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教学中情感调控的方法.docx
- 文档编号:482199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9.07KB
浅析声乐教学中情感调控的方法.docx
《浅析声乐教学中情感调控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声乐教学中情感调控的方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声乐教学中情感调控的方法
浅析声乐教学中情感调控的方法
摘要:
情感对歌唱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情感因素是声乐教学的动力,调控好教学中的情感状态,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声乐教学情感调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映。
它既有信号的功能,又有调节人精神活动的动力功能。
它能积极地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发展。
积极而良好的情感能激发歌唱者感知的积极性,增强想象和思维的能动性。
歌唱艺术是最富心灵性、表现性的艺术,情感则是它的内容和本质。
情感这种心理现象在歌唱和技巧训练中往往起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比如歌唱情绪低落,状态就差,歌唱无激情,声音无活力,高音就困难等。
情感与声乐技巧训练及声乐艺术表现密切相关,因为一切歌唱活动都是依靠人的大脑和各发声器官协同配合来进行的艺术创造。
这种创造体现在教学的双方,教与学双方都处在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之中。
声乐训练靠大量心理活动来实现,生理因素也受心理活动影响和制约。
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因素很多,毫不例外地应该将积极的情感作为动力,教师能否调控好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解决声乐技巧的动力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调控对解决声乐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声乐艺术的学科特点处处充满矛盾,学生就是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使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和完善的。
歌唱者对自己的歌唱器官看不见又摸不着,只能凭听觉、视觉、感觉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感受、比较,都是以感知为基础,以大脑的意识操作为手段,通过思维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形成对声音状态的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和获得歌唱经验,达到真正掌握歌唱的技巧。
教师若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发声的各种细微变化,并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注重自己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能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歌唱欲望和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课堂的生动性,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获得好的歌唱状态的基础,比如声乐教学中常出现有的学生为追求某种声音效果,找“高位置”而脱离自然状态,发声音位不高、咬字无力、课堂不够积极等状况。
笔者曾用富有情感和语气的朗诵状态启发、引导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
朗诵本身就是艺术性的语言,《乐记》中讲:
“歌之为言之,长言之也。
”歌曲的创作与表现都是人们生活中情感语言的演变、夸张和提炼,而完美的朗诵更是发声技巧、语言技巧及情感表现的最好体现。
作为声乐技能的训练也可借助朗诵的感觉,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强调带上感情,并带上良好的呼吸支持,将语音位置提高,加强语气、语调以及咬字、吐字的积极状态,将朗诵时的生理感觉再现于歌唱状态之中,学生通过练习找到了好的声音感觉。
中外艺术歌曲中,高潮处往往出现“啊”“哎”等感叹词,这些高音恰巧是歌唱技巧的难点,又是学生最畏惧的,若要求学生用叹气的状态,带上语气,深情地朗诵歌词的状态去找高音感觉,充分地打开喉咙,既能使学生容易找到高位置的声音状态,又能减少学生对高音的畏惧感,克服发声障碍。
声乐教学成功者往往是教师善于教与学生善于学的积极互动,学生课堂的感知状态、情感状态以及个性特征等都能动地支配着他的生理感觉,也控制着他的歌唱行为和技术的发挥。
比如歌唱最重要而又最常见的呼吸问题,若教师只强调怎么吸,吸多少,吸到什么部位等等,学生往往不易做到。
若能给学生讲明歌唱呼吸与生活呼吸的异同和特殊性,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歌唱呼吸需要一定量的支持和有意识地控制呼气,运用和练习中要吸得深而吐得均匀,随时要保持松而畅的呼吸状态。
具体练习中可启发学生用吸气如“闻香花”“打呵欠”,呼气如“抽丝”“吹蜡”等生活体验来找感觉,可能会获得好效果。
教师形象、生动的启发比单纯生理性或技术性阐述,更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也会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和思维想象,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捕捉各种发声感觉。
二、情感因素是歌唱表现艺术美的核心
歌唱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学科,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教师的教学要富有情感性,应具体落实在教学和艺术实践的每个环节中。
比如声乐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练声曲,它是教师训练声音的手段,也是声乐表演的准备和发声的基础。
通常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不同状况选择各种练声曲,主要注重于技术上的考虑,往往比较枯燥而单调。
教师在巧妙地组合和设计练声曲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效果,既要做到循序渐进,也应考虑到该练习能否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
例如音阶上下转换和跑动要富有流动感,应该连贯性练习与跳动性练习相结合,把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技术训练中解脱出来。
特别注意课堂练习的状态,要求学生感觉每个乐句、每个母音的流动都有潜台词,将连惯性乐句要唱得舒展而自如,跳跃性乐句唱得华丽而富有活力。
教师把练声曲看作是技术训练、音乐感觉、音乐表现力训练的综合体。
要求学生在练声中养成细心感受、分析作品的良好习惯,把每条练声曲或作品都唱得准确而完美,从技能训练上升到有意识的歌唱需要,从而形成对音乐作品感受的完整概念,为今后驾驭难度较大的作品创造条件。
由此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增强教学艺术性,学生的心灵会得到陶冶,使其认识到美好的歌唱是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是人内在情感激发的结果,使学生逐渐养成发声必有情的习惯。
由此也能极大地减少由于技术训练带来的心理压力。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调控无疑还应体现在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与情感内涵的挖掘上。
声乐教学本身就是生动、鲜活、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要营造生动而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体验时,才会对作品的艺术美产生热爱。
在处理具体的作品中,教师若能运用富有感情的想象分析歌曲旋律与歌词,并用艺术性的朗诵语言准确而生动地朗诵歌词,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学生通过联想歌词中的意境,会身临其境,将歌曲音乐形象与歌词文学形象构成一幅生动的“音乐画面”,会激发起创造好这部作品的欲望。
强烈的创造欲望会激起对声乐技巧的完美追求,在不断追求艺术完美的同时,良好的发声技巧和声音状态会得以巩固和稳定。
在此课堂氛围中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歌唱是通过优美的乐音来表达情感和心灵状态的艺术,作为艺术二度创造的歌唱者若没有强烈的情感欲望和处于激动不已的情感状态便不能进入创作状态。
没有真实的情感渗透与作品心灵相通的情感感应,就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作为审美对象的声乐艺术本质上就是人类情感的需要和表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乐记》)人心感于物而动,声则动于心而发。
声乐教学的情感性表现为教师教学的知情统一,要善于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教学,寓情于理、情理交融、才能以情动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使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学生受到教师教学中情感的陶冶和激发,促进情感想象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对情感的理解从生理感官的感受上升到心理层次的完全接受,逐渐形成深刻、持久的审美体验和完善的
审美能力。
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充当着极为特殊的核心作用,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有学生接受的整体现实性。
三、不断的艺术实践是完善情感表现能力的基础
声乐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歌唱技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无数实践锻炼得以巩固。
完美的歌唱应是正确的发声方法长期培养和不断的艺术实践总结、积累的结果。
教师在注重课堂训练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上观摩课、听音乐会、参加演出等艺术活动。
例如,学生听到着名歌唱家优美的歌唱,往往会因激动而情不自禁地歌唱,而且唱得轻松、自如,越唱越兴奋,越兴奋技术发挥、情感状态就越好。
这种榜样的力量潜入学生心灵会激励学生对美的歌唱的追求,会为此而刻苦钻研。
多参加舞台实践活动,学生会把平时课堂接受的感性认识通过舞台实践加以检验,并得以积累和巩固,逐渐上升为自身切实感受的理性认识,把歌唱技巧与歌唱心理统一起来,把教学中眼中所见、耳中所闻转变为心中所想、口中所唱,逐渐成为能用审美之心感物、审美之耳赏物、审美之眼观物,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
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学生会将歌唱时的情感活动与其他心理因素形成联系,并在以后类似情境中重复体验这种情感,这对培养学生深厚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大有益处。
艺术实践是学生歌唱能力发展的决定条件,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歌唱才能也需要在无数次实践中去求得形成和发展。
声乐教学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从中体会知识的实践意义,能极大地满足其求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除此以外,在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始终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
教师教学中应注重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不但能鼓舞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还应加强自我修养,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心灵的闪光点,作为推动其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起点,使教与学双方获得一种心灵的沟通。
教师良好的情感素质会对学生产生较好的心理效应,真正像磁石般吸引着学生。
在这种积极而和谐的状态下进行技能训练,十分有益于调动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情感表现欲望,学生会将这积极的内在动机转换成自觉而刻苦学习的动力。
结语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歌唱技巧,完善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丰富而复杂,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则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若善于把握学生内心的各种情感因素,将它转换成精神动力,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心境中真正领会、掌握歌唱技能,定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对情感的调控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张凯着.音乐心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1年.
章志光着.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傅国庆着.歌唱技巧与修养.四川文艺出版社,2006年.
邹本初着.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声乐 教学 情感 调控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