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三步走.docx
- 文档编号:4846047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73KB
诗歌鉴赏三步走.docx
《诗歌鉴赏三步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三步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三步走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一.看题目。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线索,有的奠定了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二.看注释。
注释有三类:
一类是对作者生平的简介或者创作背景的补充;一类是对诗歌中出现的典故的解释;一类是对难解字词的解释。
三.看关键词。
情感词:
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孤”、“喜”、“闲”、“病”之类。
意象词:
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修饰词:
形容词、副词等,尤其是形容词。
如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四.看关键句。
首句(联):
其作用主要有两种:
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尾句(联):
作用一般有三种:
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②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③升华主题,提升格调;④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指导
1、怀人思乡诗2、赠友送别诗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5、咏史怀古诗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8、建功报国诗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11、生活杂感诗12、即景抒情诗
【“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
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
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
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
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1】
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1:
“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
(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
“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
文字特征:
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
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情感特征:
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
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鉴赏示例1】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
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答1:
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
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答2:
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
饮菊花酒。
②吹梅:
吹奏《梅花落》。
①“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①答: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②答: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
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意象特征:
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
情感特征:
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
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1】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于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但清人施补华评论后两句时说:
“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
你认为呢?
【参考答案】
提示:
一、我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
理由:
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死沙场。
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
二、我认为施补华的评论颇有道理。
理由: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并表达了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说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
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
【“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与鉴赏】
古代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
意象特征:
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
情感特征:
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技巧特征:
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
【鉴赏示例1】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这首曲子可谓“曲中有画”,视野开阔。
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哪些景色?
这些景色在曲中有何作用?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提示:
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景色;这些景色的作用是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景色优美、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山间暮景)图。
这幅画面体现了作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生活心态。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1)答: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答: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与鉴赏】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
《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
《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托物言志诗”的特点与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鉴赏示例1】
南国十三首(其一)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
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时年25岁。
1、有人说这是一首作者自伤自悼之词,试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参考答案】
1、“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
末句则用拟人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己、“嫁与东风”。
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倍增惆怅。
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
2、这首诗通篇把花人格化并托物言情。
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
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末句则用拟人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己、“嫁与东风”。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
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1):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答
(2):
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忧国伤时诗”的特点与鉴赏】
内容特征: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内容特征: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下层人民的疾苦,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
【鉴赏示例5】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幹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难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这首词借送别表达了对“卖国有功,爱国有罪”的政治现实的无比愤慨,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正义感。
请深入体会,细作分析。
【参考答案】
提示:
上片先描绘了在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之下的中原大地的荒凉景象和无穷灾难;然后将责任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的精神。
下片主要写送别,借送别既表达对游人被迫害的同情和对迫害者的严正控诉,也以超脱达观的气度和襟怀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
【鉴赏示例6】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作者隐居山林所作。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春感”的?
【参考答案】
提示:
1、以虚写实:
上片写对故都凄凉情景的想象,下片回顾故国情景。
2、今昔对照:
上下片的情景对比;3、化用与用典。
“春感”:
对南宋故国表达深沉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痛。
【“建功报国诗”的特点与鉴赏】
“建功报国诗”的特征:
意象特征:
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相关字词;
情感特征:
表达的是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和哀痛。
表达技巧:
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1】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
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若个:
哪一个
表达主旨:
投笔从戎、矢志报国的决心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
表达技巧:
反衬,直抒胸臆。
【鉴赏示例2】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表达主旨:
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歌,词中洋溢的是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及其表现的人格崇高之美。
表达技巧:
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人生际遇诗”的特点与鉴赏】
“人生际遇诗”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意象特征:
“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情感特征:
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
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鉴赏示例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贬官黄州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打击,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面对政治祸患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并说说你对这种态度的看法。
【参考答案】
提示: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却能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胸襟。
2、上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快哉亭下以及远处的优美景象;下片先用特写的笔法描写亭前江面的明净和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场景,借此表达自己面对政治祸患和人生风浪的坦然自若;然后在结束之际指出,只有心存浩然之气,自然就能够领略到生命的快乐和惬意,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虽遭遇打击,却仍然豪迈豁达、乐观面对的态度和胸襟。
3、面对人生挫折,不消极颓丧,不耿耿于怀,应坦然面对,应豁达从容。
【鉴赏示例2】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轻松地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
细读这首词,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提示:
这首词写眼前之景,寄寓心中之事。
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中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
即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这也体现了作者藐视祸患、达观自信的胸襟。
【鉴赏示例3】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今昔元宵佳节的不同境况,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隐含其中的心情。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
但此词并非刻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境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香车宝马”等都是极力渲染今年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然而作者的心情却充满了迷茫和痛苦,国破家亡夫死,流离飘泊,潦倒落拓,寓居他乡,只得“谢他酒朋诗侣”;整个上片都是以乐景衬哀情。
下片着重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情境,“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生活安定,每到元宵,都是精心打扮,极态尽妍,游性酣浓;而“如今憔悴,风鬟雪鬓”,又从忆昔,转为伤今,面对他人的快乐,自己黯然神伤,“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种深沉的国破家亡的孤寂、哀痛之感油然而生。
【“闲适隐逸诗”的特点与鉴赏】
“闲适隐逸诗”主要是指因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而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闲适隐逸诗”常见意象:
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
“闲适隐逸诗”常见情感:
平和安宁的氛围,悠闲详和的心态;美丽的乡村风光,浓郁的生活情趣;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热爱。
“闲适隐逸诗”常见技巧:
或融情于景,或烘托渲染,或虚实结合,或视听兼备。
语言质朴清新。
【鉴赏示例1】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试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分析鉴赏这首诗。
答:
内容:
既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又叙说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作。
情感:
抒写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农村生活情趣的赞美。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
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
赶快。
③苫:
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
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
(1)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
“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生活杂感诗”的特点与鉴赏】
“生活杂感诗”题材比较宽泛,它涉及到生活得每一个细节,因而它所表达的情感相对来说也多姿多彩,多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也印证了这一点。
如果排除以上10类,那么,“生活杂感诗”的内容主要包括:
对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伤感(如: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苦闷(如: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对告慰平生、欢愉人生的喜悦(如:
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对忠贞爱情、诚挚友谊的赞美(如:
秦观的《鹊桥仙》)等。
“生活杂感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
借景抒情。
【鉴赏示例1】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后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秦观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越常人的爱情观”,该如何理解?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自汉代以来在诗歌中广为应用,但主题答多是对牛郎织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制造这则悲剧的天帝的谴责;而秦观这首词却对牛郎织女的爱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从而表达了他超越常人的爱情观。
2、上片通过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高度评价和颂扬他们爱情的圣洁永恒和坚贞不渝,认为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人间凡俗无数的平庸之爱;下片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别离,既赞美了这温柔缠绵的挚爱,更申明了自己与俗不同爱情观点:
在作者看来,真挚高尚、美满幸福的爱情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处,而是心灵上的专一永久。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
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
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参考答案】
(1)答案:
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
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答案: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即景抒情诗”的特点与鉴赏】
“即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于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
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那种语言明快清新、简洁质朴,内容纯粹于或壮丽山河,或繁华景象,或怡人风物,情感偏重于欢快、欣喜、热爱等简单的情感抒写。
“即景抒情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