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
- 文档编号:4767088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01KB
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冀教版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一)教学设计(冀教版)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
《标准》的要求是“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形体”。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实物,因此,本套教材“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
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点是把学生熟悉的实物按形状进行分组并抽象出相应的模型。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
具体编排特点如下:
1.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2.在拼、搭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3.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既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4.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基础上,学习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
这样有序地讲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以及各自的特征。
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课时
分一分1课时
搭积木1课时
总计2课时
第一课时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材24~25页把实际物品抽象出立体图形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立体图形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比较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熟悉的实物,经历把实际物品分类,并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能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状的实物,并说出它们的图形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游戏,获得愉快的学习乐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难点:
正确区分各种立体图形,掌握分类与比较等学习方法,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同学们,瞧谁来了?
(出示课件:
带音乐的机器人)
生:
来的是机器人。
师:
对!
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
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
生:
想。
(教师展示包装盒、墨水盒、排球、茶叶桶、地球仪、五子棋盒、魔方、包装桶、鱼罐头、网球、鞋盒、礼品盒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鼓励评价并媒体展示图片)
师:
看这么多的物品,同学们都认识,真了不起!
那么你们能把它们根据形状分一分类吗?
生:
能。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和研究这些物体。
(板书:
分一分)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因此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探求新知。
(一)看一看、分一分,揭示课题。
(以组为单位先仔细观察袋子里的礼物,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师:
哪个小组可以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呢?
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1:
我们小组是按物体有角和没角分成两类。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
学生2:
我们小组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把物体分成4类。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
(教师依次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让学生为其取名,并说说为什么;学生会把长方体说出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及时纠正,并板书名称)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这4种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认识,采用小组的方式分一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摸一摸,感知特点。
师:
请你高高举起球,并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如果拿对,请放回学具篮中。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拿出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但是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1.摸---感知长方体。
师: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同学们说一说。
(给学生充分交流时间,指着实物描述不清的及时指导)
师:
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
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统一意见):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平平的面。
2.摸一摸---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同学们说说心中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摸物体以及交流的时间,描述不清的及时指导)
生1:
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并且6个面都一样大(这一点可能有些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及时加以指导)。
生2:
圆柱四周圆圆的,上下一样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
生3:
球圆溜溜的。
设计意图: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摸一摸,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说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心情轻松,没有任何压力,思维也会迅速活跃。
(2)教师这样放开让学生亲自尝试,加深了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培养了动手能力,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认识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化。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
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和摸到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衣服,如果去掉花衣服,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顺势将这些几何图形贴在黑板上。
)你能尝试依次从袋子里拿出相应的实物吗?
(让学生做第一次尝试,依次从袋子里拿出相应的实物,完成后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
接着教师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
设计意图:
由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到脱去外衣以后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过渡非常自然,学生乐于接受。
(四)融入生活,寓教于乐。
师:
生活中,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形状?
你能说一说吗?
生1:
文具盒、数学书、药盒子等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2:
魔方、化妆品盒子、骰子等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生3:
蜡烛、灯管、铅笔等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生4:
皮球、足球、玻璃球等物体的形状是球。
设计意图:
通过说一说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的思路放开了,思维拓宽了,并且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巩固知新。
1.练一练。
第1题。
(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指导学生说一说各物品形状(教师要注意知道学生的语言,如:
铅笔是圆柱形的)。
(3)同学之间交流物品形状,并随意指出物品让学生说它的形状。
2.教材第25页---数学游戏。
可以同桌两人一起做,也可以全班一起做。
(可以按形状名称摸物体;也可以根据摸出的物体形状说名称)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动手摸物体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达标反馈。
1、找朋友(连一连)。
答案:
3.答案不唯一如:
摸出一本数学书,它的形状是长方体。
五、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四种立体图形。
谁能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有什么特征?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平平的面。
2.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并且6个面都一样大。
3.圆柱四周圆圆的,上下一样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
4.球圆溜溜的。
六、布置作业。
连一连。
2.动脑筋想一想,填一填。
3.数一数有几个正方体?
答案:
2.
(1)2722
(2)②④①③板书设计
分一分
长方体:
长长方方、6个面、不易滚动。
正方体:
四四方方、6个面一样大、不易滚动。
圆柱:
上下一样粗细、上下底面是圆、易滚动。
球:
圆圆的、易滚动。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立体图形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活动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最后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师:
同学们,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
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同学们放的又快又好。
(板书:
分一分)
(二)师: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请你们按要求从里面摸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并推一推这个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1.长方体。
2.正方体。
3.圆柱。
4.球。
设计意图: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教学资源
生活中如何判定立体图形
1.长长方方并且有6个面,这样的物体是长方体。
2.四四方方并且有6个面一样大,这样的物体是正方体。
3.上下一样粗细并且上下底面是圆,这样的物体是圆柱。
4.圆圆的并且易滚动,这样的物体是球。
三、说课设计
《认识图形
(一)----分一分》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
(一)---分一分》是冀教版一年级上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很重要,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
在没有学习这些物体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
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加对这几种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图形打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熟悉的实物,经历把实际物品分类,并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能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状的实物,并说出它们的图形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游戏,获得愉快的学习乐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教学重点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
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5.教学难点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正确区分各种立体图形,掌握分类与比较等学习方法,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学法。
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气氛;其次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团队意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了体现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如下:
1.重合作,倡导在“交流”中学习数学。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课堂上的合作主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节课中,有一个把物体分类的活动,小组内可以按物体的大小来分,也可以按物体的用途、形状,甚至你还可以按物体的颜色来分。
通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来决定。
通过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聆听别人的意见,吸收更多的信息量,建立和保持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使学生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
同时渗透独立、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
通过激励、表扬的话语,肯定学生鹅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
在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时我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的面,这六个面又有什么特点。
接着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用:
扶“的方法。
到学习球和圆柱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我就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重实践,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教师就必须多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
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这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具大都源于生活中的实物,从观察实物入手,在教学中多次让学生运用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滚一滚、拼一拼、搭一搭等方法发现这四种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为了有效的体现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思想,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课题。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
你们是怎样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感知特点。
长方体:
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
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
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
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老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4.多媒体出示猜一猜这个游戏,巩固学生对四种图形的掌握。
(四)内容小结,巩固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物体。
既是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自我调理,同时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生活中,再一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将这节课所学的4种几何体的图贴到黑板,名称写到黑板,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力求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课标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遵照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兴趣为主。
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自主探索,感受比较的需要,体会比较的方法;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第三 单元 认识 图形 教学 设计 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