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765877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6.88KB
0710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
《0710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0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10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07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如果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地、有安排、有计划的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的做事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A.自由开放型B.保守拘谨型C.主动独立型D.被动执行型E.分析评判型
2.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课前指导B.课堂教学过程C.课后评价D.课时计划E.学年计划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要解决的矛盾是()。
A.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B.勤奋感对自卑感的矛盾C.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矛盾D.自主对羞怯、怀疑的矛盾E.亲密对孤独的矛盾
4.现有的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有()。
A.桑代克的联结说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D.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E.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率B.练习率C.效果率D.刺激E.条件反射
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获得知识B.习得学习方法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D.建立知识系统E.了解新生事物
7.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E.性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8.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A.学习需要B.动机归因C.成就动机D.学习动机E.自我效能感
9.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智商分数差异E.同龄团体差异
10.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E.正迁移
11.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A.知B.情C.意D.行E.态度
12.元认知知识包括()。
A.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B.对任务的认识C.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D.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E.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13.创造性地培养,常用方法有()。
A.提供具有创造性地榜样B.头脑风暴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E.推测与假设训练
14.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顺序是()。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15.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原型定向E.原型内化
16.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元认知知识
D.元认知控制E.元认知计划
1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可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下列所列需要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饮食需要B.力避下岗的需要C.被人尊重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E.寻找归属和爱的需要
18.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外显性E.扩展性
19.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如下阶段()。
A.依从B.服从C.认同D.内化E.完善
20.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事物潜在作用,这种阻碍理解的因素是()。
A.已有的知识经验B.问题特征C.功能固着D.原型启发E.变式
21.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认识B.情感C.控制D.行为E.干预
22.技能的基本特点是()。
A.技能是通过遗传获得的B.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C.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的D.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E.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3.知识的表征存储方式有()。
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知方式E.概念网络
24.下列那些原则和策略是奥苏贝尔提出的()。
A.逐分原则B.整合协调原则C.先行组织者原则D.小步子原则E.及时反馈原则
25.根据适当过渡学习原理,要想使记忆效果达到最好,学习的熟练程度应达到刚好能够回忆出来的次数的()。
A.100%B.120%C.150%D.200%E.250%
26.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B.心理发展观C.内化学说
D.最近发展区理论E.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27.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的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
A.罗森塔尔效应B.霍桑效应C.晕轮效应D.冯雷斯托夫效应E.约翰亨利效应
28.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抑制E.正强化
29.下列哪些强化程式是延缓式强化()。
A.定时距式B.变时距式C.定比率式D.变比率式E.每次都给学生强化
30.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它有一些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包括()。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E.反馈过程
二.填空题。
(共15题,每题1分,根据所学知识将答案填在每题横线上,本题总分15分。
)
3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32.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33.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34.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35.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36.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37.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38.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称为。
39.如果一个学生无论什么事情,都出现“你要我遵守,你也要遵守;你让我做好,你也得做好”,则该学生道德发展处于。
40.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分类11、12岁到14、15岁这一期间属于。
41.曾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小狗也产生恐惧,这种现象心理学上叫。
42.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
43.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心理学上称为。
44.按照奥苏伯尔的观点,个体有自己的工作或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的愿望叫。
45.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三.辨析题(共5题,每题5分,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原因,本题总分25分。
)
46.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47.根据维果斯基的的观点,教学必需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48.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9.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50.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四.简答题。
(共4题,每题5分,本题总分20分。
)
51.什么叫观察力?
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52.什么叫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5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4.影响创造性的个性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
(共2题,每题15分,本题总分30分。
)
55.结合中学实际,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56.假设现在要传授学生“直角三角形”概念,根据概念教学原则,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2007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
1.C2.BCD3.C4.ABCDE5.C6.C7.B8.E9.ABC10.E11.ABD12.ABCDE13.BCDE14.E15.B16.C17.ABCE18.ABC19.ACD20.C21.ABD22.BCDE23.ABC24.ABC25.C26.ABCD27.A28.C29.ABCD30.ABCD
二.填空题
31.学习过程32.知识33.问题解决34.品德35.官能说36.学习动机37.练习38.学习策略39.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40.少年期41.恐怖魔42.同化与顺应的统一43.态度44.自我提高内驱力45.自我效能感
三.辨析题
46.答:
错。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因为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47.答:
正确。
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48.答:
正确。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49.答:
错。
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
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
当然,肯定直观为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并非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知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了。
50.答:
错。
由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
四.简答题
51.答: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⑴目的更明确。
⑵持久性明显发展。
⑶精确性提高。
⑷概括性更强。
52.答: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含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它受以下条件的制约: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53.答:
⑴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⑵品德发展有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54.答:
㈠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㈡智力。
创造性与智利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㈢个性。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五.论述题
55.答: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要求和特点,创设一些辅助条件。
①适当的开展学习竞赛。
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胜的需要会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
②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
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激励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要具体,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④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学生每次学习之后,总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寻找一些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地将学生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56.答:
概念教学的建议:
1、概念分析。
对一个概念的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①定义。
②特征。
③例证。
④上位概念。
⑤下位概念。
⑥同位概念。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使概念鲜明、突出,学生容易学习。
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
对正例的分析可以具体说明概念的关键特征,对反例的辨别则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
4、变式。
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5、比较。
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已说明他们之间的区别,这也是概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学习动机是由()几个方面构成。
A、意志B、学习需要C、诱因D、爱好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
3、相同要素说是由()共同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B、贾德C、伍德沃斯D、奥苏贝尔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A、操作性行为B、条件刺激C、获得与消退D、刺激泛化与分化
5、态度的结构包括()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
6、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A、建立问题表征B、调整解决方案C、搜寻解法D、执行解法
7、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次
A、20B、25C、30D、40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复制过程D、动机过程
9、全身松驰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A、沃尔朴B、福勒C、雅各布松D、奥苏贝尔
10、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模式有()
A、先行组织者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组合学习
11、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
A、《教育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概论》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D、《教育实用心理学》
1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暗示D、情绪唤醒
13、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
A、成熟B、练习和经验C、社会性经验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A、道德认知;B、家庭教养方式;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
1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的任务。
A、30%B、50%C、60%D、80%
16、学习策略的训练要遵循的原则有()?
A、内化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特定性原则D、生成性原则
1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
18、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主要有()
A、探究模式B、指导模式C、治疗模式D、社会影响模式
19、强迫症包括()
A、强迫观念B、强迫整洁C、强迫思维D、强迫行为
2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B、程序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强化原则
21、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有()
A、智慧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知识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强化学习
23、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言语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我中心的语言的表现形式有()
A、重复B、内心独白C、独白D、集体独白
24、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A、客观性B、观念性C、内潜性D、简缩性
25、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有()
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D、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6、智商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相关系数在中学为()
A、0.6-0.7B、0.5-0.6C、0.4-0.5D、0.3---0.4
27、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A、概念理解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概念内化
2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几个阶段。
A、依从B、认同C、内化D、实践
29、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B、认知性C、知识性D、序列性
30、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
A、心理障碍B、知识水平C、心理冲突D、特殊的人格特征
二、填空题(15分)
1、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的差异。
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独创性。
4、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示和()。
5、恐怖症的类型,在中学生中()较多见。
6、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请求、拒绝和()。
7、记忆包括识记、()、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8、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10、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练习律)、(效果律)。
11、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提出。
1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13、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为()
14、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应怎样设计较合理?
这个问题分类应属于()。
1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和学习倾向。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
1、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所以“组织者”一定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
3、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4、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5、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
四、简答题(20分)
1、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
2、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4、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5、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30分)
1、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BC2、ABCD3、AC4、CD5、ABC6、ACD7、C8、ABCD9、C10、BCD11、D12、ABCD13、ABCD14、BCD15、B16、ACD17、B18、BCD19、AD20、ABD21、AB22、B23、ACD24、BCD25、ABCD26、B27、BC28、ABC29、ABD30、CD
二、填空题(15分)
1、思维水平2、最近发展区3、变通性4、利用表格5、社交恐怖症6、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7、保持8、差异性9、命题网络10、准备律11、班杜拉12、先快后慢13、系列性策略14、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15、学习策略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
1、正确。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错误。
“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
3、错误。
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应给以必要的惩罚,两种方式:
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
但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4、正确。
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教师(或教学机器)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
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
它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
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5、错误。
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任何不同。
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习的误解。
他认为:
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
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有意义学习活动多偏重于接受学习,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手段。
其次,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关键是看具体的条件和目的。
四、简答题(20分)
1、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
一个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2、
(1)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知识按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类。
(2)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过程又具有特殊性。
过程相对径直而简短。
3、一、有效的说服。
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利用群体约定: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四、价值辨析:
讨论交谈等。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有效。
4、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710 山东省 中学 教育 心理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