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间童谣价值 促进幼儿快乐成长1.docx
- 文档编号:4727353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KB
挖掘民间童谣价值 促进幼儿快乐成长1.docx
《挖掘民间童谣价值 促进幼儿快乐成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掘民间童谣价值 促进幼儿快乐成长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挖掘民间童谣价值促进幼儿快乐成长1
.
“月光光,月瓦瓦。
拿根竹杆吊蛤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客家民间童谣总能轻易唤起人们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
民间童谣是具有客家特色的艺术,它来源于民间,是中国民间童谣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传统乡土民间文化的杰出代表。
它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
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便于幼儿吟诵与理解,并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提高文学素养。
童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如此大的教育价值,而我们传统的童谣教学却往往停留在让幼儿记忆、朗读的层面,重语言技巧,轻审美感受,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那么究竟如何开展民间童谣活动,让孩子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呢?
一、课题的背景
1、幼儿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化科技社会的形成,我们生活的空间慢慢的被人为科技的成果及产品所包围,城市儿童被现代化的物质和玩具所俘虏,他们对最常见的乡土人情一无所知,经常为独守电视和现成的玩具而感百无聊赖,地方文化资源慢慢地退出了孩子们的生活和视野。
与此同时,审视当今的教育,我们发现人们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非常重视,但往往忽视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和它作为教育资源的丰富性。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各种教育理念和幼儿园课程模式涌入并影响我国,从而使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盲目的“西方崇拜”和“原样照搬”的极端化倾向,使得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被忽视,以至白白浪费。
应挖掘民间文化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
2、2、《纲要》的理论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
“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解读《纲要》,使我们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大教育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
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在幼儿园整合本土文化与家园社区资源,进行园本教育探索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为了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我园开展客家童谣这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旨在让幼儿于边玩边学中潜移默化地秉承客家传统的文化艺术,培养爱国主义,爱家乡的情感,使优秀的地方文化特色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3、幼儿园的有利条件
家乡是幼儿在其中生活、成长的地方,也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
我们的家乡赣南有着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素有“鱼米之乡、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文化之邦”的美誉。
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各种本土文化是我们珍贵的遗产,它们历经沧桑,至今仍如璞玉般散发出奇异的光彩。
而我园就位于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南康城内,本土文化特别丰富。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条件,我们选择了《挖掘民间童谣价值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研究》这一课题。
通过在幼儿园中组织幼儿进行“学说方言童谣”一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挖掘各种本土文化中蕴涵的教育因素,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儿童去关注、体验、感受赣南客家文化,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客家童谣将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同时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孩子们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继承我们客家优秀文化遗产和丰富现代儿童生活两个方面作出贡献。
二、概念的界定
1、客家文化资源:
从本课题研究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定义,客家文化资源泛指可供幼儿教育所利用的具有赣南地方特色的,存在于幼儿家庭和周遍社区中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主要的是客家童谣。
客家童谣也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也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以客家话为创作、演唱语言,广泛传播于国内及海外客家地区。
取材于客家地区的日常生活物事,形式多样、语言活泼、易于上口、贴近生活、变化多端。
与其他较普遍的童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
2、幼儿教育活动:
从广义上定义,儿童在幼儿园中参与的对幼儿具有影响的活动,都可称为幼儿教育活动,也包括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校园进行的各种参观和社会实践活动。
客家童谣易学,易会,易传,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娱乐性较好等特点,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社会性,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一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就明确地提出并实践着“发掘自然、社区资源,将其用于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理念。
在《幼儿园课程》一书中,陈鹤琴提出:
“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课程是民族的,不是欧美的”。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
3、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观点。
作为长期居住地的乡土,对儿童发展具有优先、深厚的影响。
儿童的认知发展、知识形成的动力来自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依托于个体的积极建构。
这一发展过程的起点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由近及远、由生活到社会的发展过程。
由此可见,乡土知识、乡土情感是儿童发展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在开展客家童谣教育时,我们还必须还活动与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手段。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南康市幼稚园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报刊、杂志、书籍、网络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了解有哪些客家本土文化资源,并了解、掌握他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
2、调查访谈法:
通过对“老客家”的访谈,了解并选择赣南有哪些本土客家方言童谣资源可以运用到我园的课题研究和幼儿教育中来。
3、行动研究法:
实施预设的内容、形态、方案,并提炼总结汇编的原则与实施策略。
在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时,努力把握好计划、行动、发馈、调整四个基本环节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发现的实际问题,实施行动研究,及时改进计划和方法,调整研究方案,不断完善研究目标体系及行动方案。
4、观察法:
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对幼儿的言语、行为、活动各方面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材料进行分析,为建构具有赣南客家特色的幼儿教育课程做好铺垫。
5、经验总结法:
注重科研过程中的经验积累、研究,充分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教学笔记,记载点滴收获,记下瞬间思想,及时分析总结调整,将实践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形成各类实施报告,经验总结论文等。
五、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收集、改编各类客家民间童谣,整理出不同年龄段幼儿适合开展哪些具体的活动,积累幼儿园园本教材,进一步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
2、提高教师对“客家地方文化”、“幼儿生活教育”等理论的认识水平,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将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3、通过开展“学说方言童谣做民间游戏”的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艺术的鉴赏性,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和爱家乡的情感。
(二)研究内容:
子课题1:
传承地方语言文化,培养爱家乡的情感,营造传统民间文化环境的研究。
子课题2:
开展学说方言童谣做民间游戏的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子课题3:
感受客家童谣的生动有趣,贴近生活风俗的韵味,学会续编客家童谣,提高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六、课题实施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幼儿在其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本土文化资源。
如:
孩子们游戏时经常朗诵方言童谣;有些家长经常带幼儿到客家民俗园游玩,参加各种庙会活动;所以,我们就把这些幼儿生活中随处可听到的、见到的客家民间童谣内容纳入了课题研究的范围。
2、兴趣性原则:
当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这一活动中去。
具体表现为对活动有主动积极的态度,能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活动,这种兴趣需要教师的诱发、引导、培养和爱护。
因此在挖掘客家童谣资源时,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改编,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
3、经验性原则:
在研究实践中,应摆正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地位,鼓励、引导幼儿主动、自主地参与活动,根据幼儿现有的经验,围绕幼儿熟悉的事物展开主题活动,以此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社会情感体验。
4、创造性原则:
从社会发展来看,只有创造型人才方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引导幼儿了解、感受客家童谣文化的同时,也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和创作活动,善于发现幼儿活动中独特的创造性,善于赞赏和鼓励幼儿,保护幼儿的主体地位,发展幼儿的创造潜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意识。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计划实施四年(2009年3月——2013年4月)
第一阶段:
2009年3月——2010年8月:
前期准备阶段确立研究主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2010年9月——2011年12月:
课题实施阶定期进行课题组活动,实施课题的具体研究,及时总结交流,不断调整课题方案。
第三阶段:
2012年1月——2013年4月:
总结推广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汇编园本教材,撰写结题报告,举行公开观摩活动和结题报告会,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八、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成果一:
课题的开展,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
有着客家特色的民间童谣活动是那么丰富多彩,挖掘各种客家民间童谣幼儿活动中蕴涵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开展多种形式、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既提高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实现了幼儿的素质教育,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的特色发展。
(一)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谣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童谣因其短小精悍、内容生动、琅琅上口、易记易诵的特点深得人们的喜爱,当婴儿还不会说话时,他们在摇篮里或成人的怀抱里,就已开始听成人吟唱歌谣了,优美的音乐,和谐的节奏,可以给孩子们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田间地头、树下乘凉、安睡之前……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会听到悦耳动听的歌谣,让人听了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女孩子说来尤为动听。
让孩子从小学习简短的方言童谣,幼儿不仅能感受客家方言的语言美,在增长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的语言,训练幼儿语音的同时,更能使我们的本土传统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幼儿园虽然地处市区中心,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但也有一些幼儿来自市外、省外,他们对客家方言比较陌生,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到课题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多彩的活动,让幼儿来学习方言,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简单实用的日常对话提高了幼儿方言学习的实用性
考虑到如果一开始就学习民间童谣难度太大,所以最初,我们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学起,“老师早!
老师再见!
”“对不起、谢谢”,鼓励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用方言的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交流;在学习人物称谓时,我们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如爸爸--爹爹、妈妈—姆姆、太阳—日头等通过练习区分普通话和方言的发音特点,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赣南客家话的起伏动听,萌发了他们对本土方言话的喜爱之情,积极调动了幼儿学习方言的兴趣。
以“一日生活”为途径,我们将方言的学习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积极鼓励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用方言交谈,提供给幼儿方言交往的机会,我们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提高了幼儿运用方言交往的能力,使方言学习的实用性大大增强了。
2、朗朗上口的赣南客家童谣增强了幼儿方言学习的趣味性
学习朗朗上口的方言童谣,是幼儿园方言游戏的主要内容。
客家话好听,但意思难懂。
为了提高幼儿对方言童谣的理解,我们把童谣和形象的肢体动作、感官练习和游戏加以结合,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学习“月光光”、“小读书郎”、“摇啊摇”、“排排座”等童谣时,我们鼓励幼儿一边讲,一边做相应的动作,如伸手、点头、抱一抱、摇一摇等,有的幼儿念不出时,我们就做一个动作来提示,启发他们继续讲下去,这样孩子就能很快地理解并说出来,掌握起来更加轻松了。
在有趣的表演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生性好动,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伴随游戏进行的童谣,不仅显示出它浓厚的趣味性,而且非常符合幼儿好动、好说、好模仿的特点。
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
幼儿可以边游戏边吟唱,通过自身的参与,既轻松地学会了客家方言,又锻炼了幼儿的反应灵敏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在两两合作或集体的游戏中,我们也为幼儿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和交往能力。
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不会说方言的幼儿也会乐意模仿同伴的口音,大胆开口了。
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下,学习客家话不再枯燥无味,一些胆小的
成果二:
课题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日益提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
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使教师的自主发展体现在课题研究中,成为了搞好科研工作,促进幼儿园自主发展的必要前提。
各种客家地方文化资源都各有特色、各有魅力,但如果将它们都纳入到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为了使课题研究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加重点突出,我们就以传统客家童谣精髓的学习和研究为切入口,立足园本,实施全员培训,在园内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对“课题科研方法”、“幼儿生活教育”等理论进行专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认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帮助大家树立起搞好科研的信心。
其次,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参加本课题研究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我们严格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做到督促实施,加强指导。
我们加强了对子课题组“年级教研”和总课题组“园级教研”的协调管理,在子课题组内部经常交流的同时,我们每月定期开展总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课题组之间的进行观摩研讨,通过互相观摩,促进子课题间的互相启发,观摩后又进行研讨、评析活动,让教师相互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定期观摩、研讨的活动形式既确保了课题的正常开展,又起到了一种较好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要求教师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撰写阶段性小结和与课题有关的经验论文,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我们每学期都进行相关论文的评比和优秀教师的奖励,全面提高了教师撰写论文的水平,激起了教师经常思考、总结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转变了教师教育科研的观念和行为,老师们对的课题研究不仅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更充满了恒心和决心,她们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困惑,也会主动地通过学习和请教去攻克。
如今的中心幼稚园处处洋溢着积极、主动、向上的研究氛围,教师们主动学习本土童谣,踊跃寻求自主发展空间,教科研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通过学习,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科研不能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还必须从中提炼出更好地组织幼儿学习客家民间童谣的有关理念,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我们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理念,这些经验不仅会给我们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很大的帮助,更能促使得全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更新。
1,创造性地改编客家民间童谣活动的理念
客家民间童谣渊源流长,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口头,一般较难确定某一个童谣形成的确切年代,也无从考证其作者。
因此,这也使得我们组织幼儿学习客家民间童谣时有了更多自由创造的空间。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不断发生着演变,这使客家民间童谣产生了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另外,也有一些客家童谣存在着迷信的、不正确的知识,这都需要予以筛选和改编。
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深入地挖掘各个民间中蕴涵的教育因素,只有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客家童谣活动,才能使其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挖掘、搜集到的游戏童谣和儿歌加以改编,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这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
在这个重新创作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例如:
对搜集到的每一则客家民间童谣进行整理和审查时,可保留民间童谣的形式及结构,对其内容、情节、规则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加以改编,或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让用于幼儿园的客家民间童谣活动在名称、内容、角色、情节、规则、尽可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引导幼儿一同参与改编和创造,在提高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使孩子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2、针对性地组织客家民间童谣活动的理念
幼儿园在具体组织客家民间童谣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中针对性要求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指选择各类客家民间童谣活动时,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客家童谣;二是在一日活动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和幼儿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客家童谣;三是在同一年龄班中,注意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的客家民间童谣,以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与此同时,还需要随时随地灵活地调节客家童谣活动的难易程度和活动量,以符合幼儿的个体水平和特点,使客家民间童谣真正起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3、互动性地开展客家民间童谣活动的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里新《纲要》给我们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理念,树立了大教育观和教育资源观,强调应将幼儿园教育融入家庭和社区之中,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互动性地开展好民间活动。
我们觉得民间活动也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相互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开展客家民间童谣活动时必须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性、联系性。
客家民间童谣来源于生活,许多家长乐于参与,例如:
幼儿园在开展客家民间童谣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向广大家长,社区中的老人请教,征集民间游戏,家长通过和自己孩子一起玩民间游戏,也可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发展情况。
这样,幼儿园和家庭有了一个共同关心的事情,能使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可持续性的发展。
九、具体实施
客家童谣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通过有效的途径,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积极利用家长资源来努力实现客家童谣的社会性价值,让幼儿通过客家童谣中的想象,探索,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童谣游戏中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
对客家童谣进行挖掘“加工”,实践“收集—分类—改编—创新”的途径。
收集——客家童谣种类多样,有适合各种年龄层次人员的。
我们通过教师,家长等向社会广泛了解搜集各类童谣,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进行筛选,整理,整理出适合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内容30个。
分类——客家童谣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按照客家童谣的内容我们将其分为表演类,语言娱乐类,游戏类。
表演类童谣,它是与游戏为主,让幼儿三五成群的对童谣内容进行分配角色表演,从中了解客家文风俗和文化。
语言娱乐类童谣,如拍手,抄黄豆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中提高对语言的兴趣,也可让幼儿续编。
游戏类童谣,这类游戏伴随游戏或身体动作的客家童谣,是属于儿群嬉戏的儿歌。
改编——在诸多的客家童谣中,有的内容不健康,有的内容太过于复杂,有脱离孩子的生活,有的需要特定的童谣游戏场地等原因,我们在这些存在问题的童谣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进行改编,并加入适宜的新内容,尽最大的可能利用各类童谣,实施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
创新——客家童谣内容丰富,灵活多变,许多童谣都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为幼儿充分提供同伴之间共同探索的机会,教师作为参与者,引导者积极参与童谣活动,鼓励,帮助幼儿进行创新。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提供幼儿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的机会。
另外,教师根据童谣的特点,尽可能地进行创新,使客家童谣的内容,种类更加丰富,更加适合幼儿园教学。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客家童谣,我们针对幼儿园的实际,将客家童谣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途径,利用一些最原始的资源,将古朴有趣的童谣活动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指导,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
将客家童谣渗透在一日生活环节中
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我们将每天安排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空间,并利用这些时间积极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如晨读活动,课间,饭后,离园前等自由活动时间,选择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使幼儿一日活动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
把客家童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客家童谣,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客家童谣的游戏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功能,起一个调整情绪,活跃气氛,提高效果的作用。
客家童谣融入语言活动
赣南客家童谣别具一格,形象鲜明生动而不模糊含混,语言琅琅上口,而不佶屈聱牙,除了运用赋、比、兴等诗歌传统艺术手法外,还采用多种修辞方式,有一首问答式的童谣,别有情趣:
“大月光,细月光,老鼠猫子开抽箱。
你开抽箱做什事?
我开抽箱拿刀子;你拿刀子做什事?
我拿刀子破篾子;你破篾子做什事?
我破篾子编篓子;你编篓子做什事?
我编篓子装鱼子;你装鱼子做什事?
我装鱼子喂猫子;你喂猫子做什事?
我喂猫子捉老鼠子。
”一连串的追问,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刻画出儿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理。
以猜谜的形式,如:
花生堤打堤,蓬打蓬;开黄花钻地塄。
(谜,有唱腔,谜底为花生)
客家童谣融入社会活动
襁褓中的幼儿,常听到妈妈温存的歌唱,“细妹妹,你好睡,鸡关,饭做,灶前还柴,缸里又水,你好睡,你好睡,你要月光去摘,你要日头去背。
”这类流转自如、即兴成章的催眠曲充满了真挚的母爱,孩子们日渐长大了,便学会了一支又一支游戏童谣,或诵或唱,丰富了游戏内容,增添了孩子们的兴味,又如《新做鞋子十八双》:
新做鞋子十八双,哪双好,双双好,留到明年讨嫂嫂,讨到嫂嫂矮敦敦,煮到介饭香喷喷;讨到嫂嫂高架架,煮到介饭烂渣渣。
客家童谣融入游戏活动
如《拉大锯》:
“拉锯,送锯;你来,我去;拉一下,送一下;细人快快高,高了骑白马。
”这是大人拉着孩子的双手,时而坐着,一来一往,边摹仿拉锯动作边唱的一首童谣。
又如《斗虫虫斗鸡鸡》:
斗鸡鸡,斗虫虫。
斗鸡鸡,斗虫虫,虫虫咬了妹妹手,飞走,飞到婆婆瓦上,生了一个寡蛋,留得妹妹伴冷饭。
幼儿可以做手指游戏,拿出左右手的食指互点指尖,仿佛斗鸡鸡,斗虫虫。
边念童谣。
到最后一句,两食指分开。
这样增加了趣味性。
在实施客家童谣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
1,给予幼儿对话,协商的机会,发展社会性
《纲要》中指出: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由于幼儿的个性差异,在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矛盾。
这就需要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
教师应指导幼儿换位思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克服自我中心,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
2,以合作性竞赛形式,促进幼儿交往
同龄孩子集体的相互影响,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幼儿经常会扮演童谣内容中的一些角色,角色中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将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习惯,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一些好的品质,逐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促进活动的开展
1,实施问卷调查,征集各种客家童谣形式
客家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其童谣资源非常丰富,幼儿的父母,爷爷,奶奶与这些民间童谣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于儿时的童谣也都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为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首先向家长做问卷调查,询问幼儿园开展客家童谣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接着,我们便请家长与我们共同搜集童谣内容,将自己小时候听过的,现在知道的写下来参与征集活动,使得我们的搜集活动进行顺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挖掘民间童谣价值 促进幼儿快乐成长1 挖掘 民间 童谣 价值 促进 幼儿 快乐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