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模拟试题B.docx
- 文档编号:4871058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974.94KB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模拟试题B.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模拟试题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模拟试题B.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模拟试题B
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模拟试题B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沿109°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完成1—2题。
1.P、Q两谷地形成的主导地质作用分别是
A.地壳下沉冰川侵蚀B.断裂下陷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地壳下沉D.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P谷地位于非季风区③P谷地聚落多团聚型
②Q谷地河流无结冰期④Q谷地道路多棋盘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D2.B
【解析】1.图中显示,P谷地所在岩块相对两侧岩块断裂下降,形成地堑构造,因此P谷地形成的主导地质作用是断裂下陷,排除A、C。
图中显示,Q谷地呈V型形态,Q谷地纬度较低,位于秦岭以南,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较快,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因此Q谷地形成的主导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选项D符合题意。
Q地纬度较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没有冰川分布,且谷地形态呈“V”型,而冰川谷往往呈“U”型,因此排除B。
故选D。
2.根据经纬度位置和与秦岭的相对位置判断,P谷地为渭河谷地,渭河谷地位于我国季风区,①错误。
P谷地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型,②正确。
Q谷地位于秦岭以南,属南方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③正确。
图中显示,Q谷地地形起伏较大,道路多沿河谷延伸,呈条带状,广阔平原地区的道路多呈棋盘式,④错误。
故选B。
读世界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回答3—4题。
3.下列区域形成的天气系统与①地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裸地B.冬季晴朗夜晚的湖泊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4.关于图中四地的天气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垂直气流辐合上升,天气晴朗B.②地水平气流逆时针辐散,易现雨雪天气
C.③地风向为西北风,风力大于④地D.④地此时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答案】3.C4.C
【解析】3.由图可知,①地为大陆冷高气压中心,该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春季大陆降温快,为大陆寒冷中心,气温低,气流下沉,从而形成高气压中心。
夏季白天内陆裸地升温快,气温高,应形成低压;冬季晴朗夜晚的湖泊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形成低压;郊区温度低于城区,形成高压;暖流流经的海面温度高,形成低压。
故选C。
4.①地为高压系统,气流下沉,天气晴朗;②地为北半球低压系统,水平方向气流逆时针辐合,多阴雨天气;③地风向为西北,等压线比④地密集,风力大于④地;④地此时处于冷锋过境前,冷锋过境时,将有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
故选C。
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岳桦林是一种匍匐状生长的森林(右图),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岩体松散,土层厚B.位于阴坡,光照少
C.气候寒冷,防大风D.地势陡峭,多落石
6.研允发现,近年来图中岳桦林帯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该现象表明
A.苔原带正在下侵B.岳桦林种群在萎缩
C.植被演替正在停止D.岳桦林带正在上升
【答案】5.C6.D
【解析】5.岳桦林位于山地北坡海拔较高处,位于阴坡,气温较低,所以岳桦林生长在气候寒冷的地区;这里地形坡度大,山地土层薄,土壤贫瘠;材料中“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说明植被抗风且土壤贫瘠,必须扎根深处才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区域纬度高、海拔高,寒冷的环境使得植物匍匐生长更容易成活,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主要是为了不被大风折断或拔起。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苔原带应上侵,A错误;岳桦林种群在增加,B错误;植被演替没有停止,C错误;题干中“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海拔低处先出现岳桦林,海拔高处后出现岳桦林,这说明岳桦林带不断向高处迁移,D正确。
故选D。
下图为2018年中国各省区人均预期寿命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7—8题。
7.影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空间差异的因素,归根结底取决于
A.生物学规律制约B.医疗卫生条件C.生活消费习惯D.生产力发展水平
8.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值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A.东部和东北地区B.中部和西部地区C.西部和东部地区D.东北和中部地区
【答案】7.D8.A
【解析】7.图中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致从东向西递减,生物学规律明显不可能造成这样的空间差异,排除A。
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消费习惯对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空间差异产生重要影响,但不是根本性影响因素,排除B、C。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生活消费习惯较好、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等,从而导致人均预期寿命较长,而中西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最终导致人均预期寿命较短,选项D符合题意。
8.图中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值在75岁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北地区,如东北地区的黑、吉、辽,东部地区的京、津、鲁、苏、沪、浙、闽、台、粤、琼等,人均预期寿命值在75岁以上的中西部省市区只有桂和渝。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值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地区,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为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国务院于2019年1月10日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的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
读图完成9—10题。
9.行政区划调整后,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的
A.经济地位加强B.服务范围扩大C.城市职能减少D.城市等级提升
10.济南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济南城市圈建设的作用体现在
①进一步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
②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③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
④构建与环渤海地区多元互补、协调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9.A10.D
【解析】9.行政区划调整后,济南的经济总量增加,经济地位加强,A正确;省会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全省没有变化,B错误;城市职能不会减少,可能和原来相同或比原来多,C错误;城市等级没变,D错误。
故选A。
10.济南行政区划的调整进一步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故①正确;济南行政区划的调整,规模变大,推进了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故②正确;可以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故③正确;构建与环渤海地区多元互补、协调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故④正确。
①②③④正确,D正确。
故选D。
有效国土面积指的是国家的国土范围内适宜让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土地。
美国有效国土面积达到70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0%,堪称世界之最。
下图为美国农业带示意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俄罗斯相比,美国有效国土面积占国土比例高的原因
A.平原面积大B.海岸线较长C.自然灾害少D.平均纬度低
12.图中
A.甲地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乳畜业B.乙地曾频受黑风暴侵袭
C.丙地苜蓿和玉米轮作可提高土壤肥力D.丁地9月遍地金色麦浪
【答案】11.D12.C
【解析】11.俄罗斯有广阔的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俄罗斯相比,美国有效国土面积占国土比例高的原因不是平原面积大,排除A。
俄罗斯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海岸线长,且海岸线较长与有效国土面积比例高关系不大,排除B。
美国和俄罗斯自然灾害都较多,差异不大,排除C。
俄罗斯很大一部分国土纬度很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而美国平均纬度低,位于高纬度的国土面积比例小,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土地比例较小,D符合题意。
12.甲地纬度较高,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且城市密集,适合发展乳畜业,A错误。
乙地以地中海气候为主,本地及周边没有黑土分布,不会频受黑风暴侵袭,B错误。
丙地为玉米带,由于苜蓿属于豆科作物,有固氮作用,因而丙地苜蓿和玉米轮作可提高土壤肥力,C正确。
丁地为小麦带,因纬度较低,主要种植冬小麦,冬小麦一般夏初成熟,9月早已经收获,因此丁地9月不可能遍地金色麦浪,D错误。
广西凌云县平怀村以种桑养蚕为基础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如下图)。
桑树是落叶植物,为提高光能利用率,桑园内常常在剪伐桑枝后定期栽种红薯。
据此完成13—14题。
13.按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因素,桑园内定期栽种红薯主要属于
A.技术装备B.水肥控制C.种植方式D.耕作制度
14.平怀村的桑园生产模式
A.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B.促进了新型农业地域的形成
C.遵循了扬长避短的生产规律D.保障了城市地区的商品供应
【答案】13.C14.A
【解析】13.桑园内定期栽种红薯主要属于间作或混作方式,属于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选项C符合题意。
桑园内定期栽种红薯与技术装备无关,排除A。
材料信息表明,桑树是落叶植物,为提高光能利用率,桑园内常常在剪伐桑枝后定期栽种红薯,说明种植方式是为了充分利用光能,不是水肥控制,排除B。
耕作制度又称熟制,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先后种植几种作物的种植制度,桑园内定期栽种红薯不属于耕作制度,排除D。
所以选C。
14.平怀村的桑园生产模式,桑园内常常在剪伐桑枝后定期栽种红薯,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空间,通过废弃物还田,保持了土地生产力,因此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A正确。
平怀村的桑园生产模式是在以种桑养蚕的基础上形成,且一个村落的变化,不可能形成新型农业地域,B错误。
材料信息没有表明该地生产条件的优劣,因此该桑园生产模式没有明显体现扬长避短的生产规律,C错误。
平怀村的桑园生产模式,不是面向城市的生产类型,而且生产规模不大,生产品种有限,适应地区有限,因此不可能保障了城市地区的商品供应,D错误。
所以选A。
因国内制造业利润被压缩及产品出口受限,中国许多企业加快了外迁步伐。
越南正成为企业外迁的重要目的地。
近年来,部分外迁到越南的企业却又因“水土不服”铩羽而归。
据此完成15—16题。
15.由中国外迁到越南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纺织工业、鞋帽、机械配件B.石油化工、印染、造纸工业
C.食品加工、饮料、家具生产D.软件开发、五金、电子装配
16.“水土不服”的原因可能是越南
A.劳动力工资水平大幅提高B.用地不足,地租水平高
C.产品出口遭遇强大的壁垒D.生产协作条件不如中国
【答案】15.A16.D
【解析】15.材料信息表明,企业外迁越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制造业利润被压缩,说明中国比越南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高,因此由中国外迁到越南的工业部门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纺织业、鞋帽、机械配件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选项A符合题意。
石油化工一般布局在消费市场,而越南当地市场狭小,外迁的可能性不大,排除B。
食品加工一般布局在消费市场,外迁转移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
软件开发对技术力量要求很高,越南不具有技术优势,外迁转移的可能性不大,排除D。
16.越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暂时不会出现劳动力工资水平大幅提高,排除A。
越南工业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租水平应该较低,排除B。
越南没有与主要消费大国产生明显的贸易摩擦,产品出口遭遇强大壁垒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
越南的工业基础条件远不如中国,生产协作条件较差,使得许多企业组织生产不便,生产成本较高,导致“水土不服”,选项D符合题意。
2018年7月25日报道:
在过去的几周里,北欧地区的气温已经达到32摄氏度以上,并且长时间没有发生大的降雨,并在瑞典引发了火灾,下图为火灾分布图。
据此完成17—18题。
17.瑞典多地发生火灾,主要反映了
A.全球变暖B.气候异常C.全球降水减少D.北大西洋暖流增强
18.“甲海域盐度高于乙海域”,解释合理的是
A.纬度较高,蒸发量小B.地势影响,冰雪融水注入多
C.西风影响,降水较多D.海陆影响,甲海域封闭程度小
【答案】17.B18.D
【解析】17.北欧地区纬度高、深受海洋影响,夏季应该较凉爽、湿润,但几周内气温上升到32°C,且长时间没有发生大的降雨,并在瑞典引发了火灾,这是气候异常现象,B正确;全球变暖温度增加幅度较小,A错误;瑞典多地发生火灾、降水少属于局部变化,不能说明全球降水减少,C错误;北大西洋暖流增强增温增湿作用会增强,降水会增加,火灾发生几率变小,D错误。
故选B。
18.甲海域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应该盐度较低才对,A错误;甲、乙海域均有冰雪融水注入多,乙海域冰雪融水注入更多,导致乙海域盐度低,B错误;甲海域受西风影响大,降水较多,应该盐度低,C错误;海陆影响,甲海域封闭程度小,与大洋海水交换多,盐度高,乙海域封闭,和外海海水交换少,周边陆地众多河流注入,带来大量淡水,因此盐度低,D正确。
故选D。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在此次地震过程中,“地震预警”系统起到了预警20秒,伤亡减少63%的作用。
“地震预警”LBS系统主要是跟中国地震台I网中心合作研发,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结合无线电通讯网络,为民众实时推送地震消息。
据此回答19—20题。
19.LBS系统可为后续救援快速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口数目及所在位置。
其所利用的技术是
A.GIS+RSB.GIS+GPSC.GPSD.RS+GPS
20.此时某地刚好位于一条完整昏线的中点,且该地所处经线东西两侧的日期不同,那么此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了全球范围的
A.三分之一B.三分之二C.四分之一D.四分之三
【答案】19.B20.D
【解析】19.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要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需要把居民点分布,地形和堰塞湖将淹没地区等信息综合分析,用到的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
同时,需要诶后续救援确定位置,需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
故选B。
20.结合题干,该地位于该地刚好位于一条完整昏线的中点,且该地所处经线东西两侧的日期不同说明该地的时间为18:
00,且经度为180°(国际日期变更线),据此计算出0时经线的经度为90°W,因此与北京同属一天的范围为90°W—0°—180°的范围,为270°,占全球范围的四分之三。
故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2018年,拥有1630万人口的M国成为西非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
但其本国仅能加工棉花产量的2%,民众生活所需大部分布料依赖进口。
有关部门强烈呼吁M国政府推动棉花加工,从而寻求棉花产业的增值。
图1是世界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1923年底,连接B、D两城的西非铁路全程贯通,从此M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始有少量出口。
但由于区域内政局动荡,铁路经营惨淡。
2014年底,中国与当地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复建改造该铁路,并在2016年动工,计划4年内完成。
材料三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
图2是A、C两地6月份风频玫瑰图。
材料四M国境内的N湿地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季节性湿地,这片巨大的绿洲是水鸟的重要栖息地。
定期洪水不仅支撑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也保证了丰水期大型轮船的通航。
(1)简析M国首都B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
(4分)
(2)简述改造西非铁路将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意义。
(6分)
(3)从盛行风角度,分析6月份A、C两地气象灾害的差异。
(4分)
(4)从水位季节变化角度,简析图示位置修建水坝将对其下游产生的可能影响。
(6分)
21.【答案】
(1)接近原料地(或纺织原料充足);廉价劳动力丰富;国内棉纺织产品市场需求大;首都基础设施较完善。
(4分)
(2)进一步促进M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出口;促进沿线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运速,扩大运能;提升D海港口地位(拓展D港经济腹地);促进M国的对外开放。
(6分)
(3)6月份,A地盛行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量大且集中,多发生暴雨、洪涝等灾害。
(2分)
C地受盛行东北风(或受东北信风影响),因其来自干旱的沙漠(内陆)地区,多发干旱、沙尘暴等灾害。
(2分)(从风向、风源地、气象灾害类型三个角度分别作答)
(4)有利:
洪水期水位降低,减少下游洪水的形成;枯水期水位有所提高,改善枯水期航运条件;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3分)
不利:
洪水期水位降低,造成下游湿地萎缩,生态系统被破坏;下游两岸及绿洲区土壤得不到补充;大型轮船的航行受限。
(3分)
【解析】
(1)M国首都B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从原料、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信息表明,M国为西非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图中信息表明,B城接近棉花产地,棉纺工业的原料丰富;当地工资水平低,廉价劳动力丰富;材料信息表明,民众生活所需大部分布料依赖进口,表明国内棉纺织产品市场需求大;B城为M国的首都,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发展棉纺工业。
(2)改造西非铁路将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意义可以从交通、资源开发、对外贸易、经济促进作用、就业等方面进行叙述。
西非铁路改造能够提高铁路运速,扩大运能,拓展D港口的经济腹地,提升D港口运输地位;材料信息表明,西非铁路原来担任M国矿产资源出口任务,改造后的铁路会进一步促进M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出口,把M国的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沿线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活跃国内经济,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
(3)6月份A、C两地气象灾害的差异可以从风向、风源地、气象灾害类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图2中信息表明,6月份,A地盛行西南风,风从海洋上吹来,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加上地形抬升,降水量大且集中,图中显示,A地地势较低,容易产生洪涝等灾害。
图2中信息表明,C地受盛行东北风,因其来自干旱的沙漠(内陆)地区,水汽少,很难成云致雨,容易形成干旱、沙尘暴等灾害。
(4)题意表明,图示位置修建水坝将对其下游产生的可能影响应从水位季节变化角度分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分析。
从有利影响来看,由于水坝的调蓄,下游洪水期水位降低,减轻下游洪水压力;下游枯水期水位有所提高,改善枯水期航运条件,有利于增加水运能力;水坝建设增加供水能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从不利影响来看,由于水库拦蓄大量水源,可能导致注入N湿地水量减少,造成下游湿地萎缩,水坝建设使得定期洪水减少,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发生改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由于水坝拦截泥沙,使得下游两岸及绿洲区土壤得不到泥沙补充,营养元素下降,土壤肥力下降;材料信息表明,定期洪水保证了丰水期大型轮船的通航,水坝修建使得下游洪水期水位下降,不利于大型轮船的航行。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漫漫蒿草盛,绵绵不见边……潮涨蓝是海,潮落红接天。
”红色的碱蓬草在渤海湾东北部的盘锦市红海滩大量生长,形成一条“红色海岸线”。
碱蓬草抗逆性强、耐盐、耐湿、耐瘠薄,是唯一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一种草。
材料二盘锦市是一座因油而兴的石油、化工城市,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保护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材料三图1为辽河流域水系分布图,图2为下辽河平原海岸线的历史变迁示意图。
(1)简析甲、乙两地最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6分)
(2)简述盘锦市红海滩的生态价值。
(6分)
(3)近年辽河通辽附近河段常发生断流,简析其原因及对当地的主要影响。
(4分)
(4)简析下辽河平原海岸线的变迁过程。
(4分)
22.【答案】
(1)甲:
土地荒漠化。
原因:
地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
(3分)
乙:
水体污染。
原因:
石油、化工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水较多。
(3分)
(2)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美化环境;减弱海浪的侵蚀作用,防止海岸线后退;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6分)
(3)断流原因:
上游地区水库拦水;该区域农业用水增多;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主要影响:
缺水导致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生态恶化。
(2分)
(4)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地处辽河三角洲,地形平坦,流速减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辽河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沉积作用大于海浪侵蚀作用。
(4分)
【解析】
(1)图中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边缘,地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比较脆弱,由于人们过度开垦,破坏草地,过度用水,导致当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材料信息表明,盘锦市是一座因油而兴的石油、化工城市,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保护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由此推断,图中乙地石油、化工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水较多,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2)盘锦市红海滩的生态价值应从湿地生态功能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石油、化工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水较多,导致水体污染严重,而红海滩具有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美化环境的生态功能;红海滩湿地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海岸生物多样性;红海滩削弱海浪势力,减弱海浪的侵蚀作用,保护海岸线稳定。
(3)近年辽河通辽附近河段常发生断流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自然原因来看,通辽以上流域降水量不大,径流量较小;辽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径流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径流量小;全球气候变暖,当地气温上升,蒸发加强,辽河径流有减少的趋势,容易出现断流。
从人为原因来看,图中显示,通辽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水库拦蓄河水,使得通辽附近径流减小;由于通辽以上流域过度开垦,农业规模增大,该区域农业用水增多等,使得通辽附近河段常发生断率。
辽河通辽附近河段常发生断流对当地的主要影响应从生态环境变化、地下水利用、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
河流断流导致生态用水紧张,加剧当地荒漠化;河流断流,导致当地生产生活缺水,人们为了解决水资源紧张,导致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加剧。
(4)图2显示,下辽河平原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下辽河海岸线的变迁过程应从辽河泥沙沉积作用进行分析。
辽河上游支流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流速快,河流侵蚀搬运作用强,大量泥沙带入辽河河口,辽河河口地区地形平坦,流速减缓,辽河河品位于辽东湾,潮水水位较高,海水的顶托作用强,使得辽河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大量沉积,沉积作用大于海浪侵蚀作用,使得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普通高校 招生 科目 考试 地理 模拟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