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章节复习题版本2.docx
- 文档编号:4795017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0.57KB
动物营养学章节复习题版本2.docx
《动物营养学章节复习题版本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章节复习题版本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营养学章节复习题版本2
绪论
1、养分、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动物生产的特点
第一章
1、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各有何特点?
动物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
动物体内的Ca、P、Na含量大大超过植物,K含量则低于植物。
碳水化合物——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动物体内含量少于1%
蛋白质——动物体的结构物质;植物体能自身合成全部氨基酸,而动物体一部分必需从饲料中获得
脂类——动物体的储备物质,动物体内的之类主要是结构性的复合脂类;植物种子中的脂类主要是简单的甘油三酯,复合脂类是细胞中的结构物质,此外还有蜡质、色素等。
油料植物中脂类含量较多,一般植物脂类含量较少。
植物体内水分含量变异范围很大,成年动物体内水分相对稳定。
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多(以干物质计)。
2、动植物体(饲料)的概略成分分析(Weende分析系统)中测定原理&方法各是什么?
概略养分分析法:
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
3、NDF、ADF、ADL?
NDF:
中性洗涤纤维
ADF:
酸性洗涤纤维
ADL:
酸性洗涤木质素
第二章
1、消化力、可消化性、消化率概念
消化力:
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动物的消化力。
可消化性:
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称为饲料的可消化性。
消化率: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几种?
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
3、各类动物消化特点?
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要是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较弱。
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是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累死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
腺胃分泌消化液,肌胃壁肌肉坚厚,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
4、影响动物对饲料消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动物:
动物种类、年龄及个体差异
饲料:
种类、化学成分、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饲养管理技术:
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水平
5、瘤胃内环境有哪些特点适合微生物发酵?
第三章
1、动物体内水的性质与作用、来源与去路?
性质:
较高的表面张力、比热大、蒸发热高、结合状态
作用:
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一种理想的溶剂、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调节温度、润滑作用
来源:
饮水、饲料水、代谢水
去路:
粪和尿的排泄、肺脏和皮肤的蒸发、经动物产品排泄
2、影响动物的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
动物种类、饲粮因素、环境因素、饲料或日粮组成——含N物质、粗纤维、盐饲料的调制类型——粉料>干颗粒>膨化料
第四章
1、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构建机体组织细胞、形成动物产品的主要原料
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份
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
供能和转化为糖、脂肪
遗传物质的基础
2、概念:
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
EAA:
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LAA:
限制性氨基酸。
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氨基酸缺乏:
某种或几种氨基酸含量不足,不能满足动物需要,而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氨基酸中毒:
由于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
氨基酸拮抗:
某些氨基酸在过量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肠道和肾小管吸收时与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产生竞争,增加机体对相应氨基酸的需要
理想蛋白:
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3、生长猪、禽的EAA包括哪几种?
生长猪:
10种——赖、蛋、色、苯丙、亮、异亮、缬、苏、组、精氨酸
禽:
13种——包含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4、简述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1)吸收主要在小肠上2/3的部位
2)各种氨基酸的吸收速度是不同的——半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3)被吸收的氨基酸主要经门脉运送到肝脏,只有少量的氨基酸经淋巴系统转运
4)新生的哺乳动物在出生后24~36h内,能直接吸收免疫球蛋白——胞饮
5、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
第一LAA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
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LAA?
限制性氨基酸:
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意义:
木桶效应
猪、禽:
赖氨酸、蛋氨酸
6、简述AA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7、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一.单胃动物:
1.消化酶,单胃动物的蛋白质消化在胃和小肠上部进行,主要靠酶消化。
消化酶有三个来源:
胃粘膜、肠粘膜和胰腺。
2.消化过程,从胃中开始消化,天然蛋白不能被消化酶消化,因其特异有序的立体结构可阻止消化酶的作用,蛋白质变性后可使有顺变无序,增加对酶的敏感性。
HCl和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HCl处理变性后对胃蛋白酶更敏感。
未消化蛋白质进入大肠,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AA,N及其他含N物质,大部分不能被利用。
3.吸收,AA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部完成,为主动吸收,VB6可提高正常AA的转运,有三个转运系统分别转运碱性、酸性和中性AA,三个系统各有不同载体:
同一类AA之间有竞争作用,但不影响另一类AA吸收。
各AA吸收速度顺序为:
L-AA高于D-AA。
二.反刍动物:
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约70%在瘤胃受微生物作用而分解,30%在肠道分解。
反刍动物小肠消化与单胃动物不同之处。
(1)代谢N相对于饲料N的比例高于单胃动物,特别是日粮蛋白质缺乏时。
(2)食物流入十二指肠的中和率慢于单胃动物。
(3)胰蛋白酶的激活和活性高峰在空肠中段才能达到(单胃动物在十二指肠)。
(4)胰液中核酸酶活性高,可能与微生物中核酸含量高有关,进入十二指肠食糜的微生物蛋白和未解日粮蛋白的比例与蛋白质种类有关,约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氮,构成微生物蛋白
8、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利用原理:
尿素→NH3+CO2
CH2O→VFA+酮酸
NH3+酮酸→AA→菌体蛋白
合理利用措施:
延缓NPN的分解速度——选用分解速度慢的NPN,如双缩脲等
采用包被技术,减缓尿素等分解
使用脲酶抑制剂等抑制脲酶活性
增加微生物的合成能力——提供充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提供足够的矿物元素
N:
S=15:
1,即100g尿素加3gS
正确的NPN使用技术——用量不超过总氮的20%~30%
不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
不超过精料补充料的2%~3%
每100kg体重20~30g
适应期:
2~4周
不能加入水中饲喂
制成舔砖
不与含脲酶活性高的饲料混合
尿素青贮
9、概念:
RDP、UDP、蛋白质周转代谢等
RDP:
瘤胃降解蛋白质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80%~100%可合成菌体蛋白
UDP:
瘤胃为降解蛋白质
蛋白质周转代谢:
机体合成新的组织蛋白质的同时,老组织的蛋白质也在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进入机体氨基酸代谢库,相当一部分又可重新用于合成蛋白质,只有少部分转化为其他物质。
老组织蛋白不断更新,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
10、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1)配制饲料时,应注意日粮的组成,如猪、禽等应控制粗纤维的含量;
2)配制饲粮时,应注意能氮平衡,高能低氮,高氮低能都会影响蛋白质的利用率;
3)配制饲料时,应注意蛋白质的种类数量及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配比;
4)对饲料进行碾碎、发酵、青贮等调制与加工,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
5)某些饲料应经过特殊处理以消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
6)可在日粮中补充少量合成氨基酸,以使日粮全价性和氨基酸平衡。
第五章
1、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主要性质?
单糖、低聚糖或寡糖、多聚糖、其他化合物
与营养有关的性质:
淀粉——直链淀粉:
α-1,4-糖苷键连结而成
支链淀粉:
分支点α-1,6-糖苷键,
链内α-1,4-糖苷键
糖原——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
纤维素——由β-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美拉德反应:
还原性糖的碳基与蛋白质或肽游离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
糖类异构、互变性:
动物消化吸收后代谢途径一致的基础
2、动物、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结构性多糖主要分布于根茎叶和种皮中,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
3、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供能贮能作用——供能(葡萄糖;大脑神经系统、肌肉、脂肪组织、胎儿、乳腺)
来源:
肠道吸收,糖的异生(肝、肾)
贮能(糖原、脂肪)
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乳糖的形成血糖
合成乳蛋白非必需氨基酸
非反刍动物(合成必要的脂肪酸、合成部分非必需氨基酸)
某些寡糖的生理作用——MOS、FOS(化学益生素)
有益作用(适量):
抑制有害菌在肠道的贴壁
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的生长
负面作用(过多):
发酵产气过多可能导致肠胃胀气
发酵产物也影响肠粘膜与血浆间的渗透压,严重时可导致腹泻
体内糖苷的生理作用——糖苷:
具有环状结构的醛糖或酮糖的半缩醛羟基上的氢,被烷基或芳香基团所取代的缩醛衍生物
解毒作用:
毒物、药物和固醇类激素代谢物可与D-葡萄糖醛酸形成葡萄糖苷酸而排出体外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糖蛋白质、糖脂的生理作用
4、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代谢方面有何异同?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1、是以粗纤维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为主,以淀粉形成的葡萄糖为辅,主要消化部位在瘤胃,小肠、盲肠、结肠为辅。
2、碳水化合物在前胃的消化过程是微生物不断分解纤维分解酶分解纤维的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碳水化合物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它在瘤胃中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即丁酸、丙酸和乙酸,通过扩散进入体内。
丁酸和乙酸发酵产生的氢,用于合成甲烷,通过嗳气排出体外,其能量损失较大。
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1、是以淀粉形成的葡萄糖为主,以粗纤维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为辅,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
2、营养性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在消化道的前端即口腔到回肠末端;结构性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在消化道的后端即回肠末端以后。
3、进入肠后段的碳水化合物以结构多糖为主,也包括未消化完的营养性碳水化合物,由微生物发酵分解,主要产物是挥发性脂肪酸、甲烷、二氧化碳。
部分挥发性脂肪酸由肠壁进入体内,而气体则由肛门排出。
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糖原异生:
反刍动物不能利用葡萄糖合成长链脂肪酸
通过糖原异生来提供葡萄糖
饲喂大量粗纤维产生的不良后果:
体脂肪合成与沉积量下降
机体蛋白质代谢更加恶化
母畜泌乳量下降
5、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
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
VFA;挥发性脂肪酸
6、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动物的健康——淀粉发酵过快,使pH下降过快,易造成酸中毒;
纤维能结合H+,作为一种缓冲剂;
纤维可刺激咀嚼和反刍,促进唾液分泌,间接提高瘤胃缓冲能力
维持动物正常的生产性能——产乳量、脂肪率
提供能源——VFA提供反刍动物70%~80%的能量需要
7、NSP的概念及其的营养特性?
NSP:
非淀粉多糖即是多糖中的结构多糖
NSP的供能作用——经瘤胃和盲肠微生物分解可产生各种挥发性脂肪酸、对营养物质摄入的调控作用;解毒作用——可提高动物对一些不能耐受的物质的耐受程度&可预防仔猪断奶后大肠杆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可防止猪胃肠溃炎,过量时无效;代谢效应——增加胆汁排泄,降低胆结石的可能性;日粮中NSP物质的物理作用——刺激消化道粘膜,促进胃肠蠕动作用,还可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容积大、吸水力强,且较难消化,从而可充实胃肠使动物食后有饱腹感;其他作用——改善畜产品质量、可提高母畜的生产性能
8、简述NSP的负面营养特性及克服措施。
对营养物质吸收方面的负效应
降低能值的负效应
增加内源物质损失的负效应
措施:
添加酶制剂、水处理、添加抗生素、其他方法:
如日粮中添加燕麦壳
第六章
1、脂类的组成、主要性质?
组成:
大部分由C、H、O组成;含P、N、S等物质的类脂;饲料化学范畴内:
乙醚浸出物
甘油三酯(真脂肪或中性脂肪)
类脂(磷脂、糖脂、蛋白脂)
腊类、甾类和萜类
主要性质:
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能量价值高,是动物营养中重要的一类营养素;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各异;常规饲料分析中将这类物质统称为粗脂肪
2、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
①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
②脂类的防护作用
③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
④磷脂的乳化特性,有利于提高饲料中脂肪和脂溶性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⑤胆固醇,有助于甲壳动物转化合成维生素D,性激素,胆酸,蜕皮素和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
⑥脂类也是动物体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3、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在脂类的消化、吸收、代谢方面有何异同?
胆汁肠肝循环?
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的差异主要在反刍动物的瘤胃消化和吸收上。
1.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经微生物作用变成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减少。
2.部分氢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
3.脂类中的甘油被大量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
4.瘤胃微生物可利用丙酸、戊酸等合成奇数碳原子链,因此其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加。
在小肠中消化的不同点:
由于脂类中的甘油在瘤胃中被大量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反刍动物十二指肠中缺乏甘油一酯,并且其小肠中不吸收甘油一酯,其粘膜细胞中甘油三酯通过磷酸甘油途径重新合成。
反刍动物的脂肪吸收量可能大于其摄入量。
反刍动物脂类的吸收:
瘤胃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只有通过瘤胃壁吸收。
各种动物吸收的胆汁,经门脉血到肝脏再分泌重新进入十二指肠,形成胆汁肠肝循环。
4、EFA的概念与作用?
EFA:
必需脂肪酸。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作用:
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脂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合成类二十烷的前体物质;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5、饲料脂肪与动物产品脂肪的关系?
第七章
1、能量、能值的概念?
能量:
做功的能力(动物维持一切生命活动、生产活动的能力,动物可利用的唯一能量形式)
能值:
饲料中的有效能含量,反映了饲料能量的营养价值
2、饲料中哪些成分可提供能量、有何特点?
碳水化合物——最主要来源。
常用植物性饲料中含量最高,来源丰富,成本低
脂肪——有效能值约为碳水化合物的2.25倍、饲料中含量较少
蛋白质——用作能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在动物体内不能完全氧化,氨基酸脱氨产生的氨过多,对动物机体有害
3、饲料中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动物采食饲料后,三大养分经消化吸收进入体内,在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或氧化磷酸化过程可释放出能量,最终以ATP的形式满足机体需要
动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和物质代谢
4、GE、DE、ME、NE、ADE、FE、TDE、FmE、AME、UE、Eg、UeE、TME、AMEn、TMEn各代表什么,如何计算?
GE:
总能、DE:
消化能、ME:
代谢能、NE:
净能、ADE:
表现消化能、FE:
粪中养分所含的总能、TDE:
真消化能、FmE:
代谢粪能、AME:
表观代谢能、UE:
尿能、Eg:
甲烷能、UeE:
内源尿能、TME:
真代谢能、AMEn:
氮校正表观代谢能、TMEn:
氮校正真代谢能
DE=GE–FE
TDE=GE-(FE-FmE)
ME=DE–(UE+Eg)=GE–FE–UE–Eg
AME=GE–(FE+UE+Eg)
TME=TDE–[(UE–UeE)+Eg]=AME+(FmE+UeE)
AMEn=AME–RN╳34.39
TMEn=TME–RN╳34.39“RN(g):
每日沉积的氮量”
5、热增耗指什么?
有何营养意义?
HI:
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以热的形式散失。
以占ME的百分比表示
营养意义:
在冷应激环境中,热增耗是有益的,可用于维持体温。
但在炎热的条件下,热增耗将成为动物的额外负担,必需将其散失,以防止体温升高;而散失热增耗,又需消耗能量。
6、简述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1)根据动物种类,性别,及年龄来配制日粮配方
(2)对于不同动物的不同生产目的,改变日粮中能量含量。
一般来说维持>产奶>生长,育肥>妊娠和产毛
(3)在适宜的饲养水平范围内,随着饲喂水品的提高,饲料有效能量用于维持部分相对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效率增加。
(4)饲料中的营养促进剂,如抗菌素,激素等也影响动物对饲料有效能的利用。
第八章
1、什么叫必需矿物元素?
按体内含量可分成哪两类?
必需矿物元素:
对动物体具有特殊的功能,并且是动物体内进行正常生理生化过程所必需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有何生理功能?
参与动物机体的构成
以离子形式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作为机体酶成分和激活剂,参与机体代谢
参与激素的结构组成
3、钙磷缺乏会出现什么病症?
影响钙磷吸收的饲料因子有哪些?
常见缺乏症:
食欲降低,异食癖,生长减慢,生产力和饲料利用率下降,骨生长发育异常,已骨化的钙、磷也可能大量游离到骨外,造成骨灰分降低、骨软化,严重的不能维持骨的正常形态,从而影响其他生理功能
典型的钙、磷缺乏症:
佝偻病、骨疏松症和产后瘫痪.
4、镁有何生物学功能?
何谓“草痉挛”、白肌病、皮肤不完全角化症、滑腱症?
参与骨骼和牙齿组成
作为酶的活化因子或直接参与酶组成,如磷酸酶、氧化酶、激酶、肽酶和精氨酸酶等
参与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草痉挛:
产奶母牛在采食大量生长旺盛的青草后出现的草痉挛,主要是由于成年产奶牛体镁储存量低,青草中的镁含量和吸收率低引起的。
白肌病:
动物体内缺硒而表现出的一种横纹肌变性的营养缺乏症,肌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条纹。
皮肤不完全角化症:
动物缺锌的典型表现,皮肤变厚角化,但上皮细胞和核未完全退化。
滑腱症:
动物缺锰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胫骨和趾骨之间的关节肿大畸形,胫骨扭向弯曲,长骨增厚缩短,腓肠肌腱滑出骨突,严重者不愿走动,不能站立,甚至死亡。
5、电解质在动物营养中具有何种作用?
电解质是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缓冲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电解质平衡有利于调节水的代谢和摄入,保证营养素的适宜代谢环境
电解质平衡失调会打破离子平衡、酸碱平衡和体内的缓冲系统
6、硫、铁、铜、锌、锰、硒的功能?
硫
反刍动物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能将一切外源硫转变为有机硫。
动物能通过微生物将无机硫转变为蛋白质。
还可以利用无机硫合成黏多肽。
铁
参与载体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
参与体内物质代谢
生理防卫机能
锌
参与体内酶组成
参与维持上皮细胞和皮毛的正常形态、生长和健康
维持激素的正常作用
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防止生物膜遭受氧化损害和结构变形
铜
作为金属酶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体内代谢
维持铁的正常代谢,有利于血红蛋白合成和红细胞成熟
参与骨形成
锰
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胆固醇代谢中作为酶活化因子或组成部分
维持大脑正常代谢功能
硒
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组成,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
对胰腺组成和功能有重要影响;保证肠道脂肪酶活性,促进乳糜微粒正常形成
第九章
1、维生素的概念和作用
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不参与机体构成,不是能源物质,需要量少,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过量——中毒症
2、维生素的分类及命名
共14种分为
脂溶性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B族(组),C
类维生素(肌醇、肉毒碱、辅酶Q、硫辛酸等)
命名
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加下标
化学结构特征
结合生理功能
3、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和典型缺乏症状
缺钙磷:
食欲降低,异食癖;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佝偻病,骨质疏松,产后贪婪.
缺镁:
厌食,生长受阻,过度兴奋,痉挛和肌肉抽搐.
缺钠钾氯:
食欲差,生长慢,失重,生产力下降,饲料利用率低。
缺硫:
消瘦,脚、蹄、爪、羽毛生长慢,反刍动物利用纤维素的能量力降低,采食量下降。
缺铁:
贫血,生长慢,昏睡,可视粘膜变白,呼吸频率增加。
缺锌:
食欲低,采食量和生产性能下降,皮肤和皮毛损害,雄性生殖器发育不良,牧畜繁殖性能降低和骨骼异常。
缺铜:
贫血
缺锰:
采食量下降,生长减慢,饲料利用率下降,骨骼异常。
共济失调和繁殖功能异常。
缺硒:
繁殖性能低,猪,鼠出现肝坏死,鸡出现渗出性素质和胰腺纤维变性,牛羊出现白肌病或肌肉营养不良。
缺碘:
甲状腺肿大,生长受阻,繁殖力下降。
4、影响动物对各种维生素需要的因素
动物本身
饲养方式
应激等不良环境
机体内的贮存
来源
贮藏条件和时间
拮抗物质
抗菌药物和使用
饲料加工方式
日粮中其它营养素水平
第十章
1、什么叫饲料添加剂?
广义的饲料添加剂如何分类?
饲料添加剂:
添加到饲粮中能保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
分类:
营养性
非营养性
2、生长促进剂有哪些?
抗生素、酶制剂、营养重分配剂、有机酸、微生物制剂等
3、常用抗生素的大概分类如何?
为何抗生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
在畜牧业中使用抗生素的概况及存在问题?
(1)多肽类、大环内脂类、含磷多糖类、聚醚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化学合成抗生素
(2)1.1减轻抗生长因子的不良影响1.2改善蛋白质代谢1.3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1.4改变胃肠道组织结构1.5刺激激素分泌
抗药性问题残留问题
4、饲用酶制剂的特点、种类?
影响酶制剂使用效果的因素?
特点:
它是将一种或多种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酶,与载体和稀释剂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生产的饲料添加剂,一种新型、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
种类:
碳水化合物消化酶
淀粉酶
非淀粉多糖酶:
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半乳糖苷酶、果胶酶
蛋白酶
脂肪酶
植酸酶
因素:
1、酶制剂的形式和添加量2、日粮组成3、动物品种和年龄4、饲料加工和调制5、添加方法
6、与其它添加剂的相互作用
5、益生素(微生态制剂)的特点以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特点:
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
影响因素:
动物种类
动物年龄与生理状态、环境卫生状况
益生素种类、使用剂量、饲料加工储藏条件
饲粮中其他饲料添加剂(如抗生素、矿物元素)的使用情况等
6、饲料调质剂/调制剂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营养学 章节 复习题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