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
- 文档编号:4875172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21.50KB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讲义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期初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
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地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的人在除夕总要千方百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节日无论今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节民众生活。
由于古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古今节日形态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度分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排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念古今有着根本的区别。
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
现代节日以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很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现在,即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古今节日也注重人们的身心调节。
但传统节日主要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希望通过各种节日庆典与仪式取得与自然的沟通。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自然属特定神灵的支配,人们生产是否丰收,身体是否康健,事业是否发达,子嗣是否兴旺,都仰靠神灵的荫庇。
中国传统节日从其起源看几乎都与神灵信仰有关,如元日驱山臊恶鬼、五月五祭水神等,神灵信仰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
人们通过传统节俗活动密切了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而现代,人们面对的是社会,人们需要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现代节日的主题是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
化“平台”,密切社区成员乃至民族成员的联系,并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
很多节日还保留了传统形式,但其民俗内容已演化为一般娱乐性质,娱乐是当代节日的主导原则。
如壮族的三月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都成为欢乐的群众集会。
古今节日还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而在传统社会中,节日不仅是民众生活时段切分转换的标志,而且总表现为一
种新旧的沟通与过渡,节日是一道道隐形的关口,过节与“度厄”成为节日形态的一体两面。
诸多节俗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与生理的放松,祈求顺利过关与争取未来的幸运。
节日在民众生活中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而现代,虽然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但节日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人们往往没有了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那
样浓烈的情感。
现在年节,在城市中,临近除夕才放三
、五天假,除了比平时的购物热情稍高些外,人们很难有兴奋的感觉。
节日文化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我们在建构新的节日形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它与当代社会的适应与协调,而且也应对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利用有效的传统形式,赋予它新的意义。
以公共娱乐项目为中心,给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隔离的社会成员以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人们在情感交流中获得一种生命意识的体验。
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所指出那样:
“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
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化,也将使这种新文化确实地具有较多的民族色彩和感情。
”
1.下列对古今节日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传统节日与自然时序对应,有利于安排生产与生活。
B.在古代社会,神灵支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人们希望通过节俗活动密切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C.传统社会中,除了有助于生活时段切分外,诸多的节俗,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抚慰和生理放松的。
D.由于节日已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现在社会尤其是城市中,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情已经有所淡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今文化节期选择的观念不同:
古代节期考虑自然物候变化,现代节期考虑适应社会需要。
B.古今的节日在民众生活中皆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C.古代节俗活动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节日活动是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今文化节俗的作用(或“身心调节的内容”)不同。
D.作者认为,挑选和运用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与当代社会适应与协调的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是在现代社会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功能有效的手段。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节日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它们继承了传统节日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
内容。
B.传统的观念中,神灵支配着自然,庇佑人
们生产丰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子嗣兴旺。
C.现代节日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开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节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D.社会进步了,人们更加文明理性,人们一般不再有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浓烈情感,但目前也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重返北京
陈孝全
白云悠悠,人世悠悠。
朱自清离开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来了。
举目无亲,只好先住在朝阳门边一位朋友的家里。
他在北大读了四年书,虽也玩过几回西山,但多在城圈子里呆着,始终没到过清华,对它很是陌生。
清华设在北京西北部的清华园,环境幽静,风景优美,原是端王载漪的王府。
清华大学前身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于1911年正式开办,它的任务就是培养留美学生。
1925年清华进行改革,增设大学部,朱自清就是因此而被聘的。
那时清华大学的教务长是张仲述,朱自清不认识他,于是和那位朋友商量写一封信去,约定第三天上午前往拜访。
那天几经周折,看表已经11点了,才到达清华大学。
坐在客厅等一忽儿,出来一个高个子长脸的,样子很能干的人,这就是他所要会见的教务长张仲述,谈到12点过,宾主才客气地分手了。
过了两天,朱自清带着简便的行李,从朝阳门朋友家搬出,住进了清华园古月堂。
清华园很美,绵密的绿树丛中,蜿蜒着清清的溪流,郁葱的伞松,青青的草地,宽敞的教室,巍峨的礼堂,小小的荷池晃荡着岸边小树的倒影,池莲迎风起舞,散发出阵阵幽香。
这样的风味和南方自不相同,别有一番气韵。
但朱自清孤身一人,刚来乍到,没有什么朋友,心里十分寂寞。
在江南时,他晚上睡眠极好,照例是一觉到天明,北来之后,却睡不安稳,夜夜有梦,而且从来没有一个是清清楚楚的,醒来不知所云,恍然若失。
“最难堪的是每早将醒未醒之际,残梦依人,腻腻的不去;忽然双眼一睁,如坠深谷,万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墙上痴痴地等着!
我此时决不起来,必凝神细想,欲追回梦中滋味于万一;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怀念着些什么而已。
”纷乱的梦境反映的是不宁的心绪。
其实,朱自清到北京之后,一直强烈地怀念着南方那段生活。
一天,他实在闷得慌,乃决意进城去,在海淀下了汽车,找了一个小饭馆,拣了临街的一张小桌子,坐在长凳上,要了一碟苜蓿肉,两张家常饼,二两白玫瑰,自斟自酌,不由又想起在江南的生活,情动于衷,从袋里摸出纸笔,在桌上写了一首《我的南方》:
我的南方,
那儿是山乡水乡!
那儿是醉乡梦乡!
五年来的跋徨,
羽毛般的飞扬!
呵!
他怎能忘了南方的山山水水,乡土人情?
那里有他的亲朋故友,有他年老的父母和弱妻稚子。
在那里,他有过快乐,也有过痛苦,南方毕竟是他耕耘过的土地,汗水洒过的地方啊!
十月的一天,他接到南方来的一封信,是父亲寄的,其中写道: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看到这里,朱自清不禁悲从中来,泪如泉涌,想到父亲待自己的种种好处,特别是八年前料理祖母丧事完毕,父子同车北上,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犹如电影镜头一样历历在目。
他似乎还看到父亲为给自己买桔子,蹒跚地走过铁道,两手上攀,两脚上缩,肥胖的身子显出努力样子的背影。
想起当时的一切,他十分后悔自己那时年轻无知,不能体察父亲爱子之情,心中还老嫌老人说话不漂亮,暗地里笑他的迂。
又想到,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东奔西走,可家中光景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致老境如此颓唐。
又想到,他近来情郁于衷,常常动怒,但始终惦念着自己和自己的儿子。
哀伤和想念之情如滔滔潮水,铺天盖地而来,在晶莹的泪光中,他仿佛又看见父亲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是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他含着泪水,伏案疾书,以朴实的笔调细致地叙写那次和父亲别离的情景,透过父亲的一言一动,揭示了他对儿子的无限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
心灵在纸上疾走,他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如涓涓流水,倾泻于字里行间,溶注于父亲的背影之中。
写到最后,他深情地呼告道: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平淡一语,蕴蓄着他对年迈父亲的刻骨相思。
二十二年后,当《文艺知识》编者问他写作这篇《背影》的情况时,他答道:
“我写这篇文章只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这种从表面上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发出极大的感动力的文章,最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正好代表了作者之为人。
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中“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有改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叙写朱自清重返北京后的一段经历,同时分析了他的作品,指出当时动荡的时局对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影响。
B.朱自清重返北京后,孤独寂寞,工作辛苦,加上身体虚弱,常常夜不能寐,他强烈地怀念南方那段美好生活。
C.朱自清不能忘记南方的生活,难忘南方的山山水水和乡土人情,故而情动于衷,写下了《我的南方》这首小诗。
D.朱自清回答有关写作《背影》的情况以及作者对这一回答的分析,表明作者已由朱先生的人品论及他的文品了。
5.试从句式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部分的文字。
(4分)
6.为什么说“在中学生心中‘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试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
你的属相变成风
王玉清
一帆、阿竹很小就寄养在外公家。
乡下一座显得破旧的瓦板房,像一只突兀的喜鹊窝守在高高的台阶上。
外公像只羽毛蓬乱的灰喜鹊,她俩还只是嫩雏。
瓦板房前,是一条通村公路,外公每天要去扫路。
每天天刚亮,瓦板房的木板门咔嗒一声响,一帆就跳下床,摇醒妹妹阿竹,一起飞快地穿衣洗漱吃早饭。
一帆和阿竹跟着外公走到大路上,一个扛笤帚,一个拎垃圾袋。
路被风扫过了,这一天干活,一帆和阿竹挺轻松。
阿竹说:
“人要是变成风就好了,一会儿就将路扫完了。
”一帆说:
“外公,你扫累了,就变成风吧,呼啦一下子,就把路扫完了。
”
外公有些不自在地笑了。
整个村子的屋顶上,只剩外公家,还有烟囱。
外公在
每年收割季节过后,将别人丢弃的麦秸秆、稻草,翻晒干爽,捆扎成草个子,沿路摆放欣赏一番,就像将军观阵,而后才与一帆、阿竹一起,一路逶迤地搬运草捆至后院,用作燃料。
外公就这脾气,喜欢自己的劳动果实。
粮食果蔬,无论田地里种的,园圃里产的,还是树上结的,外公都喜欢拿将出来,显摆显摆。
春天的大白萝卜,在场坪上铺个满地;夏天的冬瓜、南瓜,在堂屋里的大桌子底下,一层层高摞着;金秋时节的屋檐下,则挂满了酒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到了寒冷的隆冬,厢屋里满堆红红的山芋、沾泥的茨菇。
一年四季,外公家里充满粮食的气息、柴草的气息。
每晚,外公坐在灶膛口,用火叉拨火;一帆和阿竹,站在旁边,递柴送草。
暖暖的火光中,外公给她们讲起了十二生肖:
山野里,虎跑蛇游、鼠兔跳跃;平原上,老牛耕田、马儿奔腾;家园中,鸡鸣犬吠、猪哼羊叫……
下午,阳光和煦。
外公照例在家搞结算。
一把老旧的大算盘,上面荸荠紫的漆,早已褪去大半,珠子的穿孔两边磨得水光圆亮。
外公怎么会有算不完的账目?
养路工的报酬,公路站一个季度结算一次;每天的饭菜,米是自家碾的,菜蔬是园圃里出的……这种呆账,外公从来不算。
外
公算的,是一本活账。
比如今年的年成预估多少,实际收成多少;养一头肥猪开支要多少,出圈收入又是多少;村里今年农田又被征用了多少,粮食产量又少了多少……
外公太爱惜这块土地了,尽管现今它正被鲸吞蚕食。
插秧时节,谁也无法阻止外公,耕田耙地,上水撒粪,拔秧栽秧。
再加上扫路,一个老头子
做双份的活儿,外公整天忙得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一帆与阿竹不可能发现,外公其实就要油尽灯枯了。
这一天,外公巡视秧田水,一帆和阿竹跟在他身后欢快地四处蹿溜。
“真像两只小青蛙。
”外公自言自语。
她俩就回嘴说:
“外公外公,癞蛤蟆!
外公外公,癞蛤蟆!
”
外公一点也不生气。
外公在小河畔的石码头上,坐下了。
外公又不由自主地敲打起右腿来。
“外公疼吗?
外公疼吗?
”两个外孙女怜惜地看着外公。
夕阳西下,外公陶醉地倚靠在石头旁,目光渐渐迷幻起来……
人们循着哭喊声找来时,发现外公因为休克,倒在河里,身上粘了水青苔。
外公躺在医院里,姐妹俩前来探望。
外公伸出干瘦的手,紧紧握住她们。
泪水顺着她俩的脸颊往下淌。
外公微笑着,一会儿小田鼠乖乖、一会儿小兔子乖乖地叫,硬是让两个外孙女破涕为笑。
一帆属相是老鼠,外公掐算过了,田内之鼠,五行属涧下水;阿竹属兔,是山林之兔,五行属城头土。
外公说过,属相像一个人看不见的巨大气囊,里面装着自个的脾气、爱好、经历,还装着各种花香、草味和泥土的气息,它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古老的身份证件。
外公的嗓音低弱下来。
外公的属相是马,五行属杨柳木。
外公喃喃地说,活了这一辈子,外公累了,不要属马了。
外公的属相,就要变成风了,轻轻飘荡的杨柳风……
一帆曾问外公:
“十二生肖之中,为什么没有天上飞鸟,没有水中游鱼?
”
记得外公这样回答——虽然说龙蛇本事大,有时会到天空或水里,去度度假,可十二生肖,都关注大地,喜爱大地,不避大地上的祸福苦乐,就像在土地上劳作的人们。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外公像只羽毛蓬乱的灰喜鹊,她俩还只是嫩雏”,此句用形象的比喻表明外公尽管老迈但还要承担抚育孙女的重任,而稚嫩的她俩更需要外公的抚养呵护。
B.“整个村子的屋顶上,只剩外公家,还有烟囱”,这表明外公家的经济条件是村里最差的,外公没有钱来改善厨房设施。
C.“这种呆账,外公从来不算。
外公算的,是一本活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外公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对耕地减少的现实的担忧。
D.一帆和阿竹把外公称作“癞蛤蟆”,是对外公称她俩为“青蛙”的回应,表现了她俩活泼、淘气的个性,以及亲密、和谐、温馨的祖孙情。
E.小说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叙述了外公带着两个孙女艰难度日的故事,表明在人间只有亲情最伟大。
8.小说主人公外公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中多次提到“十二生肖”“属相”,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
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目送之。
袁盎进曰:
“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上曰:
“社稷臣。
”盎曰: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
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
“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
其在禁中,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
“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
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
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②上林:
秦汉时皇家苑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
“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
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
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
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
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盎遂不谢。
(5分)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4~15题。
(11分)
花底①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②县,堪留卫玠③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
②潘安,即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
③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14.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方法。
“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
“万萼”“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
面对着可爱的花,忽然天上下起雨来,光线像是暮色朦胧,昏暗不明,不知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朝霞。
C.颈联运用典故,正面写花。
用潘岳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用长相“风神秀异”的卫玠停车驻足观赏,表现花的美艳无比。
D.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
“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美丽。
“莫作委泥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地驻留,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
E.这首诗作者追求辞藻,富丽精工,刻画不吝笔墨,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华美,与其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
(3)陶渊明在《饮酒》中表明自己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要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式闲适恬静的生活。
“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高居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③菲律宾借纪念独立日116周年挑衅中国,对于中国的忍让,很多人不理解,可是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的解读,让他们豁然开朗,不时鼓掌。
④李白时常放浪形骸于权贵之间,一方面是他狂放不羁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仕途失意带给他的愤懑。
⑤食品安全方面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
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堕入了彼此加害的怪圈。
⑥小说家就像修行的人,虽然穿梭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不管事态如何变幻,他们都安之若素。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的灿烂的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产生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
B.通过培育建设特色小镇,将有助于打破目前现代城市街区功能单一、生活单调、人情冷漠的尴尬局面,避免现代城市沦为只见车水马龙、只闻马达声响的空虚之城。
C.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人类文明史乃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协作 学年 语文 下学 期期 考试 试题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