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上学期三校联考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4812621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56.83KB
届九年级上学期三校联考化学试题.docx
《届九年级上学期三校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九年级上学期三校联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九年级上学期三校联考化学试题
【校级联考】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尧塘中学、水北中学、河头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三校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有相当的成就,下列工艺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造纸术B.黑火药C.指南针D.青铜锻造术
2.1774年,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并提出空气是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普利斯特里C.舍勒D.瑞利
3.下列仪器一般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A.试剂瓶B.试管C.烧杯D.量筒
4.实验室中澄清石灰水通常盛放在如图的哪种瓶中:
A.
B.
C.
D.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长荡湖里清澈的湖水B.除尘净化后的空气C.过氧化氢溶液D.液氮
6.下列仪器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蒸发皿B.烧瓶C.烧杯D.量筒
7.取一段久置的镁条,做燃烧实验时,除酒精灯外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或用品是:
A.石棉网B.坩埚钳C.砂纸D.燃烧匙
8.下列实验操作规范或获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俯视量取,实际值大于10mL
B.加热试管中的药品,试管口必须向下倾斜
C.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则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集气瓶可以收集、储存气体,亦可以作为化学反应容器
9.下列能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A.AB.BC.CD.D
10.下列关于葡萄糖、砂糖、面粉灼烧实验现象及获得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三者燃烧后均生成黑色物质
B.葡萄糖、砂糖均为先熔化,后燃烧
C.三者均含有碳元素,所以是同种物质
D.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中应含有同种元素
11.能用于鉴别空气、二氧化碳、氧气的最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鉴别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D.比较气体的密度
12.下列关于加热高锰酸钾且用排水法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先后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前,先往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中,先将导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后点燃酒精灯
C.点燃酒精灯后,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
D.收集结束,先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后盖上玻璃片
13.下列实验或生活中的事例,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金属锈蚀
C.夏天,仓库中的化肥受热分解D.工业炼钢
14.近年来由于煤、石油的消耗量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以下现象不是由于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是:
A.臭氧层空洞B.温室效应C.冰川融化D.厄尔尼诺现象
1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制备和用途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成蓝色,加热后恢复为紫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的二氧化碳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或舞台的人造云雾
1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1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①撤去酒精灯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18.根据下列化学反应书写的表达式,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铜丝灼烧表面生成氧化铜B.工业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气
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19.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右下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7.8gB.27.4g
C.32.3gD.32.6g
20.某同学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出现的情况是()
A.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C.反应速率不变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
二、填空题
21.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在不同的实验中,试管的放置方法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放置方法有如图六种.那么,在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试管的放置方法分别是(填序号):
(1)给试管的固体加热:
______.
(2)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
______.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______.
(4)往试管里倾倒液体:
______.
(5)往试管里滴加液体:
______.
(6)洗涤后的试管放置:
______.
22.现有①木炭②硫粉③红磷④铁丝,四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____;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__;(3)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4)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____;(5)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是__________。
2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有大量镁粉的照明弹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中,生成白色固体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三、实验题
2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如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若用A装置加热某种固体,一段时间后发现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则该固体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若加热某种白色固体,发现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试管内壁有水雾,则该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药品用__________(A.6%的过氧化氢溶液B.20%的过氧化氢溶液)比较合适。
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用装置_______,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若除胶皮管外不再添加任何仪器和用品,用装置A和装置D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
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6)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料是空气。
其中氮气和氧气一共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填百分数)。
步骤:
首先将空气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然后在低温下加压使空气__________,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沸点较低的氮气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液态氧气。
四、科学探究题
25.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刚发现选用不同的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时,CO2的产生速度有差异。
经思考后,小刚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及记录表。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组
温度(℃)
石灰石
稀盐酸
质量(g)
颗粒
体积(ml)
质量分数(%)
①
20
5
大
20
5
②
20
5
小
20
5
③
20
5
小
20
10
(1)实验组①②探究的是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速度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探究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速度与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关系,应选择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如图1所示,小刚发现该装置有一处需要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改进后,检验该集气瓶是否已收集满CO2,小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要判断实验中产生的CO2速度,表格中最后一列需填写收集满一瓶CO2所需要的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中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刚提出:
图1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并可以测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探究过程中,小刚查阅资料得出的结论是: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应在30%~50%之间。
这时小红同学提出:
能否使实验数据更加具体和准确些?
小刚和小红经过讨论,进行4次实验,收集了4瓶氧气,得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这时,小刚脱口而出:
“氧气约占36%时就是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最低体积分数”,而小红立即反对,你认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
_______(填百分数且实验数据取整数)。
26.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1)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不反应。
(2)白磷在有氧气的情况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约为40℃。
(3)二氧化碳可以被氢氧化钠(NaOH)溶液完全吸收,其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
(实验操作、记录、分析)
实验一:
探究吸入的空气
(1)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_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空气,连接装置。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
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
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K1、K2,再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____________(填现象),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________之外的气体总体积。
实验二:
探究呼出的气体
(4)如图2所示,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
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3所示,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X”或“Y”或“Z”)。
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
(5)实验一中,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下同),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
(6)实验二中,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实验结论)
(7)通过实验探究,可知人体吸收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组成有何不同?
(任写一条即可)______。
五、简答题
27.早在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科学家警告说,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增加将导致地球呈“病态”。
而且近年来,空气质量问题频发,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为_______________。
菜农定期会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这样做有利于植物进行___________作用。
(2)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增加将导致地球呈哪些“病态”?
任写一条。
_______。
(3)生活中,用加压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溶解在饮料中,它会与水作用生成一种酸性物质,这种酸性物质名为________________。
(4)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清洁能源②工业废气处理后达标排放③积极植树造林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造纸术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B、黑火药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C、指南针的发明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正确;D、青铜锻造术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故选A。
3.A
【解析】
【详解】
A、试剂瓶用来存放药品,在集气瓶瓶口内侧经过了磨砂处理,容易使瓶塞与它密封,故选项符合题意;B、试管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不需要磨砂处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烧杯通常用作反应容器,不需要磨砂处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量筒用来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不需要磨砂处理,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A、该瓶为广口瓶,可用于盛固体药品,故选项错误;B、该瓶为细口瓶,是盛放液体药品的,故选项正确;C、该瓶为滴瓶,是贮存少量液体试剂,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故选项错误;D、该瓶为集气瓶,是收集气体或暂时贮存少量气体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长荡湖里清澈的湖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液氮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D。
6.A
【解析】
【详解】
A、蒸发皿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正确;B、烧瓶加热时,为均匀受热,要垫上石棉网,故错误;C、烧杯加热时,为均匀受热,要垫上石棉网,故错误;D、量筒不能用来加热,故错误。
故选A。
7.D
【解析】
【详解】
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石棉网、坩埚钳和酒精灯、砂纸,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燃烧匙。
故选D。
8.D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俯视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毫升,所以说法错误;B、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但加热液体药品时则不能向下倾斜,所以说法错误;C、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 mL,所以说法错误;D、集气瓶可以用来收集气体、储存气体,还可以用来做硫燃烧、碳燃烧、铁丝燃烧等的反应容器,所以说法错误。
故选D。
9.B
【解析】
【详解】
A、这样收集的气体是混合气体,故A错误;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氧气从长管进,短管出,故B正确;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导气管伸入瓶内应该是一长一短,故C错误;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导气管伸入瓶内应该是一长一短,故D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
【详解】
A、将葡萄糖、砂糖、面粉放在火焰上灼烧,最后都留下了黑色的残渣--炭,故A正确B、葡萄糖、砂糖的着火点较高,很难燃烧,加热时熔化后才能燃烧,故B正确;C、加热葡萄糖、砂糖、面粉时,都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含葡萄糖、砂糖、面粉中都有碳元素,但不能说明三者是同种物质,故C错误;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一种物质能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说明反应物及生成物中应含有同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11.B
【解析】
【详解】
A、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不是最简便的方法,故选项错误;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故选项正确;C、用带火星的木条,只能鉴别出氧气,不是最简便的方法,故选项错误;D、比较气体的密度,是非常麻烦的过程,不是最简便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故A错误;B、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纯,故B错误;C、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C正确;D、收集结束,先在水槽中盖上玻璃片,后取出集气瓶,故D错误。
故选C。
13.B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B、钢铁的锈蚀是金属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造成的,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C、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D、工业炼钢是利用到氧气支持燃烧,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A
【解析】
【详解】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从而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旱涝等灾害频繁,会引起厄尔尼诺现象。
故选A。
15.D
【详解】
A、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故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溶液变成红色;加热该混合液,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颜色变成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附着在块状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故说法错误;D、干冰易升华,用于制造舞台人造云雾、人工降雨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C
【详解】
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3%,含量少。
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应该是二氧化碳量太少反应现象不明显,不能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应继续通入空气,观察是否变浑浊,选项A不正确;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3%,含量少。
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必须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应继续通入空气,观察是否变浑浊,选项B不正确;
C、继续通过空气以增加二氧化碳的量,获得更明显的现象,选项C正确;
D、如果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验证的就不是空气而是呼出的气体,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7.A
【解析】
【详解】
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然后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待试管冷却后清洗仪器并放回指定位置,故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
故选A。
18.D
【解析】
【详解】
A、铜丝灼烧表面生成氧化铜的反应表达式为:
铜+氧气
氧化铜,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工业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气的反应表达式为:
氢气+氮气
氨气,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表达式为: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即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是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9.B
【详解】
图中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质量关系应为:
砝码的质量=烧杯的质量+游码显示的质量。
即30 g=烧杯的质量+2.6 g,得烧杯的质量为:
30g-2.6g=27.4g。
故选B。
20.D
【详解】
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入二氧化锰只能加快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所以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生成氧气的量会增多,又因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正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度也加快了。
故选D。
21.FEDCAB
【详解】
(1)给试管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2)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
(4)往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管口要略微倾斜;
(5)往试管里滴加液体时,试管要直立;
(6)洗涤后的试管要倒放在试管架上。
22.②③①②④
【详解】
(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
(5)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3.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沉淀+水镁+氧气
氧化镁(3)
【解析】
【详解】
(1)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沉淀+水;
(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
氧化镁,
24.酒精灯试管Cu2(OH)2CO3NH4HCO3BAC不易溶于水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AE99%液化沸点
【解析】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酒精灯;②是试管;
(2)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并加热,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其化学式为:
Cu2(OH)2CO3;白色固体碳酸氢铵放入试管中并加热能分解,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内壁有水雾,其化学式为:
NH4HCO3;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所以可用的发生装置是B;实验室一般选择浓度较低的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应选A;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4)若除胶皮管外不再添加任何仪器和用品,用装置A和装置D来制取氧气,可选择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5)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由于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故发生装置可选A;氨气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选E;
(6)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在除去空气中的灰尘、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液化空气,控制条件,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蒸发液态空气首先的到的是氮气。
25.石灰石颗粒大小②③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证明集满时间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49%
【解析】
【详解】
(1)实验①、②中盐酸的浓度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相同,大理石质量相同,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实验①②探究的是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速度与颗粒大小的关系;
(2)表中的数据分析其他条件相同,盐酸质量分不同的实验组合,所以探究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速度与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关系,应选择的实验组是②③;
(3)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4)要判断实验中产生的CO2速度,需要依据收集满一瓶CO2所需要的时间多少,所以最后一列需填写收集满一瓶CO2所需要的时间,该反应中的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5)因该瓶中还有体积为64%的空气,空气中也有氧气,所以这位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观察实验记录,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36%,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时空气还占64%,所以空气中有氧气的量为:
64%×21%≈13%,所以此时瓶内共有氧气的分数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上学 期三校 联考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