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4913159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18KB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再次强调,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回顾新农村建设发展历史,从2019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要求开始;到2019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2019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条件”;截至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新二十字”方针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
从新农村建设的脉络延续可以看出,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升华,提出了更高目标,也能非常清晰的看出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伟大构想,按照委里统一部署,由省新农村办主任宋杨带队、省新农村办副主任艾志刚、省新农村办科长董寒香参加的调研组,利用5天时间,赴延边州,围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延边州新农村建设推进情况近三年来,延边州新农村建设紧贴实际,突出抓好重点村建设,着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一)以重点村建设为载体,打造样板。
2019年以来,延边州先后启动两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益事业,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样板村群,实施整县、整乡镇、整村改造,打造精品和样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共创建人口产业聚集、生态环境良好、村容村貌优美、文化活动鲜明的魅力乡村52个,打造7条精品示范带,450个村达到道路硬化、边沟院墙整齐化、中心村屯亮化美化绿化、环境整洁化的标兵村标准,涌现出和龙市东光村、珲春市孟岭村、敦化市小山村、腰甸村等一大批靓丽精品村屯。
(二)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创建美丽家园。
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在全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清理沿公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镇郊区“三线一环”地点,以点带片、以线带面,带动全州农村面貌改善。
尤其是2019年以来启动改善人居环境四年行动计划,所辖的8个县(市)全部启动了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工作,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深入实施以“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清洁工程,指导各地建立健全设施维护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农村环境清洁率达到80%以上。
汪清县拿出10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敦化市突出治理废弃木耳菌袋,投入资金210万元,清理废弃菌袋1.5亿袋。
(三)以美丽乡村为示范,促进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
近年来,延边州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按照生态美、人文美、设施美、产业美的要求,建设美丽乡村51个,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7.1万户,美化自然屯894个,打造美化绿化景观带8条,有效提升了新农村整体面貌。
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和民俗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区域发展模式,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批敦化市小山村、和龙市金达莱村、珲春市防川村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典型,有效推动美丽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四)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不断加大投入。
近年来,延边州各县市抓住脱贫攻坚的有利时机,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和龙市、龙井市、安图县、汪清县4个国贫县,充分利用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加大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绿化美化、清洁能源、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投入,营造出多股绳拧成一股绳,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和龙市按照党群部门包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执法部门包乱村、专业部门包专业村的原则实行分类帮扶,推广领导干部捆绑式帮扶机制,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进一步给予倾斜。
高岭村、车场村等一大批昔日的落后村“旧貌换新颜”。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及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解决问题需要全方位、一体化通盘考虑,统筹实施。
通过调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产业不强的问题。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也是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
我省农业领域民营经济总体来看还很不发达,就延边州来看,农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
延边州许多青壮年尤其是朝鲜族青壮年男子,大多远赴韩国务工,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到位,玉米价格受政策影响跌落到谷底后,回弹仍然乏力,农民不知道往哪儿调,政府对调结构也很迷茫。
敦化市大豆种植面积达到70%左右,但市场始终不稳,政府和农民也甚感忧虑;农产品加工企业多而不强、无序竞争的问题,直接影响农产品销售市场,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国内、国际市场的把控和判断能力弱,职业经理人素质不高等问题,都对我省涉农产业的壮大有直接影响;农村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也直接制约了我省农业产业的发展,就延边州看,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很突出。
二是收入不高的问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实现乡村振兴,农民的收入上不去,会直接带来民主管理、居住环境、农村乡风的一系列问题。
2019年,我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3元,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才刚刚达到发达地区一半的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情况也很不好,农民收入增速在全国十分靠后,仅有5.7%。
不仅如此,我省农民收入结构也很不合理,前三季度,农民经营性收入(一、二、三产业)占到近58.2%,工资性收入占25.5%,转移性收入占14%,财产性收入仅占2.3%。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民来自于农牧业的收入占到整个收入的52.4%,占到经营性收入的90%,结构很单一,也极不合理。
延边州农民务工收入占比高于全省,尤其是朝鲜族人大多远赴外地务工,却直接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当前产业发展和收入来源情况分析,农民收入正进入一个“瓶颈”期,如果没有大的外来因素和政策调整影响,这种不良状况仍将持续下去,将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三是农村环境差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把二十字方针中“村容整洁”调整到“生态宜居”,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求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越。
近几年,尤其是2019年以来,我省虽然通过持续不断的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加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度,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但纵观全省,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解决垃圾污水乱扔乱泼、秸秆乱堆乱烧、中西部畜禽散养等问题还任重道远;农村公路沿线、沟渠院落、农村厕所等卫生状况很不理想。
农村居住环境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要求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
四是投入单一的问题。
从当前新农村建设投入看,全省大多数地方仍然停留在政府层面。
各级金融机构、工商资本、农民自主投入等仍然不够活跃,据我们对脱贫攻坚的投入主体进行分析,也仍然是这个问题。
在调研的几个村中,除敦化市小山村投入主体多元化外,其他都是政府投入占主导。
我省财力较弱、民间资本不活跃、金融机构向农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仍将是制约当前和今后乡村振兴的主要矛盾。
五是农村基层组织能力弱的问题。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通过与县乡两级干部座谈了解,大家一致反映,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有的乡镇主要领导直言不讳:
本镇有村级组织20个,真正能想事、能干事、还能干成事也就两三个,占比不到15%。
通过对贫困村的调研,也直接反映出一个问题,凡村集体困难、矛盾突出,也大多是组织能力弱的村。
凡是经过调整,组织能力增强,尤其是党组织书记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地方,脱贫也快,农村面貌变化也大。
三、敦化市小山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四点启示调研组这次重点对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重点调研。
小山村从7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落后村庄,演变成今天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农民收入;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人文景观;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农民文明程度,都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省先进典型,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农民纯收入15000元,被巴音朝鲁书记称为“吉林省农村农业转型新典范”,给调研组以深刻启示。
四、启示一:
实现乡村振兴,要靠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
小山村现任支部书记7年前经过镇党委反复动员,以满票当选为支部书记。
这名支部书记本身就自有产业,头脑灵光,干事有魄力,带领支部一班人敢闯敢试,以身作则,帮助村民选准产业,走上了致富路,由此进一步树立起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增强了凝聚力。
启示二: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
小山村地理位置偏远,处于吉黑两省交界处,并不具备区位优势。
但该村依山傍水,自然条件受大自然眷顾,风景秀丽。
在上级帮助下,小山村选准乡村旅游这条产业,路子越走越宽,产业越做越大,带动能力也越来越强。
启示三:
实现乡村振兴,资金投入要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小山村的发展,并不是靠资金的完全“堆砌”,而是把非常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资金使用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与一些贫困村投入动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相比,7年来小山村靠各级和自身投入仅1000余万元,能发展到今天,借鉴和推广意义很强。
启示四:
实现乡村振兴,要有长远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
小山村处于黑龙江镜泊湖和我省长白山旅游线路上,但距离两个旅游风景区路途并不近。
然而这个村立足实际,找准自身定位,规划先行,选准产业后,镇村两级党组织一届接着一届埋头若干,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且正朝着更为广阔的目标迈进。
四、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调研组采取“听、谈、看、调”等形式,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作了深入思考,结合当前实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要制定规划,明确标准。
要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制定出既符合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又体现人文经济特色的总体规划。
规划制定要因地制宜,防止片面追求“高大上”。
在规划制定的基础上,要明确实现乡村振兴的标准,标准的制定要切实对准新“二十字”方针,确保工作不跑偏、不走弯路。
第二,要发展产业,富裕农民。
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水平,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增强村集体的自我投入能力,要把富裕农民作为发展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要改善民生,提高质量。
要把当前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着力改善农村民生。
要真正做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点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厕、网的建设;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教育、医疗、大病救助等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政府的“兜底”服务,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第四,要抓好试点,探索路径。
按照新“二十字”方针内容,要抓紧在省内每个市(州)遴选1~2个重点村(村群),与地方政府一起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打造试点,树立标竿,探索路径,为全面科学推进乡村振兴积累经验。
第五,要宣扬典型,引领示范。
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典型,树立典型,让广大农民看得到,学得着,同时增强典型的荣誉感。
要通过召开现场会、推介会、帮扶对接会等有效形式,增强引领示范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第六,要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要以加快农民职业化为目标,培育一大批以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为重点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立志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强农业战线干部队伍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要加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培训,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提高能力。
第七,要整合资金,加大投入。
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农业农村仍然是全社会最薄弱板块,农民仍然是一个弱势群体,要真正按照中央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要整合力量,打破部门利益,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创新农业农村的投融资模式,把更多资金吸引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
第八,要强化领导,形成合力。
加强组织领导的核心就是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一把手重视,从上到下高度重视,事情也就能抓紧、抓实、抓好。
从长远看,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经费,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从当前情况看,要缕顺与住建、发改、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合力,加快建立起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贯彻落实 乡村 振兴 战略 更好 推进 新农村 建设 脱贫 攻坚 工作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