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种植业及加工.docx
- 文档编号:4835527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34.75KB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种植业及加工.docx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种植业及加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种植业及加工.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种植业及加工
附件4: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种植业及加工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点
0
打分档级细则
说 明
打分
A
C
1.标准制订与实施(0.25)
1.1标准制(修)订与采标(0.2)
1.1.1标准制(修)订人员(0.3)
标准制(修)订人员结构合理,具备良好资质
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具备一定资质
人员结构是否符合农业标准制订中的人员组成要求;参加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
1.1.2标准体系建设(0.4)
四类标准配套齐全;各项标准现行有效
有相关标准,有配套雏形
审查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操作标准的配套情况,各项标准现行版本是否有效;如果全部采标,给满分。
1.1.3标准的实用性(0.3)
应用满意率≧85%
应用满意率在50%~70%
随机调查使用标准的人员,统计其满意程度;走访对标准在生产适用性和市场适用性方面的评价。
1.2标准化工作宣传(0.3)
1.2.1公众媒体利用(0.3)
年省级以上媒体利用1次以上
年县级媒体利用3次以上
有可见的记录,发表的稿件,广播录音带,以及电视录像带等。
1.2.2直接的宣传活动(0.7)
年现场宣传组织活动3次以上,效果优良,相关材料齐备
年现场宣传组织活动1次,宣传材料齐备
在示范区现场开展的宣传活动,如与标准化有关的娱乐节目,知识竞赛,专题报道,墙体标语,自制宣传画、自制VCD等。
1.3标准化培训(0.3)
1.3.1培训师资(0.2)
有培训教师资源调查表;有培训师资相关证明文件;有受聘文件和老师签字;培训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有培训教师资源调查表;有受聘文件
培训教师资源调查表包括教师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法和身份证号;培训师资队伍结构根据示范区内容和所聘全部教师信息的符合程度判断
1.3.2培训资料(0.3)
培训材料内容紧密围绕示范区标准;材料配套齐全,适用性强
培训材料能反映相关标准;材料基本配套,有适用性
培训教材内容与相关标准内容的符合程度,对标准的解读水平,材料的配套情况。
1.3.3培训实施情况(0.5)
有完整培训计划并按期实施;平均培训率90%以上;有完整培训记录,平均满意度80%以上
有培训计划并能够执行;被培训人数在60%~70%;
培训率指被培训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满意度指每一次培训中,对本次培训感到满意的人数占参加总人数的百分率;培训记录主要记载培训效果、教师的培训水平和存在不足,一次一记。
1.4过程控制(0.2)
1.4.1关键控制点的监管(0.3)
过程关键控制点明晰、完整,有系统的监管方案和措施,有详细的关键控制监管记录
关键控制点确定比较完整,有监管方案和措施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及科学性评价,由示范区提交确定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支撑材料。
通过考核或观察,掌握操作层对标准的熟悉程度。
1.4.2监督主体与实施主体(0.4)
监督与实施主体分离;监督主体资质具备,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相关制度
有监督主体,具备一定的资质
评价监督主体的独立性、责任制度和工作能力。
1.4.3过程监督机制(0.3)
监管制度的操作性强,人员自律性高,被监管人员对监管的反映良好
有可操作性的监管制度,能够实施监管
检查过程关键点监管的制度及其适用有效性,相应机构/人员配备和素质情况;调查农民/农工对监管的有效性评价。
2.组织管理(0.1)
2.1组织结构(0.5)
2.1.1组织机构与人员结构(0.5)
成立组织机构,人员结构合理;有独立办公室,有专职人员,有明确分工
有组织机构,人员结构不全;有办公室,有兼职工作人员
人员结构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中的规定衡量。
2.1.2技术机构与人员结构(0.5)
设立技术机构,人员结构符合要求;有技术总责任人,技术运行能力强
有技术机构,人员结构欠妥;机构有一定技术驾驭能力
人员结构与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要求的技术体系符合程度;人员组成所体现的梯队结构合理性;机构人员的资质和阅历。
2.2管理工作(0.5)
2.2.1计划、实施与控制(0.5)
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科学合理,便于实施控制;有工作总结,有完善的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方案
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较科学、合理,能按照计划组织实施
考查管理计划的完整性、落实的可靠性和控制的有效性,包括管理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年度考核结果材料、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方案和管理工作记录。
2.2.2部门分工协作(0.2)
部门分工明确,沟通协调机制健全,效果良好
部门分工较明确,有较好沟通协调机制
沟通制度、活动(例会、联席会等)、部门的反映调查;效果从示范区整体发展能力判断。
2.2.3工作机制(0.3)
有明确的激励制度,能及时反映/兑现激励结果,农工对激励反应积极
有激励制度,基本按照制度实施
考查激励制度、实施的结果记录和相关文件等材料;随机调查农工对激励的反映态度。
3.保障与服务体系(0.1)
3.1市场监管力度(0.4)
3.1.1生产投入品监管(0.4)
有年度监管文件、工作计划和实施监管记录文件,无违法记录
有年度生产投入品专项监管文件和实施监管记录
对农药、肥料、种(苗)等的监管文件和依法监管记录(禁用品、打假、使用者的反映等)。
3.1.2服务体系(0.6)
建立了能够实施规模化服务的专门体系,形成“统、分”结合的服务机制,组织化程度高,反应快,统一服务率80%以上
建立了服务机构,形成“统、分”结合的专业服务机制,统防统治的组织化程度较高。
统一防治率达50%~65%
考查示范区内的服务体系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农药、化肥、种(苗)等的统一管理供应情况,病虫害的统一防治情况,对灾害性因素的预防反应能力和迅速,对统、分结合的把握情况等等。
通过具体多个事例的分析和整体感受得出。
3.2政策保障(0.2)
3.2.1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1.0)
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大,作用显著
有相关政策保障
了解营造氛围和实际支持的政策体系是否具备,政策贯彻机制是否健全,对示范区推动的作用。
注意对农民/农工的影响力。
3.3资金保障(0.4)
3.3.1专款专用情况(0.4)
严格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率高,导向作用显著
能够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率较好,有导向作用
了解专款使用情况,有无违规行为,在标准的制(修)订、宣传和实施方面的使用力度与合理性,技术、管理层对资金使用反映
3.3.2配套资金情况(0.3)
地方资金足额实际配套,资金使用效率高,效果明显
有地方资金配套,有促进效果
查看要求配套的资金与实际到位量的符合率及有关文件。
3.3.3与其它项目结合情况(0.3)
与当地争取的其它多个项目充分结合,综合效果显著
与其它项目有结合
考察在标准化示范区是否有其它项目执行,项目的联动密切性和效益情况(需要支撑材料)。
4.长效机制的建立(0.15)
4.1企业发展状况(0.4)
4.1.1发展规模(0.5)
有多家企业,有明显龙头企业,并带动形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产业群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显著
有龙头企业,有一定的规模,有发展势头
企业的数量、规模、级别、总产值;龙头企业及其带动作用;同类型的产业是否集群;企业的发展势头。
4.1.2产品加工水平/能力(0.5)
形成产业链并可完全“消化”区内原产品,或短链产业在国内形成了较大市场规模
具有一定的初加工能力并能够加工销售2/3以上产品
原产品、粗加工、深加工水平;产业链延伸情况;短链产品是否形成较大规模。
从判断其发展趋势和潜力及相关数字说明。
4.2品牌与认证(0.2)
4.2.1品牌的创建(0.4)
独有国家级商标1个以上
有自己的注册品牌商标
品牌商标的数量、影响力、级别。
4.2.2认证情况(0.6)
1个以上产品通过认定,至少符合绿色级农产品要求
有明确主导产品并可证明已经取得地方初步认证
有完整的认证类型、名称、级别的证实材料。
4.3农民组织化程度(0.4)
4.3.1专业化协会(0.6)
形成了行业协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组织运行机制较好,容纳农户规模占示范区总农户数90%以上
有专业化协会,容纳农户规模占示范区总农户数40%-60%
促进行业协会的提升情况,行业协会的规模、发展情况及其日常活动,看材料(章程、制度)、记录(培训、宣传),协会开拓市场的举措和效果。
4.3.2协会的外部联系(0.4)
协会与企业有直接供销关系或能够直销本协会产品;与相关部门合作良好
能积极与企业联系,同其它部门有书面协议合作
与企业之间有无协议(培训\收购\农资供应等);协会直接面对市场的能力;与技术、教育、金融、政府等部门的合作活动或条约(要有支撑材料)。
5.生产档案记录(0.15)
5.1产前投入品记录(0.3)
5.1.1生产投入品的记录(1.0)
记录完备,票证齐全
有记录,但较零散
查看购置凭证、记录(采购人、时间、地点、数量),检验合格证明。
5.2产中过程记录(0.4)
5.2.1生产操作过程的记录1.0
记录完整,真实,清晰;能明显体现关键控制点
有记录,但不连续;部分体现关键控制点
指生产过程的完整记录,病虫发生情况,不可抗拒的灾害发生情况,交易记录。
与标准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控制点对应,并考查其操作记录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5.3产后加工记录(0.3)
5.3.1产品初加工的记录(0.5)
记录顺序明确,过程完整
有记录,但不完整
总量、分级、包装过程记录的认真、清晰程度,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记录的真实性。
5.3.2质量检测记录(0.3)
定期检验计划与检验结束记录齐全,并有相关检验报告
有记录且有检验报告,但不够完整
质量安全检验报告的有效性、有效期,检验范围,委托单位等是否明确。
5.3.3产品去向记录(0.2)
产品的贮运、加工与销售去向记录明了,过程中的转换记录清晰
有产品移动过程记录,去向不十分明确
贮运等记录及质检报告;直接提供企业、超市/出口的批次数量,占生产总量情况等记录是否清楚。
6.示范效果(0.25)
6.1社会效果(0.3)
6.1.1农业标准化意识(0.2)
农民标准意识明显提高;区内标准化意识已经形成;有农业标准化推动的成功经验
农民的标准意识有提高;示范区标准化氛围基本形成
用随机调查法,对领导层、管理层、技术层和农民/农工在农业标准化意识程度方面进行调查,而后综合分析评价。
6.1.2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0.4
形成了一支精干的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从事农业标准化10年以上的人带队
基本形成一支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并能够胜任工作
培训农业标准化人才数量,获得资质人数,各层面涌现的农业标准化热心人、专业人数。
特别是多年从事该项工作并取得成绩。
6.1.3农产品安全性(0.4)
安全性有保障,社会声誉良好,无不安全事件
安全性提高,有一定的社会声誉
质量安全的认证计划和落实情况,查看相关检测是不按期进行,检测报告的合格率;通过对材料、汇报和个人感受评价社会反映
6.2经济效果(0.4)
6.2.1农民增收(0.4)
人均收入平均年增幅10%以上
年增幅5%
先计算农民人均收入,再用指定周期内的年平均,进行比较。
算法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附件2。
6.2.2市场效益(0.3)
产品商品化率100%,产业化增值率高,投资收益率显著
商品化率50%-70%,产业化增值率较好,投资收益率较好
所需要的指标及计算方法参照《指南》中的附件2。
6.2.3整体增长(0.3)
示范区内农业标准化覆盖率90%以上,且农产品质量合格率95%以上
农业标准化覆盖率60%-70%且农产品质量合格率75%以上,
根据示范区分年统计的单产报表结合实地考察。
也可用综合效益计算方法衡量整体增长情况。
算法见《指南》附件2。
6.3生态效益(0.3)
6.3.1农药年用量减少幅度(0.6)
能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杜绝禁用药品流入;年农药用量较三年前平均下降30%以上
能够执行有关规定,杜绝禁用药品流入,年农药用量较三年前平均下降10%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农药管理规定考查示范区用药的科学性和总量变化。
主要通过生产记录、管理记录和生产资料的出入记录得出。
6.3.2对生态环境改善作用(0.4)
有建设前和验收期的产地环境质量检测报告,比较结果明显向良性化发展
有其它证明本示范区环境质量的间接资料,能看出改善作用
用前后两个或者多个时期的环境质量检测报告进行比较说明。
*创新点(0.1)
0
特别突出的创新性点(1.0)
创新显著,特点明显,效果突出(非必打分项)
打分理由:
注:
1.本表设计为百分制,最终得分以“实得分+创新分”格式表达。
前3栏括弧内数字为各自权重值。
*创新点属于附加项,由评估组根据整体考核,与同类示范区横向比较,确有突出创新时才给分,并填写打分理由。
最终得分将由电子表统计自动显现。
总分保持小数后2位。
2.整个考核基础为考核点。
每考核点要求按100分制打分。
考核依据为A、C两项说明,实际定位为A、B、C、D四级。
本表只对A和C等级说明,介于A、C之间为B,低于C者为D。
分值确定区为:
A取值90以上,C取值60~75。
鉴于发展的不平衡性,最终结果的整体定位将分不同经济区比较,各省、市、区亦根据各自实情区别对待。
3.许多调查可在不同层面上一次性完成。
表中为了叙述明白,进行了单列。
4.本表已经带有自动计算功能,在电子表情形下,考核打分结束时,表中两0值即是最后成绩,按照得分格式表示即可。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评价表(养殖业及加工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点
0
打分档级细则
说 明
打分
A
C
1.标准制订与实施(0.25)
1.1标准制(修)订与采标(0.2)
1.1.1标准制(修)订人员(0.3)
标准制(修)订人员结构合理,具备良好资质
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具备一定资质
人员结构是否符合农业标准制订中的人员组成要求;参加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
1.1.2标准体系建设(0.4)
四类标准配套齐全;各项标准现行有效
有相关标准,有配套雏形
审查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操作标准的配套情况,各项标准现行版本是否有效;如果全部采标,给满分。
1.1.3标准的实用性(0.3)
应用满意率≧85%
应用满意率在50%~70%
随机调查使用标准的人员,统计其满意程度;走访对标准在生产适用性和市场适用性方面的评价。
1.2标准化工作宣传(0.3)
1.2.1公众媒体利用(0.3)
年省级以上媒体利用1次以上
年县级媒体利用3次以上
有可见的记录,发表的稿件,广播录音带,以及电视录像带等。
1.2.2直接的宣传活动(0.7)
年现场宣传组织活动3次以上,效果优良,相关材料齐备
年现场宣传组织活动1次,宣传材料齐备
在示范区现场开展的宣传活动,如与标准化有关的娱乐节目,知识竞赛,专题报道,墙体标语,自制宣传画、自制VCD等。
1.3标准化培训(0.3)
1.3.1培训师资(0.2)
有培训教师资源调查表;有培训师资相关证明文件;有受聘文件和老师签字;培训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有培训教师资源调查表;有受聘文件
培训教师资源调查表包括教师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法和身份证号;培训师资队伍结构根据示范区内容和所聘全部教师信息的符合程度判断
1.3.2培训资料(0.3)
培训材料内容紧密围绕示范区标准;材料配套齐全,适用性强
培训材料能反映相关标准;材料基本配套,有适用性
培训教材内容与相关标准内容的符合程度,对标准的解读水平,材料的配套情况。
1.3.3培训实施情况(0.5)
有完整培训计划并按期实施;平均培训率90%以上;有完整培训记录,平均满意度80%以上
有培训计划并能够执行;被培训人数在60%~70%;
培训率指被培训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满意度指每一次培训中,对本次培训感到满意的人数占参加总人数的百分率;培训记录主要记载培训效果、教师的培训水平和存在不足,一次一记。
1.4过程控制(0.2)
1.4.1关键控制点的监管(0.3)
过程关键控制点明晰、完整,有系统的监管方案和措施,有详细的关键控制监管记录
关键控制点确定比较完整,有监管方案和措施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及科学性评价,由示范区提交确定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支撑材料。
通过考核或观察,掌握操作层对标准的熟悉程度。
1.4.2监督主体与实施主体(0.4)
监督与实施主体分离;监督主体资质具备,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相关制度
有监督主体,具备一定的资质
评价监督主体的独立性、责任制度和工作能力。
1.4.3过程监督机制(0.3)
监管制度的操作性强,人员自律性高,被监管人员对监管的反映良好
有可操作性的监管制度,能够实施监管
检查过程关键点监管的制度及其适用有效性,相应机构/人员配备和素质情况;调查农民/农工对监管的有效性评价。
2.组织管理(0.1)
2.1组织结构(0.5)
2.1.1组织机构与人员结构(0.5)
成立组织机构,人员结构合理;有独立办公室,有专职人员,有明确分工
有组织机构,人员结构不全;有办公室,有兼职工作人员
人员结构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中的规定衡量。
2.1.2技术机构与人员结构(0.5)
设立技术机构,人员结构符合要求;有技术总责任人,技术运行能力强
有技术机构,人员结构欠妥;机构有一定技术驾驭能力
人员结构与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要求的技术体系符合程度;人员组成所体现的梯队结构合理性;机构人员的资质和阅历。
2.2管理工作(0.5)
2.2.1计划、实施与控制(0.5)
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科学合理,便于实施控制;有工作总结,有完善的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方案
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较科学、合理,能按照计划组织实施
考查管理计划的完整性、落实的可靠性和控制的有效性,包括管理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年度考核结果材料、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方案和管理工作记录。
2.2.2部门分工协作(0.2)
部门分工明确,沟通协调机制健全,效果良好
部门分工较明确,有较好沟通协调机制
沟通制度、活动(例会、联席会等)、部门的反映调查;效果从示范区整体发展能力判断。
2.2.3工作机制(0.3)
有明确的激励制度,能及时反映/兑现激励结果,农工对激励反应积极
有激励制度,基本按照制度实施
考查激励制度、实施的结果记录和相关文件等材料;随机调查农工对激励的反映态度。
3.保障与服务体系(0.1)
3.1市场监管力度(0.4)
3.1.1生产投入品监管(0.6)
有年度监管文件、工作计划和实施监管记录文件,无违法记录
有年度生产投入品专项监管文件和实施监管记录
对药品、饲料、种(苗)等的监管文件和依法监管记录(禁用品、打假、使用者的反映等)。
3.1.2服务体系(0.4)
建立了能够实施规模化服务的专门体系,形成“统、分”结合的服务机制,组织化程度高,反应快,统一服务率80%以上
建立了服务机构,形成“统、分”结合的专业服务机制,统防统治的组织化程度较高。
统一防治率达50%~65%
考查示范区内的服务体系在必要的情况下,对药品、饮料、种(苗)等的统一管理供应情况,统一接种防疫情况,对危险性因素的预防反应能力和迅速,对统、分结合的把握情况等等。
通过具体多个事例的分析和整体感受得出。
3.2政策保障(0.2)
3.2.1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1.0)
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大,作用显著
有相关政策保障
了解营造氛围和实际支持的政策体系是否具备,政策贯彻机制是否健全,对示范区推动的作用。
注意对农民/农工的影响力。
3.3资金保障(0.4)
3.3.1专款专用情况(0.4)
严格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率高,导向作用显著
能够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率较好,有导向作用
了解专款使用情况,有无违规行为,在标准的制(修)订、宣传和实施方面的使用力度与合理性,技术、管理层对资金使用反映
3.3.2配套资金情况(0.3)
地方资金足额实际配套,资金使用效率高,效果明显
有地方资金配套,有促进效果
查看要求配套的资金与实际到位量的符合率及有关文件。
3.3.3与其它项目结合情况(0.3)
与当地争取的其它多个项目充分结合,综合效果显著
与其它项目有结合
考察在标准化示范区是否有其它项目执行,项目的联动密切性和效益情况(需要支撑材料)。
4.长效机制的建立(0.15)
4.1企业发展状况(0.4)
4.1.1发展规模(0.5)
多家企业,有明显龙头企业,并带动形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产业群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显著
有龙头企业,有一定的规模,有发展势头
企业的数量、规模、级别、总产值;龙头企业及其带动作用;同类型的产业是否集群;企业的发展势头。
4.1.2产品加工水平/能力(0.5)
形成产业链并可完全“消化”区内原产品,或短链产业在国内形成了较大市场规模
具有一定的初加工能力并能够加工销售2/3以上产品
原产品、粗加工、深加工水平;产业链延伸情况;短链产品是否形成较大规模。
从判断其发展趋势和潜力及相关数字说明。
4.2品牌与认证(0.2)
4.2.1品牌的创建(0.4)
独有国家级商标1个以上
有自己的注册品牌商标
品牌商标的数量、影响力、级别。
4.2.2认证情况(0.6)
1个以上产品通过认定,至少符合绿色级农产品要求
有明确主导产品并可证明已经取得地方初步认证
有完整的认证类型、名称、级别的证实材料。
4.3农民组织化程度(0.4)
4.3.1专业化协会(0.6)
形成了行业协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组织运行机制较好,容纳农户规模占示范区总农户数90%以上
有专业化协会,容纳农户规模占示范区总农户数40%-60%
促进行业协会的提升情况,行业协会的规模、发展情况及其日常活动,看材料(章程、制度)、记录(培训、宣传),协会开拓市场的举措和效果。
4.3.2协会的外部联系(0.4)
协会与企业有直接供销关系或能够直销本协会产品;与相关部门合作良好
能积极与企业联系,同其它部门有书面协议合作
与企业之间有无协议(培训\收购\农资供应等);协会直接面对市场的能力;与技术、教育、金融、政府等部门的合作活动或条约(要有支撑材料)。
5.生产档案记录(0.15)
5.1产前投入品记录(0.3)
5.1.1生产投入品的记录(1.0)
记录完备,票证齐全
有记录,但较零散
查看购置凭证、记录(采购人、时间、地点、数量),检疫、检验合格证明。
5.2产中过程记录(0.4)
5.2.1生产操作过程的记录1.0
记录完整,真实,清晰;能明显体现关键控制点
有记录,但不连续;部分体现关键控制点
指生产过程的完整记录,病虫发生情况,不可抗拒的灾害发生情况,交易记录。
与标准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控制点对应,并考查其操作记录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5.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农业 标准化 示范区 项目 目标 考核 评价 种植业 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