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二心得经验分享.docx
- 文档编号:4738293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30KB
考研数学二心得经验分享.docx
《考研数学二心得经验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数学二心得经验分享.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数学二心得经验分享
考研数学二心得经验分享
考研数学心得1
走在心仪学府的林荫道上,所有的一切都让内心的喜悦不自觉的向外“溢散”,看着周围的景色,也让我感慨万千。
考研的那段岁月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那段时光是痛苦的,也是充实的,也是我成长最为迅速的一段日子。
在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对考研一无所知的我到处搜集各种信息。
上网搜索、询问学长学姐、咨询老师等等,能对考研有用的途径我都做过努力。
非常感谢那个时候对我耐心指导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
最后我终于理顺了学校和专业的问题,开始进入到紧张的复习中。
复习过程中,最为困扰我的科目就是数学了,我考的是数学一,在三种数学里面算是知识覆盖面较广、难度比较大的了。
也正因此,我对它下的努力最多,最后我得到了132分,对于这个分数,我认为还是很对得起我的辛苦付出的。
下面是我复习数学的一点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在数学科目上实现“屌丝逆袭”。
【夯实基础阶段】
在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把基础打牢,就像老话说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对这句话非常赞同,并且付诸在行动上。
由于大一的时候基础很不牢靠,甚至还有过挂科的经历,所以这一阶段我的重点是梳理一遍教材,强化薄弱环节的知识点。
在配合教材的基础上,我使用了同济六版的高等数学习题全解这本书,按照这本书把教材后面的习题仔细地梳理了一遍。
在复习过程中,事无巨细,这期间我养成了随时笔记的习惯,不理解的知识点和题目我都写在笔记上,反复的看,直到弄懂,弄不懂的我会上网搜,加入同好的考研QQ群去询问。
基础阶段复习完成之后,我已经记满了两个笔记本。
目前正值4月份,恰好是复习的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建议结合本科教材和前一年的大纲,先吃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演绎科学,只有对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对基本定理和公式牢牢记住,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提高加强阶段】
经过这一阶段的复习,我感觉已经把大一大二时候落下的基础渐渐补了回来,一些考研常规题目我也可以做的得心应手了。
这一阶段,我把重心放到了知识点的整合上,尝试做一些比较难的题目。
最主要的是,根据考研大纲,熟悉考点,根据这些点逐一复习,有的放矢。
在询问了学长、学姐以后,我采用了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全书作为梳理考点的选择。
这本书真的是很经典,内容很好,讲了好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题也比较经典,就像一本万能的大字典,我们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到里面找到答案。
书有些厚,看着有点压力,但是只要啃下来,绝对是收益良多。
在这一阶段,真题是非常重要的,从我的复习经验来看,研究透一套真题,顶得上做好几套模拟卷了。
在做了几套真题后就会发现考研数学的一些侧重点,有些考点是常考的,比如渐近线、间断点这两个考点有几年总是隔年的考查。
在复习初期就应该多看看真题,其实现在想想当时就有点看的晚了,这让我走了不少冤枉路,好在最后在真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才弥补了不少。
我建议看真题的时候要有一套成套的试卷的形式,这样看到的真题比较有整体性,对考点有个把握,如果都把习题打散,按知识点总结出来,感觉上老师能力很强,写的很好,但是对我们的帮助其实不是很大。
因为这样会让我们对真题的整体性没有把握。
大家可以买一套讲解详细的真题,有的试卷的真题比书本的还要详细。
就我备考的经验,李永乐老师的真题试卷就很好,但是讲的不是很详细,而张天德老师的《考研数学
(一)历年真题详解》在这方面就很不错,对于题目的解析很清晰透彻,这两本可以配合来使用。
【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我主要是放下了课本,辅导书,在原先做了2遍真题的基础上,开始了新一轮的真题研究,这次我主要是总结出题的考点,应对的方法,对考点进行系统的自行梳理。
真题梳理好,然后就是模拟卷的练习了。
关于模拟卷,种类有很多。
大家可以适当的选择,在考前进行练手。
但是模拟卷毕竟不是真题,没有性,有的甚至内容上比较偏。
所以大家不要一味的追求那种很难的卷子,那种题型很偏的试卷其实和考研的命题方向是些不同的。
所以如果模拟卷做的不好,不要太过灰心。
当然适当的做模拟卷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我们提前的感受考场的答题氛围,对自己有一个评估。
买这个阶段的试卷买一些命题人、阅卷人的著作,因为这些老师才是真正和考研数学命题关系最紧密,最了解考研主考内容的,而其他的老师虽然写作能力高超,对数学很了解,但是对命题考查的了解不够透彻。
命题人参与命题,了解考研的出题方向和规律。
阅卷人参与阅卷,看了无数的考生的试卷后,了解考研的易错点、重难点,对试卷的评价非常深刻,也可以总结出最贴合学生的考研规律。
如果在金钱上充裕的话,建议大家买命题人和阅卷人的试卷各买一套,做练手用。
因为一般冲刺卷的内容不多,大概6—8套左右,而且冲刺卷的内容不需要详细的研读,主要目的是让大家提前感受一下考场的氛围。
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大家把近两年的真题保留,不要做,留到冲刺的时候当终极模拟卷做,这样对我们的评估最为准确。
以上就是我的复习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以及对于辅导书使用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到现在正奋战在考研第一线的莘莘学子。
天道酬勤,苦尽甘来,今天的耕耘一定能换来明天的丰厚回报!
考研数学心得2
漫步在北大校园里,阵阵晚风吹过,考研的种种艰辛浮现在眼前。
我为光华金融奋斗业已两年,第一年因专业课差22分与其失之交臂,而第二年专业课大改革,那种压力一般人不得而知,幸好,数学的满分对我这个在考研路上拼搏者算是一种慰藉
.首先谈一下我数学的复习过程:
我数学基础较好,中学时代就获过一些奖项,进入中央财经大学后,对数学一直没有放松。
大一时候我就拿陈文灯老师的辅导书作为平时学习的参考书。
每次上课都认真做笔记
,再复习。
我是大三下半学期准备考研的,像很多同学一样,我报了陈文灯的辅导班(春季),我上课认真做笔记,下课认真消化,把基本东西吃透。
之后,我把精力放在英语和专业课上,除了平时不时地做一些习题,但直到十月中旬,才又开始把数学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十月中旬了,我们班的同学已经开始做模拟题了,而我连《复习指南》却远没有看过,我急了,买了一本《复习指南》,每天狂看。
我定下的目标是每天完成10页,后来花了一个多月完成。
之后,我又把精力放在做模拟题上,做了一本模拟题,在做题的同时,哪儿知识点不全,就查《复习指南》和笔记,到会为止。
我是花了很多心思在数学上,总结我走的路:
第一轮,上陈文灯的辅导班配合《复习指南》,因为这上面有很多方法和思维惯性;第二轮,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书,方法是,把它看成习题上(而高教的书的体系也确实是这样),用《复习指南》和上课的方法解;第三轮,做模拟题并把前面两本书的内容反复复习,如果基础不好的,在第一轮前必须复习课本。
我有一个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
首先看前面整章的定义、定理,把它整理成一个自己容易记忆的体系,真正把这个体系理解透,然后用这个体系来做后面的题,在做题过程中再对这个体系进行修正。
如果有一些不会做,那必然是思维惯性中少了这一条,也就是说看到某某,少想到一个解题思路,就把这个思维惯性加到这个体系中,完整它,最后,脑子里应形成一个体系,该章有哪些概念,一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1、……;2、……;3、……;4、……这是把书读薄的过程,另外看到这个体系,脑子应想到有什么典型题,这是把书读厚的过程。
另外,我喜欢&;看&;书,而不太&;做&;书,这是一个缺点,因为手感可能不太好,但有利于宏观地把握问题,不至于钻牛角尖,我想在初级阶段可能这是一个好习惯,到一定时候,就应该动手做题了。
我觉得有几个误区,总结给是不是师弟、师妹做参考:
①题海战术。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有严密的体系,解题方法也是一个体系,应该把这个体系形成于脑中,遇到题根据脑中的信息搜索解题方法。
打个比喻,像计算机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输入信息,脑中的体系是数据库,输入信息后,找到相应的记录就输出,这就是解答,而这个数据库,就是我们需要学习而建立的。
做数学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通过做题,熟练解题方法。
②上完辅导班就万事大吉。
上辅导班只是教给你一种方法,或是说你体系的一个参考,而把这个体系映入脑中消化,成为自己的体系,并练习,这都靠你自己。
如果上完辅导班后不做练习,头脑中建立的体系是不牢固的。
不知不觉,写了很多,这算是我对在考研路上后来者的一种慰藉吧。
记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这种苦,这种劳,应该看成是一种快乐。
因为考研就是为了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如果认为学习上的苦、劳是痛苦的话,我们又何必追求这种痛苦呢?
正因为我们渴望学习知识,因此我们才要考研,而考研的本身也是学习知识,因此考研的本身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也是一种快乐。
在我们痛苦时,彷徨时,何不用这来慰藉自己、鼓励自己。
考研数学心得3
石家庄学员
王淑贞怀着焦急和忐忑的心情,我输入我的准考证号,成绩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数学150,英语75,政治76,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尤其是数学150分的满分,我当时又惊又喜。
回想一下自己考研的过程,真是喜忧参半,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历吧。
决定考研是在大二下学期,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读研来丰富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学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已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共识。
既然决定了就应当有所行动,自己心理准备已经充分了,接下来怎么着手考研又开始迷惑了。
大学不同于高中时代,高中时老师会把作业布置下去,只要完成的好,高考问题不大;大学是自主学习的地方,没有人督促,完全靠自制力,而且考研需要看什么书、怎么看书,对此毫不了解。
看着学校里开办的各种辅导班,那些免费的讲座吸引了我和舍友的目光,我俩开始奔波于各考研机构举办的各种讲座,对于考研机构的认识从此开始了。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徐绽老师的面授,她谈到了考研英语过70分的问题,原话如下:
“同学,你想过奢华糜烂的生活吗,那就英语考到70分以上吧。
”徐绽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大家感受到学习好英语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准备考研老师也给予详细的解答。
我想跟着这么富有激情的老师学习,任何人学习的积极性都不会差的。
在我和舍友综合评定各考研机构的实力后,最终选择了作为我们考研路上的良师。
由于我的数学成绩较好,就先说一下我的数学复习过程。
我正式准备考研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在听过蔡子华老师讲的高数基础班后,对于数学的复习有了初步的计划。
数学是一门重视基础的学科,对于教材的理解当然不可忽略,我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把高数、线代、概率论三本教材的内容做了梳理,课后习题做了一遍,对于掌握不好的部分做了特殊标记,以期待在老师之后的强化班上有更深刻的理解。
暑期的强化班之前,听说蔡子华老师的《客观1500题》不错,就买了一本回来小试牛刀,但结果不太理想,原因是我忽视了对概念的理解,这又一次说明了数学是重基础的,对基本的概念、公式都要理解的基础上再来应用,而非死记硬背。
强化班老师的阵容实力雄厚,蔡子华老师讲高数,李永乐老师讲线代。
老师独特的解题思路,清晰的框架,使我对数学的理解更进一步。
在暑期,我整理了强化班讲义,并开始全面系统的复习,这个过程中,选取一本知识点很全,思路很清晰的复习参考书,从头到尾复习一遍,一遍下来,可能前面复习的已经忘记了,但是学习本身就是反复的过程,谁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接下来我再把参考书看了一遍,不会的题目彻底弄懂,这也归功于我的好舍友,大家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到了十一月份,大家都开始做历年真题,拿过题来,感觉比平时练习的题目要简单一些,这再次使我想到蔡老师一直强调的“数学重基础”这句话,偏难怪的题目真的没有,但是我没有一套题做的分数特别高,原因是我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反映到做题上就是:
这题我会,但是我没做对。
因此,细心对于数学很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对于英语和政治,我简单地说一下,从今年考研的亲身体验来说,对于英语,单词一定要过关,可以想象考场上一个个单词感觉看过但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滋味是很痛苦的,徐绽老师说过,单词至少看五遍,考后对这句话感触太深了。
徐老师一直强调得阅读者得天下,她编写的《三层递进攻克阅读理解》是我一直放在手边的,老师说过:
“人在,书在”。
由此可知这本书的重要性。
对于政治的学习,我完全是根据考研班的老师的指导来复习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李海洋老师,徐之明老师,蒋中挺老师,这些老师讲课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今年蒋老师对于思修大题的命中,使我在考场上如鱼得水杭州学员郑双台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总结一下20xx年的考研经历了,之前在准备复试和论文一直没时间写,废话不说直接进入正题吧!
首先说一下毕业选择的问题吧,考研,工作还是出国这是一个需要仔细想明白的事情。
1.在做决定之前,多找人咨询,多了解相关方面的信息,等到各方面的信息都了解的比较透彻了,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2.千万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为了出国而出国。
读完研究生做什么,出国读完书做什么都得大体有个方向,否则就没什么意思了。
3.考研也得评估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也就是说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大体能考上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多参考一下师兄师姐的经验,多跟他们交流一下,相信会有些收获的。
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对后期的复习很重要,尤其是专业课方面,知道考什么和难易指数,才能确定什么时候开始复习,准备什么资料,这些多是需要时间的。
接下来主要说说各科的复习方法。
一、数学数学对考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冲击名校,数学容易得高分,也容易拉差距,所以对数学我一直不敢放弃,从3月份进入复习考试状态以后,我到暑假8月份左右,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数学上面,有时候可能是一个下午加上一个晚上,这也主要是因为我基础并不好,而且专业课不难可以腾时间出来给数学。
我把书认认真真看完一遍之后,听了10多天的辅导课,然后开始做习题。
在10月份之后,我就考研做真题和其他的数学习题,我只做了一遍,但是错题看了两遍,又时间建议还是多看几遍比较好,做题我多是卡着时间做的,每次基本做做完,时间很紧,而且每次做完之后对了答案多一般在130左右,当时有点打击,但是我相信发现错误就是好的,改进一点就会进步一点,所以每次做完之后我多用红笔在旁边写了一大堆东西,包括知识点的联系和错误的原因,并且对错的原因做了统计,是知识点没懂,公式没记住,还是自己计算能力的问题,我多做了详细的分析,而且把每次做错题得心态和之后的经验总结多写到几张纸上,每次做题时多看一遍,上考场前我还看了一遍,我想这也是我能够在20xx年考研数学不太难,重基础的情况下能得满分150
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来说说的辅导班,很多人多纠结要不要报,其实我觉得,有条件还是报一个,蔡子华和李永乐两位老师绝对是不差
,两个在高数和线代分面的课还是挺有用的,有时候一个知识点的困惑经人提点之后能够很快理解,这比自己埋头苦干节省很多时间,而且辅导班的课很重视知识点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建立,以及方法的归纳总结,这些东西后期多要自己去做的,但是有老师提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强调下心态问题,其实考研数学并不是特别难,至少有120分多是简单的,只要重视基础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考个135分以上是绝对没问题的,看书的时候一定要看懂,注重真理解,而不是注重遍数,个人看书速度很难,但是看的很认真,之前很紧张,但是看成绩出来感觉自己这种方法还是适合自己的。
二、英语英语是我最担心的一门,虽然自己基础还可以,但是大学期间已经荒废了很多,所以一开始我把英语和数学放在了首位,每天只看这两门,一直到8月份为止。
英语就是每天背单词和做阅读理解,我背单词是采用所谓的记忆曲线的方法,就是第一天看一遍,12小时看一遍,隔一天看一遍,隔两天看一遍,隔五天看一遍,7天一遍,再15天一遍,我在本子上按日期吧这个多登记下来,保质保量的看完了第一遍,虽然慢但是效果很好,基本单词多是没问题的,再加上阅读的积累,就搞定了单词,背单词要一直持续到考前1星期左右,接下来就是做阅读,我基本保证每天做至少2篇阅读,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包括考查的知识点,陷阱,意图等等。
如果速度快可以多做几篇。
再来说说真题,我做了4遍,认认真真地研究了四遍,对着真题解析分析的,隔段时间没感觉了就来一遍,这个感觉很有必要的。
以上事情一直做到9月份左右,之后才开始练习完型和翻译等,11月份之后就是准备作文,那就是背模板了,辅导机构的作文这一块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同学,拿不了高分至少不会丢分。
考研时间是很宝贵的,模板作文还能节约时间。
我用的单词书是徐绽老师编写的,徐绽老师的词汇书词汇是按词根排的,很不错,而且废话不多,很简洁。
她教授的阅读和作文对于应试非常有效。
英语感觉复习挺好,但是考试那天没安排好时间,导致自己紧张,属发挥失常,但能考68分个人也挺满意的了。
三、政治政治考了72分,一般的成绩,但是有一个深刻体会,就是多选题一定要拿高分,多选题得分的关键是基础要好,所以,一定要好好看书,把书至少看两遍,我指的是超级红宝书,这个过程可以买本练习题做做。
政治等九月份大纲出来再看就行了,但是每天要保证两小时,看书的时候要对着逻辑结构看,不要糊里糊涂看了,之后什么多没留下,这样效果很是不好,在11月之前看完两遍书就总结看重点,做做模拟题练练手,研究真题的选择题怎么解,问答怎么答,12月份之后就是狂背阶段了,背机构出的书就够了,我用的的预测题,背的内容多了,简答题答的就很顺了。
政治强力推荐李海洋老师的哲学,讲的很透彻,能让人真理解,这也是这部分的要求,政治是最需要报辅导机构的,能帮你省很多时间,而且效果好,这样你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话在其他课上面。
政治我后两个星期花的时间多点,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一段时间四、专业课对于央财的专业课就只有一个字“背”,两个字狂背,因为只又一本管理学的书,所以花费的时间也不多,我在暑假结束之前把书看了2遍,从九月份开始之后就是不停的背,每天多花一个晚上的时间。
我看书有个习惯,就是一边看,一边总结做笔记,列框架图,抄书上重点内容,这样虽然慢,但是效果还好,我总共做了3遍笔记,内容详细程度多不一,这对于后来的快速复习和书上知识点的对应很有用,虽然20xx年专业课题型又所变化,但是按自己的复习基本上是完全能应付的,题基本是书上的,拼的就是谁背的好,谁背的准。
另外考前做一些案例题还是有帮助的,也不需要做太多,比较推荐MBA管理学考试那几年真题上的案例,无论是选择案例还是讨论案例与中财的出题风格惊人的相似。
案例也好论述也罢,大家都应该尽量往多处写,多列条目,扩充倒是其次,因为答到不相关的条目是不扣分的,而你写的越多,中奖的几率也就越大。
以上就是我的考研1年下来的经验跟教训,没想到写着写着就写了这么多,的感触就是,只要你能在自修室坐的住,考研的心够坚定,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我周围跟我一起考的也都考上了名校,大家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了过来。
考试之前谁能考上谁考不上,基本心里也都已经有了数,到了暑假,大家的基础已经打的差不多,下半年尤其关键,12月份很容易产生疲惫的感觉,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刻意给自己去灌输这种感觉,不要刻意让自己经历那个疲惫期,天道酬勤,最后的成绩永远不会让你吃惊或者沮丧,你付出的就已经决定了你的所得。
希望大家再坚持坚持,最后一定会考取自己心目中的学校!
啰啰嗦嗦说了很多,希望对即将考研的学子们有所帮助,我相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最后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育,祝考研越办越好,帮助更多学子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
考研数学心得4
今年我终于圆了研究生的梦,而且还非常的圆满。
我英语85,数学一150,总分440,专业排名第一。
这考研路我走得相当不轻松,经历过人生谷底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
现在大局已定,07年xdjm又都涌上来了,不想你们走弯路,所以写点东西吧。
首先说说我对数学考试的认识。
数学复习是体力活:
最后的成绩是你复习的覆盖面和熟练度的增函数
先准备几本基础教材:
同济两本高数和线代;浙大的概统。
这三本教材非常经典,许多概念原理解释得相当透彻。
如果彻底搞懂,例题习题基本做完,基础就算打得很牢了。
高数我是挑不熟练的章节做的,另两本我全做了,线代两遍,概统三遍。
有一点要提醒一下,课后习题中有不少证明题已经是考研数学中的结论,或是基础题型,很重要。
以上是复习前期做的事情,不要脱离课本,重点是知识点要看全面。
如果不上辅导班,正宗的考研辅导书还是需要的:
二李的复习全书或老陈的复习指南。
看这种书,就是要掌握考研题型,将初级的基础知识升华到考研的层次上来。
我只用过复习指南,效果一般,太多屠龙之技。
复习全书这几年名声挺响,可能与这几年命题思路注重基础有关。
上辅导班的,重要的是记笔记。
笔记记下来,就不需要辅导书了。
负责任的老师会把所有重要的知识点,技巧,题型统统融会在课堂内容中,他们备课时也是博采各家之长的。
所以说笔记记下来就要不断地看,例题要不断地做,真正把笔记吃透了,别浪费了RMB和时间。
不上辅导班的也要记笔记,记住:
最后能在考试前能救命拿分的是你自己记的笔记。
好了,还需要一本真题集。
先说说真题的意义。
每年一二三四试卷中有许多题目相同,或是近似,这已不是秘密;如果你翻翻往年试卷,同一题型的重复也是数不胜数,有的还是原题照搬,当然中间隔了九年了;还有的就是理工类经济类间试题的重复,近似,这也应该引起注意。
我的看法是,数学题型是有限的,而历年考题就是的体现,尤其应该看那些按章节分类的真题集。
考数一数二的应该做做数三数四的题目,翻过来也一样。
我今年做的是合工大出的历年试题精解。
这本书一二三四合编,收录历年考研试题(也就是说1987-20xx考试中心出品的全部题目),按章节,题型分类,才30多块,性价比极高。
市面上真题解析太多了,至于谁写得好,我看都没有太大区别,有的书搞得花里胡哨,我看得很烦,还是印得干净点好。
做真题重要的是自己对真题的把握与体会。
还有习题集,我觉得做好了课本上的题目和真题,其他的就不太需要了。
需要的是不断巩固基本知识点,和已经见过的题型,而不是去见更多的罕见的题目。
我在复习中期做的事情就是反复看笔记,做例题,做真题,总结一些小规律,写下一点小心得。
笔记给我翻得纸都掉了(呵呵,其实是本子质量问题),真题做了两到三遍,冲刺时又看了一遍。
到冲刺了!
这时候就是回到课本,笔记,真题。
中期都已经看过了,做过了,现在还会么?
一道做过的题隔几个月,两分钟内你能想起来怎么做么?
你能找出思路么?
如果中期这些工作做得不够,现在不久还来得及。
我上辅导班,最后有三次冲刺摸考。
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千万要认真参加。
最后的成绩很能反映水平。
如果你是自己买卷子做的,也请当做是实战演习。
平时做卷子你可以很轻松,但最后一次你是在一种非常环境中进行的。
心理素质不强的需要在这方面好好训练。
很多人都是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了,结果最后一仗没打好,或是没达到预期水平。
最后再说几句。
网上有很多资源,各种各样的笔记,课件,试卷等等。
我上网时就喜欢下,下到硬盘又不看。
纯粹是心理安慰。
其实这些东西作用有限,只要(课本+笔记+真题)_3或4,130你还到不了吗?
所以别浪费时间,多看几道真题也好。
好了,就这么多巴,希望对各位有点帮助
考研数学心得5
——主要针对工业设计,其他专业可参考。
本人是二战20xx年手绘129,理论124;20xx年手绘134,理论126。
我并未考上我心仪的学校,主要是差在公共课上了。
本不想写这篇东西,因为并没有完全成功,只读了调剂的学校,但是总觉的失败也有心得可以提取,同时避免大家走入我的困境。
马云说:
世界上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但失败的原因无非只有那么几个。
希望各位考研人能借其精华,去其糟粕。
言归正传,我报考的是武汉理工大学,这所大学的设计学还是很棒的,但是近几年考的人特别多,每年分都在增加。
这两年我的专业课考的还算不错,就讲讲专业课的学习经验吧。
手绘——这基本上是每一个设计学考生都焦虑的(当然如果你是大牛除外),我在第二年备考时有很多学弟学妹来跟我抱怨手绘的问题。
我自己的手绘绝对不是我们班数一数二的,最多只能算是中上等,但是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是有针对性的。
毕竟是考试,拿到分才最关键,但基本功也是要有的。
在保证基本功的前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数学 二心 经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