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二选择题九.docx
- 文档编号:4752670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64KB
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二选择题九.docx
《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二选择题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二选择题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二选择题九
选择题快练九
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的枝丫时常与白云握手,尤其是当月亮疲倦的时候,总是喜欢在我苍翠葱笼、层层叠
叠的叶片上酣.(hā睡,这时,仿佛半个小村庄都沐n).(mù)浴在银色的世界里。
B.永远不要吝.(lìn啬自己的言语,有情感就淋漓尽致地抒发,有情绪就毫无保留地渲泄,ɡ)
不要让自己陷入既压抑自我又愧对他人的两难之中。
有心迹就坦露,小心翼翼.(yì)地活着未必
能皆大欢喜。
C.《大明王朝1566》以“扳倒严嵩”为主线,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
从朝廷到各级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博杀,从官场到商场波谲.(jué)云诡的尔虞我诈,国与家的
休戚.(qī)与共⋯⋯
D.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处用木椽.(chuá搭建而成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n)
苦楝、紫槐.(huá,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
i)
答案D
解析A项笼—茏。
B项“吝”读lìn,渲—宣。
C项博—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
她在讲座中娓娓而谈....,讲述张爱玲的传奇故事,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了张爱玲笔下那一个
个令人爱恨交织的人物形象。
23岁到25岁之间,张爱玲用两年时间,写完了她人生中最辉煌的作品。
[甲]这些作品包
括《倾城之恋》,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包括《金锁记》,包括《红玫瑰与白玫瑰》。
当时
的张爱玲就像樱花一样在一夜间盛开,也像一束光投向了中国文坛。
这束光太强烈了,以至..
于.让文坛不知道该怎样接受她,于是张爱玲便“归不了档”,[乙]一直到现在,张爱玲也“归
不了档”——张爱玲既不是古典派,也不是鸳鸯蝴派,也不是左派。
[丙]张爱玲的一夜出现,
实践了她提出的一句口号,即“出名要趁早呀!
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
让听众啼笑皆非....的是她与胡兰成的爱情,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张爱玲,哪知这段乱世情
缘半年以后就终结..了。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娓娓而谈B.以至于
C.啼笑皆非D.终结
答案C
解析A项娓娓而谈:
不知疲倦地连续谈论。
使用正确。
B项以至于: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
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使用正确。
C项啼笑皆非:
哭也
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
不合语境,可改为“唏嘘不已”。
D项终结:
最后结束。
使用正确。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答案C
解析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具有很强的民间基础。
它不仅是我们日常生
活的情感共鸣、流行歌词的灵感来源,也是书本里的知识。
B.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曾经一度迅猛上涨,极不正常,严重透支了公众对房价稳定的
信心,也伤害了实体经济发展,更潜伏着房地产泡沫的巨大风险。
C.电影文化评论类节目《今日影评》客观公正地向观众介绍电影作品,发挥对国产电影的
引导、激励作用,营造电影批评的新风尚,重构健康的电影评论生态。
D.陈崎嵘表示,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以引导创作、引导作家、引导读者为初心,秉持“作
协定位、全局视野、大众审美、网络特质”为原则,推动网络文学攀登高峰。
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和“也”后的内容互换位置。
B项语义重复,“曾经”
和“一度”应去掉其一。
D项句式杂糅,应为“秉持⋯⋯”或“以⋯⋯为原则”。
二、现代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材料二:
欧美很多大学生自己申请助学贷款或打工交学费,哪怕父母是百万富翁。
根据调查,美
国在2013年只有52%的父母为读大学的子女支付全部或部分学费,而且支付的数额逐年减
少,尽管学费逐年上涨。
美国大学委员会的研究显示,那些靠打工负担学费的大学生学习更
认真,成绩也更好,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大学生活是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因此更珍惜。
根
据美国不动产经纪公司科威2013年的调查,在18~34岁的新婚夫妇中,两人婚前买房的不
到25%,而在45岁以上的新婚夫妇中,婚前买房的只有14%。
美国文化是不允许“啃老族”
存在的,美国父母一般在子女18~22岁就切断与他们的经济联系,让子女自立门户。
美国国
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25~29岁的子女住父母家的占21%,34岁以上住父母家的占
8%。
而25~34岁的英国人住父母家的占15%,丹麦这一数字是2%。
(选自刘植荣《啃老,是一种耻辱》,有删改)
材料三:
“啃老”现象有着深层原因。
一是受中国传统的财产观影响。
在人们的传统认识里,儿
子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
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啃老”显得更加理直气壮。
二是很多父母
主动被“啃”,加剧了“啃老”的社会风气。
有能力让子女“啃”成了一种本事,没有钱给
子女反倒成了丢人的事情。
三是国家从制度层面对“啃老”没有约束。
在一些税收体制完善
的国家,父母如果给予子女资金帮助,要被征收税款,这样的制度增加了“啃老”成本。
(选自刘岩《“拒绝啃老”仅靠法律是不够的》,有删改)
材料四:
我国应该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庞大政策工程,是现代社会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机制,它要求其内部的各子系统
和各个具体的保障项目协调发展,从整体上共同推进。
否则,就会使社会保障体系效率降低,
或者出现漏洞,甚至运转失灵。
而住房公积金制度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住房
社会保障制度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养老、失
业、医疗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一样,帮助解决的是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问
题,寻求的是人们的生活安定和生活保障。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社
会保障制度。
对年轻人而言,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就会降低,“啃老”现
象也会相应减少。
父母并不能管我们一辈子,他们将我们养大已经不容易了,也已经付出了
许多,是时候该得到回报了,因此,我们应该依靠自己的能力回报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拿出
自己的养老金给我们。
(选自王世君、张海峰《浅谈解决“啃老族”现象的对策》,有删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及推论,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C
解析结合选项和文本,比照阅读,容易判定答案。
A项由第一个方框并不能得出“美国父
母为子女支付学费的数额逐年下降”的结论,且这一现象也不应该是大学生贷款造成的。
B
项第二个推断不合理,美国文化确实不允许“啃老族”的存在,但并不能从美国人结婚多数
没有婚房得到此条结论。
D项并不能单纯从子女住父母家的比例推断出“啃老”的程度;且
由材料可知,“啃老”现象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并不能由“啃老”现象不严重推出年轻人
的精神状态。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大学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欧美很多大学生自己申请助学贷款或打工交学费,这些学
生学习更认真,成绩也更好。
B.美国父母一般在子女18~22岁就切断与他们的经济联系,让子女自立门户,因而美国子
女住父母家的比例不足20%。
C.子女认为“啃老”理所应当,父母也认为有能力让子女“啃”是一种本事,改变这种情
况最需要完善制度予以制约。
D.要想老年人不被子女“啃”,除了父母自身转变思想观念外,还需要国家提供失业保险
以及住房减压等外围辅助。
答案D
解析A项美国大学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打工负担学费的大学生学习更认真,成绩也更好,
但欧美很多大学生自己申请助学贷款或打工交学费并不是该委员会调查得出的。
B项强加因
果,且“美国子女住父母家的比例不足20%”数据并不准确。
C项改变这种情况最需要的是
转变观念,而非从制度上进行制约。
三、文言文阅读(9分)
登西台恸哭记
[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①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
明年,别公漳水湄。
后明年,公以事
过张睢阳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
或山水池榭,云岚草
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
又后三年,过姑苏。
姑苏,公初开
府旧治也。
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
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
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
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
午,雨未止,买榜②江涘,登岸谒子陵祠,
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
还,与榜人治祭具。
须叟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
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
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
其始至也,
侍先君焉.。
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
复东望,泣拜不已。
有云从西南来,渰浥浡郁,
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
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
“魂朝往兮何极,暮来归兮关
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
”歌阕,竹石俱碎。
于是相向感唶。
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
于榜中。
榜人始惊余哭,云:
“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
”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
诗以寄所思。
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
明日,益风雪,别甲
于江。
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
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
余曰:
“呜呼!
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
矣。
若神之助,固不可知。
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
”
余尝欲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
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
者。
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
先君讳某字某。
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有删改)
①唐宰相鲁公:
本指唐朝颜真卿,曾抗击
安禄山叛乱,后被封为鲁郡公。
这里借指宋朝宰相文天祥。
②榜:
桨,代指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
始:
第一次
B.设主于荒亭隅
隅:
角落
C.又念余弱冠..时
弱冠:
男子二十岁
D.然兹游亦良.伟
答案D
解析良:
确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其始至也,侍先君焉.
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今余且.老
C.彼且.奚适也
乃以.竹如意击石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答案C
解析C项均为副词,将,将要。
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B项语气词,常用在句
末,可不译/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
D项介词,用/介词,因,由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紧扣“哭”字,叙述了自己三次祭拜文天祥的情形:
第一次是在姑苏台上,第二次
是在绍兴越台上,第三次则是在严子陵钓台上。
B.西台长恸由约友、拜谒、恸哭、招魂、赋诗等过程组成,场面描写细致入微,抒发感情
饱满浓烈,既是祭奠文天祥,又是哀悼南宋的灭亡。
C.本文所写事情发生在宋末,作者却假托唐朝,不名死者、祭者、其时其事,曲语微言,
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
D.本文详略得当,除了直接抒发饮声泣血的感情之外,还借助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暗示
自己西台之恸是对秽世浊时的一记鞭打。
答案A
解析“在姑苏台上”错,原文为“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可见第一次是“对着”姑苏台哭祭。
参考译文
当初,我的老朋友文天祥在南服建立府署,我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投身在他军中。
第二
年,在漳水边上与他分别。
又过了一年,他因事路过张睢阳和颜杲卿曾经驻军作战的地方,
慷慨悲歌,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而追随诸先烈壮烈殉国,如今他的诗都还在,可以为证。
我恨在他死时找不到机会见他,而只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话,每当想到这些时,就会在梦
中寻找他。
有时遇到山林水池台榭及云雾草木,与我们分别时的地方与时间恰巧相像时,就
徘徊流连左右察看,悲痛而不敢哭泣。
又过了三年,我经过姑苏。
姑苏是他当初建立府署的
府治所在地。
对着姑苏台第一次哭祭他。
又过了四年,我在越台哭祭他。
又过了五年,到了
现在,我在严子陵的钓台设祭大哭。
在这天之前,我与友人甲、乙及丙四人相约,第二天聚会。
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
边雇了条船,上岸拜谒了严子陵祠,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但见毁坏的墙、干枯的井,好像进入荒废的墓地。
回到船中,与船夫置办了祭祀用具。
过了一会儿,雨停了,我们登上西
台,在荒亭角落安放了牌位,拜了两次后跪下行礼,祝祷完毕后,多次悲声痛哭,又拜了两
次,才起身。
(这时我)又想起自己成年时,经过这里一定要来祠堂拜谒。
起初来这里,是陪
同我的父亲。
如今我也将要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
又对着
东方,哭拜不止。
有云从西南飘来,阴湿郁结,云气逼近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
我
用竹如意敲击石块,作了楚歌来招引他的魂灵:
“魂灵啊,你早上要去往何方?
晚上归来时,
关塞一片昏黑,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但能吃到什么?
”歌毕,竹如意与石块全都碎了。
于是我们相互望着感叹不已。
我们又登上东台,抚摸着青石,回到船中休息。
船夫方才因我
痛哭而感到惊奇,说:
“刚才有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
”于是摇船到河中心,
举杯相互敬酒,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傍晚,雪飞风寒,船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
乙家,夜里又写诗怀古。
第二天,风雪更大了,我就在江边与甲分别。
我与丙两人一同回去,
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才到家。
这以后,甲寄来书信与分别时写的诗,信中说:
“那天风
急浪高,船夫拼命行船,过了很久才渡过河,过河之后,怀疑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
次聚游的壮伟。
”我说:
“唉!
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将近千年没有哭声了。
是否有神灵相
助,当然不能确知。
但这次聚游确实壮伟,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也实在是可悲啊!
”
我曾经想效仿司马迁,编写《季汉月表》,如同《秦楚之际》那样。
现在没有人能了解
我的用心,后代一定会有了解我的人。
在这里我应当把此事记下来,所以写下这篇文章记下
它,以附在记载“季汉”的事迹之后。
这时,是先父登台后的第二十六年。
先父名某字某。
他登台那年是乙丑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高考 语文 复习 练习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