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保健常识.docx
- 文档编号:4772878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6.78KB
脊椎保健常识.docx
《脊椎保健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椎保健常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脊椎保健常识
|脊椎保健常识
了解你的脊椎
脊柱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共24块椎体和1块骶骨(由5块骶椎骨融合成一块)、l块尾骨(由3—4块尾椎骨融合成一块)组成,通过23个富有弹性的椎间盘和很多活动方向不同的小关节,以及长短不等的坚强韧带连结而成的。
因其结构的特殊性,第1颈椎与第2颈椎分别称为寰椎和枢椎。
寰枢椎之间以及骶尾椎骨之间没有椎间盘结构。
脊柱结构上位于躯体的中心,上端承托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构成胸廓,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
以下从前面、侧面、后面几个方位来详述。
正面
脊椎前面(见图1)可以见到各部椎体和椎间盘。
椎体的宽度和高低不同,自第2颈椎向下至第1胸椎,椎体逐渐增宽,第2—4胸椎稍变窄,从第5胸椎至骶岬又逐渐变宽,尤其是第10胸椎以下,变化更加明显,这样可以适应人体负重功能的需要。
由骶岬向下又迅速缩窄,正常人可见轻度侧弯。
椎间盘的厚度亦由上而下逐渐增加。
在椎体两侧可见到横突向外侧伸出,上部颈椎横突变化不明显,颈下部至胸上部较长,在胸下段横突又逐渐变短,至第12胸椎和第1腰椎处最明显,向下至第3腰椎处又变长,向下又变短。
侧面
从侧面(见图2)观察脊椎,可以见到脊椎呈S形,有颈、胸、腰、骶4个弯曲。
颈部凸向前,叫颈曲;胸部凸向后,叫胸曲;腰部凸向前,叫腰曲;骶部凸向后,叫骶曲。
这些弯曲的出现,更进一步增强了脊椎的弹性和支持功能,对跑、跳所产生的震荡,起着弹簧样的缓冲作用。
胸曲和骶曲在胚胎时就已经出现,出生后保持不变。
颈曲出现于胚胎晚期,但不明显,至出生后,由于抬头动作而变显著。
颈曲凸向前,其范围自寰椎至第2胸椎,其曲度可因职业和生活习惯不同而发生变化。
胸椎突向后,自第2胸椎至第12胸椎,如过度后凸则成驼背。
腰曲凸向前方,自第12胸椎至骶岬附近,其最凸段在第3—4腰椎处,此曲于人体在站立时最为明显。
骶曲凸向后,自骶岬至尾骨尖。
各段椎体的厚度亦有变化:
颈、腰椎体均为前高后低,椎间盘的厚度亦为前厚后薄。
在胸部,椎间盘亦为前厚后薄,而椎体为前低后高。
这是因为,脊椎各部分的椎骨关节面方向和椎间盘的大小、厚度与该部分运动的方向及范围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看到23对椎间孔,椎间孔呈卵圆形,颈部较小,腰部较大。
各椎骨的横突位置也有所不同:
颈椎横突位于关节突前方,椎弓的外侧;胸椎横突位于椎间孔及关节突
的后方;腰椎横突位于关节突的前方及椎间孔的后方。
后面
从后面(见图3)观察脊椎,正中为由椎骨棘突形成的纵嵴。
颈椎棘突一般水平向后伸出,并稍向下偏斜,胸上部棘突则斜向后下,胸中部几乎垂直向下,下部胸椎棘突则逐渐趋于水平;腰椎则为水平向后伸出,且棘突间的间隙较大。
棘突两侧为椎弓板,由于腰椎棘突水平向后伸出,相邻椎骨椎扳间可以见到较宽的椎板间隙,椎板外侧可以见到由关节突形成的关节柱。
支撑作用
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柱。
它位于颈、躯干和骨盆的背面正中,是人体躯干的中轴,起着支撑头颅和构成支撑胸腔、腹腔、盆腔脏器的骨干,同时也是上下肢的支持者。
有了这条健康的脊柱,你才能“站直了,别趴下”。
保护作用
脊柱有4个弯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大弹簧,增加了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了稳定性,在跳跃或剧烈运动时,椎间盘也可吸收震荡,防止颅骨和脑部受到损伤。
脊柱与肋骨、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和盆腔脏器都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胸腔的保护,脆弱的心脏和肺脏受伤的几率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形同豆腐的大脑如何还能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冲击呢!
平衡作用
脊柱上端承托头颅,胸部与肋骨结成胸廓。
上肢借肋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正常脊柱可作前曲、后伸、侧曲、旋转等运动。
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一侧上肢可以持重百余斤,而身体仍能保持平衡,这都是脊柱的平衡功劳。
运动作用
完整的脊椎是由26个脊椎骨、23个椎间盘及方向不一、活动范围各异的小关节和许多坚强的韧带所组成,这使脊椎既有坚韧的弹性,又有较灵活的运动能力。
每一块脊椎骨头上又有6个关节,可以向6个方向旋转,因而我们的身体可以有两亿种不同方向转动的排列组合,任何一块骨头的错位都有可能造成身体的不适。
脊椎的弯曲就像拧毛巾,扭曲达到极限的时候就要出问题。
除第1、2颈椎及尾椎外,其余椎骨的解剖结构基本相似,即由1个椎体、2个椎弓根、2个椎板、2个横突、4个关节突和1个棘突组成。
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棘突间、横突间和椎板间均有坚强的韧带连接,当脊柱前屈受到压挤时能保持其形态不变,且能限制脊柱的过伸运动。
此外,椎体前侧、椎体后侧和棘突之上,分别有3条长韧带,上自枕骨下达骶骨,把29个脊椎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在颈部,棘上韧带形成项韧带,有协助颈肌支持头颈的作用,并有对抗脊柱屈曲的作用。
脊柱的姿势
当我们站着的时候
当人体处于站立位时,脊柱因有椎间盘、纵向韧带和横向韧带等连接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
矢面上的生理性曲线也给脊柱带来弹性,所以,脊柱具有承受较大负荷的能力。
另外,躯干肌肉不但在活动时能稳定脊柱,并且在任何位置情况下,躯干肌肉都能起到稳定脊住的作用。
站立位时,维持其姿势的肌肉只需很小的工作量。
脊柱的任何活动,都会产生重力的移动,因此也产生力矩的变动。
当我们坐着的时候
当人体处于坐位时,腰椎间盘的负荷要比直立位时为大:
其原因是,当坐位时,骨盆处于向后倾斜的位置,这时,腰椎的前凸弧形消失,原在腹侧的重力线则更向前移动,增加了力矩,若躯干向前屈,力矩将更进一步增加。
若采用正直的坐位,骨盆前倾,腰椎前凸增加,力距减少,腰椎的负荷也将减少。
当我们躺着的时候
当人体处于卧位时,脊柱的负荷最小,椎间盘的负荷也最小。
因为此时脊柱已经不受自身体重的影响,只因肌肉、韧带仍牵连着脊柱,使脊柱仍有负荷。
例如,髋关节伸直时,腰肌将牵拉着椎体,可产生对腰椎的负荷;当髋关节屈曲和膝关节也处在屈曲位时,腰椎因腰肌放松而成平直,这时腰椎的负荷当然就小。
因此,放松腰肌是减少腰椎负荷的重要方法。
当我们屈伸的时候
此时脊柱屈曲的程度最大。
当脊柱屈曲时,前纵韧带松弛,椎间盘前部受挤压,髓核后移,纤维环后部受牵张。
至运动到极限时,后纵韧带、横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均处于极度紧张状态。
同时,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也滑至下位椎骨上关节突上部,关节面错开,关节囊紧张,椎板间隙增大。
一般认为,除前纵韧带和横突间韧带外,其余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代用。
背部的伸肌也是制止脊柱过度前屈的主要因素。
后伸运动,以颈、腰后较自如,胸段由于胸廓骨骼的影响,故活动受限。
侧屈运动是椎骨沿着矢状轴旋转,向侧弯方向倾斜,椎间盘在侧屈一侧受压,对侧受牵张,髓核向对侧移动。
横突间韧带在侧屈侧松弛,对侧紧张。
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侧屈向下,对侧则上升,对侧的关节囊紧张。
关节囊及韧带的紧张,有限制侧屈的作用,对侧的拮抗肌也有限制侧屈的作用。
侧屈运动在颈部和腰部比较灵活。
当我们扭动的时候
脊柱的旋转运动,是围绕着纵轴运动的,由于各段椎骨关节突的方向不同,纵轴的位置也不同。
颈、腰段的关节突的关节面近于额状位,其旋转纵轴近于椎间盘的中心。
在腰椎关节突呈矢状位时,其纵轴在椎间盘后方。
由于各段椎骨关节突的水平角不一,旋转运动在颈椎最大,上胸段尚有活动,腰段最小。
我们的脊椎如此脆弱
现代人脊椎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a)生物进化的原因:
人类由爬行进化为直立行走,从生物进化角度来说,并不是个很成功的进化。
直立的人体,脊椎负担明显增加,至此脊椎疾病与人结缘;
b)社会发展的原因:
竞争激烈,节奏加快,社会活动增加,损伤机会增加,脊椎疾病越来越普遍;
c)职业分工的原因:
计算机化,伏案等职业因素大大增加脊椎损伤的机率;d)生理结构的原因:
脊椎本身生理结构的脆弱使得脊椎受损伤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病发的人群数字越来越庞大
超过人口总人数的10%的人饱受脊椎疾病之苦,且人数不断上升,为目前引起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病发人群中又以城市白领居多。
病发的年龄越来越小
如果一个8岁的小孩告诉你他患有颈椎病,不必惊奇。
脊椎疾病不但影响儿童的生理健康,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会由于颈椎病变影响视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各种生理功能,甚至还可以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发育及心理健康。
症状越来越复杂
脊椎问题不但可以引起颈肩腰腿痛,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胃痛腹泻、血压异常、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现在的城市白领越来越多地饱受亚健康之苦,不少原因都是脊椎惹的祸。
症状越来越严重
脊椎问题引起疼痛麻木、行走不便、活动受限,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事实,但个别严重者在贻误治疗时还能引起中风、瘫痪等严重并发症,这方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脊椎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病还不知情,让其自然发展,以至延误治疗,失去康复的时机。
百病之源---脊椎错位
脊柱是人体的栋梁,它位于颈、躯干和骨盆的背面中央,坐落在骨盆上。
骨盆由骶骨、尾骨、髂骨、耻骨和坐骨等所构成。
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宽后窄的环状结构,除了支持上身体重,又是躯干与下肢的桥梁。
由于骶髂关节有轻微的活动性,加之体位负荷重力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错位。
骶髂关节错位后,首先会造成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皮肤粗糙、面部色素沉淀、脸上出现皱纹,年龄偏大者,过早出现老年斑等衰老症侯。
其次带来一系列生理机能的减退,骨盆移位,必然会导致脊柱移位,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把人体骨盆比作高楼大厦的基础,脊柱就是高楼的墙体,当地基塌陷时,墙体就会发生偏歪,甚至楼房倒塌。
人体骨盆歪了,脊柱又怎能直立呢?
脊柱一骨盆错位,几乎人人都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我们的祖先对脊柱早已有大量的研究,背部的督脉(阳脉之海),正好走在棘突的尖线上,脊柱两侧,就是华陀夹脊穴和膀胱经,支配人体脏器的穴位星罗棋布,分布在脊柱的两侧。
从解剖学上来讲,脊髓分出的3l对脊神经就分别从不同的椎间孔穿出,调节支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而人体的脊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90%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脊柱错位。
当软组织损伤时,某一部位的肌张力发生变化,使肌肉牵拉失去平衡,关节的不正常移位就已同时发生,随着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增加,关节的移位也随之加大。
如果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关节即可复位,疾病痊愈。
如果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遗留下粘连,瘢痕甚至挛缩等变性组织,则会维持甚至扩大关节微小移位状态,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当然这种变化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当骨盆、脊柱错位后,本来间隙就很小的椎间孔,首先变形,周围肌肉、韧带张力发生改变,脊椎的三维运动(前屈、后伸、侧屈)发生障碍,进一步压迫血管、神经,阻塞经络,引起一系列的感觉运动障碍和脏腑生理机能改变,造成内分泌机能紊乱,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早期头痛、头晕、视力下降、颈部僵硬、多梦、失眠、口渴、心烦、耳鸣、耳聋、胸闷、气短、肩胛酸痛、腰膝酸软、全身乏力、反应迟缓、腹部胀痛、小便困难、便秘、腹泻、肥胖、消瘦、男性阳萎、女性月经紊乱,经络进一步阻塞后,病情进一步加重,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速了人体的衰老进程,甚至发生癌变。
脊柱错位的病因
引起脊柱错位的原因很多,可以说,婴儿从刚出生时受产道的挤压,就已可能出现脊柱错位。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环境的污染、自身的解剖变异因素、心理状态因素、工作体位、环境等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脊柱错位。
自身解剖因素导致的椎体错位
如椎体变异畸形、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此时有可能出现椎间组织的松弛,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椎体滑脱或椎间关节的微小错位,从而压迫血管、神经而出现功能障碍。
软组织外伤所致的椎体错位
当身体突然受到某一方向的外力作用时,使脊椎周围的软组织受到损伤或断裂,造成出血水肿,使肌肉、韧带张力失去平衡而导致椎体错位而产生相应的病症。
慢性软组织劳损所致的椎体错位
引起软组织慢性劳损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姿势不端正或长期处于某一特定的姿势(如低头写字或做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气温的变化、精神过度紧张、疲劳、肥胖,体力不支、情绪低落、营养不良、慢性中毒等,均可诱发脊柱两侧的肌肉痉挛,毛细血管收缩,局部组织血液供给不足,淋巴回流受阻,从而使代谢产物积蓄,引起颈、胸、腰部疼痛。
正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所指出的: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过度劳伤,首先引起气血筋骨等的损伤。
损伤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气滞血瘀”而导致疼痛,引起局部肌肉痉挛,造成脊柱微小关节的错位。
七情六淫所伤引起的椎体错位
七情,即人们常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淫则为风、寒、暑、湿、燥、火。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周围事物变化的不同反应,属正常生理活动。
当遇到某种超出常态的情况时,七情就会造成对人体的损伤,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情志的变异,导致气机的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而使“筋失濡养”。
脊柱的稳定性就会发生变化而发生错位。
同样“六淫”外邪随时可侵袭脊柱,使脊柱的骨关节、韧带、椎间盘、筋膜、肌肉的内在平衡失调。
如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加之劳伤过度,就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诸病源候论卒腰痛候》指出:
“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筋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卒然而患腰痛。
”“六淫”既可单独致病,又可两种以上邪气同时致病。
它一旦侵入人体脊柱,先由皮内筋膜受邪,由表及里,到达筋骨与关节,最后可达脏腑。
由于“血不养筋”而导致脊柱发生错位。
我们的脊椎如此脆弱
脊柱错位的病理
所谓病理,就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脊柱错位的病理改变与病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在发育至成人后,退行性改变即已开始,并且缓慢的、进行性地发展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继发周围组织的损伤性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的感觉神经而引起疼痛。
常见的病理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椎间小关节的移位
从脊柱损害的病因中,我们不难看出,以脊柱、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脊柱周围软组织松弛及脊柱周围软组织受损或慢性劳损造成脊柱失稳后而发生椎间小关节移位情况最为常见。
一般情况下活动度大的颈、腰椎移位的幅度可稍大;活动度小的胸椎及骶髂关节移位相对较小。
椎间关节移位后,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
a)椎间孔横径(前后径)及椎管的矢状径均缩短;
b)横突孔相对变窄;
c)椎管亦相对变窄;
d)神经根受到突出的椎间盘、变窄的椎间孔的刺激和压迫,而出现麻木或运动障碍;
e)椎动脉可因颈椎关节移位或钩突关节增生的骨刺压迫,而出现挤压或扭曲,产生血液循环障碍。
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发生移位时,常加大椎动脉第三段的扭曲、牵拉、压迫,极易引起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及脑供血不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f)脊髓受到变窄椎管的压迫或因脊髓的前部动脉受压而致血液循环障碍。
g)交感神经受压迫刺激或牵拉而引起内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相应的内脏器官功能障碍。
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类,同时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等。
交感神经由脊髓节段的侧角细胞发出节前纤维,沿脊神经的前根,通过椎间孔,经交通支进入交感神经干。
交感神经由交感神经节和节前支组成,位于脊柱两旁,左右对称,其中有颈节8对、胸节l2对、腰节5对、骶节5对、尾节l对,共31对。
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进入交感神经干后,可在一个交感节内交换神经元再发出节后纤维,其节后纤维分三个途径分布:
①随脊神经分布;②随血管走行分布;③直接分布到内脏。
交感神经的功能是与副交感神经相拮抗,互相协调平衡,以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
因此,当椎间关节发生移位、椎间孔变窄(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刺激脊神经根时,同样也压迫刺激或牵扯交感(副交感)神经,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而与植物神经有关的脏器就可产生某些症状,并在经络穴位上明显的反应出来(见图4、图5)。
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统计资料显示,脊椎错位,可以出现一些相对应的临床症状(见图6、图7)。
脊椎、骨盆移位是多病之源,是人体功能障碍和衰老的根本原因之一
由于脊椎错位,是脊椎相关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所以,治疗脊椎周围软组织病变、恢复脊椎周围软组织的力学平衡、矫正脊椎关节的错位、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就是我们预防、保健、治疗的主要任务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椎 保健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