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疗规范.docx
- 文档编号:4741453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0.80KB
颈椎病诊疗规范.docx
《颈椎病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诊疗规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诊断要点】
(一)病史和症状
中年以上年龄,有慢性发作性颈部僵硬,早期见一侧或两侧头颈肩部麻木、胀痛不适,颈部活动不灵,症状典型者,可向头面、肩背或手臂放射,按压同侧相应的颈椎间隙或叩击头顶,则疼痛加剧。
(二)局部检查
将颈部向健侧极度旋转,或将患侧上肢外展90℃,并尽量后伸时,其放射痛可明显加剧,个别患者,可因颈背部肌肉痉挛紧张而轻度强直,下段颈椎棘突或患侧肩胛骨上角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颈部活动功能检查,可见侧弯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伸颈试验阳性、肌力减弱等。
(三)临床分期与分型
1.临床分期:
常分为四期。
(1)颈椎病前期:
X线上有各种程序不同的退变,但无临床症状与体征。
(2)颈椎间盘症期:
病变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并多伴有颈椎椎管狭窄。
(3)骨源性颈椎病:
或称之谓骨质增生性颈椎病,主要由于增生的骨刺刺激和/或压迫脊髓、脊神经根与椎动脉,X线片上显示有骨质增生。
(4)脊髓变性期:
为脊髓长期受压继发变性,病变部位肌肉明显萎缩。
2.临床分型:
可分为六型。
(1)颈型颈椎病:
最为常见,症状多较轻微,但以颈部症状为主。
(2)神经根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3)脊髓型颈椎病:
症状严重,临床表现出明显的脊髓受压症状,甚至四肢瘫痪,卧床不起。
(4)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椎-基动脉供血不全引起偏头痛,记忆力减退,视物不清。
查体:
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有头痛、听觉障碍、胸痛等上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同时又伴有颈神经或脊髓受累的临床表现。
(6)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上凡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症状体征者,即可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
(四)辅助检查
1.颈椎X线摄片:
包括正侧位和左右斜位,可见颈椎前凸的生理弧度减小或消失,呈强直状态,椎体前后缘可有辱样增生,椎间隙变窄,斜侧位可见椎间孔变小和关节突有肥大性改变,项韧带可出现条状或片状钙化,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亦可出现点状钙化。
应强调指出的是,X线摄片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才有诊断意义,不应仅凭X线片有增生变化即作出颈椎病的诊断。
2.脑脊液检查:
部分病人蛋白含量增高,动力测定通畅或呈不完全性阻塞,伸屈颈时可见动力改变。
3.脊髓腔空气或碘油造影:
如有椎间盘突出者,可在相应椎间隙处见到脊髓受压现象。
4.肌电图检查:
如骨赘或椎间盘、或粘连性束带对脊神经根形成压迫后,可判定根性损害。
5.脑血液图检查:
疑为椎动脉型者应了解椎-基动脉供血不全情况。
【诊断标准】
一、颈型颈椎病
1.主诉颈、肩汉枕部疼痛,并伴有相应的颈部症状。
2.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性侧片示轻度梯形变。
3.除外颈部外伤,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肌纤维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因颈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二.神经根型
1.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疼痛,伴颈部活动受限。
2.皮肤感觉障碍呈节段性分布,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上肢前臂肌、大小鱼际、骨间肌可有轻、中度萎缩。
3.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4.颈椎X线检查:
可见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弓、“S”形或成角、项韧带钙化等。
5.肌电图检查:
可显示纤维电位,正相电位等。
6.应热电排除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胸腔出口综合征。
三.脊髓型
1.多见于中、老年人。
2.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3.霍夫曼征阳性(Hoffmann)或可疑阳性,伴或不伴下肢肌张力增高。
4.X线片:
显示椎间关节移位,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曲变异。
CT、MRI提示硬脊膜、脊髓受压或椎管狭窄。
四.椎动脉型
1.多见于中年人,病程缓慢,无明显外伤史。
2.有持续性头痛(或偏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或出现一过性眩晕,甚至突然晕倒。
3.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4.颈椎X线检查:
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移位或颈曲异常。
5.多谱勒、B超可见椎动脉走行变异,管径变小,每分钟血流量减少等。
6.眼震颤图检查:
呈阳性。
五.交感神经型
1.常伴有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症状及阳性体征。
2.有反射性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放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同侧面部充血、出汗、头痛、咽部有异物感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六、混合型
1.具有颈椎病两种类型以上症状及体征。
2.X片示骨质增生范围较广。
3.除外特发性、弥漫性椎骨吧大症。
【鉴别诊断】
(一)落枕:
多发于青壮年,每于晨起后突感颈背酸痛,头常歪向患侧,颈部活动受限,X线片多无异常,少数疼痛剧烈者,可有侧弯和生理孤度改变。
(二)肩周炎:
为中午后多发病,尤其多见于男性,肩关节局部因疼痛活动受限,肩周组织有压痛,甚至肿胀,咳嗽、打喷嚏不诱发加剧,疼痛与颈椎活动无关,颈神经根无压痛,颈椎X线片无异常,肩关节局部应用强的松龙封闭多有效。
(三)单纯椎间盘突出症: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X线片颈椎无明显骨质变化,蛛网膜下腔造影显示前方软组织有压迹。
(四)颈肋与前斜角肌综合征:
青壮年发病率较高,患肢下垂、后伸或提重物时病情加重,疼能自颈根、肩部向上肢远端放射性串痛,或伴有皮肤过敏、烧灼、麻木等异常感觉。
若压迫部有硬性物隆起,锁骨上窝可能变浅。
肌肉萎缩主要表现在前臂及手部小肌群,X线片显示示有颈肋。
(五)颈部软组织损伤:
有明显的外伤史,没有明显的神经受累表现和颈部特殊体征,局部封闭后症状常能缓解。
【辨证分型】
本病辨证,首分虚实,初起疼痛较剧,病在皮肉经络,以邪实为主属实证;久病,多表现为隐痛、空痛,属虚证或正虚邪恋之虚实夹杂症,病位在筋骨。
临证当详加辨析、区分标本缓急。
1.外邪痹阻
证候:
头颈肩背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或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舌质正常和发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辨析:
①辨证:
本证见于颈椎病之初期,以头颈肩背疼痛,喜热恶寒,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
风寒湿邪侵袭督脉,滞留颈肩,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发头颈肩背疼痛;而弦脉主痛,紧脉主风寒之证。
2.痰湿阻滞
证候:
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举动无力,伴有头重眩晕,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辨析:
①辨证:
以头项强痛,肢体沉重,头重眩晕,苔白腻,脉沉滑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
肾阳亏虚,阳虚水停,加之风邪侵入,风痰相搏,阻滞经络,不通则发头项疼痛;风痰上扰则头重眩晕;痰湿阻于中焦,而见胸脘满闷,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滑皆为内有痰湿之证。
3.瘀血阻络
证候:
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入夜尤甚,面色青晦,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细涩或弦涩。
辨析:
①辨证:
以头项肩背刺痛,痛有定处、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
由于外伤或劳损,损及脉络,致瘀血内停,经脉阻滞,不通则痛,头项肩背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皆为瘀血阻滞之证。
4.气血虚弱
证候:
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女性患者每于月经期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析:
①辨证:
以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
气血虚弱,不能濡养经筋,营行不利,相搏而痛;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则见肩臂麻木不仁;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出;而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皆为气血亏虚之证。
5.肝肾亏虚
证候:
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眩晕耳鸣,不可转侧,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软,舌体瘦,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辨析:
①辨证:
以肩颈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
肝肾精血亏虚,筋骨大脑失荣,则发头脑胀痛眩晕,肩颈不舒;肾主骨,腰为。
肾之府,肝肾亏虚,故发腰膝酸软;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则健忘少寐;而舌瘦,质红绛少苔,脉细皆为阴虚有热之象。
【治疗方案】
(一)辨证施治
1.外邪痹阻
治法:
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
蠲痹汤(《百一选方》)加减。
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麻黄6g,桂枝9g,赤白芍各12g,川芎12g,炙黄芪15g,片姜黄12g,生姜6g,苏木10g。
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若湿邪偏胜者,可加苡仁、稀莶草、苍术。
2.痰湿阻滞
治法:
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
指迷茯苓丸(《全生指迷方》)加味。
茯苓12g,黄芩10g,陈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龙12g,胆南星10g。
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有胸痛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兼有头痛者加川芎、蔓荆子;恶心呕吐者加重姜半夏用量,另加竹茹。
3.瘀血阻痹
治法:
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
化瘀通痹汤(《伤科大成》)加味。
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没各9g,元胡12g,葛根18g,伸筋草15g,姜黄12g,穿山甲10g,川芎10g。
阳虚形寒者,加桂枝、鹿角胶;伴阴虚有热者加知母、黄柏;若气虚者加黄芪;项强者加葛根;手指麻木者加桑枝、天麻、乌梢蛇。
4.气血虚弱
治法:
益气养血,通络止痛。
方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味。
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鸡血藤15g,葛根12g,当归10g。
自汗甚者加白术、龙牡;若兼瘀血者,加姜黄。
川芎;若兼有肾虚者,阳虚者加淫羊藿、巴戟天;阴虚者加知母、黄柏、熟地。
5.肝肾亏虚
治法:
益精补肾,滋阴熄风。
方药:
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味。
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杞果15g,菟丝子10g,生白芍12g,龟板15g,当归15g,炙甘草9g,黄精24g。
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稀莶草、羌独活;若肝血虚甚者加阿胶;若阴阳两虚,筋骨萎弱者,可加生鹿角片、狗脊、川断、杜仲。
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龙齿。
(二)西医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疗法两类。
制定治疗方案时要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病期长短、病情轻重、患者健康状况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反应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及时加以调整。
一般说来,多数应首先选用手术疗法。
1.牵引疗法:
对颈椎病的治疗,颈颌枕牵引疗法是较普遍和常用的手法。
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可以从小重量开始,坐位牵引的重量可用2~3公斤,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至5公斤。
卧位牵引可从5公斤开始,最多不宜超过10公斤。
每次牵引时间的30分钟,每日1~2次,患者由于颈部疼痛、项棘肌痉挛、牵引时未能完全放松颈部肌肉,则不宜见效。
故要正确引导,同时应注意避免损伤颞颌关节。
2.药物疗法:
治疗颈椎病的常用药物如下。
(1)解热镇痛剂:
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阿斯匹林、消炎痛、炎痛静、强筋松、抗炎灵等。
(2)血管扩张剂:
适用于椎动脉及脊前动脉机能不全或合并脑动脉供血不足者。
常用地巴唑、烟酸、烟酰胺、已酮可可碱及脑益嗪。
必要时可配合小剂量镇静药物。
有明显椎动脉供血不足,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入。
(3)促进神经细胞营养代谢药物:
维生素B1、B6、B12、辅酶A、谷维素、细胞色素C等。
(4)解痉类药物:
如安坦片、苯妥英钠等药,可解除肌肉痉挛,适用于肌张力增高,并有严重陈挛者。
3.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①经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
②神经根、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反复发作,影响工作与生活。
③突然发作并确诊为颈椎病,短期保守治疗无效,影响生活。
(2)手术禁忌症:
①年迈体弱,有严重内脏疾病。
②病程过长,症状严重,四肢广泛肌萎缩,估计脊髓损害不能恢复。
③严重神经衰弱。
(三)中成药
1.骨刺丸:
每丸10g,每服1~3丸,每日服2~3次。
本方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用于治损伤后期及骨刺所致的疼痛。
2.小活络丹:
每丸重3g,每次1~2丸,每日2丸。
本方温寒散结,活血通络。
用于风寒湿侵袭经络作痛,肢体不能伸筋及麻木,日久不愈者。
3.健步虎潜丸:
蜜丸如绿豆大,每服10g,空服淡盐水送下,每日2~3次。
本方补气血,壮筋骨,用于血虚气弱,筋骨痿弱无力,步履艰难者。
4.大活络丹:
每服3g,每日服2次,陈酒送下。
本方行气活血,通利经络。
用于筋骨挛痛及痿痹等证。
5.骨质增生丸:
每丸重2.5g,每次服2丸,每日服2~3次,1个月为1疗程,一般可连续2~3个疗程。
本方补肾生髓壮骨,活血舒筋止痛,理气和中。
用于肥大性脊柱炎、颈椎病、骨刺、足跟痛者。
6.骨友灵:
外用,涂于患处,热敷20~30分钟,每次2~5毫升,每日2~3次。
本方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功能性障碍,软组织损伤。
(四)推拿治疗
1.理筋手法:
操作时,患者正坐,术者立于背后,左手扶正患者额部,右手以拇、中指轮换点压百会、风府、大椎、天宗等穴,此外,压痛点及条索状硬结部可重点施用手法,治疗每次约20分钟。
2.颈椎旋转法:
此法的操作要领是:
患者取低坐位,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肌肉,术者两手徐徐用力,将者头部向头顶部方向尽量上提,然后使头部向一侧旋转,当旋转接近限度时,术者用适当力量使头部继续向该侧旋转5°~10°,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弹响声,如无不良反应,可再做向对侧旋转,效果明显者隔日作1次。
(五)针刺疗法
1.毫针疗法:
取天髎、天宗、天柱、天井,均直刺o.5~1寸,用捻转手法,中等强度刺激,留针15分钟,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
2.七星针疗法:
用七星针叩打颈椎棘突5、6、7和大椎、风门(双)、肺俞(双)等穴位,诸穴可交替使用。
先用七星针叩打至微微出血,然后拔火罐5~10分钟,每穴吸出瘀血1~3毫升,每周2~3次。
(六)水针疗法
1.用红花、当归、川芎注射液5毫升加2%普鲁卡因2毫升,作压痛点或条索状硬结区局部注射。
隔3~4天重复注射1次,可减轻疼痛,逐步软化硬结。
2.用骨宁注射液封闭颈夹脊穴,每次选2个夹脊穴位,每穴注射2毫升,每日1次,1月为1疗程,同时配合针刺天窗、肩隅、少海、内关、合谷等穴,得气感有如电麻为好。
局部可加刺血拔罐法。
3.复方丹参注射液2毫升,加10%葡萄糖注射液5~10毫升,在大椎穴以病变O.5寸处常规消毒进针,以45度斜向大椎穴注射。
如局部有凸起者,可稍作按摩,慢慢缓解,以助吸收。
每2天注射1次,7次为1疗程,每两疗程之间休息7天。
(七)艾段温针
该法取穴以病变颈椎旁开5分的阿是穴为准,左右交替选穴。
配穴有两组,一组是肩髑、阳池,另一组是天宗、曲池。
每次一组,交替选用。
先以捻转手法进针,达预期深度得气后,再行平补平泻,然后留针不动,将艾柱套在针柄上,艾段下端距皮肤20毫米左右。
从其下端点燃,待其自灭。
主穴每次2~3壮,配穴每次1~2壮,为避免艾火散落灼烧皮肤,可剪一圆形纸片,中留一个小孔,覆盖于针处皮肤下。
如此法每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
休息3天后,可继续第2个疗程。
(八)药枕疗法
当归、羌活、藁本、制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广地龙、广血竭、菖蒲、灯芯、细辛、桂枝、紫丹参、防风、莱菔子、威灵仙、乳香、没药、冰片。
将上药去梗节,粉碎为粗末,填入枕袋,供患者睡眠时枕用。
每天枕用不可少于6小时,使用3~6个月。
(九)外洗法
兔儿伞12g,川桂枝9g,刘寄奴12g,五灵脂9g,伸筋草12g,秦艽12g,红花9g,苏木6g,桑寄生12g,紫藤枝9g,大小蓟各9g,乳香、没药各9g。
药煎好后,用旧毛巾两条,在药水中浸湿后轮换湿敷患处,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每帖2~3天。
(十)疗效评定
1.颈肌型
治愈:
疼痛消失。
好转:
疼痛缓解。
2.神经根型:
治愈:
疼痛消失,感觉、反射、肌力等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
好转:
疼痛缓解,感觉、反射、肌力有所恢复,仅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
3.脊髓型:
治愈:
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能独立步行或参加一般性工作。
好转:
症状有改善,但不能参加工作。
4.椎动脉缺血型:
治愈:
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可参加轻工作和劳动。
好转:
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但有复发。
5.交感神经型:
治愈:
症状消失,能参加工作和劳动。
好转:
症状减轻或稳定,仅能参加轻工作。
6.混合型
治愈:
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工作和劳动。
好转:
症状好转或稳定,有时仍复发。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诊断要点】
(一)病史
中年以后多有反复肩关节损伤史,可因受潮,受冷和劳累而发病。
(二)临床表现与分期
1.急性发作期:
急性期肩部疼痛可以放射至肘及前臂,但无臂丛神经麻木感。
疼痛以夜间尤甚,有时因翻身碰撞病侧患肢而痛醒,但无肩关节功能障碍,病情在一月以内。
2.慢性期:
肩部疼痛尤以活动时痛甚,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如不能摸裤带。
摸背,梳头等,检查可见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内旋障碍,肩峰下,喙突有压痛点。
X线摄片检查:
仅能见到肩部骨质疏松。
病期2~6个月。
3.冻结期:
肩部疼痛尤以活动时为甚,肩部肌肉明显萎缩,肩关节活动几乎完全丧失,病期在6个月以上。
【诊断标准】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1.多为中年人或老年人,常继发于肱二头肌腱鞘炎或上肢创伤后。
2.肩痛:
钝痛或有放射痛,夜间加重,局部有压痛。
3.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上举、内旋障碍最为明显。
4.三角肌萎缩。
5.X线摄片,显示肩部骨质疏松。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颈椎病相鉴别,颈椎病有神经系统根性症状,于颈后及肩背部有疼痛,疼痛可沿神经的走行方向放射,受累神经在其相应颈椎横突下方出口处及棘突旁有压痛,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有感觉障碍,还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及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均可阳性,X线摄片见:
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变直,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形,Luschka关节增生,有时可见后纵韧带或项韧带钙化。
【辨证分型】
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迁建,初期症状轻微,中、后期随病变进展,症状加重,故临床辨证宜注意虚、实之不同,区别气血、筋骨损伤之差异。
1.风寒湿侵袭
证候:
肩部窜痛,遇风寒增剧,得温痛减,畏风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辨析:
①辨证:
本证多见于肩周炎初期,以肩部窜痛,遇风寒增剧,得温痛减,畏风寒,脉弦紧为辨证要点,此期表现多实证。
②病机:
久居湿地,风寒露宿,夜卧露肩当风,风寒湿邪客于筋肉血脉,不通则痛,寒性凝滞,收引,故恶寒,遇风寒痛重。
2.气滞血瘀
证候:
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尤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辨析:
①辨证:
本证多见于中期,随病程进展,表现以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
、跌打闪挫,外伤筋骨,筋脉受损,瘀血内阻,“气伤痛,形伤肿”,筋骨损伤,气滞血瘀,故肩部肿痛拒按,夜间尤甚,亏质暗或见瘀斑。
3.气血亏虚
证候:
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辨析:
①辨证:
年老体虚或劳损过度,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临床以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气血虚亏之象为辨证要点,多见于本病后期。
②病机:
病程迁延不愈,伤及气血,气血亏虚,营行不利,相搏而痛,故表现肩部酸痛,劳累后加重,或见气血不足的全身征象。
【治疗方案】
(一)辨证施治
1.外邪侵袭
治法:
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方药:
三痹汤(《妇人良方》)加减。
独活9g,秦艽12g,防风6g,细辛3g,川芎10g,当归12g,生地15g,芍药12g,茯苓12g,续断12g,肉桂3g,鸡血藤15g。
若素体虚弱者加黄芪;遇寒痛重者加制川乌、制草乌;阴雨天加重者加羌活、鹿衔草。
2.气滞血瘀
治法:
行气活血止痛。
方药: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秦艽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羌活10g,没药10g,五灵脂8g,香附10g,姜黄10g,地龙12g,赤芍10g,鸡血藤15g。
若瘀久痛如针刺,活动受限者,加全虫、蜈蚣。
3.气血亏虚
治法:
益气养血,舒筋通络。
方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合当归鸡血藤汤(《中医伤科学》)化裁。
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白术12g,当归12g,鸡血藤10g,姜黄15g,生熟地各15g,川芎10g。
若血虚甚者加阿胶、何首乌;兼有风湿之邪者加羌活、防风、桑枝。
(二)西医治疗
1.非手术疗法
局部封闭:
采用1%普鲁卡因10ml加地塞米松5mg或强的松龙1ml,作喙突点或加肩峰下滑囊下封闭。
2.药物治疗:
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
3.功能锻炼:
肩关节的功能锻炼最为重要。
第一步:
上肢旋转法。
取站立位,两足自然分开,旋转活动,先从后向前,再从前向后,各作50次。
第二步:
手指爬墙法。
两足自然分开,面对墙壁,上肢高举到最大限度,来回反复上爬。
一手叉腰,另一手半握拳,作肩关节双手扶墙,病侧手臂徐徐向上爬,使
第三步:
侧衬法。
接第二步当上肢高举到最大限度时,双肩及躯干下压起伏,反复50次,使肩周粘连拉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大。
第四步:
肩关节内、外旋转法。
患者双足自然分开,两手抱住头枕部,挺胸,伸背,使肩关节最大限度地外旋,而后使胸部前倾,双手向后摸背,健侧手可帮助患侧手逐渐上提摸肩胛部,使肩关节作最大限度的内旋活动,反复来回作50~100次。
第1~4步肩部活动,坚持早、中、晚反复锻炼,对解除肩关节功能障碍会收到良好效果。
4.配合理疗:
红外线、神灯照射等。
(二)在非手术疗法无效,病人症状严重者,可采取手术疗法。
(三)中成药
1.大活络丹:
每丸重6g,每次1丸,日2次,口服。
本方温经活血通络,用于本病寒湿侵袭,瘀而阻滞证。
2.小活络丹:
每丸重3g,1次1丸,日2次。
本方舒筋活络,用于气滞血瘀证。
3.骨友灵擦剂:
外用,涂于患处,热敷20~30分钟,一次2~5ml,每日2~3次。
14天为一疗程,间隔1周,一般用药2个疗程。
本方温经活血消肿,适用于寒湿侵袭,瘀血内阻证。
(四)推拿治疗
手法操作时嘱患者端坐,用舒活酒樟脑,生地,红花,三七,麝香,血竭,冰片,薄荷冰)外擦肩部,作表面抚摩和较轻的揉捏按摩。
待疼痛减轻后,再用捏搓手法,用力由轻到重,透达深部组织,再由重到轻,约10~15分钟。
在肩猖,肩髎,巨骨,肩内陵,天宗,膈上,曲池等穴用拇指指腹作按掐,揉手法。
然后用分筋手法推按肩关节周围的筋络。
再以一手放在患侧肩上固定肩部,另一手握患侧手,徐徐用力向下牵引,同时上下,左右来回抖动,使抖动之力传达肩部。
然后,医者位于患侧后方,同样以一手放在患侧肩上固定肩部,另一手握患肢肘部,在适当牵引之下,以肩关节为轴心,缓缓环绕摇晃上臂,逐渐加大幅度。
再将患肢被动上举,外展,外旋,内收搭肩,后伸,内旋,最后重复快搓,轻捏手法结束。
在做每一个动作时,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故必须用力适度,以患者尚能忍受为度。
(五)针灸,火罐疗法
针灸、火罐疗法:
针灸取穴肩髑,肩布,肩外俞,巨骨,膈俞,曲池等,并可以痛为俞(阿是穴)取穴,用泻法,结合艾灸,每日或隔日一次。
针后每次选择2~3穴拨罐治疗。
(六)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
后颈部取天柱至胸椎;肩上取颈侧至肩井;肩胛部取魄户、天宗、牖俞、秉风、肩髑;肩前取中府;肩后取肩穴;三角肌取肩髂一带;曲池至外关、手指。
用刮痧板以45。
角,平面朝下,由上而下、由里向外,顺次拉长刮拭皮肤,至痧出为止,间隔3~7日1次,一般1~4次。
【疗效评定】
1.治愈:
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肩关节疼痛消失。
2.好转:
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活动时疼痛不明显,能够基本满足日常工作生活需要。
3.有效:
活动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颈椎病 诊疗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