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及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4858701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1.62KB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及心得体会.docx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及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及心得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及心得体会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及心得体会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
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
先生对梁光汉说:
‚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
‛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
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
数数、算帐一清二楚。
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
长到12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
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
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
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
先生问:
‚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
‛山伯有礼貌地回答:
‚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
‛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
先生对梁光汉说:
‚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
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
‛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
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
入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
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城赶路。
日出而起,日落歇脚。
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城。
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
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
‚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处?
‛只见对方彬彬有礼答道:
‚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祝家庄人。
此去四明鄮城从师求学。
‛山伯一听,志同道合,十分高兴。
连忙通报自己姓名和住址。
并说:
‚你我两家只数山相隔,同属会稽郡,也算同乡,本人才疏学浅,请公子多多指教。
‛英台忙说: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
‛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叙谈得很投机。
又互通年龄,山伯16岁,长英台2岁,于是双方称兄道弟,好不亲热。
英台的书童银心为英台巧遇这样和气有礼的兄长感到十分高兴。
来到鄮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
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
话说那祝英台,原是祝家庄员外祝公远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在家被视作掌上明珠。
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识礼。
但娇生惯养,也很任性。
到14岁时,竟缠住父母要上学。
祝员外经不住英台撒娇,便答应了。
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贵,而女孩出门读书,有失礼仪,让人笑话。
便对英台说:
‚自古女子不上学,你还是在家习字读诗吧。
‛英台灵机一动说:
‚父亲,女儿早
有妙计,我女扮男装远离家乡求学,这不会有损父亲名声,女儿主意早定,不可改变。
‛父劝女顶,一来一去,最终还是祝员外让步。
现在梁祝来到鄮城上学,同桌同床,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又因为祝英台防范严密,晚上睡觉杯水相隔,虽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盖,终究没有让梁山伯察觉英台女儿身。
倒是同班马文才常常疑心。
三载同窗,弹指一挥间。
英台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书信也到了,就辞师回家。
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
此时祝英台爱慕之心越发强烈。
一路上,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碰到鸳鸯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来牵线结姻缘,一直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
这时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后一着棋子了,对梁山伯说:
‚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我无以报答,想给梁兄提亲。
‛山伯一听,非常害羞,脸也红到了耳跟。
英台鼓足勇气,丝毫不放弃最后机会,顿了顿嗓子说:
‚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
‛山伯忙说:
‚多谢贤弟。
我家无万贯钱财,又无高贵门第,怕不配贤妹吧。
‛英台紧追不放:
‚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哪论门第家产,望勿推辞。
‛山伯听英台说的蛮有道理,仗英台信义,就把终身大事托付英台。
英台临别回头再三叮嘱:
梁兄及早遣媒来提亲,千万勿误。
山伯连连应诺。
长亭一别,又过一载。
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临别重嘱,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
山伯在村头逢人便问:
‚我鄮城读书同学英台家在何处?
‛庄里的人都说没有这样的人。
走到一棵古樟树下,遇见一童颜鹤发老者,山伯就上前询问,老者神秘地一笑说:
‚本庄祝员外千金祝九娘,写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
‛山伯一听,出于害羞的本能,连忙摆摆手说:
‚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学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
‛转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说:
‚请问老伯,她家怎么走?
‛老者顺手一指说:
‚庄东朱门粉墙就是祝家府第。
‛山伯谢过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门求见,祝员外曾几次去鄮城看望过英台,同山伯熟悉,故破例让山伯进深闺楼台相见,以叙同窗之情。
山伯一见英台,方知是女儿身。
此时回想三载同床,羞愧难言,连连摇头。
还是英台大方,上前解释:
‚我身为女子,如不女扮男装,怎能同男子一样去上学呢,实在是不得已啊,请梁兄见谅。
‛停了一番,英台若有所失地说:
‚小九妹就是英台,梁兄你为何不早托媒来提亲?
现我们同窗马文才的父亲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说亲,送来聘礼,因我父亲来四明学馆看望我时,顺便拜访了家住鄮西的会稽府马太守,认为马家有权有势,门当户对,就应允了马家,愿结秦晋之好。
你我同窗情深,但为时已晚。
‛山伯听后十分后悔,当初十八里相送,英台句句表真情,自己却一点不领情。
只好痛苦地告辞英台。
山伯回家,其父母很是喜欢,但见山伯整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反复询问,仍闭口不语,身体日见消瘦。
这年秋,朝廷简文帝举贤良,四明学馆把品行端正、学业卓著、独占头名的
梁山伯推举上去。
一日,江浙道台衙使策马前来报喜:
奉诏,梁山伯出任鄞县令。
梁山伯有志为民造福,顾不得私情折磨,带病上任,当年20岁。
到任后,治理三江,使农田旱涝保丰收;帮助农民治灭虫害;整顿鄞城秩序,惩处一批横行不法‚地头蛇‛。
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梁山伯因病痛和劳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巡视姚江大潮水位时,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龙墟,临终嘱衙吏就地安葬,以示死守姚江大堤;同时祝英台若嫁到鄮西马家,这里也是航船必经之处,祝英台可以看到他的灵墓。
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迹,在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扬京城。
于是晋安帝谥封梁山伯为‚义忠王‛。
不久,祝英台青春十八,马家催着成亲,祝英台难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逼上轿,在渡口换乘大船,朝姚江撑来。
船到九龙墟,突然风浪大起,船无法行驶。
英台侍女银心眼尖,发现岸旁有座新坟,觉得事出有因,借问船老大:
‚请问,这是谁家墓冢?
‛船老大熟门熟路,并且早已熟知梁山伯事迹,就回答说:
‚梁县令山伯英灵在上。
‛银心悄悄告知英台。
英台一听,不管一身红装,就对媒人说:
‚我要上岸祭梁兄。
‛媒人不敢作主,转告新郎马文才。
马文才感到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发作,就哄着祝英台说:
‚娘子,今天是咱们大喜日子,祭坟会红白相冲,不吉不利,待到冬至或清明再祭吧。
‛英台一腔激情,无法控制,对梁山伯一往情深,早图报答,打定主意,生不成双,死也要同坟。
于是厉声对马文才说:
‚如不答应,我即投江自尽。
‛马文才一时被吓慌了,再加风浪越来越大,也想避避风,就连忙答应,命船老大将船靠岸。
英台脱下嫁装,露出一身白衣,由侍女银心搀扶,直奔梁山伯坟前。
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头而来,轰隆一声震天响,梁山伯墓顶裂成两半,英台纵身一跳,跃进坟内。
银心连忙去拉,只扯下一片裙角,坟墓又合拢如初,只是墓碑间留下一道裂缝。
银心扯下的裙角一放手,立即化为两只大蝴蝶,迎风飞上天去。
马文才见状,立即从船上跳下来,带着家丁轿夫赶来,见英台入墓无影,急得满脸通红,命家丁动手掘墓。
不料,墓旁窜出两条大蛇,碧眼白颈,张开大口吐着毒舌,‚丝丝‛作响。
马文才和家丁大惊失色,掉头就逃,争先恐后跳进船舱,叫船老大快快摇回鄮西廊头马家。
即刻,云开日出,一道彩虹飞架在九龙墟上空,一对大彩蝶在梁山伯墓顶自由自在地飞舞,当地人们传说这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精灵化身。
事情传到朝廷,晋朝宰相谢安有感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情义,向朝廷奏本,赐碑文‚义妇冢‛。
千百年来鄞县高桥的梁祝墓受到无数恩爱夫妻的虔诚祭拜。
读后
朗朗乾坤生万物,
尊卑贵贱名利苦。
看那梁祝生死恋,
身化双蝶避人间……
看完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心里一阵难过,情所至处,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来。
一对痴情男女,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神话,经过电视演员的精心演绎,让这个令世人神往而又凄美的故事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个观众眼前。
剧情开幕映入观众眼下的故事是:
黄良玉逃婚,私奔情郎。
仔细一品味,似觉余味甚深。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女子的卑微无奈,也显示了社会的偏激不公。
而不甘世俗生来纯真善良的祝英台也就由此脱颍而出,做出了一个大胆让人吃惊的私奔事件。
在这其,祝英台耍尽聪明,不惜背叛家庭得罪兄长祝英齐帮助好友黄良玉逃婚,可见她对友谊的诚挚对真爱的崇敬对强权的憎恶。
当然,祝英台毕竟是个女流,犯下了如此大错,目睹兄长的悲痛,她不敢面对只有逃避,流传千古的《梁祝》就在祝英台心慌意乱撞入月老祠引燃了第一溜火花。
梁山伯,这个憨厚耿直的会稽穷书生,一心承接父志。
为此,他寒窗苦读,不辞辛劳,涉水研究水利。
月老祠与祝英台邂逅,当知道她乃是‚被迫下嫁‛,顿生怜惜,丈义支开祝英齐。
这个梁山伯,呆笨得着实好笑,但他的文学修养也着实不差,加上他的至诚和一颗至善的心肠,不禁令身在上虞祝家英台刮目相看,给她留下了一个不可泯灭的特殊印象。
后来,祝英台女扮男装的去尼山书院读书,不料又在曹娥江渡口的船上遇上了梁山伯,两人三言两语,都为对方的品德倾慕,谈得十分投机并结伴同行。
剧情的发展,在这儿引出了雄踞一方的王氏子弟:
王蓝田。
他仗着家世富有的氏族出身,瞧不起梁山伯是一介平民,看不惯祝英台的柔弱。
下船时,存心与梁山伯祝英台为难,将祝英台推下了水,辛得梁山伯救助才得以脱难。
由此可知,当时社会一些氏族的专横凶残。
祝英台,这个才智俱佳的奇女子,可能此刻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心对梁山伯的倾慕远远地超出了朋友的情谊。
继而的草桥亭结义,使这一贵一贱一贫一富的男女紧密地牵连在了一起。
弹奏出了一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千古绝唱,演绎了一出患难与共,生死相随的爱情绝篇!
马文才,一出场便趾高气扬,凶恶霸道。
虽然他有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但是他的心狠手辣,争强好胜的孤傲个性却深入人心,让人畏惧。
凭借着家世的显赫,又有一身的好本领,他不甘居梁山伯之下。
他恨梁山伯,一段恩怨纠缠出了一个悲凉的结局。
他为了祝英台,使尽了奸诈,但不管他做了多少坏事,我们面对故事还是只有叹息,我们不该去恨马文才,因为,是历史造就了这么一个人,要恨,只能恨当时社会,恨封建王朝!
‚情义‛二字是观看的亮点。
除了最感人肺腑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寡情薄辛,胸狭龌龊的秦京生;重情谊,正义凛的荀巨伯;心地善良的苏安为情仇抱复氏族;孝廉坚毅的谷心莲情困心残;淡泊名利,无拘无束的五柳先生陶渊明;心广博爱的王兰;心慈乖巧的王蕙;爱女心切的祝员外;望子成龙的马太守;忠心无邪的银心四九;呕心育人的书院山长;重名贪利的陈子俊;为爱心残的黄良玉;痴心绝对的祝英齐;快意恩仇的王卓然------等一幕一幕地情节更是引人深思.
梁山伯与祝英台从草桥亭结义,三载寒暑朝夕相处,十八相送,父母逼婚,祝英台抗婚,父母默许,马家逼婚,楼台诀别到化蝶,凄凄凉凉,感动天地,为世人千古传诵.梁山伯与祝英台,我想它之所以成为凄凉美丽的神话,是社会造就的.一个王朝,有它的兴盛,有它的败落.它兴盛,那是因为它顺应民制,它败落,那是因为它没有顺应民制.一个国家要安定,法制应当随时应制,标新立异.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日新月异.如果法制死守陈归,那么必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满足不了社会,矛盾自然滋生.社会的矛盾分开了一对有情人,引起了苍天的垂怜,化蝶双飞.作为一部文学神话传奇,可见人民对封建社会的痛恨,对战乱的厌倦,在人民的心目,他们始终相信有光明的一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我们自由了,我们能自己做主了,好好珍惜今天的光明吧,让我们唱响高歌,祝福我们的明天更好更好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梁山 祝英台 故事 读后感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