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年度报告.docx
- 文档编号:485955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24MB
银行理财产品年度报告.docx
《银行理财产品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理财产品年度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理财产品年度报告
银行理财产品2012年年度报告
一、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背景
通胀势头得到遏制,采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市场利率下降,货币投放量稳定增长
商业银行作为目前市场上最为主流的金融销售机构,在广泛意义上,基金、保险、券商资产管理产品、信托等都可以作为商业银行所售的理财产品。
本文狭义上以由商业银行作为发行主体发行的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讨论。
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继承了11年的高速发展势头,全行业呈现供需两旺的状态,并延续了爆发式的增长速度。
究其原因,首先是作为理财产品发行方的商业银行存在发行产品的动力。
2012年12月5日,惠誉评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补充流动资本的重要方式。
而2012年6月7日通过,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实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在监管层面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提出正式法律要求,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灵活且多用途的金融工具,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
其次,投资者作为理财产品的需求方,对于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货币资金管理,获得更高收益率的理财理念的认可程度愈发加深,也从侧面加强了市场的需求。
如上图所示,2012年全年,抗通胀政策持续发挥作为,CPI水平发生高位滑落,从2012年1月的的4.9%,降低至2012年11月的2%,并于2012年3月跌破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负利率”现象已经实质扭转。
与此同时,为恢复经济增长,央行分别于2012年6月与2012年7月两次调低一年期存款利率至3%,并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滚动式逆回购提高货币供应量,M2总量持续上升。
经历了上一轮通胀后,人们对于财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增加,而过低的存款利率也使人们对于主动管理货币资产的需求增加,推动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持续发展(见图1)。
二、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回顾
1、年内发行数量平稳增长,季末效应然明显
从分月统计数据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稳步增加,2012年前6个月,月平均发行产品2395只,低于7-11月的月平均发行2809只。
同时2012年理财产品发行的季末效应依然明显,理财产品发行的季末效应是指由于季末是银行存款考核的时点,因而该时点上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将会得到提升的现象(见图2)。
2、发行主体结构稳定城商行发行量增长迅速
从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上看,与2011年相比,2012年发行主体结构相对稳定,国有控股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依然占据发行方的主体位臵。
2012年全年,国有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为31.19%,股份制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为34.57%,股份制银行产品发行量首次超过国有银行产品发行量。
与2011年相比,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和下降了10%,但依然占发行市场的大部,外资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上升至2.5%,较2011年上升1.5个百分点,而农商行等构成的其他银行类则较2011年下降了0.64个百分点,总体发行主体的构成结构保持稳定。
全年变化最大的部分来自于城商行发行数量的迅速增长,发行占比从2011年的17%迅速增加至2012年的25.24%,发行占比与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的发行占比差距已经缩小到不足10个百分点(见表3、表4)。
从不同主体2012年发行产品数量的分布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国有控股银行个体发行量较之其他类别银行仍明显优势,前三大发行主体平均发行2396只产品,远超其他类别银行发行均量,城商行、外资行与其他类银行个体发行规模依然较小(见表1)。
城商行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的迅速增加。
我国城商行数量众多,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共有66家城市商业银行,超过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数量总和,同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时间较晚,自身规模有限,面临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农商行在内的多重竞争,有着强烈的扩大自身规模以及通过竞争获得市场份额的双重驱动力。
2012年全年,城市商业银行共发行7449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同比增幅达到83.34%,远超全年理财产品的平均增长水平,仅次于由于基数较小而增速迅猛的其他类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与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增长规模还是增长速率,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见表2)。
3、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自2007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首次超过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后,人民币产品的市场规模保持了稳步的增加,市场地位得到巩固。
究其原因,一方面,美元的持续走弱、类似挂钩汇率的结构化人民币理财产品等替代品的增加使得07年前以非人民币理财为目标所设计的理财产品已逐渐被市场趋势淘汰。
另一方面,客户进行主动人民币资产管理意识正在增强,银行也有通过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扩大自身资产规模的意愿(见图5)。
至2012年11月,全年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占27725只,较2011年同比增加31.27%,市场规模占比已达到92.02%,较2011年增加5.64个百分点。
非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2398只,较2011年同比下降27.19%,市场规模占比7.98%,较2011年减少4.64个百分点。
从已发行的外币产品分布来看,美元理财产品依然是非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的主导产品,澳元和港元理财产品分居二三位,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情况从另一方面揭露了国内投资者非人民币货币的持有与偏好情况。
行集中程度较高,除美元产品外,其他非人民币理财产品前三大发行人发行的产品市场占比均超过50%,澳元产品前三大发行人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为55.15%、港元产品为74.01%、欧元产品为73.67%、其他类货币前三大发行人的市场占比更是达到了94.95%,发行人集中程度明显;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是非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外资银行在澳元、港元和其他类理财产品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美元类理财产品由于发展时间较长,模式比较成熟,参与发行的银行业较其他非人民理财业务更多,城商行发行了其中15.86%的产品。
4、产品收益结构稳定非保本型产品成为主力
2012年由于股票市场全年不景气,使得收益率基本固定、期限选择多样、进入门槛较低且风险较低的银行类理财产品成为投资首选。
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过程中,由于大量采用结构化设计,将高风险的投资标的,通过资产池打包与产品分级设计的方式合理的分散到多个产品中,针对高净值客户出售首先承担损失,并获得剩余浮动收益的高风险高收益级产品,针对普通投资者出售低风险,收益固定的产品优先级,这一部分产品所获资金主要投向于银行间债券和票据市场,银行本身拥有比较严格的风控与投资体系,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这一类非保本产品可以被认为近乎无风险。
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18707只非保本型产品,同比增长23.71%,占全部发行产品62.46%,非保本型产品市场份额的稳定,说明投资者已经认同了这一收益类型产品。
与2011年相比,今年发行的产品在收益类型上保持了稳定,非保本型产品、保本浮动型产品、保本固定型产品占比与2012年相比,同比变动-0.1%、2.58%、-1.24%,基本保持结构稳定。
2012年,除外资银行外,各发行主体所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类型中,非保本型产品发行占比均超过50%,成为各发行主体的主要发行品种,同时,保本浮动型产品的发行量均高于保本固定型产品。
外资银行发行产品主要以保本浮动型为主,主要是由于其发行产品主要挂钩股票、汇率、大宗商品等标的,其收益表现波动性较大,保本浮动型为主的收益设计,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保本的前提下,根据产品设计,获取可能的收益。
5、资产配臵高度灵活不同银行产品配臵偏差异明显
资产配臵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来源,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可配臵于多个市场,并随着各个市场的发展情况,灵活改变资产配臵比例,以期获得低风险的固定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往往根据资本市场的运行情况灵活调整资产配臵比例,05年时,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主要用于配臵其他组合的比例达到87.19%,只有8.15%的资产配臵于债券市场,造成资产单一配臵主要由于05年时可配臵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理财产品监管尚未严格,大量理财产品所获得资金用于银行补充自有资金进行放贷。
从05年起,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理财产品可配臵资产类型逐渐丰富,资产配臵更为多元化,同时对于市场的反应也更为灵敏,如配臵于股票市场的资产,在07年牛市时最高配臵比例达到21.23%,而随着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08年开始配臵与股票市场资产比例已经只有6.64%,随后,持续保持低配状态,至2012年,配臵与股票市场的资产比例降至3.31%。
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配臵资产比例紧贴资本市场发展脉络,前三大配臵市场分别为其他类资产32.47%、利率市场31.07%、债券市场27.9%,其中其他类资产主要为信托标的与另类产品标的为主。
按发型主体分类来看来看,国内银行主要理财产品资金均集中配臵在其他类、债券与利率类资产上,除此以外,发型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将理财产品资金部分配臵于其他资产上,如城商行与农商行为主的其他类银行累计发行了686只可配臵于票据的理财产品,国有银行发行了58只可配臵于黄金资产的理财产品,而其他银行由于自身投研实力较弱且市场低迷,未发行可配臵于股票类资产的理财产品。
外资银行由于自身业务特点,发行的理财产品资产配臵模式与国内银行不同,大量理财产品资产配臵于汇率市场与股票市场,此外,外资银行也发行了配臵于原油、黄金等商品的结构化产品。
2012年,对于配臵票据类资产与信贷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受监管影响,双双急刹车,从08年开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资产大量配臵于票据市场与信贷市场中,资产配置比例最高达到14.81%与26.72%,2012年2月,为控制银行表外业务风险,银监会发布为《关于信托公司票据信托业务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紧急叫停票据类信托,同时对银行票据类理财产品展开针对性窗口指导,这一措施使得配臵于票据资产的理财产品数量急剧下降,2012年全年共发行1613只可配臵票据的理财产品,占比2.27%,同比下降72.03%。
而在2010年银监会就通过口头通知、窗口指导、发行《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方式,加强监管、解决信贷类理财产品超常规发展的问题,并将其逐步纳入表内监管,2012年全年,单一投资于信贷类资产的理财产品仅发行24只,而组合类产品中含有信贷类资产的产品也仅有1063只,占比1.49%,同比下降72.22%,预计银监会出于银行系统稳定性的考量,短期内将继续加强对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不会放松该两项业务的监管尺度。
我们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将越发看重于产品设计的资产配臵水平,在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跨行业、跨市场的合理配臵资本,通过市场的周期性发展获得稳定收益,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来源。
6、超短期理财双重受限短期理财占据半壁江山
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设计期限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降低,大量超短期理财产品转为短期理财产品发行。
2012年全年共发行1574只超短期理财产品,市场占比5.05%,与2011年相比,发行数量同比下降79.71%,市场占比减少27.04%。
与之相对应的,是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急速增加,2012年共发行18715只短期理财产品,与2011年相比,同比增加115.91%,市场占比60.02%,市场份额同比增加24.17%,短期理财产品成为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替代品,大量占领发行市场份额。
除此以外,2012年发行的其他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结构与2011年相比大致保持稳定。
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急刹车,最直接与最重要的原因是来自银监会为了防范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来进行变相的高息揽储行为所带来的风险,于2011年9月正式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在20011年11月的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由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提出:
严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理财产品 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