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docx
- 文档编号:4737493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59KB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docx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一】
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给人类留下了很多喜闻乐见的经典诗文。
这些经典诗文,寄予了我们先辈对人国与道义的追求与憧憬。
是中华民族一笔珍稀的精神财宝。
今日,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论语》,轻轻的翻开,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感悟一页页间,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一面面,洗涤我心中的浮躁猖狂……今日,人类社会正处焦急剧转变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
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在五千多年的进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曾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在风和日丽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分,郁郁葱葱,一身碧绿。
到了大雪飘飞,寒冷季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同,一身傲骨!
也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下照旧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着君子的节操,唯有这样,民族魂才得以发扬,唯有这样,中华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扬,国家才得以进展壮大!
后有长征精神、x精神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久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是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白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哦不断进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发奋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民族精神,今日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人民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进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进步的光辉点。
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他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有更有意义。
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
现在,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棵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二】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
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
《论语》是一颗绚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生怕就是《论语》。
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聪慧。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
”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镇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示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当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当存有嫉妒之心。
假如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当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实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进展日新月异的今日,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
“吾日三省吾身”:
替人做事有没有不遗余力?
跟伙伴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
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上心温习?
总而言之。
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假如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活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
我们的很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楚的事情,假如他们读了这句话确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
“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三】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稀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具体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聪慧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靠着同学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确定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须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
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能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
儒学在历史进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由于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锲而不舍地努力行动来猎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予以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
孔子很重视学习立场,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
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
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技能和素养。
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
“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
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需要具备勤奋精神。
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
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能,就需要专注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
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擅长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
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方法,而不是手足无措。
孔子认为,学习需要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敏捷运用知识。
二、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现代人一般都希冀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敬,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
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假如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敬,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快活的人,更不简约做到自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埋怨,以直埋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在日常工作中,真心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对所提出的问题要一一解答,为市民提供快捷服务、便利服务、微笑服务。
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或许我们无力转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转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立场。
《论语》的精髓之一就告知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缺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立场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知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立场。
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
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
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阅历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一般人的认识没有技能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假如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
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特别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出了抗议:
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
你有什么了不得?
佛像淡淡地说,由于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当心中经常自觉不自觉的与他人凡事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较方法是否有科学和理性。
通过比较应当是发觉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发奋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
常言道,你有你的快活,我有我的快活,知足常乐!
孔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聪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伙伴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的很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
我们今日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盛、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制造和谐社会的今日,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语》吧。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四】
一提到《论语》就会马上想到孔子,想到他对弟子的教导。
《论语》这书是全世界的精髓宝典,《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高校》《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为后人争辩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擅长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性格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潇洒俗等等,都称得上性格鲜亮,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养、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状况,予以不同的教导。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珍稀精神。
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
”孔子答子路:
“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由于“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
“闻斯行之。
”由于“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自从秦始皇的那个时候有“炆书坑儒”,打打打急了《论语》的传播,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xx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xx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遥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今埋没人间。
当我们拿着一本《论语》看时,可能刚开始觉得只是几句简约的话罢了,可是细细品读,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简约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用不须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进展就是一个有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懦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抱负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养没有君子高罢了。
这些只是概括性的结论而已,事实上,孔子对待不同的人,对于它们就有不同的说明,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孔子主见因材施教,这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很是用的。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孔子生活在动荡担忧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
孔子在这里发出自己的不满,发出自己的呻吟,“还老百姓们一个和平安全的生活”。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进展成为了他同学孟子的政治主见。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
“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敬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敬。
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
“仁者,人也。
作为同学,我们应懂得“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由于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对全部事情一知半解,不懂装懂。
”我们应当熟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伙伴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话,我们差不多都会说,可是我们真能做到的又有几个,那就“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吧。
我觉得孔子是个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虚心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把所学的知识悄悄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育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真是太虚心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如,子曰: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
“是道也,何足以臧?
”何者为尊,有权者为尊,何者为贵,有钱者为贵。
既无权又无权的小民,自然要自卑而下贱了。
所以饭店的服务生见了经理难免唯唯诺诺,门卫见了大款总要点头哈腰。
像子路这样,穿着破布袍子和有钱人在一起,不卑不亢,实在难得。
要我看,尊卑贵贱虽然是一种事实,但却是最不合理的地方。
在上天的眼里,人都是同等的,每个的生的时候,没有唅着金子诞生的,死的时候,上帝也不会为大款高官派专车。
所以在上帝的眼里人并没有贵贱之分。
我们人类号称是万物之灵,其实从亿万年的眼光看,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宇宙中可怜的过客?
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有这样石火电光中论尊卑贵贱,有什么意义?
所谓的尊卑贵贱都是以势力的眼光看的结果,其实一个人干什么,能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自己能把握的不多,不能不承认有很大的命运因素。
所谓富贵莫强求是也。
但是从人性上来看,就是众生同等,没有贵贱区分。
可是现实世界,终究是一个尊卑的世界。
这也是个事实。
陶渊明当县令要接见上司,就得卑躬屈膝,可是他到底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隐居了,这是惹不起躲的起的哲学。
多少有点消极躲避的味道。
相比之下,子路既不躲起来隐居,又不卑不亢的与权贵交往,这样的境界要更高。
所以,见了大人物,见了大款,不要自卑,要有自己的尊严。
生命是同等的,人性是同等的,为什么要自卑呢?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运,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自尊。
我们没有钱没有权,这的确不是件另人兴奋的事,但假如既没权又没钱,再没有了尊严,那岂不是更输得干干净净了。
我们要保持平常心,凡事通过正值的努力,能成功就成功,不成功就算了,不做非份之想,不做非份之想,就能保持人格的独立。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不想说《论语》你需要去读,但我们的确需要去读,它就是我们的精神营养品,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假如缺少营养就会影响到健康,而《论语》正是会影响我们一生的难得之物。
学习传统文化论语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五】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具体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聪慧折服!
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
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仰慕和传诵?
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靠着同学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
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x久安的守成之学。
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应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
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能量,不仅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进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由于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上心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上心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锲而不舍地努力行动来猎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予以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传统文化 论语 心得体会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