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教案.docx
- 文档编号:4726239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10KB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教案.docx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教案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教案
【篇一:
小学数学--20以下加减法的教学】
幼儿园及小学一年级
如何教好20以内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是很多家长在幼儿园甚至更早就想让自己的宝宝掌握的一项本领,同时也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它是其他口算的基础,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多位数加、减、乘、除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必须练好的基本功,必须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
要求对每一道试题的得数都能正确无误,脱口而出。
一、10以内的加、减法
1、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是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理解加减法应用题的基础。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次出现加减法时,不能从理论上给出加减法的意义,而要设计一些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题目,分别通过实物演示或集合图说明加减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使学生认识到“只要遇到将两个数合并起来或求总数的问题,就要用加法计算。
”减的本身是“去掉”的意思。
例如:
“通过实物图讲加法的意义,教师先出现两个小朋友,并且在图外面画一个圈,再出现一个小朋友,在外面画一个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把他们合并起来,同时在3个小朋友外面画一个圈,这样,既可使学生看到合并的过程,又可以看到合并后的结果,以便理解加法的意义。
2、10以内的加减法时,要充分运用数的组成知识,指导学生按群进行计算。
例如,教学6减几,先出现实物图,演示几道有关联的减法式子,如演示:
6只鸡中有5只母鸡、1只公鸡,使学生看到6只鸡拿去公鸡只剩母鸡,共5只;拿去母鸡只剩公鸡,共1只。
再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加深认识。
然后离开实物演示,引导学生根据6的组成想:
5和1组成6,6减去1等于5,6减去5等于1,即6-1=5,6-5=1。
其他6减几的式子,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得数。
3、怎样使10以内的加减熟练化。
要使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达到脱口而出地说出得数,必须进行大量而适宜的练习。
每次练习新的加减法算式要带着复习旧的,还可以随着数学进度逐步把10以内加减法整理成表,经常利用加减法表进行练习。
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对易错的题目要多练。
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练习时要求先正确、后迅速,最后使学生看到或听到两数相加或相减,能不加思索地说出得数。
要以口头练习为主,适当做书面练习。
二、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1、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计算进位加法的基础。
学生要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具备基础知识是:
①凑10。
学生对9、8、7、6、5各加上几得10要熟练。
②圈10认数的能力。
学生能熟练地圈10认数。
③学生能熟练地分解2至9各数。
④三个一位数连加要熟练。
如9加1得10,10加1得11。
(2)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凑十法“。
即分解第二个加数,把一个加数凑或十。
如9+2,要想9+1得10,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加1得11。
(3)“凑10法”的口算过程(有的叫思维过程)也就是想和算的过程:
想的过程是:
想一个加数,分解第二个加数,构成凑十条件,算的过程是运用连加求得数。
(4)怎样使计算正确、迅速?
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前必须抓好前面谈到的四个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初期应理清想和算的过程,进行反复练习。
使学生掌握口算方法;然后逐步简化口算过程,加快口算速度,最后直接说出得数,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例如,8+3,第一步,8加3,把3分成2和1,8加2得10,10加1得11;第二步,怎么想的不说了,直接口述算法。
8加2得10,10加1得11;第三步,直接说出得数,8加3得11(已经计算过,记住了或计算迅速)。
直接
说出得数,要求先正确,后迅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得数,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
2、20以内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利用逆运算的关系,想加法算减法(还有连减法,破十法本文不讲)。
如11-9,要想9加几得
11。
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得2。
(2)为什么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运用这种方法符合减法的意义。
如9+()=11,因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所以这样能够使加法和减法的联系更密切,学生不至于孤立的认识加法就是加法,减法就是减法,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快,一下子就可以说出得数。
但这种方法难度大,对照加法作减法容易,脱离了加法或混合计算时,就可能遇到困难,所以要在加法有一定基础时,再教学减法。
3、怎样使加、减法计算熟练化。
要使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达到熟练化,即脱口说出得数,可采用以下的做法。
(1)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加法和减法表。
利用计算表让学生竖着看、横着看,进行口算练习。
(2)加大练习量,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记忆,防止死记得数。
(3)练习方式要灵活多样,要有变化,不可按固定顺序计算,鼓励学生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记忆。
可以让学生视算,也可让学生听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练习要有重点。
要多练学生常发生错误的题目。
如8+7,8+6,7+6等加法题以及相应的减法题,要多练。
象9加几一类的题要少练。
(5)加强加、减法混合练习(包括10以内的)。
练习中要随时掌握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计算有缺陷的学生要及时给以补救,以免学生掉队。
【篇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和旧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个单元。
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原来按不连续进位到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到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大。
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的部分,并且验算的方法单
一。
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的加减。
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同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
验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情感与态度
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1、加法
第一课时:
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一和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能充分利用旧知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17+4+18+9+18+7+1
9+7+16+4+17+6+16+5+18+3+1
2、用竖式计算:
36+5748+3456+2948+37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
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
“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该怎样解答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98+25。
”
5、你会算吗?
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
6、教师小结:
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
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
5、作业:
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第二课时: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的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篇三:
小学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
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标要求及总体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时的教学,我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
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
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
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根据课件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
教材第96~97页(例1、例2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3、正确进行小数加、减的笔算。
4、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尝试计算,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师:
教案、直尺、多媒体课件生:
笔、练习本、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件出示)
1、先独立列式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54+8272600-463
2、3元4角+12元2角=6元5分+4元5角=
(设计意图:
通过两道整数加减法题,使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做好铺垫,两道元角分加法题,使学生理清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为后面学习相同数位对齐做好铺垫。
)
3、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
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大屏幕到超市逛逛,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导学达标
1、创设情境:
超市购物
大屏幕出示一组超市购物图,①超市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②很多人在选择物品,③出口处营业员正在结算价钱,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再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可乐2.5元,矿泉水0.98元,鲜橙汁11.88元,
牛肉干3.58元,薯片3.2元,巧克力1.45元。
2、请一名学生当营业员介绍一下商品和价格。
3、你能根据上面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4、指名提问题,并列出算式,师板书算式。
(板书部分算式)
板书:
2.5+0.98=3.2+1.45=11.88-2.5=
3.58+3.2=0.98+11.88=3.58-2.5=
5、这些算式和以前的算式有何不同?
(都是小数加、减法题)板书课题:
小数的加、减法)
6、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先选一道加法题尝试计算。
然后同桌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7、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竖式计算的,多指名说说。
8、师板书竖式计算。
小结: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板书: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9、让学生从黑板上算式中再选一道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10、探索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
刚才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请同学们试着计算11.88-2.5想想怎样列式。
11、学生尝试列竖式。
一名学生板演。
然后小组合作,说说怎样列式。
12、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竖式计算的?
然后师板书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3、小结,你们觉得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多指名说说,再课件出示)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②.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满十进一”,进行减法计算时,要注意某数位上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再减。
③.注意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购物情境入手,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次,在这一情景中,出示一组商品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一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尝试计算时,由于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利用元、角、分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因此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计算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探索小
数加减法的列式依据,计算方法)
三、达标练习
1.我当小法官,判判对错
2、解决问题。
(1)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
爸爸付出50元,找回多少元?
(2)出示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表
50+23.67365.6-2.433.232.98+12.242.0
①独立计算,请同学们帮王叔叔算一算白菜和萝卜共卖多少元?
土豆比萝卜多卖多少元?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
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2、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
2.5+0.98=3.2+1.45=11.88-2.5=
3.58+3.2=0.98+11.88=3.58-2.5=
3.2+1.454.65小数点对齐11.88-2.59.38
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六、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1、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以及小数的基本性质,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超市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没有选取教材中“奥运会竞赛成绩”这一素材,因为现在的四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对奥运会是比较陌生的,对跳水项目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偏向于逛超市。
我抓住学生这一爱好,做到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超市购物图,提起学生兴趣,接着投影出示一组商品价格图片,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首先让学生试做,再说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2、学生在尝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可能会出现将末尾数对齐的现象,这是受整数加法的影响,这时可以通过回顾元角分知识,也就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得出相同数位对齐,而不是末尾数对齐加以引导。
3、学生在讨论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时,或者是注意事项时,可能归纳的不够完整,比较零乱,这时可以多让学生说说,然后教师用课件系统展示,再指名读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加减乘除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