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题材分类鉴赏咏史怀古.docx
- 文档编号:4931881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23KB
诗歌题材分类鉴赏咏史怀古.docx
《诗歌题材分类鉴赏咏史怀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题材分类鉴赏咏史怀古.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题材分类鉴赏咏史怀古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
编制人:
魏继国审核人:
牛司香使用时间:
2016、3、18
基础知识,梳理整合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
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高考真题,热身体验
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
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
“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参考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考场技法,答题建模
1.解题思路
(1)要弄清史实。
题材具有很强的历史性,首先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第一步。
(2)要体会意图。
诗人的概括,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3)要领悟感情。
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进行冷静、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4)要分析写法。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
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也有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的。
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2.答题模式
借助某史实+手法+情感
对点跟踪,规范练习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4分)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 ①冶城:
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治西北。
②征虏亭:
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1、请鉴赏前两联运用的艺术手法。
(4分)
答: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参考答案】
(1)对比。
用吴国的雄图霸业以及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和眼前的一片荒凉的景象形成对比。
(2)情景交融。
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的变化,诗人看到的仍是:
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
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参考答案】
(1)吊古伤今之情。
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殆尽了。
日暮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当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也早已销声匿迹。
(2)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并警示当世。
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
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
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
(3)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希望当今的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岳忠武王祠①
于 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②,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
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
②朱仙镇:
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1)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
答:
解析:
(1)先全面列举意象,再为意境定性,并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题干已经指出了表达技巧是借古讽今,答案只需要进行具体分析,运用注释理解创作背景,并简洁地组织到答案中。
答案:
(1)写到了黄叶、古祠、寒雨、清山、荒冢、白云等意象。
营造了岳王祠庙冷清荒寒的意境,很好地烘托了岳飞的悲剧命运。
(2)这首诗作于明王朝危在旦夕之际,很多人力主迁都南京,于谦则力排众议,力主坚守北京。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不应退缩,而应迎难而上!
为此,诗人建议明王朝汲取南宋从汴梁迁都杭州偏安一隅、主战将领备受非议和奸臣阻扰的历史教训,避免再次上演岳飞那样的历史悲剧。
全诗借古讽今,强烈地浸透着作者的立场主张。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金陵怀古
司空曙①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②,老作北朝臣。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③
绮阁④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①司空曙:
中唐诗人。
仕途坎坷,长期迁谪。
②庾开府:
指庾信,梁朝著名诗人,曾深受梁武帝器重。
梁亡后,被迫仕于北朝,常常怀念故国家乡。
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如《伤心赋》《哀江南赋》。
③皮日休:
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
④绮阁:
馆娃宫,吴王夫差所建。
(1)这两首诗的前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答:
(2)《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的三、四句是如何表达观点的?
有何妙处?
(4分)
答: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金陵怀古》前两句,选择两个典型的地点加以描绘,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当年皇帝出游何等威风,如今只有道旁的江枫,遮天蔽日,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昔日的宫廷,一派显赫繁华,现在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蓬勃生长。
这两句对偶整齐,今昔形成强烈对比。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前两句对比,揭示了吴王和越王的不同表现:
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
两者对比鲜明,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的三、四句就勾践灭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里作者不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吴王,而是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讽夫差,构思非常巧妙。
答案:
(1)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分)《金陵怀古》前两句将今昔之景进行对比,寄寓了作者的盛衰兴亡之感。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前两句把吴王和越王的不同表现作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3分)
(2)三、四句表面看是嘲讽勾践,其实批判的矛头对准的是夫差,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委婉的手法,(3分)有意造成错觉,发人深省,从艺术效果上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
(3分)
附加新题型
(一)阅读下面这成首唐诗,完成1--2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②。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
①五铢钱:
汉武帝时货币为王莽废止,光武帝时恢复。
②象贤:
学习先祖的贤才。
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是凭吊古迹的咏史诗,主要目的在于讥贬刘禅。
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时是叱咤风云的英雄,有力地衬托了后文刘禅的昏庸不才。
B.颔联咏功业,对仗难度大,却自成巧思。
上句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表现刘备的英雄气概;下句化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
C.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
这一联嘲讽刘备长于择相,短于教子,从而导致嗣子不肖,后业不继。
两句词意互相抗衡、声情顿挫美妙。
D.尾联感叹后主不肖。
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赐宴,命原蜀宫歌伎现场歌舞,而刘禅对此喜笑自若。
尾联化用此意,表现刘禅不惜先业。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E.全诗前一半写盛德,后一半写业衰,在盛衰对比中,道出一个古今兴亡的教训。
诗人咏古抒怀,借此警策开元盛世之后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2、这首诗首联写得“突兀劲挺”,请仔细揣摩分析,说说其有何妙处?
(6分)
1、AC(【解析】A主要在于称颂刘备;C无“嘲讽”之意。
颈联意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叹惜刘备功业不能卒成。
)
2、【答案】首联妙处:
①境界雄阔绝伦。
“天下”“千秋”等字眼写出了“英雄气”至大无垠,万古长存。
这样遣词用语显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臆。
②用典不着痕迹。
“天下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说过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诗仅添一“气”字。
③意在言外,旨意深远。
“尚凛然”写出千秋之后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凸显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寄托了诗人敬仰之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
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
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
【1】晋师胜淝上:
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
【2】李纲:
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
【3】周雅:
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E.“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
2.前人评这首词:
“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5分)
1.【解析】B项“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
E项“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表达的意思是风声鹤唳之意,淝水之战时,苻坚败退,见八公山上草木,以为是晋军,听到风声鹤叫,也以为是晋军追来。
【答案】BE
2.【答案】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1分)。
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2分),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虎丘【1】题壁
陈恭尹【2】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3】,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释:
【1】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
【2】陈恭尹,清代诗人。
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
【3】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
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
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E.古诗词中的数字有时并非实指。
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岑参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本诗颔联中数字的表达都是如此。
(2)请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CE【解析】C项,“虚实相生”错误,“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都是虚写;E杜甫诗是实指
2.
(1)尾联用典,以伍子胥自比,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了反清复明的大志。
(2分)
(2)“秋又深”三字,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
(2分)(意思对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
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
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
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首联写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作者在这里倾注了自己对她的怜惜同情。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
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
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
“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6分)
1.AC(【解析】A项2分,C项3分。
)(A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
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
情感分析不全面。
C项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归,一个魂不返)
2.⑴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
(2分)⑵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
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
(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4分)
(五)(2017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金陵怀古许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②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③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④。
【注释】①玉树:
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兵合:
隋军攻陷金陵,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
③禾黍:
出自诗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
④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
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
B.首联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
“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C.颔联描写金陵的繁荣盛况。
“松楸”,坟墓上的树木。
诗人登高而望,看到荒冢上远近高低尽是挺拔的松楸,六朝的宫殿高高低低。
D.颈联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
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
石燕和江豚,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唐汝询说:
“千官有冢,六代无宫,惟馀石燕江豚,作雨吹风而己。
”在这里烘托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
E.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只有青山和洛阳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和六朝相同。
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2.请对第三联中“拂”“吹”两个字做简要赏析。
(6分)
【答案】
1、CE【解析】C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
E“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
2、“拂”字是“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吹”为“鼓动”之意,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把江上自然的风云晴雨的变化写作由石燕、江豚带来,用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题材 分类 鉴赏 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