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docx
- 文档编号:4880501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3.25KB
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docx
《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答: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五,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联系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谈谈你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认识与理解。
答: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内涵: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战略所要达到的社会发展状态。
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
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断。
这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是根据我国国情及其它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提出来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产力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赶上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全局的大事。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以保护环境为重要内容,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忽视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人的需要不构成危害,要争取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源利用、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帮后富,协调地区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到20世纪末,第二个大局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这是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求,是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不仅对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促进全国经济更大发展,实现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什么?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为什么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报告强调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没有这一特征,社会主义就是不完整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只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方面的现代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等全面的现代化。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
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
材料Ⅱ: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材料Ⅲ: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江泽民: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被总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它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第一,毛泽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在1929年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他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此后,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江泽民指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他明确地提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胡锦涛强调: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第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第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其目的与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四句话内容,既一脉相承、又体现结合实践发展的时代特征。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
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l/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Ⅱ:
指标内容
目标
指标性质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降低20%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降低30%
约束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由0.45增加到0.5
预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由55.8%提高到60%
预期性
注:
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指标
指标内容
2010年与2005年相比
指标性质
耕地保有量
减少0.3亿公顷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减少10%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增加l.8%
约束性
根据材料请回答:
(l)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
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要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
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57页。
材料Ⅱ:
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
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拉。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0页。
材料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5页。
材料Ⅳ:
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
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
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
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2001年7月2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2)我国应该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
(1)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之所以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原因在于:
第一,中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
第二,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
所以,中国绝不能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即1956—197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即1978年后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案一: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练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哦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答案二:
①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
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②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6.为什么必须要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设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内容和概念及其对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必要性: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是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是内外力量对比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这恰恰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可能性:
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②有较好的群众基础;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④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⑤党的革命及其正确的政策
内容: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势;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以土地革命作为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把武装斗争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势,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对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又成功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取得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中华(可能有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内涵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1、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为何要促进:
经济发展“快”是指速度,“好”是指质量,及要注重效益,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针对我国过去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够“好”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具有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在实现科学发展方面的体制机制存在明显障碍等。
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为了更好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其六个方面的新要求。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基本方针: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4)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
原则:
答案一: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任务②我国文化建设指导思想③正确对待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④坚持文化发展“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答案二:
①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质上就是建设和发展和谐文化。
②坚持科学发展。
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把文化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发展。
③坚持改革创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④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
⑤坚持开放办文化。
一手抓“走出去”,一手抓“引进来”。
15、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科学内涵、意义及为什么要坚持?
科学内涵: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把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概论 材料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