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实验中学届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提纲.docx
- 文档编号:4876330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9.53KB
泉州实验中学届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提纲.docx
《泉州实验中学届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实验中学届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提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州实验中学届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提纲
泉州实验中学2012届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提纲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提纲,第1页,共12页泉州市实验中学2012届七年级(上)提纲第三单元班级座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一、掌握字词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朗.()润抚摸.()酝.()酿.()抖擞.()应.()和.()撑.()起肌.()肤水藻.()澄.()清伦敦.()敞.()亮地毯.()密密匝.()匝屏.()风竹坞.()晾.()山岚.()竹箬.()匾.()箪.()斗笠.()饼饵.()沏.()茶隧.()道濡.()湿苦艾.()荞.()麦狭.()长贪婪.()疾.()驰蕴.()蓄.()颤.抖()穹.()隆.()铿.()锵.()轧.()头晕.()目眩.()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披(suō)斗(lì)(xiāng)边发(jì)(zhù)存山(lù)名(fù)其实清(ch�0�9)(三)为下列词语中的多音字注音涨:
涨水(zhǎng)涨红(zhàng)钻:
钻营(zuān)电钻(zuàn)藏:
捉迷藏(cáng)西藏(zàng)散:
散漫(sǎn)散会(sàn)混:
混合(hùn)混蛋(hún)弄:
卖弄(n�0�6ng)里弄(l�0�6ng)晕:
黄晕(yùn)头晕(yūn)曲:
歌曲(qǔ)理曲(qū)薄:
薄烟(báo)浅薄(b�0�7)薄荷(b�0�6)济:
济南(jǐ)周济(jì)圈:
花圈(quān)猪圈(juàn)澄:
澄清(ch�0�0ng)澄水(d�0�9ng)铺:
铺垫(pū)床铺(pù)屏:
屏障(píng)屏气(bǐng)落:
落后(lu�0�6)落东西(là)落枕(lào)泡:
水泡(pào)眼泡(pāo)(四)解释下列词语,而后解释词语中加点的字词欣欣然:
欢欢喜喜的样子。
郎润:
明亮润泽。
朗,明亮,明朗,光线充足。
酝酿:
原指造酒的发酵过程,后来用这个词语比喻事情逐渐达到成熟的准备过程。
课文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
故意显示、炫耀,常带贬义。
宛转:
形容声音抑扬起伏,十分动听。
应和: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嘹亮:
声音响亮。
烘托:
衬托,陪衬。
静默:
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舒活:
舒展活动。
花枝招展:
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
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安排好,意思是做事宜早不宜迟。
安适:
安静舒适。
慈善:
仁慈,富有同情心的。
课文里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济南的冬天。
狭窄:
课文中指范围小。
通常也指宽度小,或指人的心胸、见识等不宏大、不宽广。
宽敞:
宽大开阔。
贮蓄:
储存,积聚。
精神:
形容人或物有生气。
澄清:
清澈明亮。
空灵:
清净透明。
密密匝匝:
形容竹林很稠密的样子。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提纲,第2页,共12页气势: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某种力量和声势。
举目四顾:
抬起眼睛向四处看。
顾,看。
绵延:
延续不断。
束手无策:
捆住了手,没有办法。
策,计谋,办法。
(例)献策,计策。
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也说“名符其实”。
深沉:
①深而不外露;②程度深;③低沉。
二、文学常识、文体知识1、朱自清(1898~1948),现代家,家。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朱自清一生爱国,追求光明。
抗战时,随校内迁,任教于西南联大。
抗战胜利后,回北京仍任清华大学教授。
解放前夕,积极支持和参加反对美蒋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8年8月12日,他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死前嘱告家人,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
2、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家。
原名,字,族,北京人。
1912年人北京师范学习,喜爱文学、曲艺和京剧。
1930年从英国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解放后,任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早期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
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
解放后写了《》《》等23个剧本。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并被誉为作家中的劳动模范。
1966年被迫害致死。
3、黄蒙田(1919~),广东台山人,现居香港,当代家、家。
曾主编《海洋文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常在《海洋文艺》上发表作品。
写过诗歌、小说、散文、游记等。
作品有《湖畔集》(1972年)、《山水人物集》(1976年)、《湖光山色之间》(1976年)、《春暖花开》(1977年)等。
其中《春暖花开》是在江南地区的游记。
作者以深挚的感情、明快的线条和色彩,表达了对山水、树木以及生活其间的人们的真诚的热爱之情,就像一幅幅绘画,朴素、真切而动人。
4、屠格涅夫(1818~1883),国作家。
出身贵族。
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学习。
早期写有《帕拉莎》《地主》等诗。
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戏剧、抒情诗、叙事诗、散文等各种各样体裁的作品,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俄国文学的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作品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如今已成了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1847至1852年创作《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在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为自己提供了新题材——坚定地与农奴制做斗争。
著名作家赫尔岑称赞此书是一部“反农奴制的控诉书”。
三、篇章结构:
(一)《春》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描写春天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一层(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苏醒的情态,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春山朗朗、春水泱泱、春日融融的轮廓。
第二层(第3~7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五幅图画,勾画出春天美丽动人的景象,把一个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江南春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描写春草(第3段),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描写其勃发的生命力。
描写春花(第4段),突出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描写春风(第5段),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提纲,第3页,共12页描写春雨(第6段),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描写人们迎接春天(第7段),此段作者没有作细致描绘,而是着重渲染了人们纷纷走出户外,争着迎春,表现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三个方面的特征,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二)《济南的冬天》篇章结构:
本文的结构清楚,描绘景物有条有理。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没有风声、没有重雾、没有毒日,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第二部分(第2段至结尾),。
第2段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过渡,转而写山写水。
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然后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来写。
作者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概括以上所写,与开头“宝地”呼应,并扣题。
(三)《竹林深处人家》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1至4段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竹村人家、写“欢笑声”做铺垫。
第二部分:
第5~7段描写竹乡人家的生活,表现了江南竹乡祥和、欢乐的气氛和村民的勤劳朴实。
四、主题思想:
1、《春》: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图,图,图,图和图五幅主要图画,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本文紧紧抓住济南冬天“”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山、城、雪、水等动人的冬景及其特有的魅力,呈现给读者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之情。
3、《竹林深处人家》:
本文通过忆述作者过往在江南乡下作客,描写茂盛的竹林以及竹乡人家丰收的喜悦,赞美了祖国物产丰富,山川秀美,讴歌了欣欣向荣的新生活,表达了对勤劳朴实的竹乡人民的热爱之情,抒发作者对竹乡的怀念。
4、《树林和草原》:
作者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文章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
五、写作特点、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春》1、全文围绕—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这也是本文的抒情线索,即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
2、观察细致,并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
比如写春草时,用“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写出了春草嫩、绿、软的特点。
再如写春花,一个“闹”字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飞来飞去在花丛中忙碌采蜜的情景,这里借蜜蜂的“闹”来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百花争春的气氛,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3、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表现景物的特征,抒发内心的情感有突出的作用。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提纲,第4页,共12页比喻如:
写春花,用“火”、“霞”、“雪”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洁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结尾三个比喻句,设喻新颖,含义深邃。
结尾三个比喻、拟人句又构成了段落排比句,其顺序不可调换。
因为它们是按“娃娃”“小姑娘”“青年”这一顺序来写春天成长的过程的,另外,这个顺序也有力量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意味。
4、围绕中心景物,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本文写春从轮廓到细部,细部又精心绘制了五幅图画。
这五幅图画又从花草到春风春雨,从大自然的画面到人们的活动画面,画面与画面之间联系紧密,承接自然,层次分明。
绘春的五幅画面,每幅画集中描绘春天的一景一物,围绕着中心景物,又以多种手法扩展开去旁及他物,钩连映衬,借他物烘托渲染,使画面春色更浓,春意更深。
如“春草图”写春草生长旺盛,以儿童在草地上的嬉戏衬托,揭示春草的勃发给人所带来的欢乐。
其他几幅图景也都类似,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5、调动五官感觉,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作者正是通过眼见(视觉),才写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这样优美的语句;通过耳听(听觉)才写出了“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等清脆悦耳的句子;通过手摸、面拂(触觉),才写出了“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给人以春风温和的轻柔之感的语句;通过鼻闻(嗅觉),写出了“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样芳香扑鼻的语言;通过口尝(味觉),写出了“花里带着甜味”,这样的可口语句。
全文这种句子有很多,无一不是经过五官感受,抓住特征来写景的,难怪那样令人陶醉,那样令人流连忘返。
(二)《济南的冬天》1、新颖别致的开头。
从感受人手,对比式开头新颖别致。
开头把济南的冬天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让人在比较中具体领悟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
给人的印象特别鲜明。
2、景物描写中流露出丰富的感情。
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处处充满作者的赞美、热爱之情。
具体表现在:
(1)直接赞美、抒情。
如“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等。
(2)创设优美的意境,境中饱含深情。
如:
“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6�7�6�7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6�7�6�7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6�7�6�7”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感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喜爱的心情。
(4)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将景物描绘得形象生动,十分可爱。
如把济南的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城外山野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济南的水面、天空比作整块“空灵的蓝水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而将景物拟人化,更令人感到亲切。
如写济南老城,“暖和安适地睡着,臾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温情脉脉,非常动人。
由于作者笔下饱蘸感情,所以文中的山水等景物也显得情意绵绵了。
3、语言准确生动,清新朴实。
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用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功力极深。
如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6�7�6�7”,不说“冒着热气”,而说“冒着点热气”,用词很讲究分寸。
“冒着点热气”,表示“温”,这正符合济南冬天的特点。
若说“冒着热气”,就显得“热”了,表达就过分了。
文中写景时,用“晒”“睡”“镶”“卧”等词,都非常准确、生动。
文中语气词的运用体现了口语化的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提纲,第5页,共12页特点,语气舒缓,朴实亲切。
4、抓住景物的特征。
抓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选一个独特的角度,描写一个地方或一个季节的景物。
表达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这种写法必须对所写景物做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先给人一个总体印象,这叫抓主要特征。
然后再用主要景物来具体印证这一印象。
本文先写济南给人总的突出的印象是“温晴”,然后用“山、水、天”的共同特点来具体的加以印证,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5、层次井然的布局。
文章开头第一段,写济南的天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是个宝地。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第二段第一句是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的描写。
文章承接第一段,用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五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溶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句子结束,使全文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浑然一体。
(三)《竹林深处人家》:
1.本文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描写茂密的竹林。
同一竹海,从不同角度看,作者的感受不尽相同。
文中先写“远望”,整体感受,竹林如海,平地、山麓、山顶,“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接着写“深入到竹海去”近看的感觉,如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
有时看到前面的竹丛,好像“屏风”。
然后再写穿过最密的竹海,来到“较高的竹坞”,可以“举目四顾”,所看到的“除了竹子,还是竹子”。
数处描写,所见皆是竹子。
然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丰富多彩,而又层次井然。
2.课文中对竹景的描绘形象生动,用语精当。
有时用贴切的比喻,如“竹海”“屏风”等;有时则是精彩、细致的描绘,如当风吹过竹海时,“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蓟很远”,再渲染“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充分表现了竹海的“深沉”。
这里既写了竹海的宽广,又写出了竹海的深沉。
抓住特征,笔墨简练。
文中描写竹海,用了“推”、“涌”、“暗浪”等词语,十分恰切,表现力强。
3.课文结构非常严密。
课文不仅描写从三个观景点看到的不同景象时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而且注意了段落之间的紧密衔接,就使读者阅读时有一气呵成之感。
之外,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也使结构显得严谨。
(四)《树林和草原》:
1.自然景物描写诗趣盎然。
比如文中描写上午太阳底下的自然景物:
茂密的橡树林发出闪闪的红光;成熟的黑麦黄灿灿;一条条狭长的养麦田呈现出粉红色�6�7�6�7这些描写勾绘出俄罗斯夏日原野浓郁的自然风情。
再如写暴风雨过去了,“草原四周的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这些风景描写尽管三笔两笔,但都冒出芬芳和新鲜的气息。
2.语言朴实,意境优美。
如写猎人清晨漫步时,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描写多么准确,语言多么清新,再融合着猎人欢畅的体验,这脚印如诗行般呈现在读者面前。
“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养麦和三叶草的甘香;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但是已经觉得炎热逼近了。
”这段文字以简洁、细腻、清新的笔触写出七月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寓情于景。
伴着夕阳西下,晚霞如火,“树木、丛林和高高的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猎人带着疲倦快步回到有蜡烛、有菜饭的农舍。
这里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黄昏图,充满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提纲,第6页,共12页生活的喜悦、蓬勃的活力,散发出来的是那种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诗意。
3.文章抓住草原特点,描写富于变化,语言生动优美。
①七月的天气,草原炎热。
“拨开灌木,聚积起来的温暖夜气一下向您扑面而来”,即使是早晨,已可觉出炎热的迫近。
到中午,“空气散发着灼人的酷热”,“灌木丛被太阳烤得滚烫,似乎变得焦黄”。
②草原天气变化无常。
刚才还是赤日炎炎,“一阵风突然袭来,又一下急急地吹过,周围的空气颤动了一下�6�7�6�7”电闪雷鸣,乌云翻滚,下大雨了。
可一转眼,到处又是阳光普照。
③根据景物特点,恰当运用比喻,并富于变化,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如写乌云,先是“天边的一道铅色”,然后,“乌云的前沿像衣袖似的伸展开来,像穹隆似的压了过来”。
写黄昏的天空,“晚霞如火一般的燃烧起来,染红了半边穹苍。
�6�7�6�7附近的空气变得分外清澈,像玻璃一样”,“一颗星星在落日的火海里燃烧着,颤动着�6�7�6�7而火海渐渐变白了”。
六、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默写)1、春天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
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曾一次次地对春天进行歌颂。
有句古诗写道: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恰好与朱自清的《春》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朱自清的《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_________________!
七、重点段落阅读:
(一)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这段文字是依次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
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答:
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写出了春风的和暖和清新。
柔和温暖和煦2、细读选段,按照感觉方式的不同,将景物分开。
下面划分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3、画线句采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______、______的特点。
它是从_______的角度春风的。
4、文中“母亲的手”的本体是什么?
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风特有的芳香指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鸟儿、牧童短笛与春风有什么联系?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提纲,第7页,共12页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让你写春风,你会从哪个角度写?
怎样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
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风的佳句,请你写出一句,并说明其描写的季节及依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泉州 实验 中学 年级 上学 第三 单元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