和伦理的限制无法在实验室中建立和控制,比如性别和种族。
由于实际的原因,象组织机构中的职位这种变量也不能控制,也很难或者不可能在实验室里调查。
因此在实验室中研究这些变量是困难的或不可能的。
实验室研究大多限于一个相对短的时期。
大多数实验室研究可在一至两小时内完成,有些要持续几周。
但许多涉及社会关系的重要现象的发生则往往要持续几周、几个月或几年。
对这类课题,需要选择在自然的或很少控制的环境里进行研究。
总之,实验室研究对某些研究课题比较适合,当自变量可以控制、研究周期比较短,研究环境对于研究所要检验的因果关系假设至关重要时,实验室是一个合适的研究环境。
对于要将研究结论用于特定目标人群的研究、自变量不可控制的研究、因变量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最好在其它研究环境里进行。
实验室研究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实验室研究中,自变量的性质是不同的,参与者的任务也常常不同。
根据自变量的性质及参与实验的人员的任务,实验室研究可分为三类
影响研究(或称效果研究)、
评判研究
观察式研究。
影响研究与评判研究
影响研究(效果研究)的典型过程是:
对自变量进行操作控制,控制的结果影响到被研究的参与者,研究人员对参与者在各种情况下的实际表现进行观察,以检验给定的假设。
在评判研究里,事件不直接作用于被研究人员,很少需要给试验对象施加直接影响。
被研究的人员只是被要求阅读和填写一些材料,然后进行评估和判断,参与者只是对材料提出自己的回忆、分类、判断、评价。
研究者通过观察被研究者的判断来研究某些问题。
观察式研究
观察式研究指在不同情形下对研究对象的观察,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反应、行为的详细观察,并不强调可操纵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决策行为研究”中:
组织一些六人一组的大学生讨论一个决策问题,用录音机录下讨论过程,并讨论意见按“主观性决策行为”和“信息性决策行为”进行编码,然后分析观察结果。
观察式研究使用实验室主要是为了方便于在受控状态下进行观察。
其关键是深入观察,尽管会设置不同的试验条件,但研究的重点就是观察,不是某些事件对参与者的影响,不是很强调对外在影响的控制。
实验室研究的内部有效性
内部有效性强是实验室研究的主要优势。
实验室背景本身并不一定对内部有效性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但是,实验室为随机设置和控制提供了方便。
而在提高研究的内部有效性方面,实验设计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事实上,设计得很好的实验室研究有助于减少对研究的内部有效性的威胁。
实验室研究的概念建构有效性
在实验里可能比在自然环境中有更多的概念建构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这是因为,实验室研究构造的环境、任务、操作控制和人们日常经历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概念建构有效性可能是一个特殊的危险。
实验室研究中作为理论构件的概念常常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或者是为特定的研究设计出来的,研究人员在抽象和设计概念的同时,必须判定在操作变量和理论概念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
因此,概念建构有效性是判断实验室研究的操作化设计和度量方法是否合适的关键因素。
实验室研究的外部有效性
外部有效性不是关于研究结果是否成立的问题,而是关于理论适用性的问题。
外部有效性的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目标。
对于要将研究结论用于特定目标人群或目标环境的研究来说,实验室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常常较低。
对于一般性研究目标,研究的目的在于测试理论上的假设是否成立,研究结论从实验室推广到其它方面的过程不是直接的。
研究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理论的真实性,而不是研究发现是否可用于特定环境。
因此,在以检验一般性理论为目标的研究中,实验室环境与目标环境的相似性并不重要。
这类研究较适合于在实验室中进行。
威胁实验室研究有效性的因素
实验室研究的主要长处在于便于通过随机设置消除对内部有效性的威胁。
实验室研究的弱点在于实验者预期和参与者迎合实验者需要的行为会造成的对概念建构有效性的威胁。
实验者期望得到的结果会对参加实验的人产生潜在的影响,研究对象可能会按实验人员希望的方式行事。
消除这些影响的典型做法是盲实验,也就是将设置各种变量状态的实验者与收集结果的实验者分开。
实验研究中,受试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努力迎合试验者的需要,这会对研究的有效性带来影响。
消除或削弱这种影响的最好办法是注意实验背景和实验程序的细节,尽量隐藏自变量,使自变量看起来像是无关的事件。
实验室研究的主要环节包括:
·研究环境的设置
·自变量的操控
·操作控制的检查
·因变量的测量
·实验结束后的谈话
·这些环节的执行都要着眼于增强结论的有效性。
研究环境的设置
在实验开始前实验者要给参与者提供一个有关实验的背景的一般性介绍。
目的是向参与者解释各种活动的总的框架,以及实验的任务,也就是要找一个“借口”。
研究环境的细节要努力支持所给出的借口,应该使参与者按实验者的意图理解将要发生的事情,避免他们按自己的猜测解释实验过程。
同时要有助于保持参与者的兴趣和热情。
自变量操控
实验室研究的自变量实际上是可控操作变量,选择操作变量的重要前提是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对于影响研究和评判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室研究来说,决定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
在影响研究中,操作控制的有效性是关键,在评判研究中,操作通常隐含在受试者将要研究和评论的材料中,而不是在对测试对象发生的事件里,因而材料的有效性是其关键。
实验室研究中要尽量避免把测试对象按某种条件分组,据以分组的条件差别可能会影响研究中操作控制的有效性。
明智的做法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将各个组置于不同的实验情景。
操作控制的检查
操作控制的检查是为了评价操作控制是否对参与者产生了预期的影响。
若没有操作控制检查,在因变量未出现预期反应时,研究人员无法辨别是操作控制未能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还是操作控制有效但自变量不能对因变量产生预期影响。
这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于实验研究来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前者意味着需要用更合适的操作控制重复原试验,后者则意味着实验已经进行但结果不证实理论假设。
因变量的测度
实验室研究中对因变量变化的测度有两种基本方式:
自我报告方式和非自我报告方式。
大多数评判研究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如通过问卷或访谈让受试者自己报告他的判断或评价。
非自我报告方式指则采用不同形式的观察来测度受试者的反应。
非自我报告方式不依赖于受试者的自我描述,而通过观察他们完成各种任务时的表现来衡量他们的心理状态。
使受试者了解实验的内容并仔细阅读提供给他们的有关资料,对于实验中操作控制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受试者不了解或不关心他们所做的事情,那么就会给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实验结束后的谈话
实验结束后与受试者的谈话是重要的。
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受试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要他们做什么,是否真的相信研究者告诉他们的“借口”,实验中是不是准确地按要求做了。
对于某些采取了某些欺骗手段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应该向受试者作必要的解释。
如果实验尚未完成,研究者需要恳请受试者不要在实验完成之前与其他人讨论这项实验。
对实验室研究的认识
没有一种研究环境是完美的,任何实验环境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类型的研究主体和问题,但是每种实验环境都有其独特的优点。
要使研究结果有更高的可信性,理想的做法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重复研究。
二、随机试验
实验通常指实验者在一定的背景影响下使用一些变量观察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随机实验是指将受试对象个体在自变量的不同层次上随机分配。
其设计特点是观察研究对象被随机地给定了自变量后的反应。
随机分配是指将受试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各个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样的可能性被分配到每个组中,因而各组之间在实验开始时就具有充分的可比性,这样才能将事后测试发现的因变量之间的差异归因于实验的结果,而不是各组间先前就存在的某些其它差异因素。
从平均的意义上,随机分配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各组间的可比性,因而实验设计具有最大的内部有效性。
随机分配与随机抽样
随机分配与随机抽样不同。
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选择受试对象样本,目的在于以尽可能少的样本代表一组特性,而随机分配则是选定样本后的一种实验程序,随机分配的目的在于研究变量间的关系。
例如,要测定噪音是否影响工作效率。
可以通过随机抽样选择30名员工,然后,将30名员工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人在有噪音的情形下工作,另一组人在无噪音的情形下工作,分别测试两组人的工作效率。
如果样本足够大,试验次数足够多,通过随机分配,两组员工的基础背景就非常接近,影响工作效率的就只剩下噪音这一变量,这样,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所有研究都涉及变量的操作与测量,变量代表着研究者在理论上感兴趣的构思,它们意味着研究者要描绘或得出结论的东西。
在多数研究中,至少会有两个变量,而且必须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类称作因变量,另一类则称为自变量。
如果你仅想考察单个变量的影响,则必须控制所有其它变量,控制非自变量是实验研究的一个原则。
实验自变量与固有变量
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验研究者通过控制某些变量研究这些变量的影响。
研究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效果
土质、气候、品种、季节等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在实验中要使这些变量相同。
可将一块地分为四块,种上相同的植物,仅仅改变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研究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研究电视广告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
研究者可以操纵的变量称作实验自变量,如广告的时间、内容及频度等,研究者不可能操纵的变量称为属性变量或固有变量。
它们是人们已经具有的属性,如收入、教育、家庭影响等。
可选择两组固有变量相同的人进行调查,以考察电视广告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
随机实验的作用
在行为科学研究中控制某些固有变量往往行不通。
几乎有无限的变量影响着人们的选择。
即使考虑了受教育程度和看电视的频度,依然有许多其它的固有变量影响着消费者的偏好,例如,两组人在年龄、就寝时间、家庭中孩子数目,乃至爱吃什么等方面都可能有所不同,这当中的任何一项差异对消费倾向的影响都有可能超过是否看电视广告的影响。
随机实验可以摆脱这一困境。
把研究对象个体随机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水平,才能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固有变量完全一致,这种一致是由于随机实验的方法决定的。
要进行这种随机实验,必须能操纵独立变量。
随机实验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随机实验方法的最大好处在于研究者可以通过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对某些非自变量加以控制,从而使实验具有内部有效性。
也就是说,在运用随机实验方法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决定哪些项目以及它们在何种程度上与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非自变量有关系。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提高内部有效性,通常也会提高概念建构有效性。
随机实验所必需的控制许多情况下在实验室环境下最易满足。
而实验室环境在许多方面不同于现实环境,从而限制了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结论推广到其它环境的能力。
随机实验的高内部有效性有时可能要以牺牲外部有效性为代价。
随机分配相对于匹配的优点
随机分配不同于按某种条件匹配。
与匹配的方法相比,随机分配的优点是:
其一,匹配虽然能够做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事前测验值相等,但两者仍可能具有不同的发展变化趋势和速度。
其二,匹配受到统计回归现象的影响,属于两组不同总体的实验对象虽然经过匹配而具有相同的前测值,但由于各自向其平均值回归的趋势,即使没有实验刺激的影响仍会使其后测值出现差异。
随机分配相对于匹配的优点
其三,匹配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对因变量可能的影响因素。
这些因素既不能穷尽,而且,在因素比较多时,匹配也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
使用随机分配可以不考虑具体的可能影响因素,经过随机分配后各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平均意义上被认为在各个方面充分可比。
随机实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内部有效性。
再也没有一种科学调查方法,能使研究人员充分自信地说:
是这个因素引起那个事件发生。
对同一对象的多次测试
测定噪音是否影响工作效率,也可以是对全部样本员工测试两次,一天在有噪音的环境下工作,另一天则在无噪音环境下工作。
然后比较得出结论。
在不同测试对象间取不同变量值与对同一测试对象取不同变量值,在内部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
对全部样本员工测试两次,很可能有其它因素影响测试结果,可能由于测试时间的不同,温度、天气、生活条件等因素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测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于不同环境中测试,第二天再互换环境测试,以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
影响实验研究有效性的因素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实验的内部有效性,尤其是受试对象的选择偏差和受试对象成熟过程的干扰,
随机实验设计中要考虑每一种可能影响实验内部有效性的因素。
除了内部有效性的问题之外,实验研究的概念建构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也可能存在问题。
检验外部有效性的最好办法是在不同的研究环境中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重复进行实验研究,看是否能产生相同的结果。
实验设计
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可以消除由于研究开始时各组间先已存在的各种差异而对研究结论带来的影响。
但在实验过程中仍会有某些因素或发生某些非期望事件干扰因变量,为此需要经过精心的实验设计,以便识别和控制这些因素和事件的干扰。
为了便于表述复杂的实验设计,规定:
R表示随机设置研究对象;
x表示处理、自变量、原因;
O表示观察、因变量、结果。
如果所有的E都相似,所得出的因果关系结论有效性较高。
2×2因素设计
如果有两种自变量相结合,称2×2因素设计。
这种设计有2个影响因素,每一个影响因素又对应两个属性。
下表以演员行为和性别为例说明两种自变量相结合的情况。
2×2×3因素设计
如果增加一个影响因素,则有2×2×3=12种组合情形。
两种因素结合对演员声望的影响
两种因素结合对演员声望的影响
重复测量设计
随机实验可以对不同的受试对象施加不同的自变量值,也可以对同一受试对象施加不同的自变量值。
前者是测量不同受试对象在不同自变量值的作用下状态的变化,后者是测量同一受试对象在不同自变量值的作用下自身状态的变化。
重复测量就是将同一受试对象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测量其自身状态的变化。
重复测量设计中变量的选择很重要,并非所有的变量都适合重复测量,比如受试对象固有的变量就不适于重复测量。
重复测量的好处是要求受试对象的数量比较少的。
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实验研究要求在执行第二次实验时要完全排除第一次实验结果对受试者的影响。
关于随机实验局限性的说明
当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实验样本具有选择性时,随机实验的外部有效性可能较低。
对这种局限性有两点须说明:
第一,这种局限性并非随机实验设计的必然结果。
随机实验可以在现场进行并使用有代表性的样本。
第二,进行实验研究的目标并非要使外部有效性最大化,而是要使内部有效性最大化。
应该采用不同的研究设计,去达到不同的难以兼容的目标。
随机实验适用于检验因果关系的研究。
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管理科学研究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实验。
该实验是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
霍桑工厂具有较完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们仍然有强烈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很低。
为了探究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包括多方面专家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进行研究。
研究历时8年,分四个阶段:
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实验、大规模访问交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照明实验
照明实验的目的是要研究照明情况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在开始实验前,专家小组根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一种假设:
工作的物理环境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决定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者希望发现某些工作条件的改善,如增加照明是否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即照明度和劳动生产率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这里自变量为照明度,因变量为劳动生产率。
照明实验的实验设计
专家们选择了两个工作小组,一个为试验组,一个为控制组,设置控制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研究本身对研究对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如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可能仅仅是由于工人知道实验的存在)所导致的偏差。
先测试接受实验的工人(研究对象)的其劳动生产率(称为事前测验或前测),然后增加试验组工作场地的照明度,控制组工作场地照明度始终不变,再重新测试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称为事后测验或后测),结果发现当时试验组的照明度增加时,该组的产量如预期的那样开始增加。
照明实验的结果及其分析
这一实验结果能否证明照明度与工人劳动生产率这两个变量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呢?
还不能,因为实际上可能还有其它因素会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实验继续进行,当工人继续要求更换灯泡时,研究人员答应更换而实际上只是换了一个同样照度的灯泡,但产量继续增加。
与此同时,控制组的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这个实验,专家们发现照明度改变不是效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另有未被掌握的因素在起作用。
于是他们决定继续进行研究。
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实验
为了有效地控制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研究小组决定单独分出一组工人进行研究。
他们选择了五位女装配工和一位画线工,把他们安置在单独一件工作室内工作。
另外,研究小组还专门指派了一位观察员加入这个工作小组,他专门负责记录工作室内发生的一切。
研究小组告诉这些女工,这项实验并不是为了提高产量,而是研究各种不同的工作环节,以便找出最合适的工作环境。
研究小组要求这些女工一切工作照平时那样进行。
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实验
实验过程中,研究小组分期为这个小组改善工作条件,改变管理方式。
比如,增加工间休息,公司负责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作时间,实行每周工作五天制,实行团体计件工资制等等。
这个装配小组的女工们在工作时间可以自由交谈,观察人员对他们的态度也非常和蔼。
这些条件的变化使产量不断上升。
在实行了这些措施的一年半以后,研究小组决定取消工间休息,取消公司供应午餐和茶点,每周仍然工作六天,结果产量仍然维持在高水平上。
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实验提出的假设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女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呢?
研究人员把可能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一一罗列出来,他们提出了五种假设:
①改进了材料供应情况和工作方法;
②增加了休息时间,减少了工作天数,从而减
轻了工人疲劳;
③增加了休息时间从而缓和了工作的单调性;
④增加产量后每个人所得的奖金增加了;
⑤改善了监督和指导方式,从而使工人的工作
态度有所改善。
假设的验证
此后,研究小组对上述五项假设一一进行了实验验证。
最后推翻了前四项假设而把注意力集中于第五项假设,即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提高产量。
研究小组为了在这方面收集更多的资料,决定通过大规模访谈进一步研究监督和指导方式与工人的工作态度的关系及可能影响工人工作态度的其他因素。
研究小组花了两年时间对公司两万名职工进行访谈。
通过访谈了解工人对工作、工作环境、监工、公司和使他们烦恼的其它问题的看法以及这些看法如何影响生产效率。
经过数次面谈,研究小组发现按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访谈并不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材料,工人们更愿意自由地谈那些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
后来,访谈主要采用自由交谈的方式。
研究发现
通过这些研究发现,影响生产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待遇及工作环境。
研究小组还了解到,一个工人的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他自身的状态,还受他所在小组中的同事们的影响。
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为了进一步作系统地研究,研究小组决定进行第四阶段的实验。
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观察研究
第四阶段实验中,研究小组决定选择接线板接线工作室作为观察对象。
这个工作室有九位接线工、三位焊接工和两位检查员。
研究小组持续观察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行为达六个月之久,结果许多重要发现:
第一,大部分成员都故意自行限制产量。
公司根据动作研究确定的工作定额是每天焊接7312个接点,但工人们仅完成6000~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研究 培训 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