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docx
- 文档编号:4776
- 上传时间:2022-09-3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53KB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docx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时间:
2016-10-2811:
51:
34由 分享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
案例介绍:
阮XX,女,15岁,初二年级学生。
该生是单亲,父亲在其读小学四年级时遇车祸去世,母亲是某电动门公司的职员,性情内向,自发生不幸之后,扶养女儿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显得更为虚弱。
对于女儿的教育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该生虽然聪明、要强,但学习成绩一般,性情怪异,行为举止异常,有性别错位趋势,很难与老师、同学相处。
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作为一个小女孩,总喜欢穿男性服装,如迷彩服。
平时课内喜欢在桌上涂涂抹抹,地上常有纸屑。
人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矛盾,刚开学就与一位男同学打架,对于班干部的管理充耳不闻。
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常报以对抗情绪,稍有不顺,就在教室不顾课堂纪律大发光火。
初一时,曾与其原班主任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案例分析:
1、当时作为已12岁的阮XX来说,一直宠爱着她的父亲的去世,给了她严重的打击,恋父情结一直无法从内心消除。
2、母亲性情软弱,对于女儿的教育也甚感力不从心。
曾经带其到心理医生处咨询,结论是:
患有多动症、轻微自闭症以及抑郁症。
3、自不幸发生以后,老师对其行为引导不够,同学也曾经有过冷嘲热讽,以至于养成了怪僻的性情。
辅导方法: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充分利用本人性别的优势,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
经常在课间找她谈话,谈学习,谈生活,谈兴趣,让其能从平时的接触与交流中体会到另一种父爱。
由于其与本班下班教师刘晓玲较谈得拢,故初步制定师生结对计划(即德育导师制)。
2、积极联系学校政教处,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员的科学指导,使自己在对该生的心理矫正及教育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3、积极主动联系家长,实行家校联系制度,努力共同教育。
4、鼓励其他学生多与该生接触,多点宽容,并在班中成立了“友谊小联盟”,生生结对,让该生真正体验到集体的温暖。
鼓励该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其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
5、鼓励该生发展特长,提高自信,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管在平时还是在课堂中,不管在偶遇时还是在交谈中,我都会有意无意地暗示或直接提醒对方“你在进步”,让其对自己产生信心,对学习生活产生兴趣;让其在这种不断的期待中成为现实。
辅导效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和多渠道的配合,近一个学期过来,该生已经有了明显地进步,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行为习惯有所矫正,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能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自信心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能主动向班主任提出申请担任班干部,开始也能慢慢地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劝告与批评„„在后半学期中,曾在班级的一次辩论赛中被评为“最佳辩手”,多次被评为班中的“每周一星”。
作为一位班主任,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我的职责,更是对我的考验,我真诚地期望她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更大的进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2
案例介绍:
李某,男,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
读初一年的时候学习状态很好,课堂上总是踊跃发言,成绩也不错,和同学非常合群,集体荣誉感也很强,非常懂事,因此深得老师、学生的信任;但进入初二年时情况就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先是课堂上、课后几乎没了他的声音,也不再与同学交流,也不再关注集体,成天紧绷着脸,后来作业也不做,课堂上经常睡觉,甚至经常无故缺课,成绩一落千丈。
案例分析
一发现他的变化,我便及时与他的家人联系,在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到他家去家访。
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个极其粗暴的人,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他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
不久前,父母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情感变得很脆弱,心理压力增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这次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突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若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期下去,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辅导方法及效果:
第一步:
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哭诉,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空余时间回来看看孩子,多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因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
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再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第二步:
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
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我主动与他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
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即使没来上学的日子,他都能自学。
有一天他来上学了,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
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步:
组织主题班会,激发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学会自强,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也教育其他学生,我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才是坚强的人„„同学们还用精彩的小品,悦耳的歌声等形式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主题。
我细细地观察,发现这孩子的眼圈红了。
于是,轻轻地走过去,扶起他瘦弱的肩膀,把他引到会场的中心,“想说说你的看法吗?
”他缓缓地抬起头,坚定而清晰地告诉大家:
“我要从现在做起,面对现实,做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人„„”她的话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这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反思:
1.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
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
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
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2.我们要以对孩子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
青少年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
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压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3
案例介绍:
徐某,男,15岁,走读生,学习成绩中等,智力较好,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理科成绩较突出。
性格倔强,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装病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无计可施。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数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老师作对,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
数学科考试时做得起的题都故意不做,数学成绩常常是交白卷或几分。
多次找他谈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徐某的父亲是我校附近厂里的一名职工,工作压力较大,也很繁琐,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徐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分析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