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种植行业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4896950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9.12KB
香蕉种植行业分析报告.docx
《香蕉种植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蕉种植行业分析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香蕉种植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6年3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主要法规政策5
1、行业的监管体制5
2、行业的主要法规和政策5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6
(2)近年来主要行业政策6
二、行业发展概况9
1、世界香蕉产业发展情况10
(1)世界香蕉生产情况主要特点10
(2)世界香蕉贸易的特点11
三、行业市场前景15
四、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16
1、上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16
2、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16
五、行业季节性、区域性、周期性特征17
1、季节性17
2、区域性17
3、周期性18
4、国产香蕉的种植与销售特点19
六、行业的主要壁垒20
1、资金壁垒20
2、技术壁垒20
3、品牌信誉壁垒21
七、推动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行业风险特征22
1、推动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22
(1)国家政策法规支持22
(2)品质优势22
(3)区位优势23
(4)成本价格优势23
(5)产业基础好23
2、行业风险特征24
(1)香蕉枯萎病等病虫害威胁日益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24
(2)自然灾害多,蕉园抗灾能力弱25
(3)标准化栽培普及率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5
(4)产业组织化程度仍较低,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26
八、行业竞争格局26
1、面积、产量稳步增长,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27
2、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有所提高27
3、初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市场竞争力有较大提高28
4、主要企业简况29
(1)广西金穗农业投资集团29
(2)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29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主要法规政策
1、行业的监管体制
香蕉种植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种植业的行业管理;拟订种植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起草有关种植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种植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及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拟订种植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提出种植业科研、技术推广项目建议,指导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香蕉管理工作。
行业有关行业协会主要有中国果品流通协会、香蕉协会等。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是全国性的果品行业组织,是由果品生产、流通、加工、贮藏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果品专业合作社、地方性行业组织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其主要职责是了解掌握果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行业发展规划和改革建议;组织开展全国和地方性的各类果蔬会展活动,引导果农和企业进入市场;组织业务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开展行业自律,协调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维护市场秩序等。
香蕉协会是由从事香蕉种植、营销、加工以及种苗、运输、农资、包装等行业的企业,联合体、个体户、农户和科研单位,自愿参加组成的全省性行业组织。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行业规划,建立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管理,协商产销关系,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搞好行业自律,促进香蕉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力促实现海南香蕉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2、行业的主要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我国规范香蕉生产经营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2)近年来主要行业政策
香蕉种植业属于农业的子行业,“国以农为本”,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围绕“三农”问题展开。
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陆续出台鼓励农作物种植的一系列政策。
1)2007年8月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农业部关于加快热作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为充分发挥热区资源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主要热带作物和优势产区,提高我国热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农业部农垦局制定了《主要热带作物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7-2015年)》,其中的《香蕉区域布局规划(2007-2015年)》明确指出将“通过5-10年的建设,使我国香蕉生产大部分向优势区域集中,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到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30万公顷,总产量达到820万吨。
”
2)2010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0]45号),明确指出“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先支持天然橡胶、木薯、油棕、香蕉、荔枝、芒果等主要作物,引导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全面推进名特优新稀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热带水果:
以香蕉、荔枝、芒果为重点,深入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优化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
”
3)2010年3月5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抓紧抓好香蕉种植结构调整的意见》(农垦发[2010]1号),明确指出“根据我国香蕉生产优势区域分布和市场需求情况,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香蕉优势产业带的形成,力争在2015年基本形成海南-雷州半岛、粤西-桂南、珠三角-粤东-闽南和桂西南-滇南四大香蕉优势产业带;以香蕉为主,适度发展粉焦、贡蕉、大蕉等品种,形成优质多元的品种结构;充分发挥香蕉可周年生产上市优势,遵循水果市场供求规律,形成合理的熟期结构。
”
4)2011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5)2011年8月25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
6)2011年9月9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以香蕉、荔枝、芒果为重点,深入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香蕉产业要“继续调整优化熟期结构,努力实现产品周年均衡供应;加大良种良苗与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抗风栽培、无伤采收、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力度;建立信息化服务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加强产销衔接,推进生产的组织化和产品品牌化。
到2015年,香蕉种植总面积达到550万亩,总产量1,200万吨,平均单产达2,200公斤/亩,脱毒组培苗的应用率达到95%以上。
香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出口量增加10%以上。
7)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二、行业发展概况
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属热带果树,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喜高温多湿的环境,通常生长温度20~35℃,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欧洲也有少量栽培。
香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2012年全球香蕉年产量达10,6542万吨,进出口总量达3,5392万吨,贸易额1976亿美元,超过柑橘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水果。
全球有130多个国家(地区)种植香蕉,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同时,由于香蕉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A、C和B6,是热带贫困地区4亿多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营养来源和经济来源,其作用相当于亚洲地区的水稻和南美地区的土豆,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因此香蕉也是关系到世界粮食安全、地区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物。
香蕉是我国第四大水果,热带的第一大水果,我国香蕉产业经过近50年的持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香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热带农业的支柱性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热带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2年全国栽培面积达到3947万公顷,居世界第5位,总产量达1,1558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005%,成为全球产量仅次于印度的香蕉生产大国。
香蕉种植业已发展为我国华南各省份农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高效益经济作物。
1、世界香蕉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产蕉国共有130多个,2012年世界香蕉年产量达10,6542万吨,进出口总量达3,5392万吨,贸易额1976亿美元,世界前十大香蕉主产国分别是印度、中国、菲律宾、厄瓜多尔、巴西、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危地马拉、安哥拉、墨西哥,其中以印度的产量和收获面积最大,分别达到2,9667万吨和817万公顷。
1961年以来,世界香蕉产量、收获面积持续增长,单产随着香蕉品种良种化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技术的改良及管理规范化而稳步增加。
(1)世界香蕉生产情况主要特点
从世界香蕉生产情况分析,存在以下主要特点:
1)自1961年至今,世界香蕉产业稳定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水果产业;2)世界香蕉生产国目前仍然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为主要分布地区;3)世界香蕉单产随着品种改良技术和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仍在不断增加,香蕉产业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仍有发展空间。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对香蕉等热带水果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并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突破相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世界香蕉市场贸易日益活跃,贸易总量与贸易总额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在1985年之后。
国际市场香蕉进出口量与进出口额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进口量与出口量基本保持平衡,进出口额则在总体增长的同时,在1997—2001年期间稍微的下滑后又加速增长。
同时,1961—2010年期间,世界香蕉进出口价格波动较大,其中尤以2000年前后拨动较为剧烈,但总体趋势是增长的。
2009年进口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的68292美元/吨,2010年的出口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的46135美元/吨。
2010年,全球前五大香蕉出口国依次是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菲律宾、圭那亚,前五大香蕉进口国是美国、比利时、德国、日本、俄罗斯。
2010年世界香蕉进口量为19,934,401吨,出口量为17,457,917吨。
(2)世界香蕉贸易的特点
从香蕉贸易情况分析,世界香蕉贸易存在以下特点:
①主要香蕉出口国仍以香蕉生产国为主,多数香蕉生产国均以内销为主,仅有少量出口;②主要香蕉进口国以欧洲和北美洲经济发达国家为主,亚洲的日本和韩国进口量也较大,中国是新兴的香蕉市场,目前每年消费600多万吨;③自1961年至今,世界香蕉进口额与出口额差距在不断拉大,由此可见全球香蕉进口市场非常活跃,对产品的竞争较激烈;④世界香蕉贸易仍受跨国公司控制,如都乐、金吉达、地盟、住友等。
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档次也在提升,香蕉的人均消费水平也随世界经济增长水涨船高。
香蕉是最大宗的进出口贸易热带水果之一,鲜果消费是其主要途径,加工产品很少。
全世界每年香蕉产品加工量仅为10万吨左右,其中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到一半。
随着世界香蕉消费量的增长,2002年世界人均香蕉消费量仅为89千克,目前世界的人均香蕉消费量已达到15千克,消费量增加了685%。
中国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香蕉栽培技术。
解放前,中国香蕉多为小面积零星种植,解放后稍有发展,但发展速度很慢,1979年,中国香蕉种植面积仅为4,667公顷,占全国水果种植面积的03%,产量为7450吨,占水果产量的11%。
进入80年代后,各地重视水果的生产,香蕉的种植面积也大为增加。
1987年,全国香蕉种植面积达153万公顷,产量200余万吨。
近20年来,中国香蕉产业更是发展迅猛,香蕉种植面积从1997年的1766万公顷发展到2012年的3947万公顷,产量从1997年的28892万吨发展到2012年的1,155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005%。
目前中国香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世界排名分别为第5位和第2位,成为全球仅次于印度的香蕉生产大国。
在农业部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指导下,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国香蕉产业形成了合理的区域布局。
中国香蕉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五个主要省区。
广东以粤西、粤东及珠江三角洲为主;广西以南宁、钦州、凭祥、玉林等市县为主;海南以澄迈、临高、儋州、昌江、东方、乐东、三亚等市县为主;福建以龙海、漳州、尤溪、晋江、沼安、莆田等县市为主;云南以河口、元阳、开远、元江、西双版纳等市县为主。
香蕉产业在各个主产区的农业产值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都把香蕉作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来抓。
在这些香蕉种植的优势区域中,香蕉发展已经带动了诸如农药、肥料供应、包装材料、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香蕉果品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
香蕉产业在对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香蕉种植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
如香蕉种苗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国内香蕉种植的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香蕉反季节栽培技术、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断蕾、疏果等树体管理技术、套袋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先进栽培技术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国内香蕉单产和质量。
香蕉病毒病害的多重PCR检测技术体系的初步建立,改变了香蕉束顶病等病毒类病害随种植材料传播蔓延的历史;在香蕉采收、搬运、处理、包装、储运等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使中国香蕉外观质量明显改善,全国各地一年四季均有香蕉供应,开拓了国内香蕉的巨大市场。
根据香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营特点,我国确立了“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升级模式,在香蕉生产的优势区域内,选择了一些生产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辐射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产业升级示范点进行支持,逐步扩大辐射面。
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投入少,见效快,带动作用强。
目前,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五省的12个示范点,已建成机械化采收索道4万多米,香蕉采后处理包装生产线20条。
培训技术骨干和蕉农3万多人次。
据统计,目前由专业户、合作社、股份公司承包经营的香蕉园已占全国香蕉总种植面积的30%,总产量的50%。
三、行业市场前景
从国内市场来看,通过对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计算,目前中国年人均香蕉消费量为63千克,而世界的人均香蕉消费量已达到15千克。
在一些发达国家,香蕉人均消费量远高于中国,如美国年人均消费量为133千克,日本为112千克。
目前,中国香蕉的年消费量约在650万吨左右,随着民众消费能力的提高,全国香蕉消费群体还将不断扩大,人均消费量也会逐年增加,到2015年,预计国内消费量将达到1,200万吨左右。
近几年国内市场需求年均以12%的速度增长,这就为国内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拉动力。
同时,在国内市场上,我国香蕉与进口香蕉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表现在价格优势上:
目前生产成本为1,600-2,600元/吨,出园价平均为2,000-5,000元/吨,,而进口蕉到岸价约为5,500元/吨。
由于交通运输、保鲜设施的改善,香蕉的消费范围得到扩大,香蕉由十多年前只在大中城市销售的高端产品变为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的大众消费水果。
在消费层次和结构方面,中国香蕉市场己形成高、中、低档多层次消费结构,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可见,中国香蕉消费还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很大。
从国际市场来看,近20年来国际香蕉贸易量年均增长30多万吨,而且有继续增长的态势,全世界每年进口2,000万吨香蕉的巨大市场需求空间,同样能够为中国香蕉产业界提供难得的拓展国际市场的机遇。
此外世界香蕉主产国多属发展中国家,进口国多是发达国家,这样的产销格局十分有利于中国香蕉产业的发展,为中国香蕉出口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
四、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1、上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与一般行业不同,香蕉种植行业的产业链具有独特性,属于香蕉产业链的起点,不具有标准意义上的上游行业。
从香蕉种苗的取得方式来看,目前企业一般通过自主培育和购买等方式取得。
主要供应商为部分种苗、肥料等农业生产必备物的供应商。
2、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香蕉种植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为香蕉批发零售行业、香蕉食品加工行业、终端消费者。
香蕉的供应链是从香蕉种植户到最终的香蕉消费者的一个链条,其中包括香蕉产地经纪人、香蕉运输商、香蕉销地批发商、香蕉销地零售商等多个主体,包括香蕉种植、采购、包装、运输、催熟、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香蕉产品的要求从单纯食用开始转向更多的品种、更高的安全和品质,因此下游行业需求的转变对香蕉种植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香蕉种植行业将面临多样化、安全、优质、高产、高普适性和高抗病(虫)性强的市场需求。
五、行业季节性、区域性、周期性特征
1、季节性
由于农作物的种植具有季节性,决定了本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通常情况下,纬度越低的地区可供香蕉种植的时间越长,季节的可调节性越大。
根据我国香蕉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海南-雷州半岛香蕉区以生产春夏蕉为主,粤西-桂南香蕉区以生产夏秋蕉为主,桂西南-滇南香蕉区以生产秋冬香蕉为主,珠三角-粤东-闽南香蕉区以生产冬春蕉为主。
2、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相差悬殊,本行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
影响香蕉生长的生态因子主要有温、光、水、风、地力、坡度、病虫害等,其中,温度是香蕉区域布局的决定因素。
香蕉优势区域必须达到的温度指标为年均温≥20℃,≥10℃年积温≥6500小时,最低月平均温≥125℃,极端最低温≥0℃。
根据以上确定香蕉优势区域的主要依据,海南全省、广东的粤西、珠三角、粤东、福建的闽南、广西的桂南、桂西南、云南的滇南可列为我国香蕉优势区域。
结合各香蕉产区的温度因素、台风影响、地形地貌、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可划分为四个香蕉优势区域:
海南-雷州半岛、粤西-桂南、珠三角-粤东-闽南和桂西南-滇南优势区域(见下图)。
我国香蕉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图
3、周期性
香蕉种植业基本不受经济周期影响,因此本行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4、国产香蕉的种植与销售特点
香蕉不同于常规水果,它是后熟型水果,需要根据成熟度分批采收、清洗、分级、包装后在发往销地,在销地再加工催熟,然后才进入流通市场,故而它是一种集约型的水果,规模越多越利于组织生产销售,不适于个体小面积种植。
就目前国内而言,百亩已是行业内认可的起步单位面积。
同时,由于担心香蕉枯萎病和租地等原因,香蕉种植者一般租地周期长则6年,短则2年,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流动种植的局面,缺少长久化、基地化、设施化、队伍稳定化等,也制约了产业升级,加之采收包装原始,从而形成了中国既是生产大国,又是进口大国的怪局面。
由于香蕉的后熟性,其不能直接进入市场给消费者,而要进过加工环节,从而形成了国产香蕉要卖给各地的香蕉商(加工商)、产地规模化与市场个体化的销售特点。
随着国内大的果业贸易集团的形成,这一局面会有所改变,从而使产地可直接对应大型商超和水果连锁。
六、行业的主要壁垒
1、资金壁垒
香蕉等热带水果种植业对资金实力有较高要求。
除需满足相应的注册资本、固定资产和生产经营场所等要求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一般而言,香蕉生长周期一般为12个月,从租赁土地、平整土地、施肥、收获等各个环节,这期间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持续资金投入,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用于周转。
较高的资金要求也限制了部分企业进入本行业。
此外,扩充种植资源、建立培育科研团队、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加工水平、扩大产能、建立完善销售服务网络等方面,企业同样需要进行较大的持续资金投入。
2、技术壁垒
香蕉等热带水果种植业是种植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子行业,其技术水平高低是影响香蕉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香蕉产品从选育到种植都需要较强技术积累,尤其是高品质香蕉的选育栽培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
香蕉的生产管理比较复杂,尤其在集中化、规模化种植模式下,生产管理直接关系到香蕉种植的成败。
同时,香蕉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培育、生产管理、生产环境控制、采收、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均需要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及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保证生物转化率和最终香蕉产品的质量,并保证产品顺畅销售。
上述各项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是企业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对新进入者构成较强的壁垒。
3、品牌信誉壁垒
目前,我国香蕉生产主体仍是分散的农户,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香蕉品种、品质、外观等千差万别。
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重点开展了加强香蕉种植企业的政府扶持、政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根据我国香蕉生产优势区域分布和市场需求情况,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香蕉优势产业带的形成,加大对热带作物龙头企业的支持,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这一过程中,香蕉产业逐步产生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的知名品牌。
因此,在香蕉种植业中,理性的香蕉采购商在利益一定条件下,不会选择新品牌,而往往优先从具有知名品牌、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中进行采购,这种由在位品牌带来的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就构成了品牌信誉壁垒。
上述现状决定了企业的品牌信誉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作用,而品牌信誉的积淀并为广大消费者认同和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七、推动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行业风险特征
1、推动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法规支持
“国以农为本”,包括香蕉在内的农业作为国家基础性产业,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直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近年来,国家及海南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以促进农业发展。
(2)品质优势
我国香蕉产区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香蕉果实的品质发育,因此我国香蕉风味浓郁,糖度高,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消费者对果品内在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香蕉的品质优势将更加明显。
世界香蕉主要出口国是菲律宾和南美国家,这些地区常年气温较高,虽有利于香蕉生长,外观也好,但香蕉生长周期短,不利于香蕉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所以内在品质和风味较差。
随着采收和包装贮运技术的改进,香蕉外观改善,品质优良的我国香蕉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将会有所提高。
(3)区位优势
我国香蕉产地多位于华南沿海、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水陆交通发达,由于背靠国内大市场,与进口香蕉相比,具有明显区位优势,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
且距离新兴市场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港澳较近,有利于开拓周边国家市场。
(4)成本价格优势
我国香蕉的生产成本较低,平均生产成本约1,600-2,600元/吨,目前出园价约在2,000-5,000元/吨,在国内市场有可观的利润空间。
我国进口香蕉的平均到岸价为910美元/吨。
我国香蕉出口欧美距离太远,成本过高,但出口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5)产业基础好
香蕉是华南四大名果之一,适宜栽种区域广,产业效益高。
热带农民种香蕉积极性高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位居世界第三的产量规模,产业组织化程度也是我国南方水果中最高的,栽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平均单产达2614吨/公顷,远远超过16吨/公顷的世界平均水平,香蕉已成为我国南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基础良好。
2、行业风险特征
(1)香蕉枯萎病等病虫害威胁日益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影响香蕉产业的首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香蕉 种植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