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docx
- 文档编号:4828941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25KB
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docx
《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
古诗《枫桥夜泊》名师课堂实录
师:
把头抬起来,把身子坐正,我们准备上课,能够不?
生:
(齐声)能够。
师:
好,上课。
生:
起立。
师:
小孩们好。
生:
(齐声)老师好。
师:
请坐。
请大伙儿看大屏幕,请朝同一个方向看。
(大屏幕显示:
枫桥夜泊)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听过这首歌不?
生:
(齐声)听过。
师:
好听不?
生:
(齐声)好听、
师:
喜爱听不?
生:
(齐声)喜爱、
师:
老师也喜爱,这首歌20多年往常特别流行,我估计您们的爸爸妈妈都听过,这首歌不但曲谱得好听,而且词也写得特别棒,我选了其中的两句,我们来看一看、谁来读一读?
高举您自信的小手、
大屏幕显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生活
始终可不能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生活,始终可不能是一片云烟。
师:
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的感受更好听。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
(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生活,始终可不能是一片云烟、
师:
您们一定注意到了,歌词当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明白无眠是什么意思?
生:
我想应该是晚上睡不着觉的意思。
师:
没错,大白话,睡不着觉、谁能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
生:
无眠的近义词应该是失眠。
师:
失眠,没错,找到一个。
接着找,谁找到第二个?
生:
愁眠。
师:
愁眠,好极了!
谁找到第三个?
比如难以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
生:
难眠、
师:
好极了!
找到3个。
再比如,不能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
生:
不眠、
师:
不眠,找到4个。
再比如,未曾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
生:
未眠。
师:
未眠,找到5个。
您听,不眠就是失眠就是愁眠就是难眠就是不眠就是未眠,用大白话来说,就是--
生:
(齐声)睡不着觉、
师:
睡不着觉。
想一想睡不着觉的那个滋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歌词、
大屏幕显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生活
始终可不能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
(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生活,始终可不能是一片云烟。
师:
是谁在敲打我的无眠?
生:
是留连的钟声。
师:
是留连的钟声,这钟声从哪来的?
我们接着看,事实上早在200多年前,清朝有一个诗人,他叫王士祯,在他的诗中就写到过如此的钟声,我们一起看,谁来读一读?
大屏幕显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生: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师:
读得不错,注意,这是古诗,您得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
谁再来读一读?
生: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师:
这味儿出来了,真好!
(询问其他学生)这是哪里的钟声?
生:
应该是寒山寺里半夜的钟声。
师:
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而令人奇怪的是诗人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梦啊想啊盼啊望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
(异口同声)十年、
师:
十年啊,整整十年,可见这钟声的魅力,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
我们接着看,事实上还有比这更早的,那是500多年前,明朝有一个诗人,他叫高启,他也写过如此的钟声,谁再来读一读?
大屏幕显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高启《泊枫桥》
生: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师:
谁再来读一读?
生: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师:
好极了!
这是哪里的钟声?
生:
这也是寒山寺的钟声。
师:
没错,这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而更让人奇怪的是诗人高启只要经过枫桥,只要经过寒山寺,只要听到夜半钟声,他就会想到一个人,谁?
一起说。
生:
(齐声)张继。
师:
张继。
张继,何许人也?
我们接着看。
事实上还有比高启更早的,那是在800年多前,宋朝有一个诗人,那是谁?
一起说、
生:
(齐声)陆游。
师:
他也写过那儿的钟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显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陆游《宿枫桥》
生:
(齐读)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
从诗中我们能够看出,七年之前陆游曾经到过哪里?
生:
寒山寺。
师:
曾经听到过什么?
生:
寒山寺的钟声。
师:
而七年之后,陆游又到了哪里?
生:
又到了寒山寺、
师:
又听到了什么?
生:
寒山寺的钟声。
师:
是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是七年……我们稍稍改变一下,假如不是七年,加它三年,变成了十年,又如何?
注意听,看看诗人还会如何写?
我出上联,您出下联,注意听。
我说十年不到枫桥寺,谁来?
生:
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
好极了。
假如不是十年,接着向前推移,而是百年呢、我说百年不到枫桥寺——
生:
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
假如不是十年,我说千年不到枫桥寺,一起来、
生:
(齐声)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
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是依然--
生:
(齐声)钟声。
师:
因此,您看,当代诗人陈小奇的笔下有如此的钟声。
读。
大屏幕显示: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生活,始终可不能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高启《泊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陆游《宿枫桥》
生:
(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生活,始终可不能是一片云烟。
师:
因此两百多年前王士祯的笔下,有钟声。
读。
生:
(齐读)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师:
因此五百多年人诗人高启的笔下,还有钟声。
读。
生:
(齐读)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师:
因此八百多年人诗人陆游的笔下,也有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读。
生:
(齐读)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
问题来了、什么问题?
特别自然的,一下子从您脑子里冒出来的,一个问号,又一个问号、
大屏幕显示: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生活,始终可不能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高启《泊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陆游《宿枫桥》
生1:
为什么这四个诗人都要写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师:
对啊,活在不同的年代,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四位诗人会不约而同地写到寒山寺的钟声呢?
问得好!
这是您的问题。
接着。
(话筒指向一举手学生)您的问题是--
生2:
为什么这四句诗里面都提到了钟声呢?
师:
对啊,寒山寺枫桥边上有那么多的钟声能够描写,为什么诗人们都会写到,都会把自己的目光聚焦到寒山寺的钟声之上呢?
好极了,这是他的问题,接着、
生3:
寒山寺的钟声有多大的魅力,何至于现在到八百年前,那么多的诗人都去写他的钟声?
师:
您问的正是我想要问的,这时光流淌了1000多年啊,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诗人都去写寒山寺的钟声,这钟声到底有如何样的魅力呢?
问得太好了!
事实上所有的问题他都跟一首诗有关,所有的问题都和一个人有关,这首就叫做《枫桥夜泊》,这个人就叫张继、打开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这首诗读顺口、读清爽,好不?
大屏幕显示:
枫桥夜 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生反复自由朗读)
师:
好的,停下,抬头,挺胸,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
(有感情地朗读)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
(微笑)嗯,读得好!
字字落实,比如“愁眠”的“愁”翘舌的,她读准了,再比如“寒山寺”的“寺”平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真好!
谁再来读一读?
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
生:
(有感情地朗读)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
送您四个字,声情并茂、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
我们一起来读,如何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您们读,后面三个字王老师来读,明白不?
好,准备、题目和作者也由王老师来读。
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
枫桥夜泊,唐,张继。
生:
(齐读)月落乌啼—-
师:
霜满天。
生:
(齐读)江枫渔火-—
师:
对愁眠。
生:
(齐读)姑苏城外-—
师:
寒山寺。
生:
(齐读)夜半钟声--
师:
到客船。
(微笑)如此读,会不?
好,我们反过来,现在每句诗的前四个字老师读,后面三个字您们来读,明白不?
好,准备。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
生:
(齐读)霜满天。
师:
“天"这字读得再长点,再来。
月落乌啼—-
生:
(齐读)霜满天、
师:
好极了!
就这个味道。
月落乌啼--
生:
(齐读)霜满天。
师:
江枫渔火--
生:
(齐读)对愁眠、
师:
姑苏城外——
生:
(齐读)寒山寺,
师:
夜半钟声--
生:
(齐读)到客船、
师:
(和着学生读“船”)船--好极了,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王老师读题目和作者,您们来读诗,好不?
注意那个味道、那个节奏、那个韵律,准备,再深深地吸一口气。
枫桥夜泊,唐,张继。
生:
(齐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
好,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地差不多读了好几遍,读诗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去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受。
假如现在老师请您用一个词,注意一个词,来形容来表达您读完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感受、感受和情绪,您会选择哪个词?
生1:
愁。
师:
大大地写下来,这是您的感受,接着、
生2:
忧愁。
师:
多个一个字,愁,忧愁,也把它写下来。
生3:
愁眠。
师:
愁眠就是愁,因为愁而无法睡觉,是不?
(生3点头,教师询问其他学生)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
生4:
神秘。
师:
神秘?
您如何会有这种感受呢?
生:
因为他说“霜满天”,然后说“对愁眠",这两个词就让人感受有那种恍恍惚惚的,隐隐约约好像透出一种气氛,让人感受到特别神秘。
师:
那种气氛隐隐约约地给您一种感受——神秘。
好,把神秘写下来。
那是您珍贵的感受。
(询问其他学生)谁还有不一样的感受?
生5:
我的感受是“幻”。
师:
是什么?
生5:
幻字。
幻影的那个幻、
师:
幻影的幻,幻觉的幻,幻想的幻,是不?
生5:
因为上面写着“夜半钟声到客船”,也就是说作者估计还没有看到寒山寺,只是听到隐隐约约的钟声从湖面传出来,这个模样就叫做“幻",若有若无的幻。
师:
多么空灵的一个幻字,多么传神的一个幻字,把这个“幻”字写下来,会写不?
不要加一撇,那要变成“幼”字。
谁还有不一样的感受。
生6:
我的感受是朦胧、
师:
朦胧?
生6:
我也是从前两句感受到的,从“江枫渔火”和“月落乌啼”感到了朦胧。
师:
好的,朦胧、把它写下来。
月朦胧,鸟朦胧,夜色更朦胧、好,把手放下。
枫桥夜泊这首诗,有人感受到了愁,有人感受到的是幻,有人感受到的师朦胧,也有人感受到的是神秘。
我们不妨对比着想一想,咱们读过特别多首诗,比如您读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您会有神秘的感受不?
(生摇头)可不能,再比如您读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您会有朦胧的感受不?
(生摇头)可不能,您读白居易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一起来。
生:
(齐声)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
您会感到忧愁不?
生:
(异口同声)可不能。
师:
那就奇怪了,同样是诗,为什么枫桥夜泊偏偏带给您的感受是幻,是愁,是朦胧,是神秘呢?
为什么?
好的,不着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默读枫桥夜泊。
想一想这首诗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向您传递着如此的情绪,您在这些地方做一做记号,明白不?
有些同学不用老师提示,差不多把笔拿起来了,好习惯,一看就明白训练有素。
(生默读,老师巡视)
(生边默读边做记号,老师接着巡视)
(约3分钟后)
师:
好,停、我发现特别多小孩都在纸上做了记号,有的划线,有的画圈,有的打三角符号,是如此不?
(生点头)好,把笔放下。
您们记下的是符号,但又不仅仅是符号,因为符号的背后是您们的考虑,您们的感受和您们的发现,是如此不?
(生点头)既然大伙儿都有了自己的考虑和发现,那王老师提一个问题,注意啊,就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
注意听,大伙儿明白写枫桥夜泊的时候,应该是张继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对不?
是如此不?
请问这个晚上张继睡了没有?
生:
(齐声)没有、
师:
为什么?
诗中哪个词直截了当地告诉您,张继他没有睡,他根本就睡不着,哪个词?
生1:
愁眠。
师:
哪个词?
生2:
愁眠。
师:
哪个词?
生4:
愁眠。
师:
把“愁眠”圈出来、(板书:
愁眠)圈了不?
看黑板,一起读这个词。
生:
(齐读)愁眠。
师:
再来、
生:
(齐读)愁眠。
师:
再来、
生:
(齐读)愁眠、
师:
什么意思?
生:
因为忧愁而睡不着觉。
师:
好极了,依然睡不着觉,找一个近义词。
生1:
无眠、
师:
找到一个。
生2:
失眠。
师:
找到两个、
生3:
不眠。
师:
三个。
第四个在哪?
生4:
未眠、
师:
第五个在哪?
生5:
难眠、
师:
好极了,愁眠就是无眠就是失眠就是未眠就是难眠就是不眠就是睡不着觉,再读这个词,预备--
生:
(齐读)愁眠。
师:
再来、
生:
(齐读)愁眠、
师:
再来。
生:
(齐读)愁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枫桥夜泊 古诗 名师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