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4829012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69KB
《刺客列传》导学案.docx
《《刺客列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客列传》导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刺客列传》导学案
《刺客列传》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预习案】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盖()聂淬()火囊()者忤()处()士
惛()然雕鸷()偻()行徵()被八创()
揕()其胸瞋()目拊()樊於()期()夏无且()矐()其目
2、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请在横线上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8)
第三部分(9-13)
第四部分(14-17)
第五部分(18)
【探究案一】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
去、爱、目、曩;积累常用文言虚词:
而、之;翻译重点文句。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学习过程
(一)研习第一部分(1—5节)。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徙魏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荆轲嘿而逃去()吾曩者目摄之()
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已而相泣()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2.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盖聂怒而目之()吾囊者目摄之()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其先乃齐人()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4、翻译下列句子:
(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
(2)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3)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4)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5、问题探讨:
(1)“荆卿好读书击剑”一句有何暗示
(2)与盖聂论剑,受怒目即离去,这个细节表现了荆卿怎样的个性对后来的故事有怎样的影响
(3)从第5段看出荆轲与一般的刺客有什么不同
【探究案二】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
稍、擅、蔽、振、蹊、逮;积累常用文言虚词:
因、之;翻译重点文句。
2、了解太子丹、鞠武、田光的形象特点。
学习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6-8节)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稍蚕食诸侯()擅巴汉之饶()
民众而士厉()奈何以见陵之怨()
太子丹受而舍之()足为寒心()
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
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北购于单于()
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即起,趋出()
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偻行见荆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非节侠也()
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2.写出虚词的意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
②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
③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④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3)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4)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5、问题探讨
(1)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反映出鞠武和太子丹怎样的特点
【探究案三】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
厌、恣、淬、就;积累常用文言虚词:
则、虽、以、因;翻译重点文句。
2、学习“易水送别”场面描写手法。
学习过程
一、研习第三部分(9-13节)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其意不厌()窥以重利()
擅兵于外而内有乱()供太牢具,异物间进()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微太子言()
今行而毋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右手揕其匈()顾计不知所出耳()
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的词并解释:
膝行流涕()臣海内之王者()
舍上舍()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太子迟之()皆白衣冠以送之()
发尽上指冠()
3.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2)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6.问题探讨:
(1)荆轲为了完成使命,做了哪些准备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
(2)分析“易水送别”是从哪些角度来渲染场面的悲壮的
【探究案四】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
资、谢、遗、度、就;积累常用文言虚词:
而、乃;翻译重点文句。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研习阅读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14-18节)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图穷而匕首见()
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高渐离变姓名为人庸保()
举筑朴秦皇帝()
卒起不意()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愿大王少假借之()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
轲自知事不就()秦王不怡者良久()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而社稷幸得血食()
稍益近之()
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
客无不流涕而去者()乃矐其目()
彼乃以我为非人()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
3、找出下列活用的词并解释:
使使以闻之()群臣怪之()
箕踞以骂曰()宋子传客之()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燕王拜送于庭()
见燕使者咸阳宫()
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5、翻译下列句子
(1)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6、问题探讨
(1)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2)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苏洵认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司马迁则认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说他有“江湖侠骨”。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3)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众而士厉 厉:
振奋
B.委肉当饿虎之蹊委:
放置
C.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
排列,比照
D.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坐:
同“座”,座位
2.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
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
D.吾欲之南海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荆轲知太子不忍
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右手揕其匈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A.“天雨粟,马生角”也B.皆白衣冠以送之
C.稍蚕食诸侯D.臣海内之王者
5.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求人可使报秦者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燕王拜送于庭D.荆轲者,卫人也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的课文选段,完成6~8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6.下列句中加点的“顾”与“于是荆轲……终已不顾”中“顾”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顾计不知所出耳B.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C.三岁贯女,莫我肯顾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下列句中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之奈何B.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C.群臣侍殿上者D.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8.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专 诸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
“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力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
“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
“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
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
“王僚可杀也。
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顾首曰:
“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杀僚之徒,尽灭之,逐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进:
推荐
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客:
好客
C.公子光详为足疾详:
通“佯”,假装
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擘:
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内空无骨鲠之臣B.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C.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D.尽灭之,遂自立为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C.①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D.①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1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阖闾事成原因的一组是( )
①光真王嗣,当立 ②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 ④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④⑤D.②③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刺客列传 刺客 列传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