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二美《边城》与《受戒》地比较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4794991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6KB
一源二美《边城》与《受戒》地比较分析报告.docx
《一源二美《边城》与《受戒》地比较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源二美《边城》与《受戒》地比较分析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源二美《边城》与《受戒》地比较分析报告
一导言…………………………………………………………………1
二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1
三《边城》和《受戒》中的自然意象…………………………………3
四翠翠和小英子自然美的形象分析………………………………4
五结语………………………………………………………………6
致谢…………………………………………………………………8
一源二美——《边城》与《受戒》比较分析
摘要:
作为师徒,在《边城》与《受戒》的创作风格上,两部小说的风格相近,但又由于汪曾祺和从文的生长环境不同,作品中同样的意象所代表的涵义有所差别。
同样,文中女主人公的美丽的呈现方式也是有差别的,从中我们可以探察到从文与汪曾祺通过自己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命理想。
关键词:
风格;水;形象;理想
Second,asourceofbeauty
——"BorderTown"and"Initiation"ComparativeAnalysis
Zhaozhen,CollegeofLiberalArts
Abstracts:
Asamentor,inthe"BorderTown"and"ordained"thewritingstyle,thestyleofthetwonovelsaresimilar,butthegrowthoftheqiandCongwenShenenvironmentisdifferent,theworkrepresentedintheimageofthesamemeaningdifferently.Again,thetextinthebeautifulheroineisalsoadifferenceinpresentation,fromwhichwecandetectorstoShenandqithroughtheirownwork,hasshownalifeideal.
Keywords:
style;water;image;ideal
一、导言
从文、汪曾祺与废名被并成为“现代诗性小说三家”,从汪曾祺众多作品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他受到老师从文的影响不小。
他反复提到从文“要贴到人物来写”的理论,并将之引为“小说学的精髓”。
自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成为从文的入室弟子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从文与汪曾祺亦师亦友的关系愈加深厚,文学观念也多有相似之处。
汪曾祺自己也曾经说《受戒》的创作“有点像《边城》。
”
二、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
从文生于1902年,其祖母是一位苗民,当时对少数民族歧视,凡与苗民所生子女不能参加文武科举,因此从文祖母便被远嫁,却在乡下为他立下了假坟。
当从文20岁离开湘西时,才从父亲口里知道这悲惨的故事。
应该说苗族的血统、民族压迫的悲剧对从文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象朱光潜所说,从文“表现出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那一股深忧隐痛”。
从文小说的悲剧色彩正源于此。
从文虽然是著名大学的讲师,却并没有受过正式的高等教育。
只是一个当过兵的小学毕业生。
汪曾祺称他是“用一枝笔打出了一个天下”。
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湘西特有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都给从文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时也体现出他对家乡这种充满纯净质朴气息的热爱。
湘西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滴河水的痕迹,都深深烙在了从文的心中。
而汪曾祺出生在苏北水乡高邮的一个殷实之家,过着一种丰衣足食的生活,几乎没有遭受到生活的摔打和折磨,可恰恰是文革前后这段经历给他补了一课,使他一生都在追求一种人性的温暖,而现实中的虚伪和冷漠又在他心里激起比别人更尖锐、敏感的痛苦,感到更深重的压抑。
他倾泻在作品中的深厚感情,那种有些寂寞的淡淡的哀愁情调,就被打上了这种精神创伤的印记。
从文和汪曾祺各有自己的具体而又相当复杂的个性与气质,但在多情、爱思索、恋旧、自尊、要强,心不时有一种孤独、寂寞感等这些方面,是很相似的。
柯原在《湘西,清清的溪水》一文中引黄永玉话说从文“湘西人的性格,坚忍、执着、勤奋、乐观、幽默。
有自己的见地,默默工作;这有如湘西的水;看似随和,一望见底,但又是十分坚忍的,有一股无形的力,可以水滴石穿嘛!
”从文自己也说:
“自己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的‘乡巴老’的性情”。
至于汪曾祺也曾经说过:
“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我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
由于汪曾祺与从文的出身不同、早年经历也不同,二人的作品风格看似相近,但仍然是有区别的。
在从文的作品中处处流贯着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和美丽永远的倾心、康健诚实的赞颂以及对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
他们的生计,他们的命运无时无刻不缠绕在从文心间,使他痛苦,使他忧伤,使他不平。
忧于中而泻于外,这使他的作品在浓郁的抒情诗意中总是笼罩着一种忧伤而不甘寂寞的基调。
这种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创作中起着主宰和支配的作用。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过多少象《边城》这样不拘格式和章法的小说?
他对乡土的思念是那样深切,对生活的品味是那样细腻,情意悲凉,好像写不尽似的,人物迟迟不登场,情节也迟迟不展开,他从不拘泥于故事的首尾照应、高潮的设置安排、人物的来龙去脉,而是以感情去牵动读者去注意那些使人伤心动情的事情。
由于从文作品这种主情的特点,所以读者阅读时总是体味着他的感情忧思,时时感到作者的存在。
帮助他表达这种特殊思想感情的,是他作品中那种歌的节奏,诗的韵律,画的色彩。
它们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天然溶合,在语言、句式、场景、意蕴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略带忧郁的偏冷色的美。
比如“那首歌声音既极柔和,快乐中又微带忧郁。
唱完了这歌,翠翠觉得心上有一丝儿凄凉。
她想起秋末酬神还愿时田坪中的火燎同鼓角。
远处鼓声起来了,她知道绘有朱红长线的龙船这时节已下河了,细雨还依然落个不止,溪面上一片烟。
”读后,我们所得的远比字面、画面多得多的东西。
从文简直不是在写,而是在唱,长歌当哭地唱。
诗韵不经意出现在字里行间,复唱也常常出现在似乎是淡淡的述说里。
从文善于节制自己的感情,从不采取剧烈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但他也没有关死情感的闸门,他让情感的细流在平静的叙述里缓缓流动。
他不象鲁迅那样,把火样的热情包裹在冰一样的冷静里;也不像巴金前期那样,是爆发的、倾泻式的情感洋溢。
而是在微笑里藏着哀痛,微凉里夹着忧郁,形成自己独有的抒情风格。
由此可见,从文风格的主要特点:
不拘格式,不受约束,在笼罩着淡淡哀愁的诗意美中表现对现实生活的思索,对人民的深情。
当我们要对从文“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进行再思考的时候,汪曾祺则正在叙写我们生活中的“尴尬”,思考我们生活中的“寂寞与温暖”。
按主题分,汪曾祺相当多的一部分作品属于人性关系和人类感情探索的,比如《受戒》。
这种人性的同情与温暖在从文和汪曾祺心目中同样重要,因为他们都对下层人民“怀有不可言说的温爱”。
由于汪曾祺在作品中着力表现他对生活的思考、对理想的苦苦追寻、对现实未消退的阴影的忧心,他总是随着这些感情的流泻组织素材、结构文章,而传统的篇章布局却在他那里遭到了蔑视。
汪曾祺说他要“冲绝”小说的概念,要做到“生活”而不是编故事,要“随便”。
这种感情除了细腻、清新、温婉外,如同从文一样,还略带感伤,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他作品中展现的一幅幅幽雅而娟秀的淡墨山水画。
诗情画意被笼罩在一层由温柔的感伤构成的朦胧烟雾之中,就在这些忧郁的诗情中表现出作者对真、善、美的执着。
三、《边城》和《受戒》中的自然意象
虽然作品风格、风光多有不同,但在《受戒》与《边城》中,水却是不约而同地存在,并且在两部作品中分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边城》是浮在水上的故事,每一个情节的转变都离不开水,水可以说是《边城》的灵魂;而水在《受戒》当中的作用更偏向于衬托情节。
从文自幼便依水成长,长大后“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
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是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
我文字中一点沉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
”
水在《边城》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地方依山傍水;二老与翠翠相识相恋是因为水;冷水成全了翠翠母亲的殉情;当翠翠变得像水一样清灵和忧郁的时候,大老溺水而死,爷爷也在暴风雨之夜死去。
直到最后翠翠失去了所有,也仍在水上渡船过日。
水,像一条隐隐的线索,不动声色地将《边城》完整地展现出来,并且毫不迟疑地在每一处命运的转折处荡起水花,轻扬因幸福而生的快乐,抚平因坎坷而生的哀愁。
“由过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恫”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边城》的开始就有水的参与。
小溪、汇入茶恫的大河、酉水、沉水,这如此多的水,将渡船的影子牵引了出来,将吊脚楼的倒影映了出来,将水手、码头和篷船举了出来。
《边城》中的河流溪流都是蜿蜒许久的。
“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恫的大河,仍然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恫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这些水流不光是为了美丽的风景而存在的,小溪是“川湘往来孔道”,川湘的人们靠它生活,溪流上的篷船运载“桐油青盐,染色的桔子”,水完全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习惯了的道路,就像陆路的功用一样重要。
《受戒》中的水没《边城》里那样多,也没有那么缠绵。
汪曾祺说:
水虽不多,但充满了水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说的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的风格。
水有时是汹涌澎湃的,但我们那里的水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
”
《受戒》中的水是洋洋洒洒的水,这一点那一片,并不成“气候”。
在《受戒》中水虽存在,却不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以至于明子随舅舅去当和尚的路上,过一个湖都要惊叹“好大一个湖!
翠翠是渡船上的女孩,小英子也是;水让翠翠只在渡船上生活,小英子却不是。
《边城》的水牵引了翠翠的命运,承载了众人的喜怒哀乐,《受戒》的水却只是为明子和小英子带来了快乐。
从庵庄到县城的芦花荡子,是一片遮掩着的水,就是这片水荡漾出了明子和小英子隐约的爱情。
明子受戒之后,小英子就是在芦花荡子里跟明子表白,把受戒变得更加世俗。
与《边城》里实实在在的溪水不同,《受戒》里更多的是“水气”而不是流动着的水。
水气盎然,所以小英子一家人都那样漂亮;水意蒙蒙,所以芦花荡里多“是非”。
《受戒》里的水是轻快而不显的,可以作为独立的景致来愉悦人的身心;而《边城》里的水则是一半流入了茶恫人的血脉里,呼和浩特变成他们的一部分了。
所以水在《边城》中比水更沉重,而在《受戒》中水气更轻灵。
地域不同,环境便有所不同。
而同样美丽的少女,在单纯的环境中面对突然出现的少年的时候,因为环境的不同而养出的不同心性,便使她们发出了不同的表现。
两个少女的表现,完全遵循了两部小说不同的基调,一个如同作者般沉郁了,一个如同作者般欢快了。
湘西与苏北,原本就是不同的。
原始古朴的湘西茶恫溪水缭绕,山路蜿蜒曲折;溪边伫立着吊脚楼,码头上穿梭着水手,河街的门口上坐着妓女,还有兵。
而苏北的高邮则传统文化气氛浓郁,世俗生活更精致,道德约束的影子便也明显些。
相比之下,说受到中原文化影响少也好,说神灵至上的楚文化根深蒂固也好,湘西的民风终究是“野”的。
就像翠翠母亲,若那未婚生子的事情发生在高邮,是绝得不到父亲的谅解的。
湘西的孩童是放养式长大的,豪爽且带有原始的小兽般淳朴,说爱就爱,说恨就恨,仿佛“化外之境”中长大的人,感情是干脆纯粹的,心灵是纯净无渣滓的。
而安逸的苏北的人却是穿布鞋长大的。
雅致淡然,人性朴实,享受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带来的安详环境,“水不但于不自他们的性格中少有逞凶斗狠的部分,因此便也做不来如湘西人容易做的那些刚烈莽撞的事。
《边城》与《受戒》并不是仅限发生在水上的,他们都是自然中的桃花源。
在《受戒》中,荸荠庵就是一个桃花源的象征,明海恰恰是一种理想的象征。
他站在这个世界面前,展开这他的富于世俗味和人情味的生活容——以俗世谋生的态度参与着神圣的宗教仪式。
文中又多次提到石榴花、栀子花。
小英子家里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后来明海画绣样的时候小英子掐的花同样是石榴花和栀子花,不仅是巧合。
栀子花盛开在生机盎然的夏天,在它开放式期,生活充满了未知的希望和喜悦。
在它脱俗的外表下,蕴含的是美丽、坚韧和永恒的爱。
小英子对未来的生活很是憧憬,而栀子花正代表着她的思想。
石榴花火红鲜艳的颜色下投射出一股成熟的美丽,同时又象征着小英子那果敢的言语和大胆表露爱情的行为,可以说石榴花、栀子花是汪曾祺崇尚自然的道家风俗景观的体现,同时也将世俗生活与桃源象征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
《边城》中的虎耳草是苏北极赋有代表新的植物。
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虎耳草的花语是持续,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耐性超强,能够持之以恒慢慢累积成伟大的成就,这或许代表着翠翠的未来是光明的。
但同时却又是有毒的,这与翠翠波折的爱情暗合。
四、翠翠与小英子自然美的形象分析
《边城》和《受戒》都意在表现一种健康,优美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的“爱”作一份恰如其分的理想化的说明。
文中那种“爱”的美通过自然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我们阅读小说时,一种自然,和谐,清淡意境飘然而至,如梦如水,轻轻地泻在每一位读者的心田,浮起的是缤纷素淡的颜色。
优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华丽的美,一种是自然的美。
自然美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边城》中翠翠和傩送感情朦胧的碰撞,同时一个女孩却又为双子星(二兄弟)含蓄的凝视所萦绕,青春的萌动,偶然的伤害,凄美无声又似无尽的结局,在人际和谐,世外桃源般的边城环境下,更令人回味隽永。
另一种即《受戒》中明子与小英子之间活泼,健康,自然的美。
既像少年稚嫩情感,又像青春心理必然的波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份感情纯洁,真挚,孕育着少年特有的生命力。
不可否认的是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翠翠和小英子都是盛开在原野上的一朵奇葩。
如果说翠翠是湘西清澈溪水边洁白的山茶花,那么小英子则是高邮湖畔一朵芳香馥郁的栀子花。
在《边城》中翠翠的身上,倾注着作者的理想,作品通过许多动人的情节来表现翠翠的温柔、明慧、天真、机灵和对爱情的坚贞。
小说充分展示了翠翠的形象美和灵魂美,翠翠就是美的化身。
首先,她的美表现在她的容貌和形体。
“皮肤”是“黑黑的”,“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这是天保和傩送喜欢翠翠的原因之一。
其次,翠翠的美,不仅美在外表,更在于她是由山歌做成的,轻盈而灵动,活泼又自然,所以翠翠也只有翠翠才会被美妙的山歌浮起来,在梦中摘到一把虎耳草。
天保和傩送都看到翠翠的外在美,而只有傩送能体会到翠翠和山歌的关系,这也是他们的爱情基础。
再次,翠翠的美,不仅在于她爱的纯洁,还在于她对爱的坚贞。
第一次在河边和傩送偶遇,使得她少女的爱情开始萌动,但是她的爱情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哪怕是当她的爱情从处于一个下意识的朦胧阶段转移到有明确体验时,她的爱情也受着重重阻力。
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是坚持初衷———傩送,还是改变感情,这种抉择的困难是不小的。
当她在爷爷去世、知道事情所有真相之后,痛哭一个晚上,最后孤零零地守在渡口等待傩送的归来。
虽然命运并未给她任何承诺,因为“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英子无疑也是美的,“两个女儿,长得跟娘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
头发滑溜溜的,……这一头好头发!
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
翠翠和小英子都是青春少女,青春本来就是美丽的,少女是纯洁天真的,她们是农村女孩,都是在乡村自然风雨中长养着。
她们的美那么富有灵性,那是因为她们生在水边、长在水边,她们的故事都以水为背景。
美丽的翠翠身后是清澈的溪水,它神秘、原始、闭塞,而美丽的小英子身后则是浩淼的湖水和繁华的高邮。
于是便成就了性格敏感腼腆的翠翠和开放爽朗的小英子。
小英子与明海的爱情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
尽管明海身在佛门,佛门戒律并未影响他们,他们一起看场、一起车水、一起薅草、一起划船……在共同的劳动中,爱情也在悄悄地滋生。
“崴荸荠,这是小英子最爱干的活儿。
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藏在烂泥里。
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她自己爱干这活,还拉了明海一起去。
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海的脚。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
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
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
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
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
和小英子相比,翠翠和傩送的爱情一波三折。
翠翠的心理经历了非常复杂微妙的过程。
初遇二老傩送之后,记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既吃惊又害羞,再默默地随着火把走了。
翠翠一直不愿吐露自己的真实感情,一方面固然是农村少女害羞的情态,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她的家庭与二老家庭之间的区别,感觉到了王乡绅碾坊陪嫁的威胁,在无人过渡时轻轻哼唱:
“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
……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
”在下意识的状态下唱出自己的忧郁和愤懑。
而小英子和明海之间似乎是缘分天定,明海是因为兄弟多才出家的,貌端品正,聪明机灵;小英子家境好,又只有女孩子,大英子出嫁,按照习俗,小英子要赘婿的,而且英子娘早认了明海做儿子,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早早为他们的爱情做好铺垫。
和小英子相比,翠翠的命运罩着一层哀婉忧郁的色彩
两个少女的命运有如此区别,除地域环境、身世、性格不同这些因素外,似乎还要从这两篇作品和两位作家自身的角度去看一看。
翠翠是“乡下人”从文心中美的化身,他以淳朴、不通世故、毫无市侩算计、天真未凿的翠翠作为美的代表,实际是以翠翠对抗现代文明污秽,表现了回归传统的心态。
“小英子”则是步入老年的汪曾祺。
在经历了人生沧桑后回忆“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一个少年之梦,小英子因此具有了理想色彩,与翠翠一道成为世外桃源的小女儿。
她们分别就像清新的山茶花、栀子花,永远洁白芳香,永远代表了纯真、善良、美丽的理想少女。
“翠翠”和“小英子”与其说是实在的人物,不如说是作者生命理想的寄托所在。
五、结语
《受戒》是汪曾祺新时期的一个开端,作品没有像传统小说那样以曲折的情节展示性格及其力度,以悲欢离合揭示复杂的心理,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散文笔法,融入作家的人生哲学、审美理想,描绘了一个诗化情画意的世界,这个世界里自然景物和人情民俗美好而多情,充满自由清新的气息,而农村的贫困、劳作的艰辛、阶级的压迫、宗教的黑暗都极大地淡化了,这种诗化的艺术境界对人物灵性美的展示,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并带来了作品美感的丰厚。
如果说《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受戒》则是汪曾祺对童心的深深怀念,是“一段来自艺术的心灵中经四十三个春秋所醇化的甜美记忆”。
《边城》是从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人将它誉为“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诗”。
《边城》所描绘的湘西的风景,简直是一轴轴山水长卷,全篇具有一种牧歌般的意境。
人物都有淳朴、温和、亲人般的品质,而翠翠则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形象。
作者将这个形象刻画得如此美丽纯洁、天真可爱、坚贞不渝而又命运多舛,在这个形象中寄寓着作者的审美理想,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更多的是一种甜美的原乡式想象,其大力描绘湘西世界的人情美、人性美,是要与城市文明的人性丑作一个鲜明的对照。
正如他所说的“我造希腊小庙。
——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
参考文献:
从文《无法驯服的斑马》,中国青年。
从文《边城·湘行散记》,人民文学。
汪曾祺著,邓九平编:
《汪曾祺全集》,师大学。
汪曾棋.《晚翠文谈》,三联书店。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大学。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高等教育。
汪曾祺著,陆建华主编:
《汪曾祺文集》(文论卷),文艺。
丽《从文的童话与汪曾祺的乐园》,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致谢
在这篇论文撰写过程中,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导师公善老师,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之后我在论文修改过程中,因忙于找工作,使得论文质量没有了保证。
公善老师深刻体会到我的矛盾心理,给予了我充裕的反思时间,从而使我得以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查阅和组织材料。
在春节长假期间,公善老师又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时光,再次亲阅我的拙稿,进一步从结构、格式和措辞上对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我的论文有了质的飞跃。
在此,我谨以这短短的几行字表达我对公善老师的深深的敬意!
还要感谢一下学校的图书馆,为我提供了我优越的学习环境、优秀的参考资料,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资料环境。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还要感谢给予我论文帮助的同学们,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填上
年月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边城 受戒 一源二美 比较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