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精品.docx
- 文档编号:4899538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62KB
最新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精品.docx
《最新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精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精品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事与愿违。
2.体会文章通过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科技教育:
通过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自然规律不可违,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事与愿违。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通过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自然之道》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
师: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
本文讲了一群游客和向导去太平洋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时的事,由于人们愚蠢的行为给小乌龟错误的信息,导致许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只食。
生2:
本文讲了我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导致小乌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食。
师:
是的,就是这样一件“愚不可及”【板书这四个字】的蠢事导致了无法弥补的后果,让我和同伴以及生物学家至今悔恨不已,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小绿龟,来感受它们的多舛的命运。
首先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以前在学习课文时我们都运用过哪些学习方法?
生:
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
(屏幕出示)
师:
真好,这节课同学们就可以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来研读文本。
二、研读文本合作交流
师:
游客和生物学家在观察绿龟离巢的过程中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么到底愚在哪里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部分,自己边读边想边批注,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开始自学。
汇报:
某小组一起起立,组长先说,我们第**小组先来汇报,我们汇报的是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然后由某个组员依次汇报。
生:
我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学习的。
我所勾画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这句话足以说明“我们的确愚不可及,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感觉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还看到嘲鹰啄乌龟的头。
其实已经知道这只乌龟是侦察员啊,为什么没有想到不要阻止乌龟的行为呢?
生:
下面我接着汇报,这里面的一个“探”字,以及“欲出又止”,“踌躇不前”,写出了小幼龟的谨慎、弱小,我们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所以当我们看到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一只嘲鸫突然飞来,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时”,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袖手旁观的,结果好心未必带来好的结果,导致了后来愚蠢行为的发生。
(师:
教师补充:
你们是抓重点词句来理解的,很好!
)
生:
我勾画的是第四自然段中有关游客看嘲鹰啄幼龟头时的这一惊险场景反映的句子,他们焦急,并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以及“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游客们开始不知道小幼龟是侦察兵,可听了向导的话后还是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说明他们行为的愚蠢。
其它组的补充【生:
我找的也是这一段中有关向导的表现的句子: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 向导看到了嘲鸫啄乌龟的头一点也不吃惊,还说这是自然之道,没有什么,我们还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导了,对比之下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教师:
嗯,很生动地描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
(那你能不能像向导一样若无其事的说一说【就拿一句话】
老师对这句话我还有补充:
生:
我们是很蠢,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呢?
生:
向导说这番话,其实自己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心知肚明了,才这样的冷淡、这样若无其事的。
我们却不明白。
生:
我还有补充:
向导的神态是那样平静,说话的语气也是若无其事,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我们竟然不相信,还责怪向导,向导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地把小乌龟抱回大海的。
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生:
我所画的是第三句话“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通过这句话可以体会出,向导的话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或者说我们当时根本没有理解,看似冷淡的态度招来的是一片见死不救的谴责。
我们真是太愚蠢了。
】
生:
我们小组在这个地方我也有补充,我是抓住词语来体会的,第四自然段中的紧张、焦急的意思是人在不安时表现出来的那种焦虑不安的心情。
若无其事的意思是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通过这些词语就可以体会出游客的心情是焦急的,不知道那只小乌龟探出头来到底要干什么,他们愚蠢行为还可以让人理解。
而向导是若无其事的,那就说明向导知道把小绿龟侦察兵送到大海的后果,他还犯了错误,那就更愚蠢了。
(教师:
嗯,这一处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我们共同做出的蠢事)
生:
是啊,我同意***的意见,向导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愚蠢。
生:
这一自然段中游客和向导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我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来表达出来。
(这次读,要比前面的读感情更深入。
)
还可以从哪看出他们的愚呢?
其他小组接着汇报
生:
我所画的是第五自然段“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
向导捧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
。
。
。
。
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这段具体的讲述了眼前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实,出于好心,我们救下了一只幼龟,但是更多的幼龟却因得到错误信息结伴而出,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残酷的围剿,这适得其反的结果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愚不可及。
生:
我还有补充,通过这一自然段的描写,再结合第四自然段向导所说的“叼就叼去把,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话充分的说明,向导早就知道幼龟从归巢返回大海时会派出一只乌龟来当侦察兵,来看看外面是否安全,这只小乌龟有可能安全返回大海,也有可能会被食肉鸟吃掉。
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向导明知故犯,可见他多么的愚蠢。
(教师:
嗯,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真好!
)
生:
这一段用了一连串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群龟入海的景象:
有“成群结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浩浩荡荡的场面本应是多么的壮观热闹,可就是因为我们的愚蠢造成了惨不忍睹的场面。
下面由我们小组来汇报
生:
我勾画的是第6自然段“黄昏海岛。
。
。
。
。
。
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从“成百上千”“鱼贯而出”可以看出幼龟很多,从“引来许多食肉鸟,他们可以饱餐一顿了”体会出我们救了一只幼龟,却让他的同伴们成了食肉鸟的口中食.这就是因为我们愚不可及,办错事所造成的后果。
生:
我接着汇报,这一自然段中的“一大段”写出了距离之远,“无遮无拦”说明沙滩空矿,也就是说小海龟无处躲藏,“成百上千”说明小龟的数量极多,食肉鸟可以随心所欲地捕食。
我们亲眼看到因为自己办错事造成的恶果,心情是懊悔的。
真是悔不当初啊。
(教师:
嗯,重点词语帮了我们的大忙。
)
下面由我们小组来汇报
生:
我根据文中的插图再结合第7自然段中的动词体会出我们因为犯了错误,在竭尽全力的挽救小海龟,可以看出此时的我们是懊悔的。
(教师:
太好了!
课文中的插图也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很好素材!
适时出示图画)
生:
这一自然段中的迅速、奔、气喘吁吁都写出了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尽量减少因为自己愚不可及的行为所对幼龟造成的伤害。
师小结:
通过第7自然段我们体会出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
师:
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补充。
生:
这一自然段的描写说明了我们因为自己做的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而感到懊悔,我想来读一读这一段,把人物的那种后悔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
老师,我也可以像他那样读。
师:
读的都不错,你们把人物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
其他同学对于这个问题还有没有补充。
生:
我有补充,我画的在第8自然段中最后一句“终于。
。
。
。
。
。
受到伤害”这句话中的悲叹的意思是悲哀叹息,可见向导对于人类给小海龟带来的伤害,感到非常的自责。
说的真好,如果你是向导,你在悲叹什么呢?
生1:
我是学生物的,知道自然之道,竟然没有拦住这些无知的游客。
我失职。
生2:
原本想通过事实教育大家,没有想到酿成这么大的悲剧。
我有罪。
生3:
哦明明知道他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可恨啊!
生4:
我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让饥饿的食肉鸟有口饭吃,我对幼龟的生活习性还是很了解的,也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危险,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又不得不做。
我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啊。
生5: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
师小结:
向导的悲叹表达了他极其难过的心情,更是为自己的愚蠢造成恶果而悲伤叹息。
也说明了自然规律不可违,(板书:
自然规律不可违)
师:
现在就让我们想象自己就是那一行游人,我们应该怎么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谁来试一试第8自然段?
师:
大家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那你们可以像他这样读一读吗?
小组内来练一练,谁想来展示一下。
【2人】
三、拓展
过渡: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就如这些游客的无知之愚,向导的有知之愚。
当“无知之愚”和“有知之愚”走在一起,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血淋淋的、不堪回首的惨痛后果。
文中的自然之道到底是什么?
我们来听听科学小博士的解说吧。
解说:
“自然之道”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返回大海时防范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这一只幼龟可能给龟群带来安全的信息,使龟群平安回归大海,也可能以自己的牺牲,换来龟群的安全,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设计目的:
通过科学小博士讲解自然之道,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文中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指什么,也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然界中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类,都有生存之道,都有规律,从而让学生明白自然之道不可违。
】
师:
同学们,你们不想再说些什么吗?
(播放录音,出示课件)
【效果】
生:
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做决定或指挥。
生:
人不要自作聪明,要知道,有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生: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保护;违背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伤害。
师:
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
生:
蛇自然蜕皮,燕子冬天要南飞,南树北移不易成活。
师:
生活中,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有很多【放幻灯片】
1:
“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
2:
在天然草场中存在着由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组成的食物链。
当试验区的草场被网子罩上后,这一食物链被破坏,虫子因不能被食虫鸟所食而大量繁殖,最终将草的叶子吃光。
而未被网子罩上的草场,因食物链未被破坏,牧草生长良好。
这就说明自然规律不可违。
3:
有些动物是人类某些害虫的天敌,它们可以对害虫的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例如,蛙类和蟾蜍类常以严重危害农作物的蝗虫、蚱蜢为食。
一只大蟾蜍在三个月中的灭虫量可超过上万只。
所以人类总是捕杀蛙类实际上是在危害自己。
【设计目的:
通过出示这些自然界中的规律,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自然规律,自然之道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师小结:
作者通过用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这种表达方法,告诉了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现在也让我们来学习作者的这样写作方法写写生活中有关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以便唤起更多的人不要再违背自然规律,最终酿成恶果。
(给学生写的时间,而且还根据时间展示学生的文章)
四、总结全文、
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我们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这样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如果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希望我们都做一个不违背自然之道的人。
板书设计:
23自然之道
愚不可及
无知之愚有知之愚
自然规律不可违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想通过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给学生一些科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在课堂中我利用一个科学小博士的解说来向学生渗透出本节课真正的自然之道到底是什么。
采用科学小博士的解说这样的环节,既创设了课堂情境,对学生又很有说服力。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对于自然之道都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能把自己的感受谈出来,并且谈的很深刻。
在拓展时,教师提出问题:
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违背自然之道的事,通过学生们的说,教师的补充,为后面的写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从而让本节课的目标落得更实。
也真正让学生得到了科技教育。
相信这节课过后,学生们对于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会更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精品 最新 自然 道教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