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4.docx
- 文档编号:472069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1.53KB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4.docx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4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全册4
课
件www.5y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血染卢沟桥
、根据74页“动脑筋”:
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1937年7时,北平的东面、北面和西北面已被日军或汉奸军队占领,只有西南面还控制在中国驻军国民党29路军手里。
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的平汉铁路上,成为北平通往内地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双方必争的军事要地。
)
2、比较69页和74页文献资料,说说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相比,它们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A、日军:
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
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
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
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
3、“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
佟麟阁的话体现怎样的民族精神?
(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不怕死是军人应有的基本素质。
军人只有将自己的勇敢同人民、民族、国家的利益联系起来,符合人民的愿望、符合和平的需要,军人的不怕死才是崇高的。
否则,军人的不怕死就会造成严重的灾难。
)
教师小结、过渡:
例如,日军推崇的就是所谓“武士道”精神,日本兵打仗很不怕死。
但是这种“不怕死”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带来的却是巨大灾难。
南京大屠杀
、日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说:
“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是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
”你认为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
(我们不否认打仗总要死人的,那是在战场上你死我活作战的必然结果。
但是日军是在占领南京之后,对那些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警察和无辜平民实行屠杀的,并且违背国际公法进入“安全区”残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所以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它歪曲了历史真相,其目的是美化侵略战争,企图逃避罪责,蒙混视听。
)
2、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事件?
(A、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绝对不能忘记我们的同胞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祈愿:
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B、炎黄子孙绝对不能忘记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要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卑劣行径,坚决防止法西斯势力的复活。
c、我们是头脑清醒的中国学生,我们还要注意将日本人民同军国主义分子、右翼分子、新法西斯分子区分开来,尽量帮助那些暂时受到蒙蔽的日本中学生明白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
3、根据第85——87页的活动课,准备《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
(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组织学生阅读课文。
然后,要求学生当堂拟出信件内容提纲,计划好准备使用的资料。
)
巩固小结
、梳理、巩固本课知识要点。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77页“练一练”:
应选c(七七事变)。
3、按组完成《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通过网站《史海撷珠》的留言板上传,老师从中选出优秀的予以发表。
4、提醒学生预习第16课《血肉筑长城》。
第16课血肉筑长城www.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掌
握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图列表复述战役
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捋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习得论从史出方法
重现情景体验情感
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
讨论探索
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思想意识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A、日军:
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
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
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
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
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
后来八路军在华北XX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义
平型关大捷
937.9
山西太原附近
八路军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义
台儿庄战役
938.春
山东台儿庄
第五战区国民党军队
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3、组织学生讲故事,再现当年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的历史情景,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小结、过渡:
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军的进攻,平型关大捷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由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
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
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提示学生阅读80页第二段小字,答出:
“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指挥者
意
义
百团大战
940.8
华北
八路军
彭德怀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动脑筋”,回答:
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
(A、目标:
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B、规模:
兵力共计100多个团,20多万人;战线长达XX多公里。
c、战绩:
战斗达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XX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
中共七大
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事件名称
时间
地点
意
义
中共七大
945.4
延安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完成83页“练一练”:
选A(8月15日)。
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A、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
B、美国在太平洋打击日军、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日军、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华等,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间的有力配合和援助。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是取胜的最根本原因。
)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内战烽火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
掌
握
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别插图处理信息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
梳理教材分析时局
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讨论探索
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她是值得信赖的
思想意识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
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
2、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
(答:
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
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重庆谈判
、学生观察88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
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
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但是,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这是为了什么?
(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也为了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
)
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
(不能。
因为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共的目的是要推翻这种反动统治。
)
4、“活动于探究”:
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作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该不该亲自到重庆去谈判?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不管说该或不该,都应给予鼓励。
因为说不该的同学,至少还保持着对蒋介石的警惕,对毛泽东安全的顾虑。
这种朴素的情感应该得到呵护。
)
5、事实是——毛泽东冒险去了,结果怎样?
(揭露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同反动派在政治上进行了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自己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教师小结、过渡:
后来蒋介石很快就撕毁协定、发动进攻,但也很快地走向失败。
转战陕北
、完成91页“练一练”:
应选B(中原解放区)。
2、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
(主动撤离——保存实力;“蘑菇”战术——拖垮敌人;引进“口袋”——全歼敌军。
)
3、这个历史事实说明什么道理?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粉碎敌人的进攻。
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
教师小结、过渡:
当时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同时也在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说他这种兵力部署“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只要攻其薄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二 历史 上册 教案