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9《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docx
- 文档编号:481945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KB
高中语文 19《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 19《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9《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19《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9《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⒈正确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⒉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
⒊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行文的巧妙;学习作者正视现实,直抒胸臆,用语朴实清新的文风。
⒋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
⒈了解由这次集会而生发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⒉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⒈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⒉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教学方法:
⒈以诵读教学法为主,辅之以点拨法。
本文由于内容较深,需教师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力求当堂背诵。
⒉点评教学法。
不对全篇鉴赏,在诵读中力求抓住几个鉴赏点,分析作者行文的妙处,在服务于诵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文体简介。
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积累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㈠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
设计㈡ 投影显示《兰亭集序》摹本,教师讲解:
这是书艺超绝无双的《兰亭集序》,它的创作者为被后人誉称“书圣”的王羲之。
让我们来领略这些勾勾画画的线条艺术所呈现出的生命姿态和精神张扬吧。
笔墨是一个人才情气质和性格的流露和暗示。
当我们沉潜内心细细品味时,这些流淌于点划勾捺之间的活力就真切地复活了,这些线条是魏晋时代风貌和气度的形象再现,那么这些文字的内蕴如何呢?
让我们细细品味品味吧。
设计㈢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及背景:
⒈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略作补充:
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脱放。
他曾一度做官,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多媒体显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
⒉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三、放录音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一些字的读音。
⒈投影:
生字:
癸(ɡuǐ)丑修禊(xì)流觞(shānɡ)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ɡ)怀齐彭殇(shānɡ)
多音字:
会稽(kuàijī)感慨系(xì)之
通假字:
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⒉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四、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积累基础知识。
⒈学生提出预习时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疏通文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
明确:
⑴重要词语
①实、虚词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信可乐也 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以之兴怀 修短随化 喻之于怀 故叙时人
②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
③活用词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⑵多义词
①乃重修岳阳楼 邹忌修八尺有余 内修政理 茂林修竹 修禊事也
②终期于尽 度已失期 不期修古 行有期年
③其致一也 齐心一力以致臣节 致市民,聚万货 颇有野致
④临文嗟悼 把酒临风 曹公已临其境 哀临三日
⑤列坐其次 引次江北 破军次之 贤能不待次而举
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吾知所以拒子矣
⑦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⑶成语及常用语①游目骋怀(开怀)②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束缚)③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变迁而发生变化)
⑷常识①纪年法岁在癸丑(干支纪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帝王年号)赵惠文王16年(王公纪年)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年号干支并用)
②暮春(孟春仲春季春)
③修禊(在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选在三月三日)
⒉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相关的语句。
明确:
“序”,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成文的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意旨、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词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参看课后知识短文)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作诗情形(“一觞一咏”)、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成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归纳总结一词多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二、研习新课:
㈠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有三段,各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明确:
第1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第2段抒发人生感慨,第3段交代作序目的。
㈡分析理解,指导诵读。
⒈研习第1自然段:
⑴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
⑵理清背诵思路。
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
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话,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
明确:
时间:
“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
“……兰亭……”
目的:
“修禊事也”
人物:
“群贤……少长……”
环境:
“此地有……,又有……”
活动:
“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
“……信可乐也”
讲析过程中,给学生短暂时间强化记忆,然后选一学生根据内容要点提示,尝试背诵。
⑶设置鉴赏点,赏析本段写法的高妙之处。
摘录本段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明确: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点拨:
本段中作者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极其简约。
想那阳春三月的江南该是鲜花吐芳,姹紫嫣红,此段中作者却紧锁浓香艳颜,只选山、水、林、竹、天。
写山岭,从高耸、横亘状其势;写竹林,从茂密、参天绘其形;写溪水,着眼于水清流急,回环相映之态;写晴天,写煦风,仿佛景物皆着感情色彩。
如此美景,在良辰、乐事的氛围中,给人带来的是愉悦,是欢欣,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和游人如织的快乐场面。
提示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要清新明快。
⑷学生尝试背诵。
教师提示重点词句: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注意此句中的“游”“骋”为使动词。
此句应译为:
这样来纵展目力(观察事物),开阔胸怀(欣赏景物),尽情享受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可以(使人)快乐啊。
在背诵过程中,有学生容易出错,把段末一句“信可乐也”错背为“信可乐矣”,师生共同探究,这个“也”字能否改为“矣”。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本段中,作者描述这次聚会是“群贤必至,少长咸集”,是为一乐;“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赏心,是为四乐;而“仰观……俯察……”,可谓乐事,是为五乐。
总之,人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五乐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突出情感的主旋律“乐”。
“信可乐也”不可改为“信可乐矣”。
用“也”语气平缓,笔调稳健;用“矣”语气激越,情感外露,略显张扬。
联系上面对写景状物部分的赏读,作者极力营造素淡、雅致的格调,即使喜悦,也不过分显露。
⒉研习第2自然段。
⑴全班同学齐读第2段。
⑵理清背诵思路。
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
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选一名学生串讲本段大意,另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
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人生忧患的根源是相同的。
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作结。
板书:
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尝试背诵。
⑶朗读语调提示。
承第1段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以议论为主,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中的“痛”。
末句以降调读出慨叹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第2段,用心体会作者心境的变迁。
⑷学生背诵第2段
教师提示重点词语(投影):
判断以下5组句子中加粗字词的意义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都不相同。
尽:
完、消灭;全、都。
之:
动词、到,引申为“经历”;代词,指厌倦的事物。
俯仰:
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周旋;一俯一仰,表时间极短。
期:
至、及;读jī,周。
殊:
不同、千差万别;副词,很。
⒊研习第3自然段。
⑴选一学生朗读第3段。
⑵理清背诵思路。
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请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明确:
由读昔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亭集序 高中语文 19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 19 教学 设计 苏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